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0后童年回忆——儿时的游戏

国家相册 儿时的游戏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385ok0ner&width=500&height=375&auto=0

50后儿时的歌曲:满满的回忆!

我们是50后(上)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142bkhzee&width=500&height=375&auto=0

我们是50后(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142s1dx2o&width=500&height=375&auto=0

童 趣

来源:美篇chunyu

童年 没有手机 没有电脑 没有网络   

然而 我们依然充满欢笑 只因那些数不清的童趣

▼画手表

童年

我们在手腕上画过手表

缠着爸爸妈妈给我们画

小伙伴们互相画或自己给自己画

那时,手腕上画上手表也是一种时尚

▼小人书

童年

小人书是我们最着迷的读物

我们每家都有很多小人书

而且街头巷尾还有小人书摊

两分钱看好几本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人书

就看谁攒的多

多的几箱子 少的也有几十本吧

▼搅糖稀

童年

糖稀好吃

搅糖稀好玩

糖稀有好多种颜色

花几分钱就能买到

买糖稀时小贩给两根竹棍

我们就两手搅着糖稀、拉着丝

边玩边舔 直到玩够了 糖稀也被吃光了

▼打乒乓

童年

记得有一首儿歌:


乒乓球圆又圆,中国出了个容国团

容国团有胃病,中国出了个庄则栋

庄则栋真勇敢,打败了"木村"和"小野".......

全民乒乓球热,大概就是那时兴起的吧

那个年代,支起一块门板,

两块砖头一根棍架起个"桥"

木头板做成"乒乓"拍

乒乓球憋了热水泡

乒乓球裂口胶布粘

乒乓给我快乐童年

▼丢手绢

童年

丢,丢,丢手绢

轻轻的放在小朋友的后面

大家不要告诉他,不要告诉他

只要响起这首儿歌,记忆里的场景总会清晰出现:

……丢手绢的人围着圈儿跑,偷偷把手绢儿放……

如果被丢者发现后,可手执手绢追赶

丢手绢者被赶上则认输,罚出节目

如果被丢者没察觉,丢手绢者跑一圈回到其背后

被丢手绢者认输,前者坐其位子

被丢者不仅罚出节目,还要担任丢手绢者

▼划木船

快快划呀 小船飘荡

苏啦巴亚就在那前方

你可忘记美丽的衣裳

但你不要把我遗忘……

▼糊信封

童年

因为穷,在家几乎都帮大人们做过

糊信封呀,包糖纸呀,捡废铜废铁呀

扫树叶用来烧炕呀,劈瓣子呀、做煤球呀…

糊信封价钱非常便宜,糊几十个也就挣几分钱

这也算是当时的家庭副业吧,以补家庭钱不够

▼锔锅锔碗,磨剪子戗菜刀

童年

常常见到挑着担子

在街头巷尾锔锅、锔碗、磨剪子、戗菜刀

补破锅漏水缸的民间手艺人

他们挑着担子颤悠悠的的边走边吆喝:

"磨剪子唻戗菜刀"、"锔锅,锔碗锔大缸!" 

这情景已远离啦

▼弹弓枪、弹弓

童年

男孩子都有玩过弹弓(枪)

这种弹弓打人可狠,弹出去的子弹力量很大

当时都用纸来叠子弹的,叠出来的子弹折一下

挂在橡皮筋的机关上,扳机一勾

或拉直的皮筋一撒手,子弹啪的飞出去

要是用个石头什么的当子弹,恐怕会打出人命

有的弹弓是几根树杈随意捆绑的

无论是什么材质

它所承载的,都是童年无忧无虑的时光

▼踩影子

童年

踩影子,他跑,我追他的影子

他会拼命的躲开跑掉,我一直转圈追,追得我晕

踩上影子,交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顶(撞)拐子

童年

撞拐子是男孩喜欢的游戏

撞拐子拼的是单脚站抗击打的能力

校园里课间都很流行玩这个

手抱一腿为攻击腿,另一腿单跳动

进攻,后退,躲闪

可以一对一单挑 ,也可以分组对战

最好玩的是集体混战  很多孩子打成一团

这时一个人单刀直入

左擗右砸有万夫不挡之勇,如入无人之境

▼搭马架

童年

还有个游戏叫做搭马架子

这是男孩子们玩得最嗨的游戏

一个人从后面抱住一个人

被抱的人把两只脚搭在另一个人的两个肩膀上

由他抱紧了,再挺直了腰,三个人就成为一辆战车

还有一种就是两个人拉着手 

一个人坐在这两只手上,也是一辆战车,冲击对方

两个战车相互冲击

多半是一双脚和另一双脚相撞

这种游戏玩起来很凶,常常会被撞翻

那时候街面上常常深更半夜我们才会散尽

▼跳皮筋

童年

跳皮筋儿,是女孩子的最爱

两个人站立作桩撑皮筋

中间一个或者几个人缠着皮筋穿花

而男生就惨了,参与最多的角色是作木桩子

让女生们玩得开心快乐

▼跳绳

童年

跳绳,有集体、双人跳、个人跳

群众基础好,参与人多,极受欢迎

集体跳,有团队精神

个人跳绳有花有式,很有艺术体操范儿

双人跳绳也很有意思,两人要有协同性

▼跳房子

童年

跳房子是常玩的、很有趣的游戏

在地上画一个个格子的"房子"

