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电影眼新片评分榜

2016-11-19 Golden-deer 上海影评学会画外音
点击上方“上海影评学会画外音”关注我们

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从本周开始,将持续为大家送上本周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外公芳龄38》、《航海王之黄金城》的综合评分评论。

1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综合评分

7.6

李亦中:9分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

观看版本:120帧/4K/3D

评语:国外有位前贤说过,“电影是在我們眼皮底下诞生的”,這句话曾令我印象深刻。而实际上,现时的银幕形态早已发生了渐变甚至巨变。进入21世纪以来,当胶片电影正式谢幕之际,《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携4K/3D/120帧新格式,也在我們“眼皮底下诞生了”!并且第一个吃螃蟹的恰恰不是“工业光魔”卢卡斯,而是人文情怀派导演李安。在我看来,《比利•林恩》就是高端数字电影时代的《火车进站》和《工厂大门》,李安便是称职的司机,用细腻、流畅、毕肖的影像,为我們打开了高技术与高情感交融沉浸的新大门,足以载入世界电影史册。

程亮:9分

上影集团导演

观看版本:120帧/4K/3D

评语: 原本,我的思维还围绕在120帧这个技术突破的意义打转。这个沉浸式观影到底使电影更偏向虚构还是纪实。后来发现李安早已把这件事情思考得更为通透。在大银幕上前所未有地贴近人物,进入个人主观视角,来创造更直接的意识切换,从而带动剧情。

62岁的李安正在用他自己担任制片的电影,小心翼翼地做着试验。文本一如既往深度开挖,技法上大胆提纯,表达自己对电影的理解,吐露着感悟到的人生哲学(当然,还有一点点载道)。这种状态,一如一个刚开始拍作业的电影系学生。每一部都像拍作业,这是最让人羡慕的电影人生了。 

藤井树:9分

影评人、藤井树观影团创始人

观看版本:120帧/4K/3D

评语一部过20年后再看依旧经得起赞叹的电影,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举重若轻的直击内心!

石川:8分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观看版本:120帧/4K/3D

评语:讨论战争观的心理剧。剧情主线围绕男主是否返回战场的心理纠结展开,基本没有什么外部冲突。剧中所有角色,包括龙套角色都是围绕对战争的不同态度和价值取向设定的,在众说纷纭中,林恩艰难地找寻着真实的自我。最终他确信,自己并非是什么英雄,而只是普通一兵,既然上战场是不可选择的宿命,与其逃避还不如去恪守一名士兵的职责。这种职责就是和B班的战友在一起,这才是他返回战场的终极意义。从这一点看,李安的对战争观的挖掘、阐释还是很独特的,他没有向八十年代的越战片那样激进的反战,也不像中国电影那样去强调战争的合法性,他试图在个人主义和利他主义之间找到一种平衡。片总体质量上乘,保持了李安作品的一贯水准。

王方:8分

上海师范大学世界电影研究中心主任

观看版本:120帧/4K/3D

评语:电影技术带来的影像与现实的关系,令《比利·林恩的中场休息》成为话题。无限接近肉眼视觉的影像和观众的影院体验之间,隔着一副“有意识”的眼镜,所以,电影技术仍会继续发展。

《中场休息》不仅为了让观众回到影院,更在于让战争、消费主义和全球化震撼性地聚拢在某种虚拟却如此真实的千人共处的黑暗空间。

美国首映的反响和导演事后自问是否应将首映放在中国,并非中国或美国作为首映地点哪个更理想的问题。即便是在人情、亲情共通的这个世界上,即便片中b班的肤色各异有着明确象征,地域和种族的窒碍仍然难以轻易跨越。中国裔的李安颇富深意地试图用120帧来描述一个眼前的真切美国,无疑代价很昂贵,但多少令戴着特殊眼镜的我们有些感动。

