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青岁月回忆:被爱遗忘的荒漠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兵团战友 Author 李文世

被爱遗忘的荒漠作者:李文世

一九七五年,我们最后一批加入到内蒙古建设兵团队伍的大都是十七八岁的中学生。在那些边疆奋战了六七年的老兵团战士面前,我们就是一帮子不谙世事,天真烂漫,懵懵懂懂的‘新兵蛋子’。他们经常功劳者自居,板着面孔告诉我们,连队周围那一棵棵碗口粗的树是他们栽的,他们来时这里还是寸草不长的一片荒漠;那一排排玻璃门窗的战士宿舍是他们盖得,他们刚来时住的潮湿发霉的‘地窝子’;那百十多亩的苹果园和葡萄园是他们奋战一冬天,一棵一棵的培育成活的,我们一来就品尝到瓜果的香甜。显然,连队这片绿意盎然的沙漠绿洲,是他们汗水浇灌出来的,对这些沙漠的开拓者,我们这些新兵油然产生一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敬佩感!是他们让这片沙漠变得富有生机的,他们才是值得我们尊重的人!


向敬佩的人学习,他们的行动也成为我们的楷模。但是让我们不解的是,这支到了谈婚论嫁年龄的知青队伍一点也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更没有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的那些男追女跑,激情嬉戏的场面。他们虽来自大城市,甚至不如当地农村的男女青年放得开,他们混杂劳动,或打情骂俏,或谈情说爱,尽情的挥洒着青春的活力。然而,兵团战士白天劳作,晚上学习,平时闲谈中对爱情这一话题却讳莫如深,男女公开场合排互不来往,即使打声招呼也带着一丝拘谨和羞涩。

记得当时连队路东是三栋女生宿舍,路西四栋是男生宿舍,连队的厕所就在女生排的东侧,而住在西侧的男生如厕,宁可从女生宿舍后面绕半圈,也不愿从女生宿舍前面直接走捷径。我们这些新兵刚来时,不知什么叫禁忌,勾肩搭背,大呼小叫的从女生宿舍前走来走去,这种肆无忌惮,很快遭到了老战士的训斥。我们不解的询问干嘛要舍近求远?他们蛮横的回答,这是多年的规矩,规矩是不能破坏的!其实后来我想大概也不外乎就是女生洗洗涮涮,来来往往的男生会带来诸多的不便;其次,避免男女频繁接触,招惹不必要的是是非非。


我在中学的的时候,情窦初开的男女同学已经私底下传递情书了,老师认为这是青春期开始了,预示着我们将要成人了。既然要成人了,工作,生活,爱情将成为人生中的三部曲。而在风雨中磨砺的知青战友,应该对追求爱情充满更多的激情,可是,事实相反,他们显得更多的忌惮和矜持。我们一批新来的战士,有两位新兵还不到二十岁,一见钟情,互倾情愫,消息传开,连领导还没等发话,却在一部分老战士中炸开了锅,‘丫的(北京俚语,骂人的话)不学好,刚来连队就谈情说爱,’有几个愤愤不平的老战友狠狠的用北京话说‘打丫的’。他们把新兵初恋看成‘不学好’!碍于被教训的 压力,这对新恋人吓得由明恋变成了暗恋。热恋只能在悄无声息中进行着。是什么禁锢让青春期的知青对爱情变得是如此的压抑?


据说,兵团组建初期,兵团战士完全军事化管理,命令兵团战士三年期禁止谈恋爱,这是从实战考虑的应时之需,应该无可厚非!然而,即是上帝的伊甸园,也挡不住亚当和夏娃冲犯天条,偷吃禁果。听说在这三年里,连队一男知青,悄悄把一封情书塞进了他爱慕的一位女知青的裤兜里,没有想到这位女知青,却把情书交给连队领导。连长好像得到了教育知青的典型,大奖表扬了那位女知青外,在连部大会上大批特批这位男知青,并将其送到近似于劳改队的团部学习班劳动改造。用铁的纪律,告知这些兵团战士,军队纪律是不可违的。     