将沙包丢进格子里

然后单脚将沙包踢进下个格子里……

当沙包被踢进所有的格子后

这把就赢了,最后通过抛沙包

沙包落到的格子就是自己的房子了

跳房子游戏很有趣,有很多规定

犯规了就要"下市"(淘汰)

▼滚铁环(轱辘圈)

童年

用铁丝做一个圈

然后再做一个长柄的铁钩子

推着这个铁丝圈滚着走

滚铁环曾是男孩子们的挚爱

每个人的小铁圈如果放在现在

犹如带着滑板上学一样帅气加潇洒

那时马路上车少

在路上滚铁环安全几乎不成问题

▼老鹰抓小鸡

童年

老鹰抓小鸡是多人游戏

一人当母鸡,一人当老鹰,其余的当小鸡

小鸡依次在母鸡后牵着衣襟排成一队

老鹰站在母鸡对面,做捉小鸡姿势

游戏开始时,老鹰叫着做赶鸡动作

母鸡身后的小鸡做惊恐状

母鸡极力保护身后的小鸡

若老鹰用手拍着小鸡的身子便算捉到了

小鸡便要从队里退下来

一场游戏结束后,重新分配角色

上一轮被抓到的小鸡则成为下一轮的老鹰角色

开始新一轮的游戏

▼打口袋丢沙包(砍包、打鸡蛋黄)

童年

玩过的丢沙包(砍包、打鸡蛋黄)就是打口袋

口袋是布做的,里面装的都是大碴子,都是自己缝的

▼这幅画有跳房子

歘(chua)嘎拉哈

还有就是打口袋

打口袋通常分成两组

一组是两边打口袋的

一组是在中间躲避口袋被击中的

中间的人若被口袋打着就得下去,叫"下市"

要是用手抓住飞过来的口袋,就能救一个人上来

▼拍纸牌(打宝)

童年

老和院里伙伴玩打宝。打宝是论输赢的

谁要是把把标的物(画片)拍得翻过来了

就可以得到对方的"画片"

画片可都是花钱买的 自己在贴到纸盒上

就算手拍疼了、拍红了,也不在乎,玩起来很较真的

▼煽啪唧

童年

煽啪唧和打宝(拍纸牌)是有区别的

前者是用啪唧煽啪唧,后者是用手拍纸牌

煽啪唧就是把啪唧放在地上,图案冲下

谁把"啪唧"有图案的那一面"煽"过来谁就赢了

那张被"煽"过来的"啪唧"就属于谁了

当年,大小商店都有卖"啪唧"画片的

一张"啪唧"画片纸,也要一、二毛钱

能剪出二、三十张"啪唧"

那时候虽然穷也有穷办法

还有不用花钱的自制啪唧

用厚纸叠成三角状或正方形状的啪唧

▼东西南北

童年

老和小伙伴玩,现在你还会折吗

▼抓骨头子儿【歘(chua)嘎拉哈】

童年

抓骨头子在东北叫歘(chua)嘎拉哈

是女孩们的游戏,男孩也常常参与

骨头子儿一般是

猪后腿膝关节的一块特殊形状的小骨头

这块骨头子有4个形态完全不同的面

分别称为耳朵、假耳朵、肚脐、鼓肚

玩抓骨头子游戏时根据抓起骨头子的面和数量

确定得到的分数

游戏时至少要有4个骨头子,多了,积分更快

羊骨头子也可以,但个儿较小,当时不太好找到

▼捏泥巴

童年

捏泥巴,先捏一只鸡,在捏一只鸭

捏只山羊咩咩叫,捏只母鸡咕咕哒

捏只小猴蹦蹦跳,捏只青蛙呱呱呱

捏个小孩就是我,快快乐乐是一家

▼跳山羊

童年

跳山羊,是一种模拟山羊跳跃的儿童游戏

具体玩法是


1.一人跳多个山羊

参加者排成一列,除队尾一人外,全部作山羊

队尾一人从后向前依次排列的"山羊"上面一一跳过

然后在排头作山羊

其余人照此例 依次从队尾跳至排头作山羊


2.多人跳一个山羊

一人作山羊,大家从其背上跳过

跳一轮 ,山羊高度由低向上升一次

跳不过者与山羊交换位置

▼捉迷藏

童年

老在院里和伙伴捉迷藏

想尽一切办法,找到藏身的地方

心里默默窃喜:你肯定找不到我的~

▼木头人

童年

木头人

走走走 慢慢走  一个跟着一个走

不超前 不掉队  我们都是好朋友

不许动 不许笑  不许露出小白牙

▼挑线(翻绳)

