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黑土地走出的爱情》爱能创造奇迹

《黑土地走出的爱情》
牡丹江知青姜志贵和哈尔滨知青贲若薇
爱能创造奇迹

作者:王青松

三团的战友们,你们可记得工程连副连长、哈尔滨知青贲若薇?待人热情、为人爽朗的她于1975年10月招工回哈,转年与同连队马号的牡丹江知青姜志贵结为夫妻。

担当副连长的贲若薇(后右)去大寨参观时留影


当年的这段姻缘并不为亲友看好。贲若薇认为,一个男人值不值得爱,品德是最重要的。虽然姜志贵是外地人,虽然他不高大魁梧,但在北大荒共同度过的五年艰苦岁月让她知道姜志贵是个老实厚道、吃苦耐劳的人。

1980年2月,姜志贵、贲若薇喜结连理


在相处的日子里,每到休息日,在林学院上学的姜志贵都会抽时间到她家中,干这干那的不闲着,她相信这个待人诚恳的人足可以让自己托付终身。他们深深地懂得珍惜,珍惜在黑土地建立起来的信任和了解;珍惜这既有战友情又有夫妻情的生命的结合。当贲若薇生下一个大胖小子后,这种感觉更加铭刻心底。


1980年,贲若薇所在公司效益不好,一连几个月开不出工资,而姜志贵一个月也只开几十元钱,他们生活得很拮据。有个月开支的头天晚上,两个人翻遍了兜子和抽屉,只翻出了两角钱。家里米面精光,好歹有点饼干和奶粉喂饱了两岁多的儿子,夫妻俩宁肯饿肚子也不肯开口借钱。若薇满不在乎地和姜志贵说:“咱也不是没尝过三年自然灾害和在兵团挨饿的滋味,饿两顿怕啥。”


第二天中午12点来钟,一天粒米未进的贲若薇抱着儿子站在姜志贵单位的门前等着,姜志贵攥着刚发的工资径直朝她娘俩跑来,一家三口人一块儿到附近的小饭店买了两个烧饼、一碗豆腐脑充饥。


日子这么苦,可他们不觉得苦,因为他们怀抱着希望!果然,跨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努力拼搏的姜志贵当上了东北林业大学森林与资源学院的办公室主任,贲若薇也调到了黑龙江省化建总公司的政工部门,收入增加了,生活一点点地好了起来。

1999年10月,姜志贵和贲若薇松花江畔留影


命运总是捉弄人。一场想不到的灾祸向这对好人砸来!


2003年8月16日,出差到大连的姜志贵突然间昏倒在地!同事们急忙把他送往大连市医院抢救!贲若薇和儿子连夜从哈尔滨赶到大连。姜志贵躺在病床上人事不醒,任贲若薇如何喊叫也没有应答!一向刚强的她慌了!医生摇着头说:“脑溢血病人就是救活了,不成为植物人,也恐怕是植物人状态,你要有思想准备。”这话如当头一棒,让贲若薇惊愕得说不出话!但是,她毕竟是北大荒风雨锤炼出来的知青干部,很快地就镇定下来了。她掏出心窝子里的话请求医生:


“大夫,救救他吧,一定要救救他啊!他就是成了植物人躺在床上,我还有一个完整的家!”


姜志贵五天五夜没有睁眼,贲若薇五天五夜没有合眼。五天里,她一刻不停地给姜志贵搓手、搓脚心、按摩全身,累得汗流满面而全然不顾。她不相信姜志贵会离她而去,她在心里千回百转地呼喊着他:

“我们十几岁时就在北大荒啊,从煤矿调到荒无人烟的陡沟子三十二连,转战到沿江三营四十三连,又一块儿奋战在二道河子水库、二营‘大河口’,后来分别调到了加工厂和工程连,吃了多少苦啊!结婚以后,二十七年了,只要你在家,就是你做饭,早上,给我装好饭盒,把我和孩子送到公司,晚上回来,热腾腾的饭菜摆在桌子上。母亲有病,是你背着老人在医院楼上楼下地跑,贴心的护理像亲儿子一个样。眼见着儿子上了大学,眼见着相伴走过了不惑之年,一切都好起来了,可老姜啊,你为什么却倒下了?难道你真的就倒下了吗?我不相信!你不会抛下我和儿子,你一定会没事的!”

