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婉秋:一生都是“刘三姐”

往事:永远的刘三姐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316g6ubjw&width=500&height=375&auto=0

黄婉秋:一生都是“刘三姐”作者:筅李橙 嘉兴
1961年,黄婉秋刚18岁,因主演电影《刘三姐》而名扬天下。让她特别骄傲的是,电影《刘三姐》在美国竟然打败了《飘》的票房纪录。即便是在欧洲,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只要有华人,他们都肯定看过《刘三姐》,会唱《刘三姐》。

要吃开口饭

黄婉秋祖籍广东梅县,1943年12月出生于广西桂林,在兄妹六人中排行第四。父亲是一名普通百货公司的店员,母亲是个大字识不了几个的家庭妇女。家境虽然不宽裕,但父母勤劳和善,节俭持家。母亲悉心相夫教子。孩子们个个好学上进。父亲平时最大的嗜好,就是喜欢哼哼唱唱。


1956年,13岁的黄婉秋,在报上看到桂剧团招收学员的广告。剧团规定,报考演员必须具备高小毕业资格。刚刚念完五年级、天性腼腆的小婉秋,不知从哪儿来的一股倔劲儿,大胆走上考场,主动要求表演一段舞蹈。小婉秋长相俊美,身段婀娜,舞也跳得像模像样,一看就知道是个好苗子。尤其是她当演员的迫切心情,感动了在场的所有老师。老师决定破格录取她。


虽然父母不愿意自己的掌上明珠吃“开口饭”,但始终拗不过小婉秋的倔脾气,尤其是在长春读军校的大哥来信表示支持小妹当演员,小婉秋总算圆了她的演员梦。

“舟妹”变“三姐”

黄婉秋入花旦行,艺名“艺群”,从此开始了她多姿多彩的艺术人生。


学艺的三年期间,正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期。尚未成年的她经历了“反右派”、“大跃进”、“人民公社”、“反右倾”和随之而来的三年自然灾害。这期间,艺群也经历了政治上的风风雨雨。但老艺人们的人生观,尤其是他们的敬业精神、审美情趣、一丝不苟的口传心授的训练方法,都给艺群稚嫩的心灵烙上了深深的印记。

在科班,学戏是学手、眼、身、法、步,练习唱、念、做、打、舞等基本表演技法。每当老师在台上演出时,学员们就躲在马门口(舞台的上场门)后面观摩,把老师们的一招一式默记在心。艺群聪颖过人,学习刻苦,对白、唱段只学几遍就记住了。


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练功的艰苦绝非夸张。每天清晨,先端来一盆滚烫的热水,将女孩子们的小手泡在水里,挨个儿把手指往反关节方向使劲儿扳,据说只有这样才能高高翘起一对漂亮的兰花指。练腿功的时候,老师令小孩子背靠在柱子上,用力将腿一点一点往上抬,一直要使脚尖触及额头。有一次,老师用力过猛,艺群的腿关节受伤,疼痛难忍。她吓坏了,生怕落下残疾上不了舞台。老师只是把祖传的办法教给艺群:关节扭伤,用点口水抹在上面揉。每当深更半夜疼得睡不着的时候,艺群就用小手沾上唾沫,在被窝里揉啊,搓啊。这时的她特别想念自己温暖的家。但为了圆自己的演员梦,她只得用“不受磨难,难成正果”的话鼓励自己,咬紧牙关,硬是挺过来了。如今黄婉秋每当回忆起这段难忘的经历时,不无深情地说,那个时候,大家思想纯朴得很,认为吃苦是理所应当的事。


1959年,艺群满师,正赶上广西壮族自治区进行了一次全区范围的《刘三姐》汇演,目的是让各剧种、剧团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取长补短,创作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精品。黄婉秋还清晰地记得当年广西集整个自治区的力量打造精品彩调剧《刘三姐》。“那是1960年,我只有17岁。广西几乎所有的剧团包括一些学校的业余团体,不下100个单位都在排演《刘三姐》。在全区大汇演的时候,100多个‘刘三姐’,壮观极了!”黄婉秋回忆说。


