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愉见财经】支付收单业混战江湖(三集齐)

2014-09-12 夏心愉 愉见财经

来源:第一财经;作者:夏心愉

支付收单业混战(上)

收单机构如何大玩“偷菜”?

你有没有玩过“偷菜”?其中一大秘诀恐怕就是乘人之危。在别人碰巧在开会、出行等不方便的时候下手往往更易得手,以此偷来别人的份额喂饱自己。

愉记从一份行业投诉汇总发现,支付收单业近几个月来正在大玩“偷菜”。虽然这种现象过去也有过,但业内认为近期已经“白热化”,诱因是有8家机构正处于“不方便”时期。自今年41日起,盛付通等8家第三方支付中经营收单业务的机构,由于对商户审核不严导致出现预授权套现案例,被央行勒令停止发展新商户并整顿旧有商户。(央行银发【201479号文)

趁此时机,某些没进入央行管教名单的收单机构正在大批量“偷菜”上述8家机构在商户处布放的POS机——业内管此叫“切机”,就像手机刷机一样,把POS机里面的程序刷成自己公司的——反正对方已经自顾无暇,而且也不可能切机切回来,谁让他们已经“被叫停新增”了呢。

而在此过程中,收单机构大量使用的终端拓展“代理商模式”,是市场乱象的“放大器”。代理商一旦倒戈,“切机一切就是几十上百台”。某遭遇被切机收单机构人士告诉愉记。

一份行业组织官方《2014年上半年银行卡受理市场规范工作通报》称:“总体而言,市场违规依然高发,大规模交易转移、买卖通道和‘切机’等新型违规现象频发,受理市场规范工作形势严峻。”

切机到底怎么切?头脑灵活的收单机构们开发了多少抢市场和“应付”监管的怪招?是怎样的行业背景带来了“理还乱”的现状?在这个混局中谁在笑谁在哭?《愉见财经》“支付收单业混战”系列,为你扒一扒这个行业不为人知的故事,也邀你一起思考出路何在。

“偷菜”的来了

愉记手上有一份“阴阳脸”的POS签购单,其正面消费者签名页上显示的是Q公司提供的收单服务,但单据打印纸背面的印花却是Q公司的竞争死对头T公司的LOGO、网址和电话信息,看起来简直就像可口可乐把饮料灌进了百事的瓶子一样搞笑。

“阴阳脸”背后的秘密何在?“这其实是T公司的POSQ公司切机了”。一名业内人士说。

T公司正是在央行处罚的8家机构之列。倒霉的T公司为了恢复新增通过检查,正在忙于清理已有商户漏洞,所有收单MCC码的套用也属于自查自纠违规的范畴。

这里先说什么是MCC码。MCC码是四位数“商户类别码”,由收单机构为商户设置,用于标明接受刷卡商户的主营业务和行业属性,商户为此需要缴付的刷卡手续费也不同。比如“5812”代表餐馆,手续费率1.25%;“5311”代表百货商店,手续费率0.78%;“5411”代表超市,手续费率0.38%

费率不一,就带来了套利空间。不少收单机构为了抢占市场,会为商户安排费率低一档、甚至低两档的MCC码,商户为此就能少付手续费。

由此,在T公司自查期间,两批人很不爽。

第一批不爽的,是那些套用了MCC码的商户。T公司的整顿从商户视角看起来就是费率“涨价”,他们当然不乐意,要找其它收单机构帮他们维持低费率。也在被处罚机构之列的L公司人士给出的数据称,原违规商户中愿意配合整顿的比例是40%。愉记向其他几家机构私下问起这个比例,得到的评价基本是:“哪有这么多?”。

第二批不爽的,是那些帮T公司跑市场的“代理商”,这批小兄弟是靠商户刷卡付费分润为生的。在业内,收单机构赚的是商户刷卡费率的20%,大方的收单机构为了规模快速扩张好去资本市场讲故事,会把这笔钱的7成分给代理商,以求快马加鞭。现在T公司一不能新增、二还要收缩存量,代理商少了甜头,有的就不愿意跟着干了。

Q公司机会临头。

对于那些即将“被涨价”的商户,Q公司派人去接触。T公司为了恢复新增必需通过监管的整顿验收,Q公司可没这些顾虑,这意味着他能接违规的盘。他们会告诉商户,只要把POS机交给他们“升级”,就能维持原费率,甚至还能再打折。