童年,

翻绳是女孩子之间流行的游戏

一条绳子加上灵巧的手指

就可以翻转出许多的花样

让人消磨许多快乐时光

只是要小心 ,不可以拉错线 ,翻错弯

否则绳子可是会打结

▼荡秋千

童年

荡秋千,荡过河

荡过山,一荡荡到白云边

▼拔河

童年

拔河,是大众竞技运动游戏

学校会经常组织拔河与跳大绳的比赛

总会让人热血沸腾,欢笑无穷

▼编花

童年

姑娘家最喜欢编花篮了

编花篮最好是四个人参加

A曲弯向后抬起一条腿

把脚架在B的手上

C也如势抬起一条腿

将脚架在A的膝弯处

D则将脚架在C的膝弯处

B再将自己的脚腕架在D的膝弯处

并将手擎的A的脚小心架到自己的膝弯上

然后将各自的右手搭在前一人的右肩上

左手则叉在自己腰间

如此 一个错落有致的花篮就编好了

▼弹玻璃球

童年

最爱和伙伴弹玻璃球

现在觉得那就是童年时代的高尔夫球

那个时每个人手里都有数十个玻璃球

每当下课或是放学,几个男孩会自动地集中在一起

找块平地,再在地上挖几个坑

每个人拿出自己的玻璃弹子弹开别人的弹子

把自己的弹子弹进坑

弹玻璃球是有输赢的,输赢就是人手的玻璃球

玻璃球需要上街买,几分钱一个的都有

那时家里穷,可想买玻璃球有多难

所以,对弹玻璃球输赢是在意的

▼抽尜gá(打陀螺)

童年

最忆抽尜(打陀螺)

尜 基本上都是木头的

家里有在工厂的用车床旋出来的

一有空就拿着鞭子抽那个尜

最喜欢冬天在有滑刺溜的地方抽

(滑刺溜:下过雪的路上,踩出来的冰道)

▼脚滑子

童年

最爱滑脚滑子

脚滑子就是找两块和脚一样大的木板

在木板下面钉两条粗铁丝

再在木板两边钉几个钉子 

拴上绳子,绳子把脚绷住

我们就可以用这块木板当做滑板

满街滑雪滑冰了

小时候,冬天到处都是冰雪

上学放学的路上也是冰雪铺路

所以男孩子成天缠着脚滑子

是代步工具,又是玩具

▼拉爬犁

童年

记忆的爬犁,木头的 ,下面是两条铁片

冬季,路上积冰雪,一拉起来走得很快的

爬犁对孩子们来说 ,是玩具

对大人来说,则是运输工具了

小时候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爬犁

平时拉砖拉煤拉秋菜,全靠这个爬犁

▼滑爬犁

童年

冬天玩的最多的娱乐项目就是用爬犁滑雪

那时放学后就会到街上去滑爬犁

有时天黑了也不想回家

滑爬犁时可在平地上滑

但我们最喜欢的是到有坡度的地方

从坡上往下滑时 ,速度很快 ,很刺激

▼打冰球

童年

打冰球是一项胜负项目运动

很激烈很野蛮

球拍是自制,有的是棍子

也有的是专门的球拍

冰球是专门的冰球

在院子里、胡同、便道上

两端各立两个砖头为大门

选手或是自由组合

或是猜拳分成两伙儿

把球攻入对方的门就赢了

▼堆雪人

童年

最喜欢下雪天到户外堆雪人

还记得那时的欢乐时光吗

还拥有那时的天真和浪漫

稚嫩和纯洁的玩心吗

让我们回到童年

感受有雪的日子的无限快乐和从容吧

▼放小鞭

童年

盼过年

过年可以放小鞭

放鞭时都拆开放

要不一下放完就没的玩了

有时候把鞭炮放到盒子或什么东西下面

一响鞭上面的东西就被炸飞了

有时候也会把几个小鞭的捻儿拧到一起放

一些鞭会同时爆响 增加爆炸能量

成挂的鞭炮放完后

还要去拾翻一下,找到那些哑火的

再把他撅断了放呲花……

用于点燃小鞭的"点火器"

有鞋带或绳子、香

还有偷爸爸的香烟作为"点火器"

