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嫁给北京知青,我无怨无悔

文:王丽君 老知青家园 2020-10-03

嫁给北京知青无怨无悔——留延知青张彦门和他的陕北婆姨
陕西省黄陵县位于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延安市的最南端,素有“陕北南大门”之称,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所在地。六十年代末,即四十七年前这里迎来了两千多名北京知识青年,而今天仍然留于这片土地的仅仅只有十二人,其中三名知青已相继离世,而他们的骨灰都长眠在了黄陵县的桥山之下,再也不能回到故土。

张彦门是这九名知青中的一人,脑血栓后遗症导致不能行动、不能言语,瘫痪在床已十个年头。黄陵知青中陈志的人员最好,我们由陈志的引荐来到了张彦门居住的运输公司小区,刚进门便碰巧遇到了张彦门的妻子苏小玲。


苏小玲干脆利索、热情开朗,急忙把我们迎到家中。屋子空间很大,少了些布置,只有简单的生活家具和日用品,但干净有序。整个屋子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贴在客厅两面墙上的十大元帅和伟人画像,与这样的现代结构两居室格格不入。其次便是我没有认出来的苏小玲的艺术照,相片中的她年轻美貌。苏小玲说她这辈子就喜欢穿衣打扮,可是条件有限,听说照艺术照可以处理的很漂亮,摆到家中她觉得能高兴一些。除此之外就是满阳台晾晒的秋衣秋裤,很奇怪,破旧但不发黄,甚至色泽如新。苏小玲看到我的神情便说,因为张彦门的吃喝拉撒都在床上,她一天要不停地换洗大量的衣服、床单,屋里骚臭味太大,所以爱干净的她会用大量的84消毒液清洗衣服和打扫卫生,才能让这屋子进人。说罢,她问我家中是否有骚臭味,我特意使劲深深嗅了一下,还真没闻到。


我小心走到了卧室门口,看到一张大床上蜷缩着一团小小的身体,看不到头脸,这就是北京知青张彦门。我怕我们的谈话打扰了他的休息,苏小玲说没关系,接着坐到沙发上与我开始了长谈。

1我要换小妹回家

张彦门住在北京朝阳区,家中除去父亲六口人。据说父亲也有着不小的官职,但背弃了妻子和家庭,五个孩子从小都是母亲辛劳打杂工抚养成人。张彦门是家中唯一的儿子,排行老四,下面还有一个年龄差距不大的妹妹。


1969年主席号召“上山下乡”,每个家庭必须有个孩子去插队,因为张彦门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小妹便自愿报名来到陕西插队。小妹走后母亲牵肠挂肚,整天以泪洗面,张彦门对母亲说他愿意用自己去换回小妹,就这样报名来到了陕北黄陵县,没想到几经周折小妹还是没能回到北京,兄妹两人一辈子就留居在了陕西。


张彦门从小不爱与人接触,性格孤僻但老实厚道。面对同学干活的偷奸耍滑他看不惯,自己搬出了知青点,一个人打柴做饭,头一个上工,干活是最卖力的一个,老乡都喜欢这个北京娃。因为拼命的劳动一年下来张彦门分到的口粮吃不完并有结余,他总是把粮寄给小妹。 苏小玲说“我们彦门插队真的可怜,有次给队上看玉米地,在一个破窑里铺着稻草睡着了。突然窜出来十几条大蛇,他就用棒子打,差点没命”,说到这苏小玲眼眶的泪在打转转,可能怕我笑话,偷偷擦掉了泪水。

2我们没爱情但有感情 嫁给他我无怨无悔

张彦门与苏小玲都是二婚,他们在1996年经人介绍走到了一起。当时刚刚因家暴离婚的苏小玲带着两个儿子,开一家理发店艰辛度日。张彦门患有精神疾病的前妻在两年前一次回北京时从火车站的桥上一跳而下,丢下了张彦门和唯一的女儿。家暴使苏小玲对男人产生了恐惧和退缩,没有再次走进婚姻的准备。


苏小玲说:“当时第一次见到张彦门就不满意。和前夫比外貌差的太远,低矮的个头,一般般的长相,我根本看不上眼。”但就是这样的张彦门却经常往来于苏小玲的店里,为的是能帮助这母子三人做点什么,担水、修理电器、劈柴生火,时间一长苏小玲冷冻的心被这个北京知青慢慢融化了。女人就是这样,在最困境的时候受到别人一点点帮助都觉得恩重如山,对于这份温暖苏小玲选择用自己的一生做报答。家人极力地反对这次婚姻,觉得北京知青是外地人不靠谱没背景,但苏小玲说,当时做出这个决定就要对以后的生活结果负责,不论以后怎样她无怨无悔。

