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儿童文学最高荣誉——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授奖辞及获奖感言

守望真善美 守望新教育 2024-01-09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我们始终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神秘,而阅读,则能够给种子以美好滋养,并唤醒所其蕴藏的伟大和神奇。——朱永新

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新教育》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新教育实验的阅读宣言——与人类崇高的精神对话
无阅读,不教育——阅读推广的三个问题:为什么?读什么?怎么读?
带孩子阅读,就是带孩子创造世界!
阅读的三个层次与境界,你在哪里?
......

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获奖作品、授奖辞及获奖感言

作者|张鹏禹等
来源|人民网 文艺报1949 

本报电(记者张鹏禹)近日,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揭晓,18部(篇)作品获奖。其中,小说7部,分别为格日勒其木格·黑鹤的《驯鹿六季》、胡永红的《上学谣》、刘海栖的《有鸽子的夏天》、舒辉波的《逐光的孩子》、谢华良的《陈土豆的红灯笼》、杨志军的《巴颜喀拉山的孩子》、叶广芩的《耗子大爷起晚了》;诗歌1部,为蓝蓝的《我和毛毛》;童话4部,分别为迟慧的《慢小孩》、葛竞的《永远玩具店》、汤素兰的《南村传奇》、周晓枫的《小翅膀》;散文1部,为湘女的《好想长成一棵树》;科幻文学2部,为马传思的《奇迹之夏》、吴岩的《中国轨道号》;幼儿文学2部,为黄宇的《小小小世界》、张秋生的《小巴掌童话诗·恐龙妈妈孵蛋》;青年作者短篇佳作奖1篇,为徐瑾的《坐在石阶上叹气的怪小孩》。获奖作品题材丰富,风格多样,体现出我国儿童文学队伍不断壮大、创作蓬勃发展的态势。



中国作协主席、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评奖委员会名誉主任铁凝表示,获奖的18位作家来自于全国14个省市,其中既有年过八旬的老作家,也有崭露头角的青年作家,获奖作品大都聚焦于新时代新生活新气象,题材涉及少年儿童成长生活的诸多阶段和方面,在儿童文学美学和艺术上也呈现出活跃的探索创新,充分体现着新时代儿童文学创作的生机与活力。

据了解,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于1986年设立,与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并列为中国作协主办的国家级文学奖项,旨在鼓励优秀儿童文学创作,推动儿童文学繁荣发展,是中国儿童文学最高荣誉。


小说——

1、《驯鹿六季》
作者:格日勒其木格·黑鹤出版:明天出版社


授奖辞——
人在与万物的相处中学习成长。格日勒其木格·黑鹤的《驯鹿六季》叙写失去母亲的少年走向自然,与驯鹿相处,习得对生命的理解与敬畏。黑鹤细致描绘生命的强韧与美好,婉转呈现少年心灵的荡漾与激越,刚柔相济的书写具有真挚动人的情感力量。

格日勒其木格•黑鹤

获奖感言——
人们向往荒野,努力回归自然。这种向往并非仅仅是因为荒野地域上的辽阔,那些进入荒野的人惊讶地发现,其实人类的一部分一直生活在荒野中,并未进入城市。外来的人们第一次意识到世界上竟然存在这样一种生活方式,人类可以在不改变自然环境的前提下与周围的环境和其他的生命和谐共处。在北方的森林中,使鹿鄂温克沿袭着一种已经传承千年的生活理念——最低限度地改变自然;更多的时候,人们已经形成一种伟大的传统,顺应自然,并成为自然的一部分。
也许这样的生活方式可以成为一种样本。当这个世界的自然环境不断地被改变和毁坏到无以复加的时候,我们只需要来看一看北方的森林,就知道我们的世界曾经的样子。
2、《上学谣》
作者:胡永红出版: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授奖辞——
《上学谣》的故事源自真实的乡村脱贫攻坚事迹。胡永红让壮乡的山川草木、万事万物逐一显现,温暖润泽,以多声部合唱展现少年“火龙”的成长。作者以善与爱浇灌叙事,传递着每一个孩子都应被关注、被善待的朴素情怀。