而三年期已过,虽说一些清规戒律已经解禁,可是‘禁欲主义’,兵团战士‘清教徒’式的管理,军事化约束的惯性思维仍弥漫在兵团的上空。连队虽然没有不许谈恋爱的明文规定,一种无形的桎梏,制约着人们的行为规范,凡是敢于踏进雷区,踏进谈情说爱范围的,上学,招工,入党,提干就成了一大污点。记得我们连队一个排长,‘老三届’, 二十六岁了。本应该推荐为工农兵大学生,只因暴露了恋爱一事,被另一名没有谈恋爱竞争者顶替了。另一名二十七八岁的老知青,因未婚先孕,被连队通报处理!可连长自己却忘了,他在这把年纪的时候,他和乡下那个号称‘生育机器’的老婆早像甩鱼子般甩出五六个孩子了。


这样的处理结果警示着人们,你的恋爱可能影响你的人生。

那时候连队的文化生活非常单调,连队每周白天劳动,晚间学习,排长或班长组织大家在宿舍读报纸或红旗杂志,以连长哨声为结束时间。偶尔连队放映电影,不是样板戏,就是让人耳熟能详、倒背如流的几个国内外反复放映的几部电影。如此枯燥无味的生活,怎能遏制住年轻人激情燃烧的人性本能呢?兵团战士毕竟不是现役军人,特别那些正值青春年华男女的战士,共同的命运,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劳动场面,共同的生活阅历,很容易让他们思想汇聚,感情上交流,也很容易摩擦出爱的火花。这些荷尔蒙华勃发,脸上都憋出青春疙瘩的年轻人来讲,再用军队纪律去约束是关不住‘满园春色’的。他们或偷偷摸摸,或遮遮掩掩的,或者提心吊胆的寻求自己的情侣伙伴,这样的方式,难免出现一些畸形、怪诞,变态的恋爱苦果出现,即使一些优秀的青年也难免身陷其泥淖。


曾经担任过一个连队的知青连长告诉我这样的故事,他们连队一个南方知青,小伙子工作很认真,爱学习,喜欢骑马,自告奋勇到饲养队,自学畜医,为连队马,牛羊看病,工作搞得很有起色,多次受到连队嘉奖。奇怪的是这样一个老实腼腆,踏实肯干的小伙子被人告发,晚上乘给牲口添草时和一个发情的母牛发生奸情,经调查事情的原委是小伙子二十四五了,碍于连队的规矩,他从不敢接触过连队的姑娘,饲养队远离连队,畜生的交配无意激发了他的性意识,日久天长,寂寞难耐,迷迷糊糊地走了这么一条路。在连部里,小伙子痛哭流涕,恳望连长给他一次机会。这位知青提拔的连长也动了恻隐之心,他首先做的是告发人的工作,要求守住这份秘密,在那个年代奸畜等同于流氓罪,就等于把这个因情变态的小伙子送上了人生的死胡同。他处理的结果只能调离这个小伙子的工作,他同情小伙子的理由是假如兵团依据知青的实际状况,及时的进行人性化的调整和管理,小伙子不至于选择这样的迷途。

我认识一个其他连队的北京知青,二十五岁,血气方刚,连队表现不错,又是党员,又是连队副连长提拔对象。平时工作很卖力气,私下他却羡慕那些不在乎连队那些清规戒律,敢爱敢恨的战友。为了爱,不怕批斗,更不在乎那些近似于劳改队的学习班。小伙子告诉我,他们才活的洒脱,活的真实。而他身强力壮,这把年龄了,却从未牵过女人的手,当玫瑰般的情欲梦幻侵扰他时,他只能克制强忍。我调到团部后,这位老兄来团部就到我的住处借宿。看见女同事为我拆洗干净的被褥,他不无羞赧的说,他的被褥拆洗缝补,从不找女生,因为那些青春期生理反应的污渍像地图一样,在被褥上显现,那是一件让人脸红难堪的事情。一九七七年时,小伙子要回到北京了,恰在此时他的副连长职务也批下来了。考虑再三,他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还是坚持回到北京。


临行时,我薄酒一杯为他践行,三杯落肚,小伙子有点黯然神伤。八年了,为了理想,他捡最苦最累的工作;为了入党,他放弃了推荐工农兵大学的机会;为了做一个所谓的正派的好青年,他婉拒了连队几个优秀的女知青求爱书信,按照‘苦行憎’的标准要求着自己。如今孓然一身的离开这里,感觉好悲哀啊!他呼喊,兵团是个让他理想破灭,人性摧残,毁了前途,毁了爱情的地方!……