是按摩起了作用,也是心灵的感应,苍天啊,他终于睁开了眼睛。姜志贵醒过来了!贲若薇一下子扑在姜志贵的身上泪水滂沱!


8月28日,东北林业大学的领导派人陪同贲若薇母子俩用担架抬着姜志贵坐火车回到哈市,院长陈铁梅亲自安排,把姜志贵送进了哈医大一院。经过著名教授赵庆杰的精确诊治,姜志贵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是,由于他的语言运动中枢梗塞,他成了个失知、失语、失认、失读、失写的人,大小便、刷牙、洗脸、吃饭都需要人来伺候。连队战友孙建霞、何文凤和彭排长赶来医院,帮着贲若薇熬过了二十二天没黑没白的日子。


看着不到一个月就瘦了十几斤、老了有几岁的女儿,老母亲心疼地哭了。邻居们也私下里议论:“若薇这孩子命真苦啊,今后这日子可怎么过啊!”


贲若薇历来不信命,她义无反顾地同命运展开了抗争。


听说治疗脑溢血偏瘫的病人,要激活神经细胞,针灸的方法很管用。省中医学院孙申田医生号称“针灸第一把”,针灸效果不错,他针一次40元,一个疗程需要5000元钱。虽然这个名医的治疗费用并不高,但对于生活条件刚刚改善就遇到此难的责若薇来说却是个不小的数目!都不富裕的亲友们要帮她,她不肯。她算计着姜志贵和她加起来每月2000元的收入,去掉1500元针灸费,还剩下500元呢,贲若薇说:“我省着花,够用!”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贲若薇,这个坚强的女人,这个伟大的妻子,全身心地释放着她最大的能量,付出着她身上所有的爱!


这是多么难多么大的爱啊!这是没有回报的付出!这是能把人压垮的牺牲!这是近乎无情的责任!在大难面前,很多人不是因为悲观而失去了信心吗?很多人不是因为畏惧而背信弃义、临阵脱逃吗?有句古诗不也这样形容,“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吗?


为了让自己的战友、患难的丈夫重新站起来,贲若薇浑身充满了无所畏惧的力量!


每天,她拼尽全身力气搀着甚至背着植物人状态的姜志贵上下五楼,搭乘公共汽车到离家十几里远的针灸医所针灸,风雨无阻,定时准点。那一个个台阶,那十几里的路,洒下了她的爱、她的希望!回到家中,一身汗水的她脸色煞白、疲惫不堪!懂事的儿子已被北京的某家企业录取,看到妈妈这么辛苦,说什么也要留在哈市,好有时间、有精力和妈妈一块儿照料、伺候爸爸。


姜志贵针灸了四个月后,效果显著:肢体有了点知觉,也有了一些记忆。这时,孙教授对贲若薇说:“生命在于运动。为了防止肌肉萎缩,只有靠运动,也只有运动,才能实现脑血栓病人的进一步康复。”


贲若薇信这话,可是,连坐起来都困难的姜志贵不愿意动、不肯动!怎么办?她把大床单“嚓嚓嚓”地一撕三条,绑在姜志贵的胳膊和腿上,让儿子拽着父亲的胳膊,她拽着腿,强迫姜志贵在家里挪动……这样过了有半年,姜志贵能挪动几下了!工夫真的不负有心人啊,贲若薇的心里燃起了希望!开春时,贲若薇又搀扶着姜志贵来到林大的校园里,拽着姜志贵蹒跚学走。拽一下,姜志贵僵硬的腿往前走一小步,可就是这小小的一步啊,让贲若薇知道:自己的爱人有救了。


看到贲若薇使出全身力气拽着自己学走,而不听话的腿却像灌了铅一样的沉重,不听使唤,心里明白但说不出来话的姜志贵急得直打自己的嘴敲自己的腿,泪流满面!贲若薇也哭了,她大声地说:“老姜啊,再向前走一步,多走一步就多一点希望,你不是说想回咱们三团的老连队看看吗?那就要有毅力,就要往前走啊!”


