查看原文
其他

于漪:养一颗中国心——以自己的生命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

于漪 守望新教育 2022-04-17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新教育主题歌】——


教师必须是一个思想者。这不单单指做了事情要反思,这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有想法。教师要有相当程度的职业敏感,要跟随时代奋勇前进。教师身上要有时代的年轮,教育缺少时代性就没有旺盛的生命力。拿20世纪50年代的一套来对待今天的学生是不行的。


老师要以自己的素质影响学生的素质,以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学生也会思考,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做才有成效。身教重于言教。学生6点钟早锻炼,我5点50分一定站在操场上,即使是做完手术出院不久,也照样跑跑走走。行动就是命令。老师说到做到,身体力行,孩子就会跟着养成一种习惯。这比写在纸上、挂在嘴上管用得多。


能者为师,不是教师一个人是能者,而是要把所有的学生调动起来,让所有学生都精彩起来。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生命活动,而是以教师的生命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让学生一起动起来。春风化雨,生意盎然。——于漪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周国平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点亮生命灯火

从事教育的人就要有点气象
文化底蕴是极其重要的
写作是对语言文字魅力的深刻领悟与实践
最缺失的不是技能技巧,而是思想与批判性思维
......


养一颗中国心
——以教师的生命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
作者|于漪

不好好补中国文化的课,是要数典忘祖的
中小学教育也好,大学教育也好,归根结底要培养学生有一颗中国心。有的时候,我很担忧:如果我们培养的人对自己的国家缺乏感情,对中国的文化缺乏认同,缺乏一个公民应有的责任心,不能自律,那我们就白花力气了。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用有限的教育经费,支撑着这么大的基础教育的摊子。如果这一点我们不牢牢把握的话,那我们的力气就会付诸东流。


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原有积累的基础上的。唐太宗也知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历史本身就能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我们对历史很不重视,只要提到教育就是讲数理化和外语。中国人向来最讲历史,但是现在的学生不讲历史。美国只有200多年历史,但历史课在它的基础教育里受到高度重视。我专门买过几本美国的语文教材,语文课本几乎是按照历史来编撰的。它的文学由土著文学和殖民文学结合而成,到处洋溢着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中国台湾的高中生除了高中语文,还有专门的高中文化基础教材。相比之下,我觉得,我们大陆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对公民人格的塑造确实强调得很少。

母语是民族文化的根,民族文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对外是屏障,对内是黏合剂。媒体报道某所小学,一年级实行双语教学,一年级的语文用外语来教,我认为这种做法简直荒唐。在很多国家,母语教育的分量都比我们重,比如英、法的母语教育,课时总量占总课程的22%以上,俄罗斯占27%,我国台湾地区占22%,而我们大陆约占18%,上海还要低一点。学生为什么对中国文化不认可,难道是他们的责任吗?关键是我们没有教,我们没有认真对待这件事。

孩子不在中国文化方面好好补课,是要数典忘祖的。毛主席讲得好,中国文化的一些精粹,我们要有继承,有发展。比如读古文就是非常有道理的。“仁爱”“道德”今天应该怎样理解,要让孩子有一些基本的认识。如果把握不住做人的底线,没有一些基本的思想、道德,孩子就缺乏文化判断力,对什么乌七八糟的东西都会照单全收。我的一名学生告诉我,他所在学校的金融专业一个成绩最好的学生出去工作半年就犯罪了,就因为见钱眼开。发生这种事有个人的责任,但我们的教育没有让学生掌握做人的底线恐怕也是一个原因。


教师身上要有时代的年轮,教育没有时代性就没有旺盛的生命力
教师职业是继承人类传统和面向未来的职业,它关系国家的千秋万代,关系千家万户。如果教师把自己的职业当作事业的话,就有了追求,有了理想,就会竭尽全力;当把自己有限的生命与千万学生的生命联系起来的时候,就有了力量,生命就有了无穷的动力。

教师必须是一个思想者。这不单单指做了事情要反思,这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有想法。教师要有相当程度的职业敏感,要跟随时代奋勇前进。教师身上要有时代的年轮,教育缺少时代性就没有旺盛的生命力。拿20世纪50年代的一套来对待今天的学生是不行的。

要提升学生的世界,就不能不了解学生的世界。学生喜欢周杰伦,我就专门研究。我跟他们讲,我不排斥流行歌曲,因为流行歌曲经过时间的过滤有的也会成为经典。比如《教我如何不想他》,在20世纪30年代很流行,现在成了经典。我跟他们说,流行歌曲也可以唱,韩红的《青藏高原》就很好,他们说那种歌太嘹亮、太激情,唱起来太累了;我说腾格尔的也很好,《我的家乡》里的乡情乡思很动人,他们说这个也不好,就喜欢周杰伦。他们认为,所有的歌都容易学得像,但周杰伦的歌是学不像的;而且他的歌词有中国文化的底蕴,比其他香港歌词要好得多。我就买来周杰伦歌曲的磁带听,都很押韵,而且西方音乐、摇滚音乐他也懂,会多种乐器,很有才华,所以学生喜欢他,佩服他。这样我就明白学生的想法了。所以,要和学生对话就一定要交心,要向学生学习。