所有的记忆里,最让我惋惜的是一个叫王莉(化名)的北京女子。


记得一天下午,斜阳西垂,晚饭后的我们在连部门前的广场上踢起了足球。大家玩兴正浓,眼前的一幕让所有人看呆了,王莉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她高挑的个子,走路高昂着头,更显得白皙秀颀,气质不凡。曼妙的线条在暮色映照中像一幅极美画面,吸引着人们的视线,在场的人都几乎屏住了呼吸,待王莉轻盈的身影远去,一个瘦高个的上海知青“哇”的一声把手中足球抛得高高,把人们唤回正题,继续火拼起来。

在人们心目中,王莉就是连队的女神,是一副美丽的画卷。她是另一个连队合并过来的知青,来连队不久。人们只知道她来自北京,出身在一个干部家庭。平时沉默文静,行事低调。装扮尽管简洁朴素,仍遮不住“公主”应有的美丽和高贵。孤傲的她并没有多少朋友,身边偶尔有一两个和她一起过来的北京小伙子陪其左右。


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里,连队出现爆炸性新闻。


回北京探亲的王莉和连队的战士职工家属坐在连队的马车里。马车在坑坑洼洼的沙土路上飞奔,不会功夫王莉出现了急剧的肚痛。车上恰有连队卫生员,一个二十四五岁的天津小伙。小伙子凭经验认定不是阑尾炎就是急性肠胃炎,要求马车驾手扬鞭催马赶快进师部医院。


驷马驾乘的马车在颠簸中狂奔,车上的人翻江倒海搬得前呼后拥。强烈剧痛的王莉一声接一声的惨叫,一声接一声的呻吟。车上的人一边安抚着脸色苍白,痛苦呼唤的王莉,一边督促着马车加速。忽见情急之中的王莉拉着身边的一位三十多岁的职工家属耳语几句,随着这位妇女的一脸惊愕的表情,车上的人们仿佛猜到什么事情将要发生。马车手把马车赶到一个背风的地方,车上的男青年都匆匆的被赶下车,随即一声啼哭,在这个风寒雪地里,一个婴儿诞生了……


消息不翼而飞。“雪地产子”不仅在短时传到连队,甚至传到团部。人们怎么也想不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一个口碑良好,高贵脱俗的王莉身上。平日里也看不出她有怀孕的征兆。后来人们得知她原本不知自己怀孕,等一发现已经晚矣!无法引产了;其次,王莉高挑的身材隐蔽了怀孕的外形;再者临近冬季,天天穿着宽松的棉大衣作掩护,不要说一般人看不出,即使有着“生育机器”称号的连长老婆也看不出王莉怀孕的征兆。这次回京,王莉其实是想找个不为人知的地方分娩。王莉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肚子里的“孽种”提前来到这个世界!


最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当兵团总部下来调查孩子的父亲是谁的时候,王莉竟不知道是哪个,因和她发生关系的有三人。这三个年轻人也说不上这个“孽债”到底由谁来负!


无辜的孩子被当地一个不育夫妇抱走了。可是“糜烂,堕落,作风不正”一系列的帽子像雪片般的落到王莉身上。接受着犯人般的劳动改造,并在全团十二个连队里不间断的轮回游斗。奇怪的是每次的批斗,王莉总是表情淡定,从容的面对人们的批判和指责,一件人们心目中的美好画卷就这样毁掉了。


时至今日,连队人们一直不理解,这么一个美丽女孩,怎么走上了那么的一条路?是扭曲的恋爱观?是不合事宜的管理环境?还是自律能力薄弱?


一九七八年的隆冬,兵团知青大回城。不知王莉是怎么离开的内蒙古兵团的,这片曾经寄托着她理想抱负的土地,带给她的是那么多的失落、忧伤、悲哀及挫折!


时光荏苒,转眼四十多年过去了,这些发生在兵团时期的沉痛往事总难忘怀,我常常在想,假若那时候多一些关爱,多一些人性化的管理,多一些宽容爱护,上述那些悲剧往事还会发生吗?


今年组建兵团五十周年之际,许多战友齐聚巴彦高勒,畅谈着兵团的往事,怀念那个艰苦又让人难忘的时光。众多人群里浏览,没有发现一个文中涉及人物的影子,可能他们不想触景生情,不想让那尘封已久的伤疤再度解开。

其实,我觉得这些受过心灵创伤的战友大可不必在意过去,那不是你的错误,那是一个时代的荒诞导致来的悲剧。你不应该为此背上心灵的包袱,当今的乌兰布和已披上绿色的行装,以博大的胸怀歌颂那些为这片土地奉献青春的兵团战士的时候,作为曾经为这片土地辛勤耕耘的一分子,还有什么放不下的?