所谓的“升级”,无非是把POS机里面的灌装程序重装,外壳和耗材(签购打印单)则可省钱留用。于是上文提及的“阴阳脸”就出现了,印着T公司信息的签购单,打出了Q公司的收单信息。

有意思的是,愉记从行业监管方了解到,为了骗取商户的信任,类似Q公司这样去“偷菜”的工作人员(包括代理商),还会制造假的T公司工牌、甚至银联工牌。商户们并搞不清行业正被整顿,他们的诉求,一是程序“升级”是“正规”的、二是费率划算。Q公司从表面上都做到了。

倒戈的“菜农”

“偷菜”是门技术活。

对于Q公司来说,首先需要知道诸如T公司们机具都布放在哪儿,其次需要知道诸如密钥等参数信息。T公司的代理商们就像是一群“菜农”,他们很清楚自己曾经种下的“菜”在哪儿,怎么种的。而正如上文所及,T公司的代理商们,正受T公司被处罚的波及,赚钱少了。

“代理商一倒戈,切机都是成批成批来的,几十台POS两天就能切走。”在听描述时,愉记觉得那名遭遇被切机的收单机构人士心都在滴血。他表示,投血本养大的市场份额就在这么几个月里批量流失,收单费用也赚不到了,“央妈”继续盯着自己手上仍有商户的整顿,可是不规范MCC还是存在,只不过被人切走了而已。

“本想这个月整顿会结束,我们会被允许恢复新增,但现在行业乱象不止,再加上你们记者一写,估计整顿只会变得更严。”他叹了口气。

说回到代理商倒戈,这显然是“偷菜”方Q公司所需,Q公司给了多少好处才能挖到这批优质“菜农”呢?愉记在行业里问了一圈,惊讶非但Q公司不需要花钱,代理商还需要给Q公司交加盟费。

“要大量切机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只有比较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有这个技术和运营能力,跟着‘停新’的代理商还抢着想投靠。”一名业内资深人士说:“有些支付公司本来不收代理商加盟费的现在都收钱了,或是本来收3万现在收5万了。”

“偷菜”偷进了银行地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近几个月来高发的切机事件,不仅是第三方收单机构之间的恶性竞争,还切到了银行收单POS机的头上。“时间窗口(8家机构受罚)一打开,一些机构切机切High了,到最后连谁的POS都不管了。”一名相关业务人士分析:“前者属于行业违规,后者属于违法,侵犯财产所有权。”

这里说个背景。商业银行和持牌第三方支付机构都可受理POS收单业务,但是做法大多不同。第三方机构(或通过其代理商)一般是向商户“卖”POS机,一台POS机价格在几百到2000元不等,往往是买POS机的价格越高,商户得到MCC费率越划算(这本身就是MCC套码违规);而商业银行大多数不卖POS机,只是租给商户使用。

因此,第三方机构布放在商户的POS机所有权属于商户,而银行布放的POS机所有权属于银行,即便商户同意“升级”,切机切到银行的POS机,都属于侵犯了财产所有权。

一个案例是,今年6月份,某国有大行海宁市支行对POS商户进行巡检时发现,该行特约商户某手机店已经成了Q公司的“菜”。愉记看到当事方提供的POS机照片显示,在物权上属于银行的POS机背面,除了原有的该行信息外,还赫然贴上了Q公司的标签。刷卡后资金也由Q公司收单。

经该银行人员现场询问发现,这家手机店的老板不久前经朋友介绍,称只要下载更改POS原有程序就能将刷卡费率调降至0.38%,该商户原合规MCC码为4812(通讯设备和电话销售),手续费率0.78%。手机店老板因此将银行POS机具拿去非法篡改程序,4日后取回POS机回店安装使用。

几家第三方收单机构“为扩大收单市场份额,授意或指使外包机构利用切机抢夺商户资源,同时大量伪造商户名称和代码,加剧了收单机构间恶意竞争,扰乱了银行卡受理市场秩序”。《2014年上半年银行卡受理市场规范工作通报》中称。

“偷菜”的故事讲完了,但留下的疑问并不少。Q公司为抢市场把费率从0.78%MCC码切成了0.38%,作为收单方其收取的是商户手续费中的两成,恶性竞争下,他自己真的也少赚了一大半?银联对MCC套码有一套完备监控措施,大量切机后Q公司又该如何躲“法眼”?《愉见财经》下一期将继续揭秘支付收单业的乱象。

----

支付收单业混战(中)

收单机构怎么和监管“躲猫猫”?