桂林市文化系统决定由彩调剧团排演歌舞剧《刘三姐》,并将桂剧团、歌舞团、京剧团里所有适合饰演刘三姐的演员都抽调进彩调剧团。黄婉秋也被选入,担任刘三姐的C角。

这时,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苏里、作曲家雷振邦也在桂林为拍摄同名电影做前期准备。黄婉秋的出色表演,给苏里、雷振邦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1960年5月,正在南宁参加《刘三姐》汇演的黄婉秋,突然接到长春电影制片厂要她到该厂试镜的邀请,拟让她饰演《刘三姐》中的舟妹一角。但是样片出来后,专家们都认为刘三姐的四位候选人无论是外形还是气质,都和角色存在着较大的距离。这时,著名戏剧家、时任艺术局局长的田汉慧眼识珠,对苏里导演说:“我看,那个扮演舟妹的演员不错,是不是考虑让她演刘三姐?”众人都觉得田汉言之有理。于是,黄婉秋就成了饰演刘三姐的最佳人选。


1960年夏天,电影《刘三姐》摄制组来到漓江之畔,顶着酷暑,冒着风雨,开始了紧张繁忙的拍摄工作。黄婉秋基本功扎实,悟性很好,很快就进入了角色,越来越得心应手,表演起来挥洒自如,声情并茂。


1961年,《刘三姐》公映,在海内外掀起一股“刘三姐热”。“一举成名天下闻”,黄婉秋如日中天,“追星族”成千上万的信件如同雪片一般飞向黄婉秋。一位香港观众连续看了99遍电影,寄来99封观后感,并表示还要再看第100遍。在掌声和鲜花面前,年轻的黄婉秋表现得十分清醒。她明白,作为一名女演员更要自重自爱,老老实实演戏,清清白白做人。

在“文革”中收获真爱

黄婉秋这一生只演了一个刘三姐,她曾经多次试图再演一些其他角色,但是这个愿望始终没有实现:“我17岁时就因为演刘三姐而达到了无法超越的高度,‘文革’中我成了‘反革命’,等到‘文革’结束后我已经30多岁了,最好的舞台时光已经过去了。所以说,‘刘三姐’浓缩了我全部的青春年华。”


“文革”刚一开始,歌舞团造反派贴出第一张大字报,就批判电影《刘三姐》“宣扬唱歌可以夺取政权,否定‘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光辉思想”,而黄婉秋本人则是一个“出身有问题,借电影《刘三姐》出了名,拿着50多元高工资的修正主义黑苗子”。黄婉秋被泼上了一身污水,成了“政治上反动,生活上堕落”的罪人,险些丢掉了性命。


就在黄婉秋苦熬岁月的时候,爱神悄悄地走近了她。“黄老师,给你药”,同在歌舞团的小伙子何有才勇敢地来到黄婉秋身边。何有才比黄婉秋小5岁,进团的时间晚,所以一直称她“黄老师”。何有才是个苦孩子,跟着养父长大。他为人善良,对黄婉秋的才华、人品和相貌,既钦佩又爱慕。每逢黄婉秋被批斗挨打回来,他便抓几副跌打药,给她疗伤,用宽心话安慰黄婉秋那已近崩溃的身心。

黄婉秋、何有才夫妇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黄婉秋在认真思考:什么是人间真爱?在众多的追求者中,何有才可能不是最优秀的,但比起那些趋炎附势、利欲熏心的人来说,何有才却有赤子般纯真的心。


黄婉秋与何有才恋爱的消息引起了轩然大波,歌舞团院子贴出大字报,讽刺这是“18世纪资产阶级的畸恋”,黑枪暗箭纷至沓来。“革命派”更是气急败坏,强令他们马上分手,否则将采取“革命措施”。恼羞成怒的“革命派”还把何有才调出歌舞团,安排到绒帽厂当工人。


患难见真情。黄婉秋、何有才于1972年结成百年之好。“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刘三姐》的一段唱词,成为忠贞爱情的见证。婚礼那天,新郎在乡下老家摆了二十几桌酒席,四村八乡的乡亲们都拥到男方家看新娘子。何家老屋前比赶大集还热闹。憨厚耿直的乡亲们大声喊道:“婉秋,嫁到我们贫下中农家里来,你就放心吧!”