归来吧,内蒙兵团的开拓者!

倩影逝去的遐想
——  兵团生活回忆

作者:李文世

日常生活中,朋友们相互间的问候中大都少不了“平安健康”的祝福话语。也许你对这样的凡常的祝福辞令不经意的忽略了,其实我认为在所有的祝福中“平安健康”应为重中之重,没有安全和健康一切幸福都是无从谈起。


记得一九七七的时候我在一团粮店管过一段时间粮食关系。一说粮食关系现在的年轻人还是比较陌生的。计划经济年代,粮食关系和户口一样重要,就像今天的护照,没有它你无法进入这个国家和地区去办公务,去旅游。当年兵团知青没有它,这个城市就无法接纳你,你也就无法享受国家供应的粮油,你更无法在这个城市生存立脚!很多办理回城的兵团战士最后一道手续来我这里办理。

记得那年初夏的一天,一个年轻女子来在粮店办公台前,急于办理粮食关系,当时我正在帮助同事处理手头事情,怎么也需要半个钟,我让她稍等一会。要在往日,临走的知青都会很配合你,毕竟边疆这么多年都待了,不在乎半个鈡的等待。可是今天的女孩很着急,听她的口音是北京的。她说还有二十多分钟她要赶通往巴市的班车。她几乎是央求的口气说,班车每天就这一回,误了点就是明天了,那就耽误好多的事情。女孩子说话清脆悦耳,我不由抬头一看,眼前是个非常漂亮的女子,她瓜子脸,肌肤白皙中透着绯红,使人联想到美丽的芙蓉,尽管穿着洗的发白的兵团服装,仍难以掩盖其亭亭玉立的风姿,我被她的恳求和美丽打动了。只好说服同事停下手头的业务,先给她办理粮食关系,女孩很感激,拿到手续后,连声说着谢谢,她急匆匆的走了,只留下了美丽的倩影和银铃般的笑声。


大约不到半个钟,粮店外面人声噪杂,进来的人说外面团部公路口出车祸了,死者是一个北京的女战士,好可惜啊,听说刚办完户口和粮食关系!我惊愕的自问不该是哪个刚出去哪个美丽的女孩吧?


事后我得知的确是哪个女子。据肇事司机——一个毛头小伙交代,他是巴市一个工厂的司机,来一团公差。那天不知咋了,看见一个路边的女孩,也许是那美丽的容颜让他走神了,在路口转弯处那一刹那间手脚怎么也不听使唤,慌乱中车竟朝女孩奔去,一个美丽的女孩顷刻间香消玉殒,命撒黄沙!


人们在愤怒谴责司机的同时,无不对一个美丽的生命是如此的走了表示惋惜和哀叹!我不知她的父母,她的亲朋好友是多么的悲痛!我忘了她的名字,后来从连队的战友中得知她是一个连队的卫生员,父母都是北京大医院的专家级大夫,她生活在一个很优裕的家庭。让我纠结的是每每谈起此次事件,同事们不无打趣的说:“是你亲手扼杀了这朵美丽的花”。理由是假若那天耽误她半个钟,女孩就不可能在出事地点上候车,也许哪个女孩就躲过了车祸过程,女孩也许安然的远离这个飞来的横祸!问题就出在我经不住女孩的央求,太在乎女孩的美丽了,把女孩准时不误的送到这个骨节眼上。同事的善意玩笑掩饰不住人们对这个美丽女孩的痛惜和不舍。谁都知道世上事情没有假如,没有如果,没有早知道。我急人所急帮人解难是理所应尽的义务。我的纠结就在于在生命的长河里,人的青春就有一次,生命仅此一回,怎样才能去避免这些瞬刻间的给人带来厄运和祸灾呢?让生命更具意义,活的更有价值?此时此刻我理解了“平安健康”的真谛和意义!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人活的平庸凡俗。为了活的卓越不凡,不断制定着人生的一个又一个新的的目标,在实现和追逐这些目标的时候难免有这样那样的风险,如果实现这些目标以人的生命和健康为代价时,我宁可放弃这个目标的追逐!因为你实现了财富的累积,失去了健康和生命,财富对你还有意义吗?“平安健康”它诠释了没有健康和安全,一切幸福就会黯然无光。正如这个美丽的女孩,上帝给了她美貌,给了她幸福的家庭,给了她优裕的生活,可上帝却没有眷顾她的健康和安全,这朵美丽的花还没有绽放更多的绚丽就凋谢了,那是多么的不幸。