很多男士很早就学会了吸烟

和过年时偷爸爸的烟放小鞭有很大关系

放小鞭,太多的快乐记忆

▼糖葫芦串

童年

一串冰糖葫芦,那甜与酸永远回味不完

每当听到卖糖葫芦的吆喝声

都会引得院里小孩子跑出家门

围绕着插满糖葫芦草架子

眼馋那红彤彤的冰糖葫芦串

▼吹泡泡

童年

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

加上点水,搅拌搅拌,使它溶化

然后用一支竹笔的套管

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

吹起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

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

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轻悠悠地在空中飘游……

▼爆米花

童年

一个黑乎乎的锅放在火上

一个人轻轻地摇动着手柄

旁边排着队

不一会儿就听"咚"的一声巨响

如炸雷一般,米被爆开成为"爆米花"

爆米花的米有玉米粒

大碴子粒、高粱米粒和大米粒

这种传统的爆米花

常常能够勾起儿时美好的回忆

▼冰棍儿

童年

冰棍3、5分钱一根,冰多的3分,奶多的5分

记忆中,大院外的十字路口的电线杆子下

一个老奶奶每天都推着木制轱辘车

来到路口电线杆子下 坐在一高腿木制板凳上"上班"

轱辘车载有个小木箱,装着好多大口老式暖水瓶

暖水瓶里装的是冰棍

经常拿着攒下的零钱买根冰棍

那时,冰棍冰多奶少,但能吃出童年的味道

可惜再也无法拥有~~当时那种单纯简单的快乐了

▼耍自行车

童年,

自行车是现在的家里的汽车

大家骑着自行车玩耍

垮裆骑、撒把骑、站在座位骑……

三三两两,你追我赶

在大马路上撒了欢儿地"狂飙"

▼露天电影

童年,

我们没有电视电脑和WiFi,但有最喜欢的露天电影

放露天电影的时候 

基本上都是重大节日,五一呀,十一呀什么的

场面十分喜庆 ,现在是找不回那个感觉啰

电影开始放的时候,附近的墙头、树上全是人

我们都自己带着小板凳去

露天电影最好玩的是,银幕两面都能看

▼电匣子

童年

我们通过电匣子收听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儿节目广播

▼年夜饭

童年

关于年味的回忆总是美好的

不管是压在枕头下的压岁钱

还是那此起彼伏的鞭炮声

记忆中的年味当然更离不开那顿年夜饭

全家老少围坐一起

吃着一年里最好吃的一顿饭

幸福而快乐着呢

▼结伴上学

童年 

睡得早 ,听得到鸡打鸣 

听到的时候天就亮了 

早饭也做好了,匆匆吃完 

我们就上这个院那个院找同学一块去学校上学

上学,放学的路上一起嬉闹,非常快活

没有家长接送过

童年

我们没有钱,三五成群嬉戏游玩

一根绳子,几块石头,就可以玩得酣畅淋漓

▼快乐的童年

童年

总是和游戏联系在一起

谈起儿时各种喜欢的游戏

总有说不完的快乐,无尽的回忆

那时,是我们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虽然我们什么都没有,但我们不觉得苦

我们记住的只有快乐和思恋着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

50后童年的回忆:
儿时的游戏

作者:蓝色De天


儿时的游戏-1玩气蛤蟆

小时候,顽童们常在土层里和潮湿的石块下发现一种叫气蛤蟆的小动物,要是有人不小心碰了它一下,它会立时把肚子鼓起来,四肢脚撑着,头低得很低,眼睛熊红熊红的,像害了眼病。那样子乍一看像在跟谁赌气似的。此时,顽童们就会拿一个小木棒,让气蛤蟆肚皮朝天,一边敲一遍唱:

气鼓气鼓

气到八月十五

八月十五杀猪

气得蛤蟆直哭

……

果然,气蛤蟆的肚皮越鼓越大,片刻工夫,肚皮薄的像透明的塑料纸,澄明瓦亮,真让人担心一戳就要破裂…… 有时会看到蛤蟆身上冒出了白水,有人说这就是有毒的“蚧”,人碰到就会死,顽童们会一哄而散,也会站到远处,用乱石将气蛤蟆击毙,然后得胜凯歌还……

儿时的游戏-2养鱼

如今四五十岁的那几茬“北京孩子”中,不少人至今还保留着养热带鱼的爱好,追溯起来,他们的养鱼史,都是从六七十年代开始的。

那时,家家养热带鱼,大人若没兴趣,孩子也养。鱼缸是自己铆的,到处找三角铁,找铁皮,找玻璃,找玻璃刀。找不到就偷。不少孩子偷着拆了家里的镜框,用玻璃做鱼缸。实在没有鱼缸,就用玻璃的水果罐头瓶子替代,有不少孩子家里的桌子上,摆着一溜罐头瓶子。但这不成气候,多少给人一些“业余”的感觉。