胡永红

获奖感言——
《上学谣》是我的第二部作品,故事来源于真实的新闻事件,水仙阿嬷的原型是怀集下帅壮族自治乡廖月明婆婆、火龙的原型是廖婆婆的孙子蒙伟。小说讲述了壮乡少年火龙幼年失去双亲,与奶奶水仙阿嬷相依为命,艰难求生,幸而获政府资助得以完成学业,并最终反哺故乡的故事。 写作过程中,我多次与人物近距离采访,抓到了普通事件中的特别处,比如火龙心心念念的一把伞以及属于壮乡的特别风俗——给过世的亲人三年后洗骨装坛移坟,其他还有如:怀集当地特别的采燕人、怀集的香禾、春牛舞、标话等等,这些特色的情境和事件丰富了小说内容。在创作上,我将风俗人文的展示铺陈进来,叙述上大胆采用物化的多视角,也使得小说从内容和形式都变得饱满起来。同时,我找到或者说发现了可以同时展现主体故事和表现特殊人文情境的写作手法:以27个物化视角为叙述手段,章节间以壮族物件相串联,富含风土人情与民族特色。 作为一个刚刚在儿童文学创作上起步的作者,我必须更加努力,以求讲一个动人的故事,并把它讲得生动感人发人深省。

3、《有鸽子的夏天》
作者:刘海栖出版:山东教育出版社


授奖辞——
刘海栖的《有鸽子的夏天》看似写“小”事情,实则写“大”情怀。作者不动声色地藏下伏笔和暗线,构成了下有蔓上有瓜、前有车后有辙的小说艺术逻辑。语言自然朴素而活泼灵动,如盐在水的幽默中,隐含着令人会心一笑的温情和智慧。

刘海栖

获奖感言——
我见证和经历了整个新时期中国童书和儿童文学的发展,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一步步走到今天,我由衷地为儿童文学的繁荣而振奋,为亲身参与其中而自豪。这是一个美妙的行程,前辈和同辈作家的光芒在前面引导着我,年轻作家像风一样在后面驱动着我,编辑的目光又温暖和呵护着我。《有鸽子的夏天》写的是童年经历,那些时光对我刻骨铭心,我由此知道,无论生活多么困难艰苦,孩子自有他的欢乐和期盼,自有父母长辈撑起一片天遮风挡雨。生活赋予了这些孩子善良、友爱、互助、义气和血性,当然也带给一些无伤大雅的坏毛病,这些往往会跟着一个男孩一辈子。童年是上天给一个人最好的馈赠,就像一块胎记会永远跟着你。动笔的时候,那些童年的玩伴,那些趣事,像上好了发条的铁皮青蛙们,蹦蹦跳跳地朝我的记忆跑来。开始是一个两个,越来越多,到最后呼呼啦啦来了一大群,这就是童年,一呼百应,欢跳喧腾,有那么一点不愉快,一阵风吹过来,很快就消失不见了。我把这些故事讲给现在的小读者听,告诉他们曾有人度过那么一段童年生活,因此长成了后来的样子。

4、《逐光的孩子》
作者:舒辉波出版: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


授奖辞——
舒辉波的《逐光的孩子》是对新时代乡村教育振兴图景的刻写。山区的教师和孩子彼此扶携,互相给予,共同追逐心中的光亮,并成为了世间的光。小说以诗意盎然的语言深情赞颂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

舒辉波

获奖感言——
我们都是这个时代洪流中的一滴水,有时代的体温、节律和气象,我们还要是属于自己的那一滴水,不合众嚣,独具我见。写作时,影响无处不在,要在众声喧哗之中寻找自己的腔调,不重复别人,更不重复自己,在不可能之中寻得可能。
《逐光的孩子》是写乡村支教,写教育扶贫,其实我更觉得是在写我自己,写我成长的孤独与迷茫,写我生命的欢欣与悲愁。“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我从来不觉得我是在为孩子们写作,因为我至今仍觉得,我还是他们中的一员,和他们在一起,我既是我自己,我也是他们。《逐光的孩子》的主人公名叫郑天齐,这是我为我姐姐的孙子取的名字,只是后来,郑天齐恰好成了这本书的主人公。今年六月初,我姐姐唯一的儿子意外身故,年仅27岁,我们在大雨倾盆中埋葬了年轻的父亲,回到家,就看见了六岁的郑天齐。我不知道该怎样告诉他这一切。他牵着我的手来到了镇上一个废弃的游乐场,要和我躲猫猫。“他们把我爸爸埋进了土里吗?”当他问我的时候,我以为他能理解这发生的一切。可是,他接着又问我:“那我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呢?”提到这个我仅仅只是想说,哪怕只是一个天真的儿童,也会遇到人生的难题,而他的人生其实才刚刚开始。我希望我们的孩子享受生命的欢欣,也能直面人生的难题。这才是他们将要面对的真实的世界和人生,既美好,也残酷。