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


越教使学生越有追求,这才叫好老师
学科教学实际是融合德育的。教书要育人,所有的学科都要为育人这个大目标服务。而我们现在,往往把教书和育人隔离了。做老师,不但要重视在学生心中撒播知识,还要撒播做人的良种。越教使学生越聪明、越有追求,这才叫好老师。

我的爱国思想就是老师教出来的。我的中学老师曾经声泪俱下地说,自己要报国,却始终没能如愿,作为学生的我听了非常受感染,从此就一直将国家放在心上。有时候老师的一两句话学生会在心中记一辈子。有篇课文叫《最后一课》,我每次教这个课的时候,就会想起我的小学音乐老师。那时候我才几岁,有一次下午上音乐课,他说明天学校就要解散了,教给我们唱《苏武牧羊》。课结束时,他说日本鬼子要来了,做亡国奴是很苦的,他要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忘记祖国。听了他的话,我们这些小孩子好像一下子长大了,因为以前脑子里从来没有这种大的字眼——国家。

老师要以自己的素质影响学生的素质,以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学生也会思考,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做才有成效。身教重于言教。学生6点钟早锻炼,我5点50分一定站在操场上,即使是做完手术出院不久,也照样跑跑走走。行动就是命令。老师说到做到,身体力行,孩子就会跟着养成一种习惯。这比写在纸上、挂在嘴上管用得多。


以教师的生命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
现在很多教师一天到晚讲究技能技巧的操练。我想,除了研究这些纯技术,更重要的是要震撼学生的心灵。

梁衡同志为了讨论年轻人爱美问题,曾专门写过一篇以居里夫人为原型的文章——《跨越百年的美丽》。文章开头讲,法国科学院里正在举行一场学术报告会,科学大厅人声鼎沸,突然一个年纪比较轻,长得漂亮端庄的女子走上讲台,大家马上肃然无声。我讲这篇文章的时候,不是告诉孩子:这里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那样讲课没有意义、没有灵魂。我讲课时说:你们知道为什么大厅从喧哗到寂静?那是因为巴黎科学院从来没有一个年轻的女子走上去作学术报告,而且这个年轻女子那么美丽,众人为她的外形美所感动。当后文讲到“这位年轻女子用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在停尸房的日子,换来了放射性的物质镭”的时候,学生震惊了。学生不再因为她的外形美,而是为她的科学献身精神所感动。这样的教学才会赋予语言文字以生命。

我印象较深的一堂课是教契诃夫的《变色龙》,这是一篇家喻户晓的作品。文中的警官对待小狗的态度一开始是斥责,后来知道是将军哥哥家的狗就变为恭维了,在整个过程中对小狗的称呼、态度变了多次。我在黑板上画了两条线,一条曲线起伏,表示变的现象;一条直线表现不变的本质。教到最后的时候,一个学生举手说,于老师,黑板上画错了。我当时怎么也看不出哪里有错,就请他说错在什么地方。学生说,警官晓得这条狗是将军哥哥家的时候,拍马屁的心情一定很急切,心跳更快,所以曲线后半部分应该起伏得更大,和前半部分不一样。我肯定他说得对,并让他到黑板上来修改。我很高兴。我备课时是单向思维,只考虑到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而孩子却是多向思维。教学相长,这才叫课堂。

一节课40分钟,既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又要陶冶学生的情操,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际上,我的教学以语文为核心,融合了德育、美育、体育,是多维的。我在20世纪80年代课堂上就这么上课。课堂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所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能者为师,不是教师一个人是能者,而是要把所有的学生调动起来,让所有学生都精彩起来。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生命活动,而是以教师的生命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让学生一起动起来。春风化雨,生意盎然。


本文收入于漪自选集《点亮生命灯火》,商务印书馆2019年10月版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于漪:点亮生命灯火——心中要有一盏明灯

于漪:从事教育的人就要有点气象
于漪:文化底蕴是极其重要的
于漪:写作是对语言文字魅力的深刻领悟与实践
于漪:用精神的成长创造使命的精彩
于漪:做教师是一篇大文章
于漪:做校长,顶大的事就是培养青年教师
于漪:让孩子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于漪:最缺失的不是技能技巧,而是思想与批判性思维
......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教师幸福‌‌来自‌‌美好关系——朱永新教师节致新教育同仁》)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研究院简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2019最新版)

重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新教育实验的选择与行动

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新教育实验”价值系统的特征与实现路径

新教育之光——新教育实验的奥妙何在?

在新教育的田野里舞动梦想,用心开一朵属于自己的花

图说《新教育在银河》(十二讲)——走,我们去找好教育

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