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毛泽东《贺新郎·读史》

2017-09-24 万里天 新青年2017

《贺新郎·读史》


此诗写于1964年春,首次公开发表于1978年9月9日的《人民日报》


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
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
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
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流遍了,
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
但记得斑斑点点,
几行陈迹。
五帝三皇神圣事,
骗了无涯过客。
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庄蹻流誉后,
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歌未竟,
东方白。


纵贯几百万年的历史,而着墨仅仅115个字。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揖别,否定了神造人,石头标志着石器时代人的生活和生产,一个磨字,也表示了这段岁月很长,这是人类发展的孩童时期。


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


随着铜和铁的出现,标志着从石器时代进入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但也只不过几千年摆了,弹只一挥间。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人生在世,没多少开心的事,伴随着的都是残酷的斗争,一些阶级消失了,一些阶级胜利了,斗争的最高形态就是战争,就像国歌的歌词,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


读了一生的书,自己也走到了暮年,历史?只有血迹斑斑和模糊不清片段,而且不断上演着相同的事。


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


这里我直接引用毛泽东说二十四史吧,毛泽东尽管酷爱历史,但在谈到该如何读二十四史时,却提出了一个让人吃惊的告诫,他说:“一部二十四史大半是假的,所谓实录之类也大半是假的。但是,如果因为大半是假的就不读了,那就是形而上学。不读,靠什么来了解历史呢?反过来,一切信以为真,书上的每句话,都被当作证实历史的信条,那就是历史唯心论了。正确的态度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它,批判它。把颠倒的历史颠倒过来。一部二十四史,写符瑞、迷信的文字,就占了不少,各朝各代的史书里都有。像《史记·高祖本纪》和《汉书·高帝纪》里,都写了刘邦斩白蛇的故事,又写了刘邦藏身的地方,上面常有云气,这一切都是骗人的鬼话。每一部史书,都是由继建的新王朝的臣子奉命修撰的,凡关系到本朝统治者不光彩的地方,自然不能写,也不敢写。如宋太祖赵匡胤本是后周的臣子,奉命北征,走到陈桥驿,竟发动兵变,篡夺了周的政权。宋臣薛居正等撰写的《旧五代史》里却说,他是黄袍加身,是受将士们‘擐甲将刃’、‘拥迫南行’被迫的结果,并把这次政变解释成是‘知其数而顺乎人’的正义行为。同时,封建社会有一条‘为尊者讳’的伦理道德标准,凡皇帝或父亲的恶性,或是隐而不书,或是把责任推给臣下或他人。譬如,宋高宗和秦桧主和投降,实际上,主和的责任不全在秦桧,起决定作用的是幕后的高宗赵构,这在《宋史·奸臣传》的《秦桧传》里,是多少有所反映的。特别是洋洋4000万言的二十四史,写的差不多都是帝王将相,人民群众的生活情形、生产情形,大多是只字不提,有的写了些,也是笼统地一笔带过,目的是谈如何加强统治的问题。有的更被歪曲地写了进去,如农民反压迫、剥削的斗争,一律被骂成十恶不赦的‘匪’、‘贼’、‘逆’。这是最不符合历史真实的假话。”


毛泽东还说:“搞文学史的人,一定要好好地读历史,要认真地读《资治通鉴》、二十四史。但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读,否则就读不好,弄不清历史发展的头绪。要明白,所谓正史,那是指合乎封建统治阶级要求的‘正’,所以,书里总是给统治阶级制造迷信,说许多天命、符瑞之类的骗人的鬼话。所以书里要‘为尊者讳’,并把反抗他们起义的农民群众骂做‘匪’。其实,有些稗官野史由于不是官方修撰的,有时倒会写出点实情。所以,二十四史要读,《资治通鉴》要读,稗官野史、笔记小说也要读。历史书籍要多读,多读一本,就多了一份调查研究。读得多了,又有正确的立场和观点,进行判断和评论,就较少失误,这是辩证法,也是把被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的重要的条件。”


过客们又都迷恋这些,这就是骗了无涯过客根本原因,他否定了英雄史观,粪土当年万户侯,而且也说过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也像他之前诗词中的,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屩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诗人的眼中,真正的风流人物是那些被所谓历史斥骂的人物,如盗跖、庄蹻、陈胜,这些农民起义的领袖,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他们揭竿而起,反抗剥削阶级,是赫赫有名的造反英雄。


歌未竟,东方白。


有两层意思,一是对这些风流人物的赞歌,二是继承了这些风流人物的精神。


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就不言而喻了。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东方的旭日东升,奋斗自勉吧。



end

欢迎转发点赞

▼点击查看更多文章

英雄迟暮,壮志未酬

毛主席谈怎样汇报工作

评《摔跤吧!爸爸》:歧视女性是真正残酷的屠刀

评影片《雪国列车》——谁创造历史

李昌平,他的悲剧意义在哪儿?

北京市文科状元谈阶层固化

如果,当年那个女孩不反抗……


 责 编 | 慕    兰

新青年 有力量

微信号:xqn201699

欢迎赞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