5、《陈土豆的红灯笼》
作者:谢华良出版: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授奖辞——
谢华良的《陈土豆的红灯笼》让勤劳好学、淳朴正直的“陈土豆”来到我们面前。当代乡村少年面对艰难勇毅向前,他的生活和道路展现着乡土中国的美好传统与道德力量。

谢华良

获奖感言——
我的文学创作,一直没有离开家乡,没有离开家乡那片土地。多年以来,我始终想写一个乡村好男孩,他的模样、性格和身世都与土豆相像。这个男孩与我的童年有关,与家乡那片土地上的世道人心有关,与当下少年儿童的成长有关……当我把“土豆”这个名字送给他,他马上还我一个“偷着乐”的表情。
“陈土豆”是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人物形象。他懂得感恩,他珍爱亲情、友情和乡情,他和一头毛驴“休戚与共”;他不抱怨、不自卑、不逃避,他透过屋顶的窟窿仰望星空和飞机,他盼望过年时全家团圆,院子里升起一盏“红灯笼”。陈土豆的理想就像雪天里的红灯笼,鲜艳、明丽、不屈不挠。他因为心中有了这盏红灯笼,艰苦的生活不再艰苦,困难的境遇不再困难。红灯笼升起来那一刻,升腾起他对大地的感恩、对春天的期盼,也升腾起大地和春天送给他的赞许与祝福。
我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三十余年,知道儿童文学创作队伍里有那么多值得我尊敬的师者和优者,知道儿童文学创作道路上有那么多需要我面对的困难和挑战,今后,我只有怀着感恩的心,把自己的写作理想化成一盏“红灯笼”:用温暖的、通透的、不灭的的文字之光,照亮当代少年儿童的成长之美,向家乡的那片土地致敬!

6、《巴颜喀拉山的孩子》
作者:杨志军出版: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


授奖辞——
杨志军的《巴颜喀拉山的孩子》以男孩喜饶的童真目光呈现出独特的藏乡生活图景。小说洋溢着浓郁的地域文化风韵与蓬勃的时代精神。传统与现代、精神与现实、人与自然等时代主题贯穿其中,有力拓展了儿童文学的题材领域与艺术空间。

杨志军

获奖感言——
大概人都是这样:好不容易长大了,又希望回去。在我们盼望自己长大时,我们并不知道成人世界的五颜六色代表的并不都是光亮,飞上天空的老鹰几乎没有一次是为了自由翱翔,好不容易成材的大树迎来的大多不是有风来戏,有鸟来栖。积垢与伤斑、掠食与避害、攀折与斫伐,几成家常便饭。这让我前行时有些迟疑,常常陷落在“想回去”的感觉里不能自拔。
我向往孩子的世界,那里有永不陨落的“人”的尺度,有冰清玉洁的眼睛所昭示于人的无邪无染,有返璞归真的境界带给人的自由与绽放。它常常提醒我:文学在本质上并不是为了让浑浊的河流更加浑浊,让复杂的社会更加复杂,而是通过披沙沥金的工夫,显现我们最后可以用生命捧住的那个东西:赤子在人性中的比重。文学之所以成其为文学,就在于无论历史怎样演进,环境怎样变化,它都是人类了不起的精神库藏。
我希望自己单纯而相信地活着:相信一个作家不仅应该有洗涤的能力,还应该有清洁的精神,相信儿童世界的纯粹明净可以过滤成人世界的纷繁复杂。不必讳言这样的“相信”满满的都是天真与可笑,但谁又会去嘲笑一个孩子的幼稚呢?——我多么希望我是一个孩子,无杂念、无伪饰、无设防地穿越漫漠的生命历程。对人生,我希望通透,很难做到时,学会像孩子一样思考,便也是对自我的一种拯救。
7、《耗子大爷起晚了》
作者:叶广芩出版: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授奖辞——
叶广芩的《耗子大爷起晚了》塑造了鲜活的儿童形象耗子丫丫,凸显了与万物相亲、追求自由的童年天性,充满烟火气息与人情温暖。深具历史文化内蕴的颐和园亦在儿童视角下焕发出别样情调。

