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河南郏县王军伟: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读经教育

宣导中心 道中书院 2022-05-22

2020年3月8日,道中书院“经典诵读进课堂”专题分享线上推广第15讲

道中书院的各位老师们、全国各地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我叫王军伟,现任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是郏县渣园乡成达实验学校的创办人。今天我结合读经教育在成达学校的开展情况,就《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读经教育》这一个话题,给大家进行汇报和分享。
我的汇报有四项内容:一、成达教育的初心和使命;二、与道中书院的不解之缘;三、成达师生的经典生活;四、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读经教育。

下面,逐一给大家汇报。一、成达教育的初心和使命。郏县渣园乡成达实验学校是一所民办学校,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西部,距离县城10公里的农村。2014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至今已经经历了五年的时间。现在,学校小学部有6个年级,35个教学班,在校生1950人;幼儿部有12个教学班,在校生500人,全校共有教职工180人。目前,学校正在筹办初中部,设计办学规模为3级18班,预计今年6月底建成,7月份投入使用。成达学校自开始筹办之时,学校就制定了自己的办学构想,这个构想是《秉持成己成物思想 构建理想的郏县成达实验学校》。在这个办学构想中,提出把“成己成物、达人达己”作为学校的核心价值观。

“成己成物”中的“己”是指自己,“物”是指自己身外的一切,“成己”就是自己要有成就,“成物”就是在自己有成就的基础上,也要使自身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中庸》中讲:“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所以,成己的过程,也是成人、成物的过程,成己与成物不可分割。“达人达己”来自《论语》,《雍也》篇中,子贡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的认同相伴随,立人是立己的前提,达人是达己的先声。欲要立己先要立人,欲求达己必先达人。

我们认为:办学是树人、立人、达人的事业,教学是树人、立人、达人的工作。办学者自己已经有所成就,那就要使与自己有关的一切也有所成就;教学者要实现自我的价值,必须在帮助学生、帮助同伴、帮助家长的过程中得到认可。所以,将“成己成物、达人达己”作为核心价值观,符合我们郏县成达实验学校举办者的办学初衷,符合教育的本质规律,符合现代教育的时代要求,体现“成达”这两个字的深刻内涵。在这个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之下,学校又制定了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培养目标和“一训三风”。通过这些具体的内容,确立了传统文化这个治校之本,把“经典成达”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我们期望把学校办成一个,能够引领一方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的学校,这就是成达教育的初心和使命。

2017年,成达学校通过道中书院,接触并了解读经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之后,很快意识到,读经教育正是我们想要进行,却又不知道如何进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按照这种方法去办教育,一定能够实现办学的初心,完成办学的使命。所以,我们很快就在全校师生中开展经典诵读工作。我们每天安排时间专门用于诵读经典,并且配套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实践工作。从而使学校的传统文化进校园、经典诵读进课堂工作,得到极大的提升。通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成达学校已经被平顶山市教育局命名为“经典成达”特色学校,成为平顶山学院教学实践基地,平顶山学院国培项目传统文化课程研修基地,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科研基地。2019年1月,郏县教体局组织全县200多所小学,进行六年级调研考试,成达学校获得全县第三名。这充分说明,诵读经典和获得好的教学成绩,是鱼与熊掌可以兼得的。

二、与道中书院的不解之缘。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我觉得: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根本原因是背道而驰,无法为谋。而成达学校与道中书院则恰恰相反,完全是志同道合,必然为谋,必须为谋。2017年10月份之前,成达人为了实现自己“经典成达”的初心,在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尝试和摸索。多次到全国各地参观学习、考察研究,并在学校内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我和我们学校的一些领导、教师,曾经一起参加七天七夜的封闭式传统文化培训班,学习和寻找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途径和方法;我们曾经在学校对全体教职工,进行了六天六夜的封闭式传统文化培训,在这次培训中系统观看了钱文忠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讲解的《弟子规》24集;我们在所有班级中悬挂孔子像、张贴《弟子规》,曾经在全体师生中开展学习《弟子规》、践行《弟子规》工作;我们曾经在全体学生中开展古诗词诵读工作,并印发了自己编辑的校本经典诵读教材,当然,那时候我们所谓的“经典诵读”教材,无非是一些古诗词罢了。可以说,为了真正把传统文化这个治校之本落到实处,我们费了很多心机。