此后,黄婉秋的生活稍微平静了一些。但她仍然不能登台演出,只能在后台干点整理服装的粗活。“革命派”不给黄婉秋分房子,夫妻俩只能在郊区的小屋里栖身。每天晚上,何有才都准时来到剧场接妻子回家。“革命派”不准他进大门,他不管风吹雨打,硬是在门外等候。这样的生活一直熬了10年。婚后几年,自治区文化厅的一位干部,在桂林至郊县的火车上偶然遇到黄婉秋夫妇。只见黄婉秋一身粗布衣衫,用布兜背着嗷嗷待哺的小女儿;何有才挑着一对箩筐,一头装着家什杂物,一头坐着稍大一点的儿子,宛然一对农家夫妇。这位干部慨叹:“就是董永和七仙女,也不过如此啊!”


转眼到了春暖花开的1978年。一天,黄婉秋正走在大街上,忽然听到喇叭里播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转播的电影剪辑《刘三姐》。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路小跑奔回歌舞团。刚进单位大门,她便被一股激动的情绪包围起来,同事们兴高采烈,欢声笑语震耳欲聋:“《刘三姐》解放啦,解放啦!”

人人叫三姐

直到1982年,《刘三姐》被解放4年之后,黄婉秋才恢复了正常人的生活。九死一生的黄婉秋此时已近不惑之年,一个才貌双全、风华正茂的青年艺术家含冤受屈长达17年之久。


上世纪90年代初,黄婉秋担任桂林市文化局副局长。她对“歌仙”刘三姐一往情深。为了弘扬和传承刘三姐的人文精神,20世纪末,黄婉秋辞去了行政职务,投入“刘三姐景观园”的建设工作。这样的“下海”之举,在当时来说还不多见。

著名影星刘晓庆曾经对黄婉秋发出感慨:“你一个刘三姐吃了一辈子,值了!我们多少演员一辈子拍片无数也难以让人们记住!”黄婉秋觉得还是桂林的山水造就了刘三姐,造就了自己:“电影《刘三姐》给人们的印象太深刻了,我的形象就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刘三姐,所以不管我走到哪里,人们都叫我‘刘三姐’。记得我当团长的时候,同事叫我‘黄团长’,半天我都不知道在叫自己,但是如果有人叫‘刘三姐’,那一定是在叫我。我想,团长是短暂的,可是‘刘三姐’却是伴随我一生的。”

黄婉秋平生只做刘三姐现代家庭


黄婉秋这一生只演了一个刘三姐,却因此把自己的命运与这个角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那是她无法摆脱的关系。她曾经多次尝试再演其他的角色,但是始终没能鼓足勇气。

当年这位红透全国的美人“刘三姐”,现在已经70多岁了,做了外婆,也做了奶奶,但是皮肤依然保养得白皙细嫩,举止斯文得体。在桂林这座小城,你不会随便见到她,因为她很低调,甚至不喜欢上街。数年前,她的丈夫何有才策划并与人合资,在桃花江边办了一座“刘三姐景观园”,只要人在桂林,黄婉秋每天都会出现在那里,为游客唱歌、签名、合影留念。


《刘三姐》在桂林拍外景的那一年,何有才只有11岁,后来何有才考入桂林歌舞团,黄婉秋是他的老师。“哪有学生敢打老师的主意?如果不是文革她被打倒,我和黄婉秋绝对没有可能。”何有才一直这么说。他比黄婉秋小5岁半,在那个年代,没有男孩子敢追“坏分子”,更何况他还根红苗正,是团里的台柱子,前途十分风光。但当他对她的感情由最初的同情变成了爱恋之后,造反派要他在革命和老婆中二选一时,他坚持说:“我要老婆。”