每天早上,贲若薇拽着姜志贵练习走路成为林大校园里一道凄美的景色。过了半年,姜志贵不用拽了,在贲若薇的搀扶下可以慢慢走了。校园里常常出现他们那沐浴着爱的阳光缓慢行走的身姿,迎着一双双祝贺和钦佩的目光。


一年后,姜志贵可以牵着若薇为他快些康复而收养的京巴狗自己遛弯儿了,久违的笑容绽开在他们夫妻的脸上。但是,贲若薇并不仅仅满足如此。为了让姜志贵走路更利落、恢复得更彻底2005年,她找到姜志贵的单位领导,要求让姜志贵上班。她说:“哪怕是干个收发都行,这样对老姜有好处。”“林大”的领导理解责若薇的心情,同意了她的请求。姜志贵在单位发报纸,一天来来回回能走二三里路,干了一年,对他的康复真是起到了很大作用。


为了让姜志贵能说、能读、能写、能认,贲若薇早上陪着姜志贵练习走路,晚上教他读字、学字。姜志贵的舌头僵硬,贲若薇领着他去黑龙江祖国医学研究所语言训练班学习了半个月,掌握了练习办法。回到家中,她在墙壁上写满了大字—上下左右、天南海北……挂满了姜志贵原本熟悉的唐诗:“自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她像教一个刚刚学话的孩子样,从1+1开始教起,从最简易的字开始教起,从钟表的一个小格是五分钟教起,锻炼姜志贵的认读和表达功能。她对他说:“功到自然成,老姜,咱们一块儿努力。”姜志贵像个听话的孩子似的点着头。


教十个孩子也没有教一个姜志贵难啊!一个字要重复读上几十遍甚至几百遍,一个晚上竞然认不了一个字。贲若薇的声音嘶哑了,可姜志贵还是记不住,或者舌头不能打弯儿读不清。急性子的贲若薇不灰心、不动摇,她边洗衣服边教,她边做饭边教,她边散步边教,她念一遍,姜志贵读一遍,一遍又一遍啊,执著的爱、深厚的情就倾注在那一问一答中,让健康一步一步的走近姜志贵。许多人为之感动,“林大”书画院的院长郭维忠就是其中一个,贲若薇怕自己教的不得法,向他请教,得到了他的帮助和指导。


冬去春来,贲若薇的心血没有白费,她教会姜志贵认读了3000多个汉字,让他战胜了足以置人于死地的记忆障碍,使他从能认到能说,成了一个能基本自理的正常人。


从2003年到2009年,那是整整六年啊,那是两千多个日日夜夜啊,贲若薇用她的爱把丈夫从死神手里拽了回来,又用她的爱让丈夫获得了新生。


姜志贵知道,他的新生是贲若薇用整个身心的付出和牺牲换来的。如果没有她,他可能早已不在人世,他可能生不如死。


他知道,他得病治病花了十几万元,仅2003年到2007年,就花了有七万多元,以后,每年的药费也都在一万元以上。他们的家没有底儿,这救命的钱,是老伴从牙缝里一点一点地挤出来的!是老伴从她的身上一分一分地抠出来的!她从他生病以来就没有安安稳稳地吃过一顿好饭,就没有添置过件新衣、一双新鞋,所有的衣服和鞋都是捡妹妹和同事穿旧了的,五十多岁的人了,没有一件合身的衣服,没有一双合脚的鞋,过去的衣服瘦了,她从衣服下边剪下来一条,缝在两侧继续穿;鞋大不跟脚,她就多垫上一副鞋垫…


每每看到这些,姜志贵都要难过,看着老伴好半天不做声,眼泪在眼圈里转。贲若薇劝他:“老姜啊,我明白你的心思,这算什么啊?年轻时我们不是这样过来的吗?等你病好了,咱家的生活改善了,你陪我去买两套新衣裳。”


听到有的同事换了大房子,而自己家仍然住着林大分给的四十平方米的屋子,姜志贵感到内疚。


结婚时他曾发誓让贲若薇过上好日子,没有想到自己的命运竟会是这样。她“批评”他说:“老姜啊,你还记得吗?在二道河子修水库时,咱们住的地方也就搓板一般宽,如今住上了四十平方米的房子还嫌小,你是不是忘本啦。”


传来战友四处旅游和回访第二故乡的消息,姜志贵的心里更是翻江倒海,他太了解贲若薇了,她喜欢大自然,更想念那片洒下青春汗水的地方。可是,自己却成了她身上的一块大石头,拖累着她哪儿也去不了!贲若薇的话暖着他的心窝:“老姜,你不要多想,守着你我愿意,守一辈子我都愿意,谁让咱们在北大荒结下了这今生的缘分呢,守着你是我的快乐,守着你是我的责任。”


