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理缙云丨丽水北大门的传奇(下)

缙云发布
2024-08-25

编者按:“地理缙云”是缙云县融媒体中心与缙云县地名办联合推出的集文字、图片、视频为一体的全新栏目。内容以地理为切入点,融入人文、民俗、景观、生态等素材,通过记者深入一线采访,力争推出系列有激情、有灵魂、有内涵,读者喜闻乐见的作品。

宅基风云

唐末,烽烟四起,藩镇割据加剧,各路闻风而动。遂昌卢约起事,占领处州,自镇一方。

这时,一个人物出现在缙云,他叫施坚实,是钱镠(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建立者)遣派而来的将领,一同前来的还有他的四个儿子及部属,他们招兵买马,收集义勇,屯兵黄龙山,扎寨桃花岭下。

关于施坚实,缙云方志与族谱略有记载:“缙云施氏,肇自河南汴京。讳极者,迁于湖州府德清县……宏生四子:长曰坚实,字敦夫,任括苍刺史,值卢约据州,集义兵诛约,封吴兴郡公……”

平卢约后,施坚实功成身退,隐于黄龙山青塘。同有战功的长子施约铨,则徙居成为宅基施氏先祖。

虽然带着功名的荣光和声望,在唐末、五代十国风云变幻的日子里,施约铨深知蛰伏是对家族的最好保护。从此,他们扎根乡野,耕读传家。一晃间,从唐朝天祐二年(905年)施约铨始居该地起,距今已有1120年。

古村原名“泽矶”,水退田现,宜居宜耕,岁月更迭中,成就了今日的宅基村,荣列中国传统村落之列。

宅基村,以施、刘两姓为主,先贤们不仅以智慧与勤劳开疆拓土,更在这片热土上留下了无数传奇故事。遗存的古建筑,记录着这个村落在岁月长河中的绝代风华。如,气势磅礴的“大阊门”、历尽沧桑的“贞节坊”、刻有“紫气东来”的明朝故居、“以一斤米换一块鹅卵石铺成道坛”的十八间、有“骑马楼”的名中医刘杭生故居、原汁原味的民国宅青乡公所、长满墙络藤的隔火墙、古色古香的私人古井等等。

我们走进古村落,从大阊门开始。

大阊门,是宅基历史文化的地标,亦是祖辈荣耀的展厅。位于村正中央,村中传统建筑原建之时,均以大阊门南北为中轴线,对称分布于东西两侧。该建筑始建于明朝,楹联书“一门三进士 二代士大夫”“金紫银青第 绣衣进士家”“光禄大夫”的匾额高悬门口。门前十八栏杆十九柱横跨东西,两侧各有花门一座,花门上刻有“绣衣”、“进士”大字。门内悬挂“五云望族”“激扬三省”的匾额。

“敬一公大祠堂”,规模宏大,祠堂占地近千平方米,中间“道坛”近300平方米,“道坛”全用石子铺地,风格别致,这是宗族文化的遗存,留给后人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新中国成立后,“敬一公大祠堂”成了原宅基村小学的所在地。如今,该祠堂迎来了翻修。据了解,宅基一村共有三大祠堂,可见当年村落的辉煌。

刘杭生故居的主人公,是当地名中医,因与何公旦的特殊关系,更加增添神秘色彩。何公旦(1876—1941),江南名医,是国画大师潘天寿的老丈人,曾任教浙江中医专门学校,著有《金匮要略讲义》一部,并作为教材。他与宅基村的渊源,是因该村的刘杭生是他的徒弟,日寇侵华,时局动荡不安,他举家迁到缙云躲避,于1938年曾躲避宅基村刘杭生家。在宅基村,何公旦还留下“志正草舍”等墨宝。

明末,宅基村里一户人家人丁兴旺,财富积累,遂建十三间和十八间。如今走进十八间,虽有现代元素,古风依旧。“福禄寿喜”“五世其昌”的字眼镶嵌在木雕上,寓意家族昌盛。据施岳池先生介绍,这十八间楼上楼下的门都是相通的,以前各户都装有雕花的竹拉门。院子鹅卵石铺就,中间图案是一只灵动的梅花鹿,周边遍布铜钿图案,这就是颇有名气的“用竹筒套过、以一斤米换一块鹅卵石铺成的道坛”。

村中一座古居前,有几块特制的“下马石”。“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可见当时此户人家的地位。