黄婉秋、何有才夫妇

1972年7月黄婉秋与何有才结婚。儿子出生时,黄婉秋依然被打倒,无所事事,何家是医生世家,让黄婉秋好好坐了一回月子。坐完月子,黄婉秋重了37斤,“你说她那时胖成什么样子?”何有才现在轻松地调侃老婆,但当时真的很艰难,“后来让她重新演刘三姐,吓了她一跳,减肥又减掉了20多斤”。1975年女儿出生时夫妇俩还没“解放”,一家子还处在磨难当中,何有才开玩笑说:“儿子生出来我就叫他何苦,女儿就叫她何必。”


姚美良是马来西亚著名的永芳集团董事长,他告诉黄婉秋,自己8岁时就被父母拉去看《刘三姐》,后来到新加坡,他一看就是10场,从此就暗恋上了刘三姐:“刘三姐是中国最大的统战部长,她能够把华人的心凝聚在一起,自从《刘三姐》又到东南亚上演开始,华人更团结了。”


黄婉秋、与女儿、孙女三代同台演出歌舞刘三姐 

这些年来,黄婉秋夫妇已经培养出了很多位刘三姐接班人。现在儿子和女儿都有了下一代。女儿歌唱得不错,民歌和通俗都能唱,已经接了黄婉秋的班,成为“新刘三姐”。外孙女渐渐长大,夫妇俩发现她也是一棵好苗子,能唱、嗓子好,形象也不错,想培养她早点上舞台,将来可以接女儿的班。


电影中的刘三姐给人以漂亮、野性和泼辣的印象,黄婉秋却是天生的温柔甜蜜。丈夫何友才说:“婉秋性格内向,非常严谨,我和她结婚以后,她基本上没有穿过花衣服。到了80年代,她才开始穿花衣服,就怕出街被人说道,也不喜欢抛头露面。”黄婉秋自身的温婉性格,与电影中刘三姐的豪放、外露形成很大的反差,但是她觉得与刘三姐一直有着心灵的感应,自己这一生都在做刘三姐。

73岁刘三姐今何在?55年后再唱山歌,且看视频!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h0018popqtg&width=670&height=502.5.5.5.5&auto=0

黄婉秋补养秘方作者:西子

黄婉秋出生于1943年,14岁登台演出,1961年在电影中扮演刘三姐时,年仅17岁。


如今黄婉秋年过七旬,可是很多见过她的人都说,“刘三姐”真是容颜未改,风采依旧。她到现在仍然是体态轻盈匀称,头发浓密,神采奕奕,而且皮肤也光洁细腻,红润而富有弹性。黄婉秋在工作时,面对繁忙的演出,以及长时间流动生活的旅途劳顿,始终精神饱满,精力充沛。她从不午睡,却很少有倦态。这一切都得益于她常年坚持服用的补养秘方。


黄婉秋的丈夫何有才生于中医世家,他们结婚以后,黄婉秋就坚持服用丈夫带来的一个养生秘方,这也是黄婉秋多年来为何皮肤一直光莹如玉、精神饱满的原因。


黄芪、党参、川芎、当归、阿胶各10克,鸡蛋一个。将黄芪、党参、川芎、当归依次放进砂锅,加入两碗清水、一个鸡蛋,开火煮十分钟左右;将熟鸡蛋捞出剥去外皮后,再放进砂锅内,加入阿胶用中火继续煮5~10分钟。食用方法:去掉药渣,吃蛋喝汤,一周食用两次,在每天早上空腹食用或者睡前食用,效果最好。


假如不喜欢食用鸡蛋,还可以把鸡蛋换成瘦猪肉。把二两瘦猪肉用盐、酱油、鸡精和料酒拌好,然后做成饼状放在一个盘子里面,再分别把当归、川芎、阿胶、党参和黄芪这几味药码在肉饼的上面和下面,用中火来蒸,时间也是十五分钟左右,蒸好之后,吃这个肉饼同样可以起到保养的效果。

中国经典电影《刘三姐》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015dlal3s&width=500&height=375&auto=0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 红色边疆荒友家园公众号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访问 红色边疆荒友家园网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