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8岁的她勇斗歹徒双手被砍,后来怎么样了?

罗敷媚 老知青家园 2023-02-21

1964年,那个被毛主席接见的
“无手”女英雄,后来怎么样了

作者:罗敷媚

2009年9月,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等多部门联合评选出“60位为解放云南作出突出贡献人物和6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云南人物”,徐学惠入选。


徐学惠,这个名字对很多人而言非常陌生。


但有一张照片可能会让你感到熟悉。


照片中,一群青年紧紧围绕在毛主席身边,毛主席坐在沙发上,面带关怀的表情微微仰头看着一位女青年,女青年弯着腰,微笑着与毛主席交谈。


仔细看这位女青年的双手,竟是光秃秃的,没有双手。

1964年,毛主席与徐学惠亲切交谈

还有另外两张照片,一张是毛主席面带微笑,与一名“无手”的女青年亲切“握手”,一张是周总理面带笑容,将一束鲜花献给佩戴“假手”的女青年。


这三张照片中的女青年都是徐学惠。


徐学惠究竟是谁?“籍籍无名”的她,为何能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慰问?她究竟有什么样的传奇事迹和人生经历?


本篇文章,带你一起回顾18岁的“少年英雄”徐学惠的英勇事迹和传奇人生,感受一代领袖毛主席对祖国青年的深厚情感。


腾冲,是一座火山城,也是一座英雄城。


1942年5月,292名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腾冲城,但英勇的腾冲军民没有屈服,不断以游击战术骚扰日军,让日军不胜疲倦。


1944年9月,中国军队经过127天的血战,全面光复腾冲城,腾冲成为抗日战争以来中国军队收复的第一个有日军驻守的县城。


这场血战中,1万多名将士永远长眠在腾冲的土地上。


1941年,徐学惠出生在云南腾冲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她的童年就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硝烟中度过的。


英雄的腾冲城赋予了徐学惠英雄的气质,也塑造了她英勇的人生。

位于腾冲的滇西抗战纪念馆

在贫困落后的旧中国,徐学惠家里穷,没有机会上学,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10岁的徐学惠才迎来了全新的人生,开始到小学读书。


在共产党的光辉中,在新中国的红旗下,徐学惠逐渐成长起来,在党的教育下,徐学惠立志做一个像刘胡兰、赵一曼、卓娅那样的英勇战士。


1956年,15岁的徐学惠小学毕业,被分配到中国人民银行瑞丽县(当时陇川并归瑞丽)陇川支行弄巴营业所,当了一名营业员。


陇川农场地处边陲,西南与缅甸的洋人街、拱蛮山接壤,在20世纪50年代,这些地方都是美蒋敌特的盘踞之地,匪患出没无常。


为了颠覆人民政权,境外敌特组织在我境内秘密发展潜伏特务,陇川农场作业区支部书记李福庭禁受不住诱惑,沦为了可耻的叛徒。


1959年3月2日晚,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组织艺术团到陇川农场举行春节慰问演出,农场干部职工都被组织去观看演出,弄巴营业所只剩年仅18岁的徐学惠值班。


弄巴营业所设在一个小山坡顶上,距离中缅边界步行也只有2小时路程,营业所两边是民贸商店和粮管所,没有人家居住,下班以后,几乎没有人烟。


李福庭得知这个消息,秘密向境外敌特组织通风报信,7名武装特务见有机可乘,便偷越国境窜入农场,试图抢劫银行。


3月3日早晨4点,7名特务悄悄来到营业所,小心翼翼地撬开了营业所的房门。

《英勇无畏的徐学惠》

这时,徐学惠正在营业所的里间睡觉,被竹门响动的声音惊醒,她急忙翻身下床,高喊道:“谁?什么人?”


徐学惠连喊几声,门外没有人回答,却听到外间有轻微的脚步声。


徐学惠立刻意识到有坏人闯进了营业所,而且听声音不止一个人,她下意识地准备呼喊,4名敌人就闯了进来,把她团团围住。


黑洞洞的枪口,闪亮的长刀,刺眼的手电光,一齐向徐学惠逼近。


为首的歹徒把刀架在徐学惠脖子上,威逼她把钱箱的钥匙交出来。


钱箱里有5万块钱,这些都是国家的财产,绝不能让敌人抢走。


一念至此,徐学惠大声呼喊:“同志们!抓土匪呀!”


歹徒见状,厉声威胁道:“不许叫,再叫就杀死你!”


情况紧急,徐学惠顾不上自己的安全,仍然大叫:“抓土匪!抓土匪!”


静谧的夜晚,呼救声十分清晰。


歹徒慌了,为了制止徐学惠,他们凶残地挥刀向徐学惠砍去。


徐学惠挣脱歹徒的控制,一边与歹徒周旋搏斗,一边继续高呼求救。


徐学惠毕竟是个少女,双拳难敌四手,在歹徒的袭击下,她的胸部、背部和双臂,多处被砍伤,鲜血淋漓,仍然高声呼喊:“抓土匪!抓土匪!”