叶广芩

获奖感言——
在走了不少路,吃了不少饭,写了大半辈子“风也萧萧,雨也潇潇”一类的沧桑文字之后,我的笔端竟然停留在“上灯台偷油吃”的小耗子身上,回到了儿时居住过的颐和园,跟小孩子们有了一场亲切对话。这实在是出乎预料的事情,细想却也在预料之中:人生就好比一个圆,转哪转的,转着转着首和尾两头就连上了,太自然不过。
有人说我从家族题材小说转入儿童文学写作是转型,其实我认为它更是一种延伸。我给小辈们讲述以往的故事,领着他们逛颐和园,告诉他们在这里那里发生过的有趣。园里的亭榭假山,鲜花湖水在我的记忆里统统成为了背景,这些美丽的背景衬托着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生动而有色彩,他们每一个都是那样的与众不同,成为了生活的独特,成为了颐和园的独特。颐和园的景物,颐和园曾经的街坊四邻,让我初味人生,这里的精致大气,温情善良奠定了我人生的基调,让我受用匪浅。70年的延伸,故事的当事者延伸为一个幽默快活的老祖母,延伸为满是自信的快乐的儿童文学写作……
时间在这里有了重量。
今天我们或许已经找不到以往的脚印,但是从过去到今天在这座城市里无处不在的大气底蕴,却依然荡漾在我们周围,浸润着我们,温暖着我们。
走南闯北,我不能忘记我的故乡,不能忘记我的童年,不能忘记它们给予我文字中的爱和敬意,尊严和高尚,从记忆的点点滴滴我看到了这座城市内里的厚重和达观。
童话——

1、《慢小孩》
作者:迟  慧出版:天天出版社


授奖辞——
迟慧的《慢小孩》构思巧妙、细节丰润,以细腻目光、独特想象注视着“与众不同的孩子”。大人重新成为孩童,“慢”小孩所以“慢”的缘由以“理解之同情”被一一观照,自然灵动地展现了“换位思考”的教育理念。

迟  慧

获奖感言:我的童话创作是儿子铁蛋开启的,第一部童话作品是我们亲子互动的结果。我在完全不知情、毫无准备的情形下走上了儿童文学创作的道路。童话闯进了我的生活,它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人生风景,我像个好奇的孩子,打量着新风景。有时候会有这样的感觉:这些作品不是由我创作,而是在途中等待与我相遇,我就是这样与慢小孩相遇的。我们的相遇并非偶然,因为我就是曾经的慢小孩。在创作“慢小孩”的过程中,我渐渐豁然开朗,明白了迟到的智慧也是智慧,迟开的花蕾同样芬芳。这是一本长大了的慢小孩写的“慢小孩”,也许这就是这本书的意义。我的写作同时启动了另外的功能:自我疗愈。
我想用文学作品帮助更多的孩子,从这个角度讲儿童文学创作启迪了我内在的爱,我从爱自己的孩子扩展到爱更多的孩子。而我的人生也因此受到了滋养,我要感谢自己与儿童文学相遇。
从“慢小孩”开始我进入了自觉的创作阶段,我更加渴望走进孩子们的心理,感受他们成长的困惑,用文字给予孩子们心灵的力量,在未来的道路上,我想与这样的作品相遇。
2、《永远玩具店》
作者:葛  竞出版:新蕾出版社


授奖辞——
葛竞的《永远玩具店》以形散神聚的结构,灵动优美的语言,繁复立体的故事空间带来新鲜别致的艺术效果。在梦幻中投射时代风物与社会现实,这部童话同时具有了丰富的层次与丰赡的意蕴。