监管加码,央行眼下正勒令8家第三方收单机构必须完成存量商户违规整顿才能恢复业务新增?不怕!那就把违规的商户先“过户”给别人藏一藏,躲过风头再回收。

银联加码,用后台交易数据推导出可能的商户类型,使收单机构MCC套码难以遁形?不怕!那就靠高级的电脑算法不停变换商户“32域”,好比让同一个人今天穿红衣服、明天穿绿衣服,扰乱监测视线。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违规创新”这件事儿在收单行业似乎一直没有停止。

“(为了MCC套码)PS商户营业执照报送卡组织?你OUT了,这在两年前就开始流行了,现在已经进入‘智能化造假’时代”。一名收单业人士私下这样对愉记说起。

而追根溯源,整个收单行业的薄利现状、规模效应和超250张第三方支付牌照所准入的非金收单机构的恶性竞争,或许是“劣币”们求生无奈、“良币”们的公平无着。

智能化造假

上期《愉见财经》说到,某收单机构在监管重磅规范其同业之际大量“切机”别人的收单POS,而与之配套的是大量为商户进行MCC套码。

但这可是顶风作案。银联正在配合央行的整顿动作,加大了对套码等不规范现象的约束力度。被抓到,就意味着要把套码所“偷吃”的费率折扣全部吐出来。

银联的做法已颇先进。即便收单机构提供做了假的商户“三证一表”和门头照片(比如PS营业执照),银联依然可以见招拆招,通过该商户的交易数据核查出问题。比如商户类别从餐馆(刷卡手续费率1.25%)套成了超市(手续费率0.38%),“餐馆一般都是中午11点到下午1点、晚上6点到8点交易量集中,超市则比较分散,且根据城市不同都有单笔参考额,如上海一般单笔刷卡金100~300元。”银联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称:“通过分析交易数据,这种作假就会被识破”。

怎么躲过这种数据分析?个别收单机构“开始不停变换32域受理机构代码”。上述负责人说。

商户编码就像是一张身份证,本来应该是一个商户一个码。但个别机构却为同样的商户编码配上不同的MCC32域,这就像加上了不同的形容词:如第一笔交易出自“在上海的卖酒的张三”、第二笔交易出自“在杭州的卖茶叶的张三”……这样一来,系统里出现了不同的“张三”,其交易数据就无从靠模型量化。

更“高明”的是,那些“形容词”的切换不靠手工、全靠智能预设程序。可叹这家机构若是未来冲击资本市场,还真是互联网金融高科技概念,只可惜,好工具用歪了方向。你可以想象这台POS机变成了一把左轮手枪,每发一粒子弹,后台系统的“弹巢”就会自动换一下。

一组官方数据证明这一现象存在。“根据侦测显示,某收单机构在20143月和4月分别有13万和19万户商户频繁变更交易关键信息,以‘北京中公未来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为例,24月间共变更商户编码19次,变更32域受理机构代码高达137次。”《2014年上半年银行卡受理市场规范工作通报》中称。

而愉记获取的某第三方收单机构5月份商户统计后台信息显示,其当月广东地区“按商编、MCC32域维度”新增商户数100789户,“按商编、32域维度”则新增26179户,“按商编”则只新增了14034户。那100789户新增中,有多少“张三”头顶不同的“形容词”而被系统统计为不同人?

违规商户“过户”

对于上述明晃晃碰不拢的新增数据,这家收单机构需要给卡组织银联一个报告来解释。可是,就愉记所知的案例,在行业乱局里,类似的解释到最后往往都是“技术人员搞错了”、“临时工干的,已经被辞退了”。

对于这批商户,如果银联要求进行监察,或作为卡组织对收单机构进行“约束”,个别机构就会临时“过户”商户,把交易塞到其它收单机构账上。几天间,你要规范的标的竟都转移了。

事实上,这种“过户”手法在业内已经小范围传开。在此次央行监管8家第三方收单机构过程中,个别机构就借此和央行“躲猫猫”。由于必须完成存量商户违规整顿才能恢复业务新增,而存量的套码商户大多不愿意刷卡费率“涨价”,就有机构把这批商户暂时“藏”在8家以外的同业那里。

据业内人士揭发:“央行下来检查前,他们(某受罚机构)有5万商户,约5000商户的POS业务是合规的,4.5万都有问题,他们就把这4.5万‘过’给了别人,通过别的机构送交易数据,这样他们就只需要让央行查余下的5000家,等央行查好了再把4.5万商户要回来。”

有竞争关系的收单机构,在监管重磅之下突然为了利益“抱团”,一方借此可留住违规套码的市场份额,另一方则化身通道要点“好处”。不过上述做法终因有人向监管部门举报而被识破。

劣胜优汰?