美丽的女孩的倩影常常警示着我,使我对“关爱生命,关注生命安全”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更有了深刻的认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个世界上存在许许多多的意想不到的不幸,谁都不知下一刻的厄运降临在谁的头上。但我们有能力做到的是“居安思危,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注意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努力避免一些非正常的失态发生,所以我认为,“平安健康”的活好每一天,就是你人生抹不去精彩和成就!

山巅的牧羊女作者:李文世

那是1978年的秋天,建设兵团已转制为地方国营农场,兵团知青已经转变为农场职工,工资四十多元,相比于那个年代留城的同龄人已经算是“白领”阶层了,相对那些在农村插队,一个劳动日不值五毛钱的知青,那是天地之差。但是让农场领导头疼的是知青队伍并不稳定,暗潮涌动回城风影响到农场的秋收工作,就连农场那些曾信誓旦旦要扎根边疆的风云人物,他们入了党,提了干,提拔到领导岗位的一部分知青,也放弃了自己的信念和初心,加入到回城的洪流之中。摆在农场领导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抓好典型,以点带面”稳定知青队伍,作为抓政治思想资深的场党委领导,要求搜集农村插队知青的先进典型事迹,用事实对比,希望知青知足安命,坚守边疆阵地。

当接到搜集典型任务时,我首先想到了煤矿连附近牧业队插队女知青邱燕。她是一个报纸广播上宣传的南京女知青,扎根边疆,放牧多年,并把几次回城机会,让给同伴,自己仍坚持在大山深处,每天的劳动工分不值五毛钱。这样的事迹,对兵团知青来讲,是不可理解的!是什么力量让邱雁能放弃回城,放弃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默默的做一个与世隔绝的牧羊女?带着这种不解,我来到了百公里之外兵团煤矿连。


那沟壑纵横的灰青色山峦蜿蜒天边,沟壑间没有树木,没有绿草,仿佛进入了生命的禁区。凛冽的山风,像一把坚韧的钢刀,把那风化后的山石雕琢出千奇百怪造型,一坐坐形象诡异的魔窟发出阵阵呜咽之声,平添了苍凉、悚然的气氛。一团煤矿连就设在这里,连里有二百多个知青,大部分是上海的,部分是北京、天津的。


“这样的地方怎么放牧”?带着不解和疑惑我询问一个上海女知青连长。女连长指着远处说:“翻过这座山,有一片荆棘谷那里可以放牧”!。


女连长还说,过去,邱雁山上所牧的羊群每周下山,必经路过团部煤矿连,煤矿连知青无人不晓。也许是“同是天涯沦落人”心情,看见这些原本清秀,纤弱的江南女子,被严酷的风霜磨砺的尽显沧桑,秀丽不在的脸颊,大家的关切和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连队里还曾专门把邱雁的事迹当典型,以此来教育连队里的知青。

图片来源网络

从她的介绍中我了解,邱雁是一九七二年来“千里山”牧业队的南京知青,主要是“千里山”上放牧。羊群每次翻山到山后荆棘谷里吃饱后,五天再返回来在山前小溪沟里喝足水后,稍息几天后,再进行周而复始的巡回。山势崎岖,道路陡峭,稍不留心,人畜都有生命危险,加上山上还要留宿,饮水全靠几只山羊驮的水囊,不要说洗澡,就是洗把脸也要合用一盆水,稍有浪费,就会面临“上甘岭”的感受。这种天无飞鸟,地无人踪连一些当地的牧人都触眉头的地方,牧业队竞派五个不喑世事的知青来此锻炼。在那个激情四射的年代里,也许是“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口号激越”!这些心血来潮的年轻人竞毫不犹豫的接下了这一任务。