2017年9月,我有幸在朋友的邀请下,在平顶山市德智书院参加了读经教育校长论坛。在这个论坛上,冯文举院长和阿博老师关于经典诵读的专题报告,让我知道了王教授的读经教育理念。这种理念给与我很大的震动,也引发了我对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再次思考。这时我才意识到,我们学习和践行的《弟子规》、诵读的古诗词,其实只是经典中的小儿科。而真正的经典“四书五经”我们过去不是不知道,而是不敢让学生读。我们已经在脑子里固化的想法是:学生的教育应该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四书五经”艰涩难懂,成人学习尚且不易,怎么能让小孩子们学习呢?正是冯院长和阿博老师的这次报告,改变了过去我们对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认知。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密集地参与了道中书院组织的读经教育宣导和培训活动。2017年10月,道中书院读经教育宣导老师,在我校连续举办6场读经宣导,成达学校参加的老师和家长达2000人次。2017年12月,道中书院副院长王欢锋老师到我校,为全体教职工,和闻讯而来的部分读经爱好者,举办了读经教育专题报告会。2018年4月3日到4月5日,道中书院陈亿挺老师在我校举办为期三天的平顶山市第二届读经教育“六小篇”师资培训会,成达学校的教职工和平顶山地区的读经爱好者,220余人参加了这次培训。2018年暑假期间,我和成达学校的郝自建校长、赵汝斌校长、王利丹园长等领导,在道中书院参加了为期五天的经典诵读校长研修班,研修班结束后、我们一行又专程到信阳春华小学实地参观,吴迪校长在百忙之中,亲自接待了我们。
2018年10月,成达学校郝自建校长、赵汝斌校长等人,在平顶山市汝州,参加冯文举院长、吴迪校长,举办的“传统文化进校园、经典诵读进课堂”专题报告会。2019年6月我又带领成达学校部分领导和老师,在平顶山市叶县,参加冯文举院长、王献岭校长举办的读经教育专题报告会。2019年11月,亲自领衔的“一带一路·中原行”冯文举院长亲自到成达学校,与我校领导和老师们座谈,了解成达学校读经教育的开展情况,解答了老师们在开展读经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疑惑,指出了今后开展读经工作的方向和路子。几年来的种种机缘,见证了成达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走过的曲折道路,也铭刻了道中书院对成达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引领和指导。“德不孤,必有邻”,在读经教育这条道路上,从来不会缺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同行人!

三、成达师生的经典生活。在道中书院的引领和指导下,成达学校师生以创建“经典成达”为抓手,将读经教育落实在教育教学、教学科研、常规管理、日常生活、后勤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在这里,我总结成达学校开展读经教育的十六字口诀:校长引领、教师先行、全员参与、辐射家庭。

(一)校长引领——觉知经典的智慧与魅力。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道中书院给我们指引了一条读经教育之路,那么,在这条路上能不能走好?能不能走远?能不能走到无限风光之处?我觉得,如果我们仅仅靠对读经的热情,肯定是不够的。要真正把读经教育开展下去,取决于我们对经典感知和体悟的程度。为了能深刻的了解读经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我们除了多次参与道中书院的各种培训、讲座、研修之外,还反复的听取,王财贵教授关于读经教育的录音,研读道中书院有关的读经教育的文章。为了的感知和体悟经典,增强做好读经教育的信心,我们多次外出拜访有关专家学者,先后向原中宣部副部长王世明、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郭继承、北京人国文大学国学院院长蔡恒奇、郑州大学文学院院长王士祥、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秘书长王福琪、世界家风大会发起人李利、全国德行天下总发起人明诚等传统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请教学习经典、开展读经教育的有关问题。