在教姜志贵学字时,贲若薇从“林大”书画院的郭院长那儿知道“林大”校园里许多老年人都在学画,看到他们高高兴兴地背着画板出出进进,心里真是羡慕。儿子说:“妈妈,姥姥是美术老师,一定把基因遗传给了你,你不是很有绘画基础吗?在家里教爸爸学字的空暇,你就可以学画画啊。”


儿子的话提示了她:对啊,既能照顾老姜,又能实现自己儿时的理想,可以两不耽误。


2004年,贲若薇开始学画,她拜“林大”书画院院长郭维忠为师,加入了香坊区书画研究会她每天坚持写80个到120个毛笔字,制成卡片,巩固姜志贵的记忆。其余时间就学画画,主攻国画、工笔花鸟,尤其擅长画国色天香的牡丹。绘画使贲若薇的心胸更加开阔,使她的潜能得到了发挥,虽然她不能亲临山水,但那山光水色、那群芳争妍似乎就在她的心里。由于刻苦的学习、坚持参加书画会活动,贲若薇很快掌握了绘画的要领,融入自己对美学的理解,只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小有名气了。她以她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在绘画领域创造了老有所成的奇迹!


她画的《国色天香》被哈尔滨市三五企业文化博物馆收藏,哈尔滨书画研究会授予奖励证书,并收入《万山红遍》一书。


她画的《吉祥富贵》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全国书画名家作品大展中获得一等奖。

她画的《一池湖水凭鱼跃》在中国中老年书画名家上海世博国际交流展中获得金奖。她画的《碧玉生辉》在全国第十五届母亲颂国际书法、美术、摄影大赛中获得银奖。


自2007年以来,贲若薇的诸多作品在各类比赛中获得各种奖项十五项。


在2009年11月的中国老年书画名家庆澳门回归10周年书画邀请展中,贲若薇被授予“全球华人书画百杰”的光荣称号;2010年7月,她被授予“上海世博会杰出书画名家”的光荣称号;在2010年8月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书画展中又被授予“中国功勋艺术家”的荣誉称号。


贲若薇现为哈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哈市书画研究会会员、香坊区书画研究会理事、哈美协林大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许多孩子慕名前来学画,她不要一分钱地教授,她教的一个叫李冰怡的中学生在香坊区中小学书画竞赛中荣获了二等奖。

贲若薇画的《碧玉生辉》获全国第十五届母亲颂摄影书画大赛银奖。


每当责若薇要到外面学画或参展时,头天晚上她都蒸包子,她说吃包子连饭带菜的都有了。第一天临出门时,她再三叮嘱姜志贵一定把包子熥热了再吃。姜志贵说:“老责啊,你就放心吧,我一切都能做好。”每当贲若薇在家中画画时,姜志贵都入神地站在旁边看,看到老伴儿画出一朵朵鲜艳的牡丹花、一条条活灵活现的金鱼,写出一个个大福字,而且越画越好、越写越好,姜志贵高兴极了、开心极了,他伸出大拇指,赞美老伴儿真行!有时,贲若薇回家晚了,姜志贵还想着为她烧一壶水、洗点儿水果。做这些事时,他都在心里面念叨着:“千万要小心啊!慢点来,可不能再有什么闪失,让老伴儿为自己操心了。”


他们不离不弃于危难,他们无怨无悔于今生。当我亲眼看到责若薇一遍又一遍地教姜志贵认字时的情景,当我看到他们对视着充满爱意和感激的眼神,当我看到她在道里区地段街3号参加画展的时候,隔一个多小时就拿起手机给姜志贵打电话的样子,真是让我感慨:古今中外有许许多多恩爱生的爱情传说,可我看到的是发生在我身边的真人真事!

这就是我写的三团第一对知青伉俪的故事,我所敬仰的知青战友贲若薇用无私的奉献创造了奇迹!如果说这是医学上的奇迹,倒不如说这是爱的奇迹!她告诉我们,哪里有真爱存在,哪里就有奇迹!真爱才应该是人类的追求和信仰!真爱才应该是人类的幸福所在!

文章选自:王青松《《黑土地走出的爱情》

本文由“老知青家园”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 

欢迎知青朋友来稿,投稿邮箱jianzi103@163.com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 老知青家园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访问荒友家园网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