李安温和的语调下,一如既往地有着难得的童真和雄心,以及对命运的敬畏。

影片也再次应证了电影的复杂性,它不应被割裂地分为技术、艺术和经济学元素来讨论。叙事、影像与被观看始终是共存的。

此外,《中场休息》以不同格式在一家影院的多个放映厅分别呈现,可以说是电影放映史的重要事件,由此,技术再次以新颖的方式让电影创作得以自我比较、思考和探索。

刘海波:8分

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副院长

观看版本:120帧/4K/3D

评语:李安的这部片子怪不得美国人不喜欢,因为在批美国文化美国社会包括美国战争美国大众,关键是由华人李安来批,主流美国人绝对不舒服,本来这事儿就争议很大,不是那么合政治正确,何况你这是明摆着唯我独醒损我们吃瓜大众,你还是一华人,轮的上你吗!就不买票。但作为世界观众,不能不说,李安下手很狠,批的很重,情绪很悲凉。但总的情绪与史泰龙《第一滴血》,与《阿甘正传》有一脉相承处:都是战场英雄与和平娱乐大众及其文化特别是商人土豪格格不入,不被理解尊重,从而牺牲无意义,虽然李安还是维护了士兵尊严。艺术上影片不是大众片,节奏和场面的兴奋度不够。

刘巽达:8分

文化批评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观看版本:120帧/4K/3D

评语:我坚信技术的力量,更坚信故事的力量,撇开“120帧”新技术,此片因缺乏剧烈的戏剧冲突和感情冲突,令人遗憾,总之一句话:美中不足。

厉震林:8分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中国电影文学会副会长

观看版本:120帧/4K/3D

评语:依然是李安的美学格式,人文刺针徐缓地刺向国族和人性的痛点,是美国一个时期的政治史、社会史和精神史:克制风格照旧,含而不露的憋着叙事姿态,尽显大家风范。

李建强:8分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

观看版本:24帧/2K/3D

评语:国家名义上的英雄,常不过是金钱战场上的玩偶。这一消费时代的全球通则,在李安的3D技术下原形毕露。

张琪:8分

上影集团编剧

观看版本:24帧与120帧/4K/3D

评语:技术上的革新意义与其引发的讨论完全盖过了传统意义上对电影剧作、表演等层面的探讨,吸引眼球的意义大于实际观看的效果。

赵建中:8分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观看版本:120帧/4K/3D     

评语:既非电影《紫星勋章》中“高大全”式的英雄,也非电影《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反英雄”,比利. 林恩更象一个邻家男孩,有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不完美,也不猥琐。李安无意将比利作为美国精神的传声筒,所以他比较接地气,让观众感到亲和,并产生代入感。写出这类军人的心灵史与精神困境,并对美国大众消费社会的轻浮、物质主义、消解乃至亵渎崇高进行反思与批判,对于美国及世界主流价值观的建设还是有意义的。而且,细细读解,影片还有更多意味。虽然电影釆用心理现实主义的风格、散点式的透视手法,但在李安娴熟老到的电影语言的驾驭下,仍显得环环相扣、步步惊奇、起承转合有序、平平仄仄得当。虽未见高潮迭起,但仍能抓人眼球、扣人心弦,撼人魂魄,有一气呵成之感。比较没有意义的是所谓120帧、3D。李安电影的长处在于对人文底蕴的开掘、对人性幽微的洞悉、对人物心理的体察、对故事娓娓道来的擅长。依个人之见,新技术的运用并未为该片加分。李安这部电影或可成为继3D电影《阿凡达》后电影新技术革命的报春鸟,但并不是里程碑。

龚金平:8分

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理论与影视教研室主任

观看版本:120帧/4K/3D

评语:李安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对于新技术的尝试让人看到了电影全新的可能,五倍于每秒24帧的拍摄让特写镜头中每一个微表情、每一个毛孔,叶片的根根脉络甚至眼白的红血丝都清晰可见。同时镜头的迅速移动成为了可能,而这一切技术的革新也让观众进入了一个彼此矛盾的情境之中:比现实似乎更加逼真的一切让我们无限地贴近比利·林恩的世界——既是那个他所看到并质疑的世界,也是他被观看的内心世界;而同时,浅焦镜头带来的焦点频繁切换也让观众更明显地意识到摄像机的存在。正是这样一个既真实又虚幻的电影空间,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真切感、矛盾感、和不确定感,或许这开启的正是电影叙事的全新维度。在一个被全民塑造为英雄的大难不死的男孩背后,李安想表达的不是简单的反战或主旋律的倾向,而且一个个体、一个少年,在宏大的、崇高的民族主义英雄主义外衣包裹之下,对个体选择的挣扎、对命运、对个体和国家关系之间的困惑。