鱼的品种,与今天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就那么几种。普通的是“孔雀”,这种鱼容易活,直接下鱼,自然也最常见。稍“名贵”一点的是“红箭”和“黑玛俐”,也直接下鱼。“神仙”最少见,为热带鱼里的极品。谁家的鱼缸里有条“神仙”,那是能让满室生辉的事情,恨不得一楼的孩子都来观赏。养鱼最成风的那段日子,两条“神仙”可以换一辆锰钢车,而自行车的地位,当时居家庭三大件之首,锰钢车又是自行车里的奥迪。可见神仙之俏与热带鱼之火爆。那时也没听说有什么鱼市,都是互通有无,孩子间大体本着等值交换的原则换鱼,如三条“红箭”换两条“黑玛俐”之类。像“红绿灯”这样的甩仔的鱼,都较为难伺候,需要“粪”,有的要用蒸馏水养,一般孩子就不费这劲了。

鱼虫也是自己去捞。像护城河、莲花池、青年湖,大凡沼泽水域,每天都有成伙的孩子带着家伙来捞鱼虫。有一阵子地铁工地发大水,长安街沿线成了一条河,也成了捞鱼虫的好去处。也有走街串巷卖干鱼虫的,用纸包包着,大小不一,几分钱一包。

儿时的游戏-3玩水牛儿

这里所说的水牛儿,并非是非南方常见耕田的水牛,系北京地区对一种小型蜗牛的俗称。水牛儿灰白色,扁圆壳体,有两只肉触角,寄生于树上,爬行缓慢,爬过时遗留一条涎迹,可轻易地被顽童们捉来当作玩物。捉到了水牛儿,它的身子立即受惊吓缩回壳内,这时顽童们会唱:水牛儿水牛儿,先出犄角后出头……,等它适应环境、软软的头慢慢伸出来,恢复爬行。顽童间常常进行比赛,谁手里的水牛儿先露出头者胜。一般两三分钟水牛儿就会露头的。当然,歌谣里的烧羊肉之类,是用来勾引水牛儿的诱饵,无论从习性或脾气上说,水牛儿都根本不会为它们所诱惑,何况还是些空口无凭的许愿呢?顽童们都是把心目中最好吃的东西编进儿歌,无非是为了安慰一下自己的馋虫而已。

 不同版本的水牛儿歌词:

水牛儿,水牛儿,

先出那犄角后出头,

你妈你爹,

给你买了烧羊肉。

你不吃,

就让老猫叼走喽!


水牛儿,水牛儿,

先出犄角后出头诶。

你爹你妈,

给你买了烧羊肉。

你不吃,喂狗吃,

狗不吃,喂猫吃。

 儿时的游戏-3

水牛儿水牛儿,

先出犄角后出头儿,

你爹你妈,

给你带来

儿时的游戏-4粘季鸟

顽童们都玩过粘季鸟。季鸟的学名叫做蝉,季鸟的叫法因不同区域的孩童习惯流传而不同。每到夏季顽童们听到了滋滋叫的季鸟,习惯的抬头望树,也成就了一幅好眼神。季鸟中有会叫“知道了,知道了...”在树上叫的好听,当抓住它的时候,就永远的是吱吱的叫了,这也许就是季鸟的语言吧。那种“知道了,知道了...”的叫声,代表着它们要寻找配偶的一种需求,而且会叫的都是公的,那些母的则不会叫……


粘季鸟的道具很简单,粘季鸟的胶有用废旧轮胎里的里带,还有用胶皮手套的,有的将香油掺在里面,用一个铁勺放在火炉上烧烤,熬呀熬呀熬成胶;还要找一根竹子,稍子处要细软,在杆头上抹上熬制的粘胶。

顽童们扛着长长的杆子出发了。循着叫声通常很容易发现季鸟的藏身处,这时候,领头的伙伴就转身竖起手指,示意后面跟着的顽童们别出声。把杆子靠上比较结实的枝干上,然后慢慢的伸向那只黑黑的家伙的后面,当快接近的时候,会屏住呼吸让杆头更稳,以免提前惊动它。当粘粘的粘胶接触到季鸟的翅膀,它就没法逃脱了,“吱—啦,”惊恐的季鸟只来得及惊叫一声,就扑腾着到了顽童们手中。它瞬间发出的叫声,显得很急促,也很吵人,但是顽童们却很愿意听到这样的叫声。