葛  竞

获奖感言——
小时候,我是个爱读童话的孩子。家里书柜中装的都是童话书,日记本上写了很多自己想象出来的小童话。童话的幻想最自由任性,最变化无穷,它可以潜入深海,可以飞上天空,也可以从每个人的心灵里生长出来。童话让你和儿时的自己对话;让想象的香气弥漫开来,给现实打开一道透气的窗;让你在奇幻世界里发现另一个自己,也许那才是最真实的你。
《永远玩具店》是我写的最贴近现实的一部童话。玩具本来是孩童手边的小物,却承载了童年与成长、亲情与友情、陪伴与期待等多重含义。我想用小小的玩具来书写属于中国人的大爱,那些深厚绵长却羞于表达的爱,那些无条件也无所畏惧的爱,那些充满牺牲精神忘我的爱,那些能穿透时间与生死的永恒之爱……
这本书我写了很久,写得认真又谨慎。有时,我觉得自己就是书中的花将军老米,手捧一颗珍贵的花种,细心栽培,小心呵护,心里充满期待,又忐忑不安:这颗种子会开出什么样的花呢?
越是爱护,越是珍惜,就越有一种保护自己孩子般的在意。这部作品,我修改了很多次,写了三四年。在这里,我要感谢新蕾出版社的焦娅楠副总编和马玉秀社长,她们和我一起带着情感去浇灌这部作品,让它生根发芽,慢慢长大。
当年那个爱幻想的小女孩,一直期待自己能写出更好的作品,就像浩瀚夜空中的一颗小星星,闪烁出属于自己的光。一路走来,今天终于梦想成真!
3、《南村传奇》
作者:汤素兰出版: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授奖辞——
汤素兰的《南村传奇》建立了一个引人入胜又充满悲悯的童话新世界,“民间传奇”的旧材料经智慧的点化,熠熠生辉,获得了质感和新貌。这是传统的清声在当代的传承、转化和回响。

汤素兰

获奖感言——
我写《南村传奇》,源于我对美好家园的渴望与想象。
这部作品由四个看似独立,实则紧密相联的故事组成。这四个故事分别是“舍身石”“少年与蟒蛇”“狐狸女婿”“丁婆婆”。这些故事是逐渐来到我的脑子里的。一些微小的种子,在多年前无意之间种下,多年以后,变成了灵感的火花。我想这就是写作的迷人之处,也是写作的神奇之处。 
思考生活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思考人之成为人最为宝贵的东西,并将它们张扬与传承,是一个作家,尤其是儿童文学作家的职责所在。我想讲述生命的价值,它不在于时间的长度,而在于我们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实现自我价值。我思考勇敢与牺牲的意义,不是你敢于做什么,而是你为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情。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面临困境,就像一只红狐狸变成蓝狐狸,在同类的眼中便变成了怪物,它如何走出自己的困境呢?在我的故事中,狐狸在走出困境的过程中,成就了自我,成为了会染梦的狐狸。而在“丁婆婆”这个故事里,我讲了禁忌,讲了犯错与纠错。这一切既是我们作为一个成年人想传达给孩子的,也是我们作为人一辈子应该坚守的。
4、《小翅膀》
作者:周晓枫出版:作家出版社


授奖辞——
周晓枫的《小翅膀》打捞童年的黯夜与星辰,以轻盈的散文之风抵达哲思之境。这是一部回味悠长的作品,它追问并确认人类永恒的情愫,唯有爱与勇气是点亮童年黯夜的精神之光。

周晓枫

获奖感言——
此前我只写散文,直到创作自己的第一个童话《小翅膀》——我偶然而意外地,从散文写作者瞬间变成了儿童文学作家。这个过程,迅速得连我自己都觉得陌生和诧异。更让我惊喜的是《小翅膀》受到的鼓励,谢谢那些支持我的读者们。
善良的精灵小翅膀,他的工作是给孩子送噩梦——听起来,有点吓人。孩子有的怕虫子,有的怕高,有的怕孤独,有的怕妖怪,但小翅膀用自己的善意和智慧,帮助孩子克服恐惧,他自己也从中获得了成长。我想把这个温暖而明亮的童话,献给所有怕黑和曾经怕黑的童年。
我认为好的童话,不是幼稚的欺哄,不是儿童早熟也不是成人装嫩,应该是大人和孩子都能看的。我不认为,一个人只要成年了,他童年遇到的问题就迎刃而解,就像我不认为他童年的天真就戛然而止一样。所以,我希望自己的童话不仅写给孩子,也写给家长,包括没有做过家长的成长中的自己。我深信,童话和童年,都是魔碗,我们以为已经吃光里面的粮食,它却源源不断提供新的营养。
我愿自己始终保持儿童般的好奇与活力,以及对这个世界的探索激情……飞翔,文字就是我最小的翅膀。
诗歌、幼儿文学——