黄望莉:8分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制作部主任

观看版本:120帧/4K/3D

评语:李安的电影都值得一看。但是这部影片却多少有点令我失望。一个男人成长的故事,这是我最初的观后感受。其次,李安拍了一部谢晋模式的主流大片,大兵们所受的所有的委屈都在美女所给予的一吻中获得了消解。这有点令我失望。第三,影片中一句调侃“到中国或许能找到电影的投资”,或许是一种自我指涉,让他的影片还能看到一些李安对电影叙事把握的深厚功底。

程波:8分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

观看版本:120帧/4K/3D

评语:美国大兵、拉拉队女孩、橄榄球、好莱坞、真命天女乃至悍马军车或加长悍马,满眼的美国符号,但电影呈现的却是一个东方意蕴和主题:人在时间中的哪怕微小的生命瞬间很可能与一个更大时空中的事物会因为结构的相似性,形成神秘的对应和契合,所谓万物普遍联系、异质同构,或者更中国化的说法——天人合一。所以个体与群体(不论比利.林恩与B班、家庭或者国家)之间的轻重问题其实最终不是一个问题,如同24帧和120帧并不是一个问题一样。问题是个体如何在“有我”的境界中感受生命的重量,并在“无我”的环境里获得释重那一瞬的自由。害怕罚点球的守门员在中场休息的时候在逃离球场在城市中游荡,就像一个文艺范十足的逃兵;美国狙击手一次又一次的在这边的上半场和那边的下半场穿梭,如同多次出场的强壮的四分卫。他们与“东方”的林恩在另一个意味上也是异质同构的,只是更欧洲或更美国一些罢了。

蒋原伦:8分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观看版本:120帧/4K/3D

评语:将个人情感和伦理问题纠缠在一起处理,李安是此中高手,这回是战争伦理和亲情,战友之情的纠葛,电影在这方面处理得老到又精细。当然用120帧来表现这类主题,有点技术冗余的感觉,不过想想电影就是建立在新媒介技术上的艺术,也能理解,就是心痛这不打折的180元钱。

葛颖:8分

电影学者

观看版本:120帧/4K/3D

评语:影片体现了李安导演非常大的探索性,但从它的故事的厚重感,它的设计和处理上来说,本片不是李安导演上乘的作品。

本来老六:7分

天涯论坛影视评论首席版主

观看版本:24帧/2K/3D

评语:一部好看的新闻联播。

汤惟杰(tyger tyger):7分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副秘书长

观看版本:24帧/2K/3D与120帧/4K/3D

评语:李安导演以“个人/体验”——尽管这也是美国文学中的常见主题——颇为精巧地绕过此题材常见的观念陷阱,但也由此将自身悬置在了一片暧昧之中。此片带来的更具话题性的事件,在于观视层面的“超级真实”感,在我看来显然已经逾越了电影,且在并非比喻的意义上接通了当下美国民众的政治-文化感知。

细节上有入胜之点,如“幕后初吻”戏中,李安运用了大量跳轴,同机位的拍摄有意营造一种主角在辨识—感知上的游移,观众在此有强烈的带入感。

节奏控制上稍弱,对白偏多,在原本视觉表达颇充分的前提下尤显冗余。

毛尖:6分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作家

观看版本:120帧/4K/3D

评语:技术的奢欲。

齐青:6分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观看版本:120帧/4K/3D

评语:为了凸显4k的清晰和120帧的细腻,大多埸景采用了平光,牺牲了传统电影的“光影”。剧情主场景设置也充分配合了技术:明亮的球场、炫目的舞台和阳光下的战争。比利的故事似曾相识,就内涵而言,这是目前为止李安电影最直白的一部。