切机、套码、“过户”,本期“支付收单业混战”至此扒完了收单业的各种乱象,接下去该问一个问题:如果不违规行不行?

答案恐怕是,当“劣币”恶性竞争已将行业的整体利润越做越薄,谁现在停手或许都只有死路一条;当“良币”们死撑行业底线,所面对的很可能是大批被“养刁”的商户习惯了靠套码占便宜,已经不会接受任何一台合规的POS机。换言之,不违规的收单机构生存空间正在被挤压,劣币驱逐良币的格局正在被固化。

除非,有一种强有力的约束机制让大家“一二三,一起改正”;除非,这个行业可以有新的经营模式、新的整体打法。

从收单机构到他们的代理商,从发卡银行到卡组织银联,在这个收单行业里,愉记与各方聊完,发现无论谁“说多了都是泪”。

他们的泪点在哪里?下一期《愉见财经》来纵观行业。

----

支付收单业混战(下)

劣胜优汰收单业:说多了都是泪

“那些我安装了正规扣率POS机的商户,现在天天打我电话要退机。”一名POS收单代理商告诉愉记,走正途会被市场逼得无路可走。

721(线下POS刷卡手续费分成比例)里我们就拿个‘2’,收入无论如何覆盖不了成本,不靠绕银联和套码能行吗?”一名第三方收单机构人士说:“要不然支付宝也不会关线下POS业务谢客。”

“央行勒令8家机构停止发展新商户已经快5个月了,如果行业真的就此得以整治对我们也有好处,可是这只是助长了其他收单机构违规变本加厉。”某被央行勒令整改的机构人士说:“本来满心期待这个月或最迟下个月我们会被恢复新增权限,现在看来是没希望了。”

“不约束如何尽到卡组织责任维护市场公平,一约束市场就说银联又罚款了、又垄断了、又跟第三方支付对立了。”一名银联业务规范部门人士说:“更恼人的是,有收单机构及其代理商的纠缠、骚扰甚至威逼电话打到了同事手机上,干久了都需要心理辅导了。”

表面来看,支付收单行业乱象丛生,需要舆论监督的行为不胜枚举,《愉见财经》“支付收单业混战”前两期(见《第一财经日报》811《切机横行互相“偷菜”:央行重磅整治收单业洗了把什么牌?》、812《收单机构怎么和监管“躲猫猫”》)分别揭秘了收单机构互相切机、智能套码、违规机临时“过户”等手法。然而,当愉记与业内各方聊完,却发现家家“说多了都是泪”。

追根溯源,整个收单行业的薄利现状、规模效应和超250张第三方支付牌照所准入的非金收单机构的恶性竞争,固化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格局。这其中,“劣币”们苦于求生无奈、“良币”们苦于公平无着。

收单不违规没钱赚

支付收单业赚什么钱?从其本质来讲,赚的是银行卡刷卡手续费中的两成。在这个简单的逻辑下,理应是不替商户MCC套码(致使费率下降),收单机构自己才赚得更多。

但把事情搅和得复杂的是,收单业是个劳动密集型行业,经营成本太大,行业平均利润率只有万分之五至八,要生存几乎只有做大规模一条路径。“国外收单机构都是巨头式存在,但国内像个‘菜市场’,想办法拿个牌照就能入局。”一名行业观察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评述。

从行业发展来看,原本提供收单服务的是银行本身,但由于银行追求“高大上”客户,为了覆盖中小商户,决策层给非金机构发支付牌照,至今已引入超过250家第三方支付。

市场竞争由此加剧。既然生存要靠做大规模,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争相靠套码来快速赢得商户。“你帮餐馆(手续费率1.25%)把POS机套成超市(手续费率0.38%),我就帮他把套成民生类商户(单笔最高限额封顶)。”某收单机构业务人士表示,到最后发展成不帮商户套码甚至难以开拓市场。