……

宅基的一个门楣、一块雕花或者不雕花的青砖、一个花窗、一块陈旧的木头,你遇见了,说不定就会邂逅一段动人的往事。但回望的一瞬,又是无法言表的怅然。站在老村前世今生的门坎上,期待沧桑与青春共舞,让历史与传承齐飞。

有人说,宅基与河阳一样,都是名门望族聚集之地,我觉得是。

宅基村一座被大火焚毁的明代宗祠前,一座保存完好、赐建于明代嘉靖丙午年(1546)的“贞节木牌坊”赫然矗立。坊梁正中的上阙嵌立“圣旨”直书匾额;下阙张挂“贞节”横书牌匾,红底黄边框,格外醒目。

受表彰的是贞节妇人吴氏,奉旨旌表者为吴氏的亲叔御史施山。

故事从吴氏16岁时嫁给施昌的大儿子施锡讲起。

施昌家境富裕,施锡与吴氏成婚,可谓是“才子佳人”。幸福日子在他们婚后第二年就打破了。这一年,44岁的公公施昌突然病故,46岁的婆婆樊氏成了寡妇,家里留下四子一女,长子施锡24岁,二子施铎19岁,三子施山16岁,四子施附10岁。施锡、施山尚在读书,家庭重担就落在了婆婆和施锡、吴氏、施铎的肩上,全家人含悲忍泪、共度时艰。五年后,施山在母亲和吴氏悉心关照下,不负众望,考中进士,次年就任宣城县令(从七品),越四年(嘉靖四年)又升广西道监察御史(正七品),巡按河南、山东、贵州,激扬三省,举家欢腾。

嘉靖五年(1504),施锡突然病亡,年仅32岁。26岁的吴氏,芳华之年就成了寡妇。施家出现了一家两寡妇的困境。吴氏强忍悲痛,一边拉扯幼儿施焕,一边照料体弱的婆婆,尽力操持家务。二叔施铎和小叔施附成家分立后,吴氏更是发誓不再嫁。施锡去世两年后,深受打击的婆婆也走了。1514年,家中的二婶虞氏又不幸逝世,年仅36岁。小叔施附于1539年撒手人寰。吴氏在施家先后含泪送走5位至亲,咬牙承担着家庭重任,是家中顶梁柱和精神支柱。

吴氏的坚守和付出,歌颂在乡邻间,也无不深深烙在施山的心坎里。施山虽几经波折,政绩依旧斐然。1546年,吴氏谢世,享年68岁。施山悲痛欲绝,特将大嫂的节操义举上报朝廷,并得朝廷恩准,特赐建“贞节”坊,垂范乡里,以示旌表。

我们不知道她的名字,只知道她叫吴氏。

四百多年前耸立的贞节牌,每一道痕迹都是被时光掩埋的故事,包含泪水和坚毅。

她的内心一定是一座高山,在盛开玫瑰的岁月,在即将枯萎的日子,都是那般高高耸立。她的泪水,没人看得见,但泪水的滚烫,灼烧着历史的天空。


小溪大龙头

今年这个春节,缙云很火。

正月元宵节,缙云举办文化踩街活动。长达千米、共计430余节巍峨龙身的小溪大龙,无疑是最亮眼的主角。其间,“小溪板龙龙头”以“长8.2米、宽2.6米、高6.8米”获得最大板龙龙头认证,获得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证书。

时任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向全世界推介缙云千米板龙。

一时间,小溪大龙名满天下。

明朝永乐年间,缙云小溪出了一位名士,叫陈祚。

据《缙云县志》载:陈祚,缙云下小溪,永乐十六年戊戌科李骐榜进士,曾任翰林院修书、福建市舶司提举等职。

永乐年间是从1403年到1424年,共计22年。这段时间,明朝国势强盛,史称永乐盛世。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包括迁都北京、郑和下西洋、修纂《永乐大典》、收复安南、荡平倭寇等等。皇帝朱棣曾言:“斯民小康,朕方与民同乐。”

明朝的北京城有如唐朝的长安花,繁华惊艳。《宛署杂记》形容京郊集市时,发出惊叹:从远望之,盖宛然如图画云。龙文化此刻也站在了历史高点,从紫禁城到民间,龙元素遍地开花。元宵节,北京城迎龙灯成了重要民俗活动,龙灯制作精巧,集绘画、书法、雕刻等技艺于一体,融合了体育、舞蹈等多种形式。