有的时候,季鸟会提前发现,会“吱”的一声飞去,同时撒下一泡尿水,来不及躲避的顽童被淋在仰着的脸上……

儿时的游戏-5逮蛐蛐儿

逮蛐蛐儿曾是老北京顽童们的游戏,那种善蹦跳的小虫曾是顽童们最亲密的伙伴,它给顽童们带来的乐趣丝毫不亚于现在儿童最高档的玩具。

说来逮蛐蛐儿是很累人的活儿。当时京郊到处长满了庄稼。在犄角旮旯,石头缝儿,甚至水渠边到处都是逮蛐蛐儿宝地。每到夜晚,顽童们就在砖头瓦块墙缝间循着唧唧的虫鸣捉起了蛐蛐儿。顽童们带着手电筒和纸做的装蛐蛐儿罩,还要揪一些毛毛草,将这种细茎植物的茎折断,做成一缕细细的的须,将它作为勾引蛐蛐儿的工具。听到蛐蛐儿的叫声,就要蹑手蹑脚,屏住呼吸,用小草棍把它逗出来,并使专用蛐蛐儿罩将其逮到。回家后,再将逮到的蛐蛐儿放在糊了一层黄泥的罐头瓶里,这将是蛐蛐儿们的角斗的战场了…… 

儿时的游戏-6玩蚂蚁

玩蚂蚁是顽童们的日常游戏,顽童们玩蚂蚁其实就是想着法的把蚂蚁给弄死。整死一只蚂蚁真是太容易了,其酷刑有五马分尸、口水淹死、香火烫死、玻璃板挤死等…… 但是,想整死一片片的蚂蚁还是很费心思的。一般有两大类,用水和用火。若用水,为保证每次效果不同,所以水是经过各种配制而成的,有时候是用盐,酱油等佐料融入而成,有时用药片弄碎化在里面,有时就直接拿开水烫,当然有时干脆直接尿上去。若用火,有用捆箱子的那种很硬的塑料带点着了,呼呼地往下滴油,去烫蚂蚁;还有用报纸把蚂蚁给盖上,然后点着了烧的;还有拿白酒倒在蚁群上,先让他们喝个够,然后一点火柴,一瞬间蚂蚁都烤糊了;还有用火药烧的;有耐心的就拿个放大镜,当阳光汇集成一点的时候移向那些蚂蚁,马上它们缩成了一团,冒出了缕缕青烟…… 为了不让蚂蚁们逃跑,有时还要用大蒜瓣、生姜、或者是樟脑丸在地上划圈圈,把它们包围起来,看它们左右乱串,却始终不能突围,这时残酷的灭蚁游戏就开始了…… 

儿时的游戏-7玩“吊死鬼儿”

每年5月份的时候,槐树底下除了零星凋落的树叶外,几乎遍地是蠕动的青绿色“吊死鬼儿”和黑色的砂状粪便。跌落的“吊死鬼儿”让路人避之不及,一些“吊死鬼儿”被踩踏,地面留下潮湿的痕迹。这些近4厘米长的绿色“吊死鬼”不断地从树上吐丝悬垂而下,一棵树上甚至有数十只“吊死鬼”吐出长长的丝吊在半空中,场面真可谓是触目惊心。


“吊死鬼儿”学名尺蠖(chi huo四声),幼虫身体细长,行动时一屈一伸像个拱桥,休息时,身体能斜向伸直如枝状。完全变态。成虫翅大,体细长有短毛,触角丝状或羽状,称为“尺蛾”。


“吊死鬼儿”也是顽童们的恶搞玩具,顽童们手里捏着一根丝,丝那头提着一个“吊死鬼儿”的虫子(还在动弹)。顽童们把“吊死鬼儿”在女生或小孩眼前晃来晃去,往往会吓得他们左躲右闪,哇哇大哭......

儿时的游戏-8打水仗

儿时,顽童们玩水也是一大爱好,气门芯上穿个旧圆珠笔芯再套个青霉素瓶盖,长长的灌满水,就可以满处滋人了。这个玩具,很容易制作。取一根用完了油墨的圆珠笔芯,将圆珠笔头拔去,将笔芯的塑料杆剪至四五公分长,插入到一个青霉素瓶的橡皮塞头里,在塑料杆的底部穿上气门芯,气门芯底部打个节,便可大功告成。过去的水龙头规格都是一样的,水龙头的口正好与瓶塞的大小相同,把橡皮塞往水龙头口一顶,水便只能从塑料笔芯里灌到气门芯里,那气门芯渐渐地膨胀起来,明晃晃的很像香肠,等水装得差不多了,就将气门芯拔下,用手指揿牢气门芯头,就可以“出发”了。这种土制水枪很厉害,发射又方便——只要松开手指即可。


还有人把自动铅笔芯前边缠些线,塞进笔管中,就是一个简易的注射器,打水仗的时候,将这个“注射器”吸满水,即可瞄准“敌人”射击。谁要是能弄到一个医用注射器,那可真叫一个牛 B了……


