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五年!首都师范大学推动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

新媒体工作室 首都师范大学 2024-04-11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刻阐明办好思政课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大要求,为做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重要遵循。五年来,首都师范大学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教育部和北京市的相关文件和指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旗帜鲜明地把思政课摆在突出位置,以“首善”标准不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多措并举打造保障有力、内容丰富、特色突出、成效显著的思政课建设体系,推动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



强化领导,不断完善体制机制


学校党委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政课建设,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批全国重点马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获评北京市高精尖学科

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获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获评北京市高精尖学科


学校专门成立了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推进会,专题研究思政课建设工作;成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由党委书记、校长担任主任;成立“第一班主任”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研究中心,在原有“领航班主任”、“专任班主任”的工作基础上,设立“第一班主任”,构建三维班主任工作体系,全面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打造大思政育人格局。

海淀区委书记张革来校调研


学校举行构建三维班主任体系

暨“第一班主任”工作启动仪式


学校围绕“主力军”“主战场”和“主渠道”三大核心要素,从专业、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教师队伍等方面进行整体统筹和系统谋划,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从顶层设计构建起“双维协同”(“部门协同”和“师资协同”)、“三轮驱动”(“学科”、“科研”和“制度平台”驱动)的思政课育人模式,形成了思政课的“三大共同体”:一是学校党委领导、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组织、各部门共同参与的“组织共同体”,二是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为主体,校领导、院(系)党政负责人、名师大家、专业课骨干教师、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社科理论界专家、各行业先进模范共同参与、辅导员和研究生助教协同的“教学共同体”,三是由学科、科研和制度平台共同驱动的“教研共同体”。

党委书记缪劲翔到马克思主义学院调研


思政课教育教学在“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以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化发展为目标,通过个性化管理、制度化管理和协作性管理等具体实践,建构起服务型教学管理模式。马克思主义学院定期组织院教学督导会、学生座谈会,充分了解院教学督导、学生对每学期开设的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的评价,对教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实现在教学进行过程中改进教学。

党委书记缪劲翔参加

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五年来,“思政课共同体”育人模式提升了思政课教育教学成效,真正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充分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引领示范作用。



引育结合,建强育人关键队伍


学校建立思政课教师个人教学电子档案,完善思政课教师管理和考评机制,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为青年教师“一对一”配备成长导师,同时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多途径开展教师教学培训工作,引导教师根植立德树人、完善课程设计,探索行之有效的思政课育人方式,实现思政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的有效转变。马克思主义学院多位教师荣获国家级人才称号、北京市人才称号,入选中宣部马工程首席专家和主要成员、教育部马工程主要成员、团中央青马工程理论导师等

充分发挥师范大学独特优势,通过岗前培训、在岗培训、集体备课、观摩听课、教改研究等形式,吸收中小学思政课特级教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设计、教材编写、专业教学,促进相互交流学习,培养老中青相结合、大中小一体化的思政课教学创新团队。团队成员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和北京市特级教师等。

通过教学基本功大赛、精品课观摩、案例分享等多种形式,激励教师投身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打造一批教书育人“样板课堂”。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批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工作室”、北京市学校思政课“青年名师工作室”,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荣获北京高校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北京高校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最佳现场展示奖、北京高校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最佳教学反思奖、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决赛特等奖、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优秀主讲教师”“最美课堂”等。

荣获北京市学校思政课“青年名师工作室”


学校教师荣获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


学校承办北京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基本功预赛



守正创新,打造金课入脑入心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的根本政治任务,也是广大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首都师范大学把高质量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作为重要任务,通过“三联五领两融”全方位沉浸式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以丰富的形式、特色的活动,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更加鲜活立体、可观可感、入脑入心、见行见效,打牢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根基,引导学生立志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争当强国建设的先锋闯将。


思政课教师着力加强教学改革创新,采用专题式教学,发挥各教师研究的特点优长,把理论讲深讲透;在学院的组织下,加强集体备课,及时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教学内容;立足北京丰富红色资源,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党史中的北京”系列微党课等,丰富教学内容;与各院系、学工口密切配合,开展实践教学,回应现实关切。

学校举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成立仪式

并开展集体备课


“党史中的北京”系列微党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微课


学校推动思政金课“双贯通”,以推进纵向贯通的“思政课覆盖全学段”横向贯通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组合式思政课改革,打造有完美的逻辑、深刻的思考、充沛的感情、切身的体会的思政金课。马克思主义学院荣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实践导向 以文培元 技术赋能:“行焕师心”师德养成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一等奖),“思政课共同体”理念下“双维协同 三轮驱动”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二等奖),“本硕博贯通·大中小一体”的卓越思政课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二等奖),获奖总数位居全校前列。获批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2门。

“思政课共同体”理念下“双维协同 三轮驱动”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二等奖)


“本硕博贯通·大中小一体”的卓越思政课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二等奖)



实践育人,精心上好“大思政课”


学校上好立德树人“大思政课”。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快建设以实践教学为主题的“大思政课”,围绕新时代首都发展的重大课题,开展调研实践,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引导广大师生自觉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开展结对工作,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中小学等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发挥双方各自优势,通过资源共享、课程开发、师资互聘等方式,共同构建新型“大思政课”教育实践新样板。