1、《我和毛毛》
作者:蓝  蓝出版: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授奖辞——
蓝蓝的《我和毛毛》将乡村琐事、孩童私语置于广阔的视野中重新衡量,探索人性深处的纯真和善意。简洁丰富,生动隽永,体现了儿童诗至浅而深的诗学特质。

蓝  蓝

获奖感言——
时间是人类的悲伤之源,复活逝去的时间,大概是所有人的梦想。在一个年过半百之人身上,复活一个曾经的孩子,那样的时刻,就是写童诗和童话的时刻。我深深知道,复原童年记忆并非是回到时间的河流之中,没有人能做到这样的事情——而是用灼热的心解冻那些被遗忘冰封的瞬间,将它们变成一个个节日,变成让时间消失的存在,没有过去和未来,只有无限的此刻与现在。
每个人都拥有生物学意义的记忆力,拥有时间的戛然截止,同时也拥有自己的语言。这就如同一个囚徒手心里握着一把打开手铐的秘密钥匙,我们说话,写诗,使用语言:这一既属于我们自己又同时属于他者、并在自我与他者之间建立起伦理关系的、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东西。正如惠特曼所言:“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他的一部分,在那一天,或那一天的一部分/或者连绵很多年。”时光在一个人身上聚集并流逝,赋予她所经历的一切成为意义。她的语言向她要求着那种让时间停滞的不可思议的力量,即便是失败的力量,让书写和诗篇成为一次拯救。
写童诗并非易事,盖因童诗不仅仅关涉童年,也因为童诗首先是诗,一切对诗歌语言的严苛精确的要求和衡量标准,毫无疑问也是对童诗的要求和标准——陈词滥调的反抗,对真实和良知的追求,以及对语言的创造和更新。
2、《小小小世界》
作者:黄  宇出版:中国和平出版社


授奖辞——
黄宇的《小小小世界》为幼年孩子们洞开了一扇扇五彩缤纷的知觉之门,引领他们以天真好奇和活跃的想象认识生活,感知世界,拥抱梦想。

黄  宇

获奖感言——
《小小小世界》就是我家小屁孩的世界,也是无数小屁孩的世界。有趣事、烦恼事、奇妙事……这些零散琐碎、天然童真的小事件,表面看是孩子无心之举,却在与大人世界的碰撞中绽放出“天使心”。我慢慢地“捡拾”,努力原汁原味地呈现孩子生活中本来的模样,力求准确地表现这种鲜活的生命,从孩子的视角还原一个小小的世界,还原孩子真实的童年。
希望小读者们在阅读时,能够进入一个“小小”的王国——与天真同行,与快乐共鸣。《小小小世界》的创作可能缘于我内心一直就是一个孩子,说孩子话,做孩子事,体会孩子的简单和快乐。这种“儿童性”会让我身不由己地成为孩子王,和孩子们一起进入他们的“秘密城堡”、走进他们的“黑暗森林”、发现一条“蜗牛小路”、寻找无穷无尽的“宝藏”……
我的创作应该感谢我的孩子可依,她是我最好的作品。正是由于她的诞生,让我重新体会了一次孩童的成长。
3、《恐龙妈妈孵蛋》
作者:张秋生出版: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授奖辞——
张秋生的幼儿诗集《恐龙妈妈孵蛋》探索并呈现了幼儿诗清浅而宽广的艺术可能。万物有灵,千姿百态,抱纯守拙,天真无邪。明净悠扬、活泼清亮之中,自有开阔辽远与敦厚温柔。