为了让全体教职工认可读经教育,我们大量邀请名师、名校长、专家到我校做课。先后邀请了河南省商丘市永城二小校长王献岭、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副会长许建国、漯河市第二小学著名语文教师刘博、世界家风大会宣教团团长张广、河南省团校青少年素质发展中心主任马观厅、平顶山市汝州有道实验学校创办者姬有道,等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名师、名校长,到我校举办报告会,指导全校老师学习经典、领悟经典。道中书院和众多专家学者的指导和引领,让我们进入一个瑰丽的经典世界,让我们体悟到了神奇的经典魅力,开启了我们每个人的智慧法门。但是,我觉得,这并不是他们带给我们最好的东西。真正最好的东西,是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激情,是他们对中华文化复兴的使命与担当,是他们对中华文脉传承的追求与探索。大量的学习和诵读之后,我觉得我对经典的智慧和魅力,有了一些感知。这种感知应乎心则为心胸的开阔,主于身则为言行的改变。本人的收获:1.性格温和了一点。2.夫妻和谐了一点。3.家庭幸福了一点。

(二)教师先行——提升教师的生命自觉。经典告诉我们,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不言之教是圣人教育,是天下最好的教育。我们开展读经教育,最好的方式不是要求学生、孩子们怎么读诵经典,怎么学习经典。而是教育者本人如何读好经典?如何学好经典?家长、教师们读好了、学好了,学生、孩子们自然就读好了、学好了。家长、教师们不好好读、不好好学,对学生和孩子们要求再多都没有用。家长、教师们读好学好经典,就是“不言之教”,就是最好的读经教育。

为倡导教师诵读经典,我们组建6个教师读经打卡群,一二年级组、三四年级组、五六年级组、校委会领导体音美教师处室人员组、幼儿部教师组、生活部教师和后勤人员组。大家每天把自己诵读的经典,用喜马拉雅APP录音上传到读经打卡群。开始的时候,没有多少人参与。有些人对读经教育理念和方法不认可,所以参与不积极。有些人对读经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半信半疑,坚持读经的动力不足,时断时续。也有些人认为学校提倡读经,不参与怕被穿小鞋,被迫参与,小有应付。所有这些现象,都是开展读经教育初期必然会存在的问题。

一个学校能否真正把经典诵读,持续地开展下去,需要的是学校主要领导的意志和坚守。功夫是从来不负有心人,要坚持下去,“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在开始读经最初的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本人对读经打卡这个问题认识不足。当时我觉得,读经虽然是好事,但自己读好就行了,没有必要录音后再传出去,甚至觉得录音上传了还有点卖弄的感觉。当时还想,录音上传无非是一个监督机制,以自己的学习态度,即使不用监督,也是可以坚持读下去的。但是,后来,我发现自己的认识有问题,一是自己虽然有一定的意志力,可以坚持读经,但是,在有些特别极端的情况下,确实无法读的时候,也有可能那一天就不读了。虽然,第二天会补上前一天的诵读内容,完成诵读任务,但是,在坚持和毅力这个问题上是要打折扣的。二是,我虽然坚持了每天读经,但周围的人读着读着就没有信心和动力了,有的人真的会放弃。而每天坚持读经的人,仍然是少数人,读经仍然是读经圈子内部人的事,甚至连自己的家人都影响不了。我觉得,这肯定有问题,这样下去肯定不行。