周洛华:6分

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博士后研究员

观看版本:120帧/4K/3D

评语:这是一部纪录式影片,它无需评论,也不要试图去理解电影本身,但是若干年以后,人们一定会通过它来理解当时的美国。

孤独岛主:6分

上海戏剧学院戏剧与影视学博士

观看版本:24帧与120帧/4K/3D

评语:技术上的革新意义与其引发的讨论完全盖过了传统意义上对电影剧作、表演等层面的探讨,吸引眼球的意义大于实际观看的效果。

2

外公芳龄38

龚金平:5分

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理论与影视教研室主任

评语:佟大为、陈妍希的表演浮夸,没有揭示人物内心的纠结与两难。影片的情感表达比较外在,未能在情节发展的轨迹中融入人物性格、价值观念的转变。在核心情节和高潮部分的处理中,缺乏铺垫和过渡,显得比较突兀和生硬。

藤井树:7分

影评人,藤井树观影团创始人

评语:翻拍韩版的本土化完成度不错,佟大为的喜剧发挥不如正剧好,但是小演员出色。值回票价的成熟类型片。

3

航海王之黄金城

吕晓明:7分

原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研究员

评语:放映厅坐了约七成,《比利》是近期的热点,《航海王之黄金国》亦是热点,对一部分年轻观众来说,这两个热点可能重叠,如看片的经济或时间有矛盾的话,相信不少情侣宁愿去棒场那个戴草帽的橡皮人的。说起日本动画,我们第一会想到宫崎骏或大友克洋的艺术动画或短片,但真正主流的却是《航海王》这样的商业动画。我在考虑辞海“动漫”条目的释文时颇伤脑筋,中国的动画与动漫的概念并不完全重合,但你去日本,地铁公交上看书的(成人)很可能看的是漫画书(连环画)《航海王》问世于1997年,到目前还在出,“剧场版”也拍了十余部,这部《黄金国》今年七月在日本公映(又是“七”)一个系列20年不间断,这是需要极强的创造力的。看这部《黄金国》,你在感到动画设计的极度夸张乃至无节制的同时,也会被它的角色间流露出的友情无私和牺牲精神所感动。甚至反派大独裁者德索罗在列数他的残忍无情时也闪回了一下他悲惨童年对他变态性格的养成。日本动画的造型,《航海王》一类同《樱桃小丸子》之类恰成对比,差不多是两个极端。我不喜《航》的角色形象,但特别欣赏它的乌龟猫头鹰及无动物原形可考的电话虫和只有一张大脸的如土行孙一般能遁地的“田中先生”,这些形象同《千与千寻》里的汤婆婆、无脸人一样如同恶梦中的形象恐怖却又有魅力(恐怖也是有魅力的)更不必说还带有些许冷幽默。此片的紧张桥段常让人走神想起《碟中碟》一类的谍片(如通过红外防线进入金库等)不清楚是谁抄袭了谁。

        尽管不甚喜欢它的角色造型,也嫌它的结局没完没了,但不能不承认它有笑点有泪点,更不乏想像力和爆发力,作为同宫崎骏不同更同东瀛众多的艺术动画迥然有别的日本主流动画,20年积累的超高人气,纸质动漫书堆起的厚实基础,使《航海王》系列成为用之不竭的动画资源。

李建强:5分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

评语:大喊大叫,大吵大嚷,难以掩盖内容与形式的枯燥和陈旧。 



--end--




关注我们

留下你的意见

有机会获得

内部资料电影观摩券

及本会专家国家一级编剧

何晴老师(电视剧《小别离》编剧)

亲笔签名的《何晴影视剧作选》

微信号:shanghaidianying

投稿请发邮件至dyplxh@126.com

72 43376 72 31323 0 0 4462 0 0:00:09 0:00:07 0:00:02 679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