恶性循环之下,不少第三方收单机构财务困境明显,甚至入不敷出。“不做点手脚补贴利润根本没法活。”上述收单机构人士告诉愉记。

他给出其线下收单大体利润模型(为保护信源数据已经等比例缩放)。收单最大成本是依托人力铺设机具,以及相应产生的人员薪酬、奖励、团队管理以及外包委托业务的分润。

该公司的指标是把线下POS年交易量做到近3000亿,为达指标,其去年POS布放达到约25万台。这其中大部分由委托代理公司完成,外包团队2000人,薪酬和分润总成本2个亿。该公司自有团队500人,若简单以平均用人综合成本20/年计,这笔开支就达1个亿。

上述一来一去,3个亿的基础成本摆在那里,公司虽有线上支付业务和理财业务等收入,但主营业务和收入来源仍是线下收单。以接近3000亿年交易量的手续费计算,因其主要商户扣率仅0.38%或有单笔封顶限额(其中也有不少是套码所致),作为“721”中的“2”,公司从线下POS收单获取的年收入正常约2个亿,甚至不足以覆盖拓展业务所需要的成本。

在线下收单行业里,这家公司的财务模型不是特例。而其首要补贴办法就是绕开银联,与关系好的发卡商业银行进行“直连”,这样一来,等于分走了银联的那块蛋糕,有时候也可以跟发卡行暗中磋商分成比例,部分案例里收单方可以拿到三或四成手续费。

“绕过银联能让公司一年POS收入多个几千万。”上述机构业务人士承认。

在上述银联人士看来,这样做一方面是违反了《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中关于支付机构受理特定卡组织银行卡的相关规定,另一方面也让卡组织较为成熟的监测系统鞭长莫及,除了套码等现象必然会变本加厉,也会导致风险防范上的盲点。“银联卡却不走银联网络清算,那谁来监控违规行为,如何能够监控到?谁又为风险欺诈损失买单?”

一份行业组织《2014年上半年银行卡受理市场规范工作通报》(下称《通报》)显示,“非金机构多头连接发卡银行,将本机构系统与发卡银行提供的各类支付接口进行包装,将大量交易通过套用交易渠道、线下转线上等手段违规变造后直送发卡银行,个别机构甚至在同业间大肆宣传能低成本实现跨行交易转接,以3050万不等的打包价格售卖交易通道”。

也正是线下收单如此难做,支付宝宣布退出,不少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始谋求在支付基础上的泛金融业务,如汇付天下上线POS理财、快钱在天津设立商业保理等。

晚进市场的傻了眼

“其实第三方机构还在做收单的,只有三种出路。”一名卡组织人士这样看待行业。

第一种,是行业前几名、有冲击资本市场的野心的,对他们而言,为求行业领头羊的“光环”,哪怕不赚钱的规模都要先扛着;第二种,是捞到牌照待价而沽的,一张牌照的价值高峰时候可达上千万,但央行加大准入后,目前牌照贬值到几十到一百万了,这样的机构只能“胸闷”;第三种,是想深耕市场、靠合规经营老老实实赚20%手续费的,但在市场乱象对他们显然不公平。

一家较晚进入行业的第三方收单机构人士告诉愉记,线下收单行业外面看着光鲜,似乎有牌照壁垒、有技术壁垒、还能拿到客户销售数据以后往“大数据”经营方向靠;但冲进来了以后,才发现后来的和尚没粥喝,市场竞争和各种违规已经白热化。“除非违规得更狠更创新才能抢市场份额。”

至于“大数据”概念,他表示,必须用户群巨大才能覆盖边际成本,才算“大数据”,这不是中小收单机构能做到的。

2011年央行开始发第三方支付牌照至今,累计发出牌照269张,其中加入银联网络的非金机构84家,但排名前10的机构占领了市场94%规模。

鱼龙混杂代理商

正因收单业是劳动力密集又依靠规模效应的行业,在第三方支付机构未入局之前,就有不少收单银行开创了POS机受理业务外包模式,第三方收单机构将此模式发扬光大。

有一种来自银行业内说法是,能和银行“攀”上关系成为其代理商并不容易,要么有点实力要么有点背景;但成为第三方支付的代理商相对门槛较低。“那些外面搞搞民间金融的、做做掮客的,也顺手做做收单代理。”一名银行卡部门人士承认,收单银行也存在不少套码等违规现象,但行业放开后,鱼龙混杂更甚。

在近几个月收单机构之间大规模“切机”的背后,就有大量的代理商“倒戈”现象,使违规批量化。

不过,代理商自己却叫苦喊冤。一名代理商告诉愉记,他入行时也替商户装过扣率正规的POS机,但个别大型收单机构在两年前开始流行PS营业执照帮商户套码,他安装的正规机被人天天打电话要求退机。

“你自己去淘宝上搜搜看‘POS机’嘛,不是0.38%费率就是‘封顶机’(有单笔最高手续费限额),商户只要给身份证银行卡就可以办理,余下的证照和门头照片要么PS作假要么拖着不交。”他说:“这种市场环境你让我们怎么选择?”