所以,我就开始改变自己的做法,开始把自己每天读经的录音上传到学校教职工、家人和一些朋友的微信群里,给大家分享。有了每天上传的监督,等于告诉大家从今以后我要每天坚持读经典,等于把自己置于领导、下属、家人和朋友们面前,一天不读经上传就会失信于人的,这样自己就没有办法停下来了。有一次,一个朋友一大早给我发来一个信息,他说:“哈哈,王军伟,一年到头你都比我起得早,今天你起不来吧!”原来,他这天起得早,而我读经的录音还没有传上去。我立即把我当天的读经录音了发给他,他说:“哦,书可读完了,看来还是比我早!”为了坚持每天读经打卡,有时候还是需要克服了一些困难的。从开始打卡到现在,我已经录制了569集。这期间,在北京地铁口的寒风中读过,在房山深处的早霜中读过,在赴山东路上的大巴车上读过,把车停在路边把经典放在方向盘上读过,生病住院期间在住院部的楼梯上读过。我觉得,每一次的坚持都增加了自己一份内在的力量,都会有淡淡的喜悦和小小的得意。我想,这可能就是孔老夫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的感觉吧。

开始的时候,我每天的读经录音,除上传到学校的几个打卡群之外,也传到我们家的家风建设群、教师进修学校教职工群、还有两个读书会群。后来,越来越多的朋友加我为好友,把我拉到一些他们的群里,邀请我把每天的读经录音,传到他们所在的交流群里。我想,我无非就是动一下指头而已,能对那些群里的朋友,有所影响的话肯定是正能量。所以,也就乐意接受他们的邀请,每天读过之后上传。现在每天需要上传的微信群有40多个,这里边有十几个是全国范围的群,群内的朋友天南海北,虽然大家并不相识,但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标志——读经。

由于我的坚持,现在成达学校的180名教职工,郏县教师进修学校的30多名领导和教师、我的家人和一些亲戚每天都读经打卡,我身边的朋友们也越来越多的开始认可读经,开始诵读经典。
老师们的收获:张栓玲老师:夫妻重归于好,家庭重现和谐幸福。吴俊虎师傅:从受处分到主动劝老师。

(三)全员参与——十大行动涵养人性光辉。读经教育最重要的一个理念是老实读经,不必讲解。但王财贵教授又说:我说的是“不讲解”,不是“不可讲解”,当然也不是“必不讲解”。他认为:读就是解,读中有解。我觉得,王教授所说的“解”,不是老师的“讲解”,也不是查字典、百度的“解析”,而是经典与每个读经人自身生活结合之后的“悟”。“悟了”就“解了”,没感悟,永远不会解。所以,读经教育必须与学习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开启“悟”的法门,达到“开发人性”的教育目的。脱离生活的读经教育,必然是水中月、镜中花。

因此,成达学校的读经教育,融入师生生活的每一个时刻、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方面,我们期待用十大行动涵养师生生命的光辉。
1、入学教育。每学期开学第一周为入学教育周,各班根据学校安排对学生进入学教育。主要教育内容有诵读经典的安排和方法、《弟子规》、《学生日、周、月常规》、《在家十做到》等内容。
2、经典诵读。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诵读三次,分别在三餐饭后预备到上课之间,时长30分。并且定期进行经典诵读比赛、"我最喜爱的经典人物经典故事演讲比赛"等活动。每学期在期中和期末进行两次经典诵读考核,考核成绩纳入教师业务考核。
        王军伟校长2018年暑期在道中书院校长班教师班分享
我校经典诵读考核有两项考核内容:第一项考核是随机抽查,就是每班随机抽取五名同学,代表本班参加背诵,每次背诵提供5次提醒机会,5次提醒机会用完即停止背诵,按照已经背诵内容占需要背诵的内容的比例计分;第二项考核是包本背诵,每班班主任向学校提出本班学生包本背诵申请,学校安排专门人员实施。顺利通过的包本背诵人员,给所在班级计入考核分数,同时,制作喜报、奖状、发放奖品,参加学校组织的新郑黄帝故里、曲阜孔子故里、鹿邑老子故里等地的研学。
3、音乐、美术经典欣赏。我校每节音乐美术课,最后10分钟进行经典名画、经典名曲欣赏。
4、体育经典学习。我校体育经典学习,在课内和课外同步进行。每节体育课最后10分钟,都要让同学们学习体育经典项目、经典人物、经典故事。每天上午30分钟的阳光大课间时间,全体师生做武术健身操、弟子规操、戏曲广播操。
5、经典影视欣赏。平时上课期间,每两周欣赏1部经典影视作品,每次观看之后要求同学们,写观后感或者观看日记。暑假经典诵读夏令营期间,每两天欣一部经典影视作品。
6、书法练习。每天中午经典诵读结束,安排30分钟时间,进行写字练习,每学期进行一次书法作品集中展示。平时,每班的优秀书法作品,展示在每班教室门口的走廊里,全校最优秀的书法作品,展示在学校的橱窗里。
7、餐前感恩教育。成达学校一日三餐,老师和学生都在本班教室用餐。每次用餐时,同学们排队取饭,先取好饭的同学,把自己的碗筷饭菜规矩地摆在课桌上,等全班同学都打好饭菜,在班长带领下诵读餐感恩词,然后大家一起用餐。
8、周末亲子公益诵读。学校专门建设220平方米读书活动室。每周日下午2:30到5:30,学校派专职教师组织亲子共读活动。
9、楼层文化及校本课程。我校主教学楼一层设“修身”文化主题,主要内容是从《论语》中精选的格言、警句及24位名人、伟人修身的故事;二层设“齐家”文化主题,主内容是从中共中央监察委,向全国党员干部推荐的100家家训中,精选出的12家著名家训;三层设“治国”文化主题,主要是中国历史上明君、名相安邦定国的故事。四层设“平天下”文化主题,主要内容是12位古今中外为了实现天下大同的人类理想而积极探索的思想家、政治家的理想和追求。