顽童们打水仗,总是在夏天,打得浑身湿透,风一吹就干了,也不见有人因此受凉得病的,总觉得比现在的小孩子开心多了……

儿时的游戏-9吸铁石

儿时,顽童们能拥有一块吸铁石,哪怕只是小小的一粒,也要兴奋得如获至宝。


极品级吸铁石,当是马蹄型的。当顽童们头碰着头,挤挤闹闹地围在一起,看铁钉儿在吸铁石的阴阳两极间作着奇妙的摆动时,大家激动得心跳都加速了。


精品级吸铁石是圆柱型的,来自有线广播喇叭的后屁股。这类吸铁石很容易搞到。 


除此以外,只能称得上是次品级吸铁石了,都是不知在哪儿拣拾来的拇指大小的碎块。有的时候,一家四五个小孩子争一块圆柱型吸铁石,无奈的父母亲,只好将吸铁石砸成几半分给大家。


还有一种准吸铁石,属于自制型。原料是普通的铁针铁块,待火车经过后,在滚热的铁轨上快速磨擦多时后,就产生了吸铁的作用。不过这种准吸铁石,吸力不强,而且持续时间也不久,唯一值得炫耀的,是可以用大铁块制成巨型吸铁石,其吸力在短暂的时间内,可以胜过极品和精品以及次品的真吸铁石。

吸铁石玩法多种多样,拿着它可以到沙子里去吸铁沫子,然后再把铁沫子放在布上,用吸铁石在背面划来划去,变幻成各种奇妙的造型。特别是当吸铁石慢慢划动时,那细细的铁沫全都直立起来,仿佛千军万马,仿佛千山万壑,仿佛风吹瀚海。还可以把一枚小小铁针藏在沙堆里,然后大家各自拿着自己的吸铁石插在沙子里,吸来吸去,比谁先吸到小铁钉。要不然,就拿着各自的吸铁石,在马路边的草丛里,吸来吸去,看谁吸的东西多。上学时,就把它放在铅笔盒里,吸附着小刀钢笔尖回形针,有时还故意大头针之类的小东西乱扔掉,再用吸铁石把它找出来。还有独自用一个吸铁石“逗弄”另一个吸铁石的……


儿时的游戏-10放鞭炮

对于顽童们来说,过节的最大乐趣就是放鞭炮了。鞭炮一般都买一百响一挂的,买两到三挂,然后拆开,一个一个放,有时候可以架在树上,有时候可以放在老鼠洞口,还有的顽童用一根线绑在了猫或狗的尾巴上,一定会炸得猫飞狗跳……


顽童们放二踢脚的方式更是花样百出。有拿在手里放的,将二踢脚点着后,让它顺着冲劲自己上天,但是要拿得松点,否则攥紧了在手里爆炸会把手炸烂的。还有的将二踢脚架在某个地方,然后对准一个目标,比如对准邻居家的一头老母猪之类的,然后点燃,砰的一声,就出去了,紧接着就会听到乓的一声,然后是老母猪的一声惨叫,落荒而逃……


更有冒险者将尿盆扣在点着的二踢脚上,只听咚的一声,二踢脚动力将尿盆冲上了天,顽童们抱着脑袋躲在旁边看,尿盆旋了几下砰然落地,尿盆没底了……

儿时的游戏-11放毒气弹

在顽童们玩的游戏里,不少是恶作剧式的,损人而不利己。毒气弹即其中之一。


毒气弹的制作也不复杂,把打坏了的乒乓球或用坏了的塑料垫板用剪子剪成碎末,装在纸筒里,口封死,就算告成,至多再放入点辣椒面。接下来是用火柴把纸筒点着,再一脚踩灭,纸筒里的化学成分经过燃烧便生成一种有害气体。接下来,就是找地方让这种毒气有的放矢。


当年有些宿舍楼的阳台还是敞开式的,家里有人的时候,门也一般不锁甚至虚掩。这就成了顽童们释放毒气的最佳场所。一般都选择晚饭的当口,顽童们先绕着楼侦察一番,踩好点,开始操作,程序完成后,轻轻拉开阳台的门,将毒气弹往里一扔,关门撒腿就跑。有的顽童还把毒气弹做成圆锥型,然后对着别人家的大门钥匙眼往里放毒。这也是因地制宜,楼况不一,放毒的方式各异,各庄都有自己的高招……