张秋生

获奖感言——
从小由于父母的影响,很早就接触到了儿歌、诗歌,养成了我一辈子对诗的热爱,童年遇上诗是我一生中的大幸。我从19岁开始在报上发表儿童诗,当时还是一个高中生,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一直从事儿童诗创作近三十年,曾出版了各种诗集二十多种,后来我将创作重心移向了童话,尝试着把诗、童话、散文三者糅合在一起,创作一种精短的小如巴掌的童话,我名之曰“小巴掌童话”,在这后三十年的创作中,诗写得很少,但我一直以诗作为“小巴掌童话”的内核,追求一种诗的意境和音韵之美。我始终没有离开诗。
近三四年,因病常年住医院,病床上常读一些优秀的儿童诗,重新燃起了我对诗的热情,前后写了近二百首诗,此次获奖更激发了我对诗的热情,我认为孩子们应该从小接触诗,热爱诗,与诗相伴,这对他们成长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我为近年来学校老师、家长、学生和出版部门对诗越来越重视感到由衷的高兴。
谢谢我的小孙子和他的同学们,他们的生活,触动了我创作的灵感,我才能写出这些诗来。我虽年事已高,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已60多年,但我还要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尽力。
散文、科幻文学、青年作者短篇佳作奖

1、《好想长成一棵树》
作者:湘  女出版:晨光出版社


授奖辞——
湘女的《好想长成一棵树》以温情简练的笔触讲述人与树的故事。民风与民俗、文化与历史亦刻录于树的枝叶与年轮。作者如一位慈祥宽厚的护树人,丰茂自然与淳朴民风在她的回忆中细密地铺展开来。

湘  女

获奖感言——
我在湖南湘江边出生,在云南红河边长大。我生活的这个地方位于云南南部哀牢山区,全名叫“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所有对于生命、生活及至对于人生的启迪,都源自这片自然纯粹、万物有灵的土地。我在这里聆听花开花落,在这里遥看日出日落;我在哀牢山间穿行,认识着无边无际的树;我在红河岸边漫步,看赤红的河水漫过沙砾。我和那些勇敢无羁、目光干净的少数民族孩子一起,在梯田上奔跑,在篝火旁狂舞,在太阳下劳作,在月亮下唱歌……
写作《好想长成一棵树》,正是出于一种从小就被镌刻在灵魂里的自然情结,想通过“树”这样一个具象的存在,找到心灵与大自然的融合点,通过诗意的艺术手法,展现出一种纯真的境界,向孩子们传达一种自然心态,生命意识,通过对“树”的描写,来表现不同生命的运行轨迹,以及自然生命之间相互依存、友善或竞逐的纷繁关系。
我爱孩子,也爱文学,我爱生活,更爱美。这些爱的元素组合,成为我创作儿童文学的基点。立足云南,贴近自然,放眼未来,我力图以这样的创作姿态,来表达我对自然,对儿童,对生活,对生命,对这个世界的种种感悟、关注和思考。

2、《奇迹之夏》
作者:马传思出版:大连出版社


授奖辞——
马传思的《奇迹之夏》兼具严谨的科学之思与温暖的情感色调。作者努力将“核心科幻”精神融入少儿科幻,展开人类生态的科幻前瞻,赋予少儿科幻以思想与诗意。

马传思

获奖感言——
我从小是个喜欢幻想的孩子。
在田野中放牛时,或者干农活的闲暇坐在树荫下歇息时,也或者在某个炎热的夏夜,躺在门外的竹席上纳凉的时候,四周的一切事物会以一种奇妙的方式朝我汇聚过来:几只蚂蚁从草丛间出现,在我指尖列队行进;一群秧鸡从蛰伏的田埂下朝我张望;一只猫头鹰在睡梦中向我呓语;田野中的麦浪翻滚,传来大地心脏的律动;山林中的风声呼啸,带来远方的气息……我的思绪总会随着这些事物而纷飞。在那些贫穷和纷乱的日子里,是幻想带给我力量,抚平我的迷惘,触摸我心里的孤独,让我感觉到一种平静的狂喜,一种无边无际的自由,一种秘而不宣的快乐。
许多年以后,我偶然走上了文学之路,写了一些少儿科幻作品。在我看来,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点,也是当代少年儿童生活中无法回避的现实构成因素;而幻想则是任何一个时代都值得珍视的精神资源,它拥有无边的力量。在“少儿科幻”这种文体类型中,我可以将“科学”和“幻想”结合起来,进而构建一个自由的世界。在那里,我和许多新鲜的生命相遇,我们一起眺望远方,然后在一个朝霞满天的清晨,或者薄雾冥冥的黄昏启程,去广阔的世界里冒险;一起去面对各种不期而至的意外,一起分享悲伤和欢乐。就像在《奇迹之夏》中所做的一样。