3我没有走错路,张彦门是我的荣耀

婚后的生活条件是艰苦的。没结婚前,张彦门家中有两件电器,一个冰箱一个洗衣机。结婚后才知道这都是公家的,房子也是公家的,张彦门除了运输公司的工作什么都没有。苏小玲不怕穷,她说“两口子穷点不怕,有钱人不行管什么用,我以前有钱有房还是挨打受气,吃尽苦头。彦门他对我太好了,没钱可以赚,我没有选错人”。婚后二十一年的生活两人没有拌过一次嘴,红过一次脸。


张彦门对工作一丝不苟、竭心尽力,为了抢救国家财产几次险些丧命。一次单位油桶着火,为了抢救国家财产他抱着油桶往外跑,油桶爆炸后张彦门从头到脚烧的遍体鳞伤,为了给脸上一些见人的地方植皮,把半个屁股的肉都割了下来,那是非常人能承受的痛。苏小玲说,婚后才发现张彦门半个身子已经不是人样,吓得她不敢睡觉,慢慢才习惯。知道这些事后的苏小玲想替丈夫找回些弥补,办理残疾证,但被张彦门一口打住了。他说“人都已经是这样了不要再折腾了。”


张彦门就是这样一心为单位付出一心为单位着想、不想给别人添麻烦的人,因为工作他很少顾家,但苏小玲不埋怨,因为她要找的就是这样一个诚实、厚道、负责、本分的人。单位分房时家中一贫如洗,但张彦门的荣誉证书有一箱子。正是因为张彦门几十年如一日对工作的认真、负责,运输公司首例免费给了他一套住房,其他职工没有半丝怨言。苏小玲说:“彦门的为人做事影响了我,我在工作上会要求自己向彦门学习,我的路没选错,彦门是我的荣耀”。

4因为有了他,我感受到了什么是幸福

张彦门在生活上是个节俭的人,穿衣吃饭都没有讲究。经常上夜班,能休息的时间很少,很多时候是白班上完上夜班。为了省钱他从不坐公交上班,为了节省时间他走出一条小山路。怕小山路下雨路滑,他自己修了台阶,几十年后这里形成了一条路,可有谁知道这是一个北京知青十几年一步步走出来的路,这也是苏小玲最担心的事。


即便如此节俭,在给苏小玲花钱时却从不吝啬。苏小玲说“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穿好看的衣服。每次彦门都说小玲年轻爱穿漂亮衣服,喜欢什么衣服就买,不要舍不得”。


作为北京人张彦门吃米饭是从小的习惯,而陕北土生土长的苏小玲爱吃一口的面食。为了苏小玲,张彦门改变了自己的吃饭习惯。

5对现在的彦门我不抛弃不放弃 一直伺候到生命的最后一天

如今68岁的张彦门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已有十年的时间,这十年苏小玲把张彦门照顾的有条有理,从他一点不能自理到现在可以扶着东西走路,作为外人的我真的想象不到这些年苏小玲经受了多少的辛苦,但她说她不苦,可以忍受,只要彦门能活着就是她的幸福、她的依靠。


苏小玲说儿子看到我劳累的样子,叫我放弃他叔,我说这是不可能的。从决定嫁给他那天起,以后有什么样的苦我都要坚持,何况他对我那么好,我对他不会放弃、不会抛弃的。

6我们回家吧

张彦门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在母亲去世的时候看她最后一眼。在他插队的第二年,家里发电报说母亲病重,而身无一分、内向的他不知如何是好,只能努力劳动赚工分攒钱回家,但当钱攒够回到北京时母亲早已下葬,这是张彦门一辈子的愧疚、一辈子对母亲的怀念。


苏小玲说:“现在彦门的脑子虽然糊涂,但晚上躺着嘴里总是和我嘟囔着咱们回家吧,咱们回家吧。”。我问苏小玲以后准备把张彦门安葬于哪里,苏小玲停顿了一下说这件事我问过彦门,彦门只说一句话:“我要回家帮我妈担水”。此时我和苏小玲都泪流不止。苏小玲说“我很理解他的心愿,但是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不禁都沉默了。是的,回家、回北京、回到母亲的身边,可能是他这辈子无法再实现的夙愿。


(本文为原创作品,作者系延安知青口述实录数据库延安站编导王丽君。编辑有修改,图片来自延安知青口述实录数据库项目,摄影刘畅)

来源:微信号:口述知青snupgzq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 红色边疆荒友家园公众号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访问 红色边疆荒友家园网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