再接下来,就是听动静了。受害者的反应可想而知,孩子的心理是,动静越大越好,没动静,费了半天劲也等于瞎耽误工夫。

儿时的游戏-12微型气压枪

儿时虽然不懂科学发展观,但是顽童们还是懂得废物利用的。例如,利用废弃的圆珠笔芯就可以做成一个微型气压枪。首先拔掉笔头,利用去掉油的空笔芯,再配上一根和笔管粗细差不多的铁丝(也有用自行车辐条的),一杆气压枪就做好了。只是子弹有些奇特,但也是需用时现做,将一草稿本随身携带,发现目标,顺手撕下草稿纸,放进嘴里嚼咬几下把口水打湿,一个子弹便合格出厂了。其实就是一个半干湿的纸团,叫它为“纸弹”就更为合适一些。将“纸弹”用铁丝(当然用作撞针的铁丝长短以将纸弹恰好推到枪口为止)推入枪膛,这样就做好了射击准备的一半。再生产一颗推入弹,灌入后枪膛的入口,撞针顶上推入弹,射击准备工作全部做完。同时也就是气枪的生产流程完工了。瞄准射击目标,用铁丝推下去,枪口的那颗“纸”弹便会在强压下“嘭”的一声应声飞出。别小看了这小小的气压枪,打在脸上可疼了。


还有的顽童用桔子皮做子弹,先用圆珠笔芯一头在桔子皮上扎一个孔,这头就被桔皮堵上了,另一头也如法炮制。射击方式如上所述,顽童们将其称之为——桔子皮炮 

儿时的游戏-13滚铁环

儿时,滚铁环是顽童们炫技的宝物,拥有铁环就如同现在的孩子带着滑板上学一样,非常风光。


铁环通常是用一根粗钢筋,弯成一个直径约40厘米的圆圈,然后用一个半圆的钩作“车把”,讲究者还会在铁环上套上数个小环,铁环滚起来时,小环会在铁环上滚动,发出悦耳的声音。搞不到真正的铁环时,也有用滚木桶上的铁圈或竹圈代替的。


滚铁环的玩法就是用铁勾推动铁环向前滚动,以铁勾控制其方向,可直走、拐弯。铁环的动作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定的技巧。滚铁环的技术一学就会,又熟能生巧。初学时,先将铁环向前转,然后拿“车把”赶快去推着向前走,不倒就行。技术好的人,单手拿铁钩将铁环往前一送,铁环就乖乖转动起来。滚在路上也能“停车”,即铁环斜靠在“车把”上,要滚时弯钩轻轻起动就行。


技术高超的顽童能把铁环从家一路滚到学校,绕过各种障碍,甚至可以过沟上坡。玩累了,用弯钩钩住铁环,往肩上一扛,那姿势极为潇洒,别的孩子只有在一旁艳羡的份。


在放学的路上,经常可以看到一群背着书包满头满脸脏兮兮的顽童们,手里拿着铁钩,推着铁环奔跑在马路上,哗琅哗琅的声音响成一片,场面颇为壮观。 

儿时的游戏-14露天电影

儿时,顽童们最愉快的事情便是看露天电影了。北京有着形形色色的机关大院,这些大院那时候的共同点之一就是都有一个大操场,操场上都立着两根大杆子,这就是挂银幕的!


当黑白屏幕挂起来的时候,顽童们就会拼命往操场上跑,他们要去抢占有利地盘。这占地盘也有讲究,离银幕太近就要仰头观看,又累又眼晕,离银幕太远则看不清,而且老有个儿高的挡着。占地盘时先要画出一块尽量大的边界,并认真地在“领地”上注明“有人”二字,还要摆上两块砖头。有时顽童们也为争“地盘”矛盾冲突或唇齿相击的时候。抢不到好地盘,只得到银幕背后了,银幕反面的地盘好占,但是人影都是反着的,看着挺别扭的。


在部队大院里,放映前还会看到大兵们的入场式,他们排好队齐步走一二一,只不过手里拿着马扎不是枪。进了场后立正,唰地一声把马扎放下,再唰地一声全坐下。然后就是赛歌。这赛歌也不比谁的歌唱的好,比的是谁的嗓门儿又大整齐划一,再有就是比谁的兵会的歌儿多。


电影正式开影之前,放映员都要调光试音,一束白光打到银幕,坐在前面的顽童就会得意洋洋地抛帽子、打手势、用双手叠成兔子、小狗的模样在镜头前晃,坐后排的顽童们就会用手中的弹弓和弹弓枪“枪打出头鸟”,双方混战一团,直到电影开始…… 

电影开演时一般都是先放新影厂的新闻简报,然后才放正片。当时流行着这样的顺口溜:


“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越南电影,飞机大炮; 朝鲜电影,哭哭笑笑;罗马尼亚电影,搂搂抱抱;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

放映露天电影的日子是顽童们最开心的日子。他们不用做作业;不用背课;更不用听父母的训导。那种兴奋的心情是现在那些坐在有豪华座椅的影院里,享受着空调,吃着麦当劳的孩子所不能体味的。

童年  恍如昨日  记忆犹新

致我们

永远回不来的快乐童年!

来源:美篇chunyu 、天涯社区蓝色De天

本文由“红色边疆荒友家园”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 

欢迎知青朋友来稿,投稿邮箱jianzi103@163.com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 红色边疆荒友家园公众号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访问 红色边疆荒友家园网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