3、《中国轨道号》
作者:吴  岩出版: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授奖辞——
吴岩的《中国轨道号》是童年记忆与中国人的航天梦想紧密交融的梦幻奇境。真实的历史与科学的推想构成奇境的骨架,人性的光辉构成了奇境的血肉。在保有纯正科幻惊奇感的同时洋溢着童真与童趣。

吴  岩

获奖感言——
《中国轨道号》是一块时间的水晶,外观看起来是过去的,内里则是未来的。小说中的那些科学、技术以及人的思想和观念都是未来的。作品是在“科幻未来主义”理念之下产生的。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评委会能颁奖给它,既是对小说的肯定,也是对科幻未来主义创作原则的支持。感谢评委会的委员们。
打磨这块水晶,用去了我三分之一的人生时光。我曾经翻来覆去尝试多种方法建构小说的文本,想找到能把尽量多的信息、理念、理想、期待、认知、情感导入情节和字句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我最终写出了看上去很透光,很生活化,毫不经意的文字,并利用这种文字压缩了多重信息。小说将存在与虚构进行叠加,让虚构跟现实融为一体,实现了科幻文体的创新。
感谢这些年对我的这本书表示过支持、肯定、期待和出版之后给予批评和表扬的师友与同行。感谢给了全方位支持的家人。感谢以丁倩为首的编辑团队和画家团队。感谢过去和未来阅读这本书的小朋友,你们是未来的主人。
4、《坐在石阶上叹气的怪小孩》
作者:徐  瑾出版:《十月少年文学》


授奖辞——
徐瑾的《坐在石阶上叹气的怪小孩》对孩童的情感状态有着真切的同情和理解,语感干净明亮,想象轻盈跳脱。“生物之以息相吹”,健全的生命来自于和其他生命之间平等友善的交流。

徐  瑾

获奖感言——
我小时候很容易觉得委屈,上一刻还在快乐地追鸡抓鱼,下一刻又托着下巴唉声叹气起来,被外人瞧见,多少觉得我有点“怪”,好事者还会指导一番,“你个小丫头老叹什么气?小孩子要活泼点。”每到这时候,我心里那些哼哼唧唧小人们,立刻会叉腰哇哇大合唱,“凭什么小孩子就不能有叹气,凭什么!” 
《坐在石阶上叹气的怪小孩》是2018年年初写的,彼时,我刚遭遇了生活的重击,一个愁苦的傍晚,我在书桌前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回音一般,小时候的我和更多爱叹气的小小孩们一起冒了出来,好像我不做点什么,这个疙瘩是没办法消失了,于是他们合拢成童话里的怪小孩。而故事里的桃夭夭,原型是爷爷家一棵十多年还委屈巴巴地挤在夹缝深处的枇杷树,可忽一天,它就神气活现地把枝叶铺到了平房顶上,五六月还总能挂得一树果子,星星般金光点点。虽然我明白现实肯定有各种黑暗和悲伤,可我盼望至少在故事里,每个孩子都能得到他们理应得到的希望、温柔和理解。于是,爱叹气的小孩和陷入困境的桃夭夭在老院子相遇了,他们互相信任,又互相救赎,而我在这个过程里,也获得了内心的平静。
我在文学创作上起步较晚,作品太少,和很多优秀的老师相比,我只是一颗很小的星星,恰好微微发光,就幸运地被捕捉到,得到了超过我想象的荣誉和珍视。我会好好沉淀、认真探索,努力用真诚写出更好的作品。
内容来源:人民网、《文艺报》2021年9月27日6-7版;微信编辑:晓梅。
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孩子来说,阅读比上语文课更管用吗?
我们孩子的未来,取决于图书馆、阅读和白日梦......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周国平(《【致友人】什么是新教育?怎样加入新教育?新教育怎么做?》)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向着青草更青处——深耕十大行动,共享幸福完整》)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教师幸福‌‌来自‌‌美好关系——朱永新教师节致新教育同仁》)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