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美国做公关,相比在中国做公关有什么不同?

2016-10-31 杜凌 PR女王

【我叫杜凌, Linda Du,是安可顾问(APCO Worldwide)的中国总经理,也是 PR 101 专栏主创 @Cameron Craig   以前在硅谷的老同事。上周分享和杨致远、马云工作的故事得到了非常热烈的反馈。在这篇文章,我想进一步聊聊在美国和在中国做公关的异同。】



正如你之前读到的,我曾经在硅谷负责雅虎的国际公关,几年前我陪先生回国创业,定居上海。


从这里我开始重新认识我熟悉的中国公关行业。八年过去了,中国公关经历了跨越式的成长。我发现许多企业内部的公关主管,已经从老外变成了中国人。有些还担任着大中华区或亚太区的公关领导职位,有了国际的眼光和驾驭跨国项目的经验。公关咨询公司也不再是国际品牌独大,国人自己的公关企业也能挂牌上市。尤其是垂直领域的本地公关公司,发展潜力无限。


由于数字化媒体广泛介入传统公关,中国正在形成更完整的营销产业布局,公关行业的定义也有了更广的含义。作为在中美两国都有实战经验的公关人,我看到两个市场的媒体特色和企业对公关的应用有极大区别。本周的文章,我们先聊一下美国媒体和美国公关是什么样的。


1、报道某一领域,就要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Wall Street Journal editors and reporters celebrate Monday after the announcement that they had won a Pulitzer Prize for investigative reporting for their in-depth reporting of the Medicare system. PHOTO: F. MARTIN RAMIN/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受言论自由的价值观影响,美国人对待新闻非常严肃、专业,记者自己挖掘新闻的能力非常强。美国记者都有自己的专业报道领域 (Beat),可以细分到具体跟踪哪几个公司。他们跟踪报道一个企业不光等着公关递稿子,他们会自己跟踪上市公司的财务季报,积极结交第三方专家,比如分析师,学术权威和企业的竞争对手。


2、 报道某一公司,就要跟公司发言人真正对话



在美国,企业很少举行大型新闻发布会,因为美国记者更追求独家新闻,独特视角。所以相比于报道活动,他们更青睐专访。新闻发言人是美国公关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另外,美国媒体的情报系统十分发达。有厉害的美国记者甚至会在自己跟踪报道的公司安插内部眼线,重大新闻时刻可以快速发掘公司里面的内幕,获取内部专家意见。这些在中国只有少数媒体可以做到。


3、公关做不到撤稿,但能及时有效和媒体沟通问题


中国人喜欢的一稿”遍地开花”在美国不太可能。他们绝不接受撤稿函,或删除企业“不喜欢”的稿子。但是,如果记者发现自己报道错了,他们更正的速度简直难以另人相信。

记得,有一次我在美国负责公司新产品的发布,法新社(AFP)第一时间发了稿子。可能编辑不小心,把我们全球 5 亿用户打成了 85 亿用户。


Une éditrice au travail au desk photo de l'AFP


地球上根本没有这么多人类,这可吓死我了。因为用户的数据可能影响到我们的财务预期和股价波动,我立刻致电法新社值班编辑。这沟通非常有效率,我电话还没撂下,错误已经在网站上更正了,先后只有几秒钟。在美国,记者们的专业度和公正性会直接影响到他们所服务媒体的可信度。这值得我们借鉴。


4、美国企业的公关部,在企业里有更大的影响力


美国公关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美国高管对公关价值的认可度更客观理性,商学院的MBA课程里也会有公关课程。美国很多企业传播部门甚至直接向CEO汇报,美国公关可以站在管理层的角度,从公司战略发展的高度定位、推广企业和产品的品牌和形象。



美国企业把品牌价值看做重要商业资产,愿意花大量时间,系统地做传播战略,做内容策划,对公关效果的评估非常多元化。美国高管体谅公关稿件不同于付费广告,可能出现负面,或正面稿子里也会提及负面消息,所以只要是balanced stories,他们就会认可。所以美国公关人包袱小,敢于创新,新闻发言人资源丰富,讲故事的角度也多姿多彩,有创意。


5、相比中国企业家,许多美国企业家有更鲜明的个人形象


由于对公关的认知和期许不同,中美两国企业家的公众形象和公关表现非常不同。


在美国很多商业领袖愿意发第一人称的博客,署名公开信,直接参与公关,不怕负面网络留言。他们在媒体面前收放自如,有血有肉。公关在对他们进行严格的新闻发言人培训之后,又会强调去“包装化”,鼓励他们敢于展示自己的个人魅力。


记得多年前我曾有机会安排美国甲骨文公司首席执行官Larry Ellison的采访,他言语犀利,不按稿子讲话的风格媒体都知道。



那次是他第一次来亚洲,先到了中国。驻华印度记者有些失望地问他,为什么不先去印度?中国和印度市场哪个对甲骨文更重要?Larry笑答道,你怎么好像我女儿,总是问我是喜欢她还是她的兄弟?


当时我私下里想,他的回答太巧妙了,也很个人化,比我给他准备的答案幽默、亲切多了。


而中国的企业家们常被公关过于保护,采访前给媒体层层限制,以至于我们听到的声音经常有些口号化,少了个性和人情味。不过中国竞争激烈的技术行业是个例外,他们的领导倒是有很多在网上高调、透明的,比如雷军、刘强东、周鸿祎等人。


关于S姐:

奥美打过杂,Google搬过砖。
视撕逼为粪土,看装逼如浮云。
在宫心计中还坚持真性情的一枚公关大汪汪。


#这是一个PR人迟早要关注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ID:pr_queen
不长按赏你一丈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