组织学生开展思政课社会实践


我校师生参加宣讲活动


“‘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作为加强师生思想引领,建设“大思政课”的重要抓手,做好5个子项目13个具体项目的总体统筹工作。“信仰行”中,学校承接上级来校理论宣讲3场,为1.4万人次带来专题报告会,师生赴校内各院(系),兄弟院校、乡村街道等开展主题宣讲170余场,受众超过8500人。“红色行”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读书会8期,组织师生参观十一处红色革命遗址。历史学院累计派出二期共26名学生参与纪念馆志愿讲解。学校近80名学生参与“我的红色记忆”随手拍项目。“古都行”中,历史学院36名学生参加了首都博物馆展陈文物的研究工作,开展主题讲座4次。25名学生参加丰台区槐房村新宫遗址考古发掘,完成发掘面积4500平方米,共清理文物108套(件)。“文艺行”中,团委携手开心麻花在学生活动中心为师生带来戏剧音乐秀《燃烧》。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面向我校学生开展公益场售票活动7场次,累积1000余张。“志愿行”中,团委统筹协调“文化志愿 青春微笑”志愿服务工作。自7月15日起,共有39名各年级学生参与到志愿讲解服务之中,志愿服务总时长超过150小时,服务对象近200人次。

“建功新时代”百姓宣讲团走进我校


我校学生在北京市怀柔区道德坑村开展读书会


我校学生在香山革命纪念馆开展讲解


新宫遗址发掘现场


开心麻花戏剧音乐live秀《燃烧》CNU专场


学校与甘家口街道联合举办

“甘美悦读,书香未来”系列活动


在教育部社科司指导下,组织学生参与《高校思政拓展课堂》的录制工作,2023年7月上线央视科教频道。通过人物叙事、学生提问、思想剖析等互动环节呈现教学内容,让师生在“见人、见事、见精神”中与时代楷模对话、与先进榜样同行,真切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共同增加情感共鸣和价值共识。



夯实基础,建优建强一流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两个本科专业,坚持“以本为本、以生为本”,切实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9年入选“双万计划”省级一流专业,2020年入选“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专业,2022年顺利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二级),专业认证专家组给予思政专业较高的评价:“专业评建工作扎实有效,认证主线底线落细落实,专业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学科育人特色鲜明,专任教师优势明显,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过硬。”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21年入选“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023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德语”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英语”两个双学士学位招生资格,走在了全国同类专业的前列。

学校创设“资源共享、合作培养、实践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组织实施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卓越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生直博选拔机制,学院80%的硕士研究生、全部博士研究生纳入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实行“一人一策,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一体化课程安排,本硕博课程互选互通;一贯制导师团队,本科阶段提前进入高水平博导团队”。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新时代马克思主义青年说”宣讲团,深入街道社区、中学等单位,用青春话语传播党的声音,累计宣讲百余场,听众过万人;成立实践团,赴祖国各地寻访红色记忆,将红色基因融入学生血脉,融入成长成才;成立研究会,开展“大视野 微观察”社会调研项目,深入10余省份开展研究生社会实践,学生在鲜活的社会实践中获得体验、受到教育。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第四届“新时代马克思主义青年说”学习贯彻主题教育宣讲大赛



协同联动,统筹推动见行见效


学校坚持守正创新、强化问题意识,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协调统筹全校和附属中小学力量,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以“大思政课”建设为牵引,建出特色、创出品牌,形成集聚效应

发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示范引领效应,强化师范大学特色,实施“本硕博贯通·大中小一体”的卓越思政课教师培养,以一流学科支撑一流本科教学,发挥大中小学一体化贯通培养优势,着力解决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资源的分割自闭、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内容相脱节、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缺乏融通互动等长期困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问题。在学校党委领导下,组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学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协同工作组,审议和研究部署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教材、教学、师资等一体化建设和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为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服务北京市中小学落实“双减”工作,面向中小学开设《万水千山话长征》《浴血抗战》《学法吧,少年!》《如果马克思也有“朋友圈”》等课程,把服务“双减”作为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积极开展与中小学思政课共建,探索构建了“四通三达”大中小一体化思政课教学协同联动和资源共享平台,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把有意义的思政课讲的更有意思,赢得中小学师生一致好评。

学校召开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单位


服务北京市中小学落实“双减”工作


学校承担的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项目,对口支援内蒙古师范大学、集宁师范学院、呼伦贝尔学院等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建设和人才培养。制定《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少数民族(新疆、西藏地区)未来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提升“石榴籽”计划实施方案》,实施“石榴籽”计划,以“深耕细作”、“分层培养”为指导,推进民族团结,为新疆、西藏地区培养有正确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的未来思政课教师,增强少数民族学生认同感和归属感,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学校承担的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项目


实施“石榴籽”计划



往期回顾

这五年,我们在推进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

全国人大代表传达领学!首都师大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新学期!首都师大这样干!



策划:郭圆圆

编辑:窦玥

责任编辑:窦玥

审核:郭圆圆

供稿:宣传部、学生处、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