可当他们爬到山巅后,他们呆了。其艰苦程度超过了他们的想象。在这块人迹罕至的地方,只有一排石块垒砌的房子坐落在羊圈之中。室内黑漆漆的伸手不见五指,屋子里散发着熏人的羊膻味。牧业队知道这些刚来的南方年轻人吃不惯“风干羊肉”“奶茶泡炒米”这样的饮食,特派了一对牧人夫妇上山,教他们牧羊,帮他们做饭。土豆、白菜都是经过艰难跋涉背上来的稀有蔬菜,平日里就是山沟里采的野沙葱下饭,苦涩生硬,难以下咽。晚上,他们围着一盏昏暗煤油灯,听着外面山风鬼哭狼嚎般的呼啸,他们哭了。作为五人中年龄最长的邱雁,象哄弟弟、妹妹那样,劝了这个劝那个,自己俨然成了他们中的“大姐大”。好在他们都是年轻人,很快适应了这严酷的环境。在冬季的征兵中,有两个男子当兵走了。两年后,地方矿务局招工,牧业队一致同意邱雁为招工对象,邱雁还是婉拒了人们的好意,她还是力荐另一个家庭生活艰辛的男知青离开了山巅,到当地矿务局工作了。


面对朝夕相处的同伴离去,邱雁心里不是滋味。可是比她难受的是年龄最小的,身体最差的小女伴。她像一只孤寂的小鸟,整天不离邱雁,处处需要邱雁的珂护和关照!那年的工农兵大学招生名额分配,生产队根据邱雁的良好表现,一致推荐邱雁,上学是她做梦都在想的夙愿!可当名额下来后,邱雁犹豫了。让她犯难的是她走了,她的同伴怎么办?以其柔弱的体质和性格,无异于置其于生命的悬崖,她不忍心看见同伴那泪眼蒙蒙的脸,更不敢想象她走后女伴的的结局。考虑再三终于痛下决心!说服了牧业队的干部,把这张推荐书让给了她的同伴。此事不迳而飞,曾一时被报纸广播传颂为“知青的活雷锋”,“扎根边疆的促进派”!一时荣誉和光环笼罩在这个金陵女子身上!


一次在牧羊回归间隙,连长说邱雁来到她的住处小息,看到报纸的报到,邱雁苦笑地说:“别把我吹得那么好,我可没有记者描绘的哪么崇高,我从没有甘心当一个牧羊女,如果能回城,有一个更能发挥我的作用的工作,不给仅靠母亲微薄的工资维持生活的家庭增添困苦的话,我也不安心在这里。”


让连长不能忘怀邱雁对知青回城的见解。她认为知青回城与否不是鉴定一个青年先进与落后的标准,“我之于能踏踏实实的放牧,并不是我比别人境界高,而是感恩的心态所致。”


邱雁说。“我们刚来的时候,分到山上放牧也想不通,把我们分到那么艰苦的地方。可是,后来我们看到,农牧民为我们付出的更多,我们没有给农牧区带来财富,相反农牧民还把本不宽裕的资源得分给我们一份,让我们享有!比如山上放牧是很艰苦,但这点活本是一个牧民就可以做好的事,我们来了,牧业队却要要付给我们五个人的工分,让我们来管理这群羊,并增派一对牧人夫妇帮我们做饭,教我们牧羊。实际上农牧民在用宽阔的胸怀和汗水养育着我们。有时我想,我们到底是来建设边疆;还是拖累农牧民?我们到底该走?还是该留?牧民有句谚语;“奶水不能育出狼崽子来”。我们没有理由抱怨,我们唯一要做的踏踏实实的工作,回馈那些宽容善良的农牧民,如果能找一个力所能及的工作,减轻农牧民负担,我巴不得现在就走!


对把招工和上学指标让给同伴的事情,邱雁回答:“来到牧区锻炼,最大的收获是从农牧民那里学会了坦诚、宽容和体谅别人,少了一份世俗、狭隘和计较。相比之下,他们比我更需要离开,如果你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你也会这样做的”!邱雁幽默的说:“他们走后我很孤独,牧人夫妇成了我最亲密的人,下次再有这样机会我再不当这个活雷锋了!”