更甚者,个别收单机构为了“帮助”自己的代理商拓展市场,还编发了套码教程和一种叫做《套现宝典》的宣传册,以此加速规模扩张。不少代理商愿意支付加盟费以求跟到这样“贴心”的收单机构“大哥”,指一条发财的路。

“一开始我告诉商户,装了违规机用不长久,总要被银联查掉。但后来发现,很多违规机根本没人来查,就算被查到停机也可以另外再装一台。怎么算都是套码划算。”他如是抱怨。

而其背后,实质是整个行业的违规成本太低。

吃一道资金赚钱

值得注意的是,鱼龙混杂的代理圈中,还出现了一种高风险的盈利模式:二道清算。

二清POS机相当于机器有个“二房东”,实际拥有清算账户者是代理商,其到手资金后打上一天时间差,再将资金划到商户手上。二清POS机的市场卖价一般比较便宜,不少商户贪图小便宜,却不知背后底细。

别小看这一天的资金沉淀,在代理商处,资金滚动入帐就相当于其长期占有了一笔资金,大规模布放二清机则使这一资金数额巨大。拥有一笔大额资金,代理商就可以做短线投资,甚至资金拆放。

然而,这一“投资”资金寄生于商户交易量,实际的短钱长投模式下,流动性风险巨大。缺乏监管的中间模式下,“二清机”商户资金被诈骗案例比比皆是。根据《通报》,浙江义乌近期出现商户使用二清机资金难以追回,“代理商私自更改了该POS资金清算账户为自身账户,导致11笔共32余万元清算资金流入代理商账户,相关涉案人员已经潜逃,警方介入调查”。

银联:受的都是夹心气

面对收单业乱象,银联的身份像是一个“差生班班主任”:哄也难,罚也难。

在银联,直接对口监测和管理银联卡收单市场的是业务部规范室,这个团队看来威风实则憋屈,大家自嘲说,这个岗位“干久了都需要心理辅导了”。据说,曾有团队成员,在对套码收单机构进行约束工作时,收到了来自机构外包代理商的恐吓短信。

对于行业的不规范,一方面,规范的机构和发卡银行需要卡组织维护公平。

上半年,银联已加大处罚力度,以增加违规成本扭转劣胜优汰格局。一份内部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银联在全国确认违规商户逾46万户,实施约束商户近20万户,约束金额达3.56亿元,补偿发卡银行3.12亿元,其中非金机构约束金额2.62亿元,银行约束金额0.94亿元。

“不约束如何尽到卡组织责任维护市场公平?可是每次一约束,市场就说银联又罚款了、又垄断了、又跟第三方支付对立了。”一名银联业务规范部门人士说:“外界总是误解银联约束回来的资金是自己吞了,但事实上,约束金额会按照发改委所定的费率标准进行清算还原,该给谁的就给谁,根据刷卡手续费分成比例,约束金额近九成是回退给发卡银行。当然,被约束的对象也包括发生违规行为的收单银行”。

对于眼下8家机构被“停新”但行业乱象依然难抑的现状,上述《通报》中提到了央行加大收单业务监管力度的必要性。负责违规约束的银联人士也表示,随着近期约束力度的加大与监管层的高度重视,多家原先违规较为厉害的机构最近都在大力整改,违规的情况已有所改善。

银行同时也建议支付清算协会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加强对成员单位的业务指导,规范行业内的竞争行为,鼓励行业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对违规机构恶意竞争等行为进行曝光和自律约束。

除了加大违规成本,银联还尝试大棒上加胡萝卜,恩威并施。一名银联人士称,银联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新合作模式拟将出台,以此谋求整个行业新打法。

当一个行业中各方都艰苦求生,也许只有两条出路。第一,有一种强有力的约束机制让大家“一二三,一起改正”;第二,这个行业可以有新的经营模式、新的整体打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