陈祚是幸福的,他生长在这样一个国泰民安的盛世,他又是幸运的,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在北京城,望着繁华都市,望着璀璨龙灯,陈祚心潮澎湃。

陈祚是个有心人,他要为自己的家乡造出京城一样风格的龙灯,与民共享太平盛世的欢乐。

陈祚是如何在京城学习制作龙灯的?学了多久?没有史料考证。明朝的某年某月,陈祚携带京城龙灯图纸,一路风尘仆仆返回缙云小溪。他回来做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召集村里匠人,按照京城龙灯图纸,打造出一条京城风格的大龙头灯。

其实,在明朝,缙云已流行板龙灯了。据清《处州府志》载:缙云“明、清……元宵张灯放花爆,有桥龙灯、采茶灯、竹马灯、台阁灯之类。”其中的“桥龙灯”即板龙灯。

小溪的大龙头灯最有京味,后来融入许多缙云本土板龙风格,逐渐形成现在的“力压群雄”的大龙头板龙灯。

历程是有印痕的。

新碧的上小溪和下小溪两村同出一脉,数百年来,迎大龙头灯轮流承头,上小溪一年、下小溪三年,轮到哪个太祖公房派,即由该派负责迎龙事务。以四年为一个周期,停歇三年再行出灯。每回出迎只有元宵节的一夕之欢,届时组织十条布龙、两套采茶戏班以及花灯队伍前来助兴。清道光年间,村中还立议约,拨出二百四十把田,作为迎龙灯专用经费。新中国成立后,一度消停。上世纪八十年代,下小溪恢复该项活动,并开始名声大振:2005年,“龙腾狮舞”闹莲城——丽水市龙狮艺术大会上获得表演奖金奖。2018年,小溪“大龙头”龙腾仙都,央视进行拍摄。2019年,小溪“大龙头”参加全国丰收节展演……

迎大龙头也是很有讲究的。

具体程序是:正月初三洗龙头板,接着龙头班挨家上门送喜帖会龙灯,再分头糊大龙头、灯排,落实抬龙头、安保人员。正月初八起,派专人打锣催灯,择定迎龙路线和舞龙场地。正月十五上午9时将大龙头从龙头间抬到广场,坐南朝北摆放,检查大龙头全部设施,以确保准时顺利开龙眼。12时正由主持人将白公鸡血洒龙头开龙眼,鸣锣响炮,龙头灯光齐亮,布龙在龙头前舞动。15时左右,灯排与龙头挨次连接。17时许,龙头起动到村本保殿前,摆祭礼,叠八仙,鸣锣响炮,祀求神明庇佑赐福,全年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平安吉祥。而后,到预定地点舞龙、团龙,数小时后,抬回广场拆灯。迎大龙头队伍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声势浩大,蔚为壮观。大龙头正月十五迎一天,布龙灯与灯戏正月十三日起灯,十七歇灯。目前,小溪“大龙头”已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4年的元宵节,缙云龙腾虎跃。

一条由“8.2米长、2.6米宽、6.8米高”的大龙头、“430余节、长度千米”的巍峨龙身和华丽特质的龙尾,组成了庞硕魁伟的“巨龙”,游进缙云新城,游进世界。

龙珠逗引下,大龙头作抢珠状,引导龙身游走飞动,或前进、或盘旋、或翻滚,忽缓忽急,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夜色中,鳞光闪闪,光彩夺目,十分壮观。据悉,迎龙灯中,光大龙头就有72人抬护。

……

陈祚一定没有想到,自己当年的一个心思、一个举动,惊动了600年后的世界。







<End>

温馨提示: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经常点“在看”的,会慢慢收不到推送。如果你还想看到我们发布的权威信息,请将“缙云发布”加为星标,每次看完后别忘记点下“赞”“在看”



大家都在看

➤ 缙云一周新闻回顾

➤ 交房啦!655套!

➤ 浙江又一批事业单位正在招聘,抓紧报名→

➤ 补贴新标准!这些车最高可补贴8万元


信息来源:记者 陈伟新、通讯员 李晓军 胡豪健 图/ 缙云县融媒体中心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徐肖晓

编审:虞萧逍

监制:胡释予

点小花花,让大家知道你“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缙云发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