在那个谎话,大话,假话盛行的年代,敢说这样的话需要勇气。连长说,邱雁的话使她如醍醐灌顶,大彻大悟。在回城问题上,她也有过徘徊和迷茫。自己身为知青中提拔的年轻干部,肯定不能像普通知青那样强烈的表现出回城的愿望。可当同伴们一个个的离去时,自己不由得勾起回城的念头,然而身份告诉她,她不能这样想,也不能这样做,使她坠入痛苦的彷徨之中。邱雁一席谈,使她顿感浓雾拨开,困惑释然。对待知青回城这个问题,最好的解释回城不等同于思想落后。

这位连长告诉我,反观当年兵团军垦,上万名知青带着自己的志向、理想来戍边,这片深情的土地曾经承载着他们的梦想和抱负。他们为此流过血和汗水,可换来的是草原植被破坏,土壤严重沙化,他们愧对这片世代游牧的土地,愧对爱他们的人民。可是边疆人民并没有因此而埋怨他们,相反仍以宽阔、包容的胸怀接纳着他们。生活尽管艰苦,物资供应紧张他们宁可勒紧腰带,无怨无悔的养育着上几十万各大城市的知青。


在这生态脆弱的环境里,恢复草原往日的容颜需要时间来慢慢抚平。理想遭受重创的广大知青再也不想这样的活着,他们为自己的无知酿成的大错深感内疚和惭愧。选择回城自然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尽管有的知青回城待业、啃食父母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他们依然义无反顾的走下去。这也许夹杂着对知青运动这一特殊年代的产物的怀疑和反思,也许对既往乱垦乱垡行为的忏悔,也许是对知青下乡这一特殊年代的产物所造成的后果的沉痛追悔!它产生的客观效果是------知青大回城对相对落后的边疆人们也许是生活的解脱,未必是一件坏事,身为连长,她不再设置关卡,留下来的不一定都是革命的,回城的不一定都是不革命的!


这位连长告诉我,最近她很少看到邱雁,听说邱雁一如既往的在牧羊,后来听说入了党,但随着国家高考制度的恢复,邱雁没有实现进入大学的梦。后来听说她在热恋中,恋人是牧人夫妇的儿子,一个铁路职工。连长说,既然我们要去采访,她愿意陪我们去牧业大队部,看看这个久未见面的这个热情、善良,体贴他人,朴实能干的女子。


从煤矿步行不到两公里,拐出山峦,在一个山脚下,我们来到邱燕插队的大队部。当我们说明来意时,接待我们的大队领导给我们一个意外的消息,他说,这几天牧业队出大事了。说那天羊群照样按期回归,独不见邱雁的踪影。知悉后的全队牧民漫山遍野的找遍,仍无结果,牧人夫妇的儿子——邱雁的恋人也回来参加寻找,仍无任何消息。有人猜测是不是不小心坠入深崖?还是遭到野兽袭击?这些猜想都没有证据支持。万般无奈,他们已经报请上级部门帮助查找。有人猜测是不是邱雁想家了,不辞而别,这不是邱雁的做事性格,谁都认为这又不可能。然而善良的牧民祈祷希望这一猜想是真的,他们企盼邱雁这个高飞的鸿雁,回到南方,回到家乡,他们相信,邱雁还会回来,回到这个她曾经付出青春和汗水的土地!

我们带着失望和沉重的心情离开大队部,连长哽咽的指着那个山头告诉我,过去每到周末的时候,夕阳西照,光秃秃的山上常常看到一群洁白的羊群慢姗而下,围着红头巾的邱雁远处看格外的显目,像报春的花,给人温暖,给人激励,煤矿连的知青尽管环境艰苦,很多知青得益于邱雁的事迹的耳濡目染,工作都很出色优秀,多次被团部评为优秀连队,邱雁的精神远远胜于那些空洞,乏味的政治说教!


离队部不远就是邱雁每周下山歇息的地方,人去物在,气氛肃穆。窗外秋风萧瑟,金黄的芦草一望无边,那银白的芦花像铺天的雪,随风起舞,波浪起伏。仿佛在默默的讲述着这里发生的一切,讲述着这个悲情的故事。邱雁的问题到底应该怎么评价,我心里即惋惜又迷茫,在这蹉跎岁月里,一个热血青年生命音符里发出具有世代感的强音,才使我们的世代增添了风采。可是让我迷茫的是一个对人生充满憧憬和理想的年轻人,人生的价值仅仅是坚守边疆吗?

芦苇荡里惊起一行南飞的大雁,哀声阵阵,渐行渐远,我的脑海里反复的出现邱雁的影子,企盼她回到南方的家乡,希望广大的知青回到那渴望的地方!

文章来源兵团战友  图片来源网络
欢迎知青朋友来稿,投稿邮箱jianzi103@163.com

推荐阅读

精选知青文章(807篇)——推荐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 老知青家园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访问荒友家园网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