这些楼层文化虽然以版面的形式呈现,但同时又是学校的校本课程,版面代替了校本教材,而且更直观,更加易学易看易记易懂。学校要求3—6年级学生,在老师的统一安排下,学习本楼层的相应内容。这些内容也是学校经典考核的范围。
10、丰富的经典社团。我校的学生社团,大部分是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的,主要的社团有:舞蹈、音乐、戏曲、武术、古筝、葫芦丝等。这些经典社团的活动,是孩子们了解传统文化的窗口,增加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给孩子们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我们期望,用十大行动,来为每一个学生创设一个体悟经典的氛围,让每一个孩子的日常生活与所读的经典实现链接,涵养每一个孩子人性的光辉。李素娟老师:孩子性格大变。学生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也念餐前感恩词。学生:爸爸说话骗人,你们也得好好读《论语》了。

(四)辐射家庭——从和谐走向幸福。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教育的最终使命是化民成俗,读经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大道至简的形式,其最终使命必然也是化民成俗。并且,读经教育又把传承中华文脉、恢复中华道统做为自己的旗帜,那就自然应该担负起化民成俗的使命,引领社会从文明到更加文明,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达教育把“成己成物、达人达己”作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初心和使命就是“化民成俗”。因此,仅仅在校园内开展读经教育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把经典教育的理念和传统文化的精神,通过学生和老师辐射到社会,辐射到社会的第一站就是辐射到全体师生的每一个家庭。

在师生们的带动下,通过家长会、亲子共读、孝亲敬老活动、家风建设等工作,使教师的家庭和学生家长也受到影响,有越来越多的家长认可经典、学习经典。成达学校每次过双休日,布置的书面家庭作业非常有限,但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完成另外两项作业。一是读诵经典,最好是把经典背诵给家长听。二是完成孝亲敬老作业,要求孝亲敬老“十做到”:即给父母长辈问一声好、倒一杯水、做一顿饭、夹一口菜、洗一次脚、梳一次头、剪一次指甲、捶一次背、做一次家务、干一次农活。老师们要求家长把孩子们,在家里读诵经典和完成“十做到”的情况,拍成照片或者视频发到班级家长群,以便于大家相互交流。

为了给学生们做好孝亲敬老的示范,我们每年重阳节都举行隆重的孝亲敬老活动。邀请村里75岁以上的老人及其子女,来到学校,子女现场给自己的父母长辈洗脚、梳头、剪指甲、端饭、行三拜九叩大礼。让全校师生现场观摩,让学生感受应该如何孝敬自己的父母长辈,将经典与现实紧密地联系起来。这项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同时也受到了各级政府的认可,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孩子们的影响下,很多家长与孩子们一起学习经典,有的还向孩子们请教如何读经典。通过经典诵读不但培养了每个孩子的德性,同时,也影响了每一家庭、每一个父母长辈。可以说,一个好孩子,就是一个幸福的家庭。

2019年,我们两次举办“教子有方好家庭”评选表彰活动。350多个教子有方好家庭受到表彰和奖励。在评选教子有方好家庭时,经典诵读的开展情况,是一个重要的标准。
今年春节,我们又给学生布置一个特殊的家庭作业,就是在大年初一的早上,给父母长辈行跪拜礼拜大年,同时给父母送上新春祝福,还要看看谁先完成这个作业。结果年三十那天晚上十二点刚过,家长群里就热闹了起来,上传了很多学生给家长行礼拜年的图片和视频。(我今年的20元压岁钱)

四、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读经教育
近几年,读经教育在全国各地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学校、教师、家长纷纷拿起经典,开始诵读经典。也有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在各级各类学校组织实施经典诵读工作。为什么会有如此迅猛的势头?我们回顾一下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教育发展的历程,答案就会很明确。1977年恢复高考,中国迎来了知识的春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社会风气。但几年之后,迅速出现“文凭热”“唯分数论”“高分低能”等等弊端。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劳动者的素质”这个概念。1993年国家制定并实施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这时候开始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同时提出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三十年来,为实施素质教育,无数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探索。李培植、魏书生、朱永新、蔡林森、崔其升、张四保……这些教育改革,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无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后来人们发现,具备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仍然不是我们想要培养的人!吴谢宇,福建福州人,北大高才生,当地中考状元。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在接受《人民教育》的采访时,对于“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现象表示十分忧虑。她说:“我们培养的人连‘中国心’都没有,我们的教育在‘为谁辛苦为谁忙’?”

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要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那么,核心素养包括哪些内容呢?
三个方面、六大素养
1.文化基础——人文底蕴、科学精神。2.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健康生活。3.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实践创新。18个基本要点。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出三维教学目标,我们奋斗了几十年,尚且不能完全落实。核心素养背景下,这3个方面,6大素养,18个基本点如何落实在日常的教学中?这是一个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难度,绝对超过人类登陆月球的难度。那么,到底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实现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目前来说,答案恐怕只有一个,那就是读经教育。

读经教育与现代学校教育的完美结合,可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几十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让其学会学习、具备实践创新能力。而最为薄弱的环节在于对学生人文底蕴、健康生活和责任担当的培养。读经教育恰恰能够弥补,我国现代学校教育的短板。两者的结合可以完美地实现受教育者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这既是读经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中迅猛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更是我国现代教育回归教育本真,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由之路。所以,我认为,哪个学校率先实施了读经教育,哪个学校就抢占了现代教育的制高点。哪个学校真正实施了读经教育,哪个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会是具备核心素养的真正人才。哪个学校把读经教育实施的好,哪个学校就一定能够成为人民最满意的学校!
朋友们:读经教育,承文脉而匡时世,启民智而育万物。道中书院,秉厚德而顺天时,发宏愿而行不辍。我们全体读经同仁,则应勠力并肩、弘毅同行、苦心孤诣、弘道传经!

编辑宣导中心


相关文章链接

    1.一般学校转型读经,该如何推进?步骤如何?

    2.各地承办教育局下文件的校长论坛资料汇编

    3.2020年春季“经典诵读进课堂”专题分享线上推广课程(3.5-3.13)

    4.道中书院·中小学“经典诵读进课堂”校长教师培训往期信息汇总

    5.星光大道·群英会“经典诵读进课堂”专题分享嘉宾简历(3.5-3.13)

    6.【星光大道·简报4】读经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完美结合,是最好的素质教育


微信名:道中書院




共學適道|守先待後


微信ID:daozhongdujing




道中书院简介,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