歹徒没有料到一个年轻的姑娘如此顽强,一个匪徒用长刀猛地向她的嘴巴砍去,徐学惠顿时血流满面,脑袋嗡得一响,栽倒在地上。

徐学惠

敌人以为徐学惠死了,赶紧四处搜索钱财。


当徐学惠醒来时,敌人正在扛着钱箱,准备逃跑。徐学惠挣扎着站起来,趁敌人不备,猛扑过去,一把夺过了钱箱。


敌人再次将徐学惠打倒在地,试图抢走钱箱,徐学惠不知道从哪来的力气,整个上半身扑在钱箱上,再次高声呼救。


敌人被徐学惠的勇敢惊呆了,他们丧心病狂地在她的背部和两腿上用刀乱砍,但徐学惠强忍着剧痛,紧紧抱住钱箱不放。


搏斗中,一名敌人抡起长刀,向徐学惠的双手砍去!徐学惠的双手传来火辣辣的疼痛,顿时失去了知觉,再度昏迷过去。


这个时候,附近民贸商店的一名职工、转业军人王天林终于听到呼叫声,他急忙拿起枪,向营业所跑去,朝天开了一枪。


敌人听到枪响,急忙抢过钱箱逃走,刚一出门,就被王天林击倒了一个,其余匪徒慌忙逃窜。


事后查明,这个被击毙的人就是敌特的中队长李新红,他的身子底下压着的正是营业所的钱箱。在徐学惠的拼死保护下,钱箱终归没有被敌人抢走,里面的财物分文未少。


不久后,砍断徐学惠双手的歹徒杨文忠被捕,以反革命罪被镇压。

徐学惠在作报告

一个年仅18岁的柔弱少女,赤手空拳与6名穷凶极恶的歹徒搏斗,成功保护了5万元的国有资产,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迹。


更大的奇迹是,身受重伤,奄奄一息的徐学惠,竟然没有死,经过全力抢救,徐学惠才奇迹般地清醒过来。或许,就连死神都要敬畏这位少年英雄吧!


遗憾的是,徐学惠留下了遍体伤痕,她青春靓丽的面部有一道贯穿嘴部和两颊的疤痕,而手腕更是被残暴的敌人砍断,永远失去了双手……


但是,徐学惠一点都不后悔,她充满深情地说:“我能为党、为人民做这一点小事情,完全是党对我不断教育和培养的结果。我虽然失去了我的双手,但能有机会为党、为人民做出贡献,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光荣。”


一个18岁的少女小姑娘,为保卫国家财产,面对手持凶器穷凶极恶的匪徒,在生死考验面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徐学惠的英雄事迹被广泛宣传,迅速传遍大江南北,报纸、杂志、评剧、连环画……她的事迹甚至被收入小学语文课本,成为家喻户晓的少年英雄。

1959年,徐学惠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即全国劳动模范),受到全国妇联、团中央和人民银行总行的表扬,赴京参加“群英会”。


195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各条战线的英模人物齐聚北京,接受党中央、国务院的隆重表彰,当时称之为“群英会”。


这些英模人物有煤矿工人、钢铁工人、石油工人、电力工人、机械工人、纺织工人、装卸工人、理发员、炊事员……一个个都是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他们用自己的辛苦劳动,创造着新中国的历史。


6576名平民英雄中,就有对党和人民事业赤胆忠心,为了国家利益奋不顾身的中国人民银行云南省瑞丽县陇川支行会计——徐学惠。


在这次“群英会”中,徐学惠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委员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只是很遗憾没能得到毛主席的接见。


少年英雄徐学惠的事迹很快传到苏联,感动了苏联人民,热情的苏联人民给徐学惠写信鼓励她,让徐学惠倍感温暖。


苏联有一个叫洛玛诺夫的人,曾在1954年的一场暴风雪中冻掉双手,但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安上了假手,还重返工作岗位,当上了赤塔整形器材厂的厂长。

徐学惠在苏联安装假手

洛玛诺夫听说徐学惠的事迹后,给徐学惠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以自己的经历鼓舞徐学惠,表示愿意为徐学惠安装假手,使她尽快地回到工作岗位上。


1960年1月,徐学惠在党组织的关怀下,来到苏联。


洛玛诺夫高兴极了,考虑到徐学惠是一名年轻女性,为了最大限度帮助她提高生活能力,洛玛诺夫不断研究怎样改进假手。


洛玛诺夫首先送给徐学惠一副防寒的套袖,这种套袖能夹住各种用具,帮助她自己吃饭、刷牙、梳头。


过了几天,洛玛诺夫又造出一副工作手,可以夹住锯子、斧子、锤子等工具,徐学惠可以使用它能干一些体力活,重新获得了劳动能力。


最后,洛玛诺夫送给徐学惠一副“美容手”,这双假手颜色红润,纹理自然,乍一看和真手几乎没有差别,还可以握笔写字,用于平时佩戴。


在洛玛诺夫的帮助下,徐学惠不到1个月就熟练掌握了这些假手的使用,当她能够自己梳头、洗漱,自己做针线活、劳动,甚至流畅写字的时候,徐学惠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徐学惠使用假手翻阅画刊

在苏联期间,时任赤塔社会福利局局长的斯达烈诺娃全程陪伴着徐学惠,两人朝夕相处,建立了深厚的友情,斯达烈诺娃认徐学惠做了干女儿,两人以后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


不久后,徐学惠回国了,但她谢绝了组织上给她派的陪护,经过一个人的艰苦锻炼,她已经完全实现了生活自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不久后,组织为了照顾徐学惠,将她从边疆调到云南省昆明市百货大楼任团委书记,专职负责团员青年工作。


但徐学惠没有把自己当成干部,也不愿享受特殊照顾,她经常到一线柜台卖货,她在哪个柜台卖货,哪个柜台就挤满了慕名而来的人,大家都是为了看看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在现实中到底是什么样子?


徐学惠没有让大家失望,她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自己失去了双手,却没有失去劳动的能力和生活的热情;一个人身体严重残疾了,却可以拥有完整健康的心灵。


其实,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关心着“少年英雄”徐学惠,尤其是毛主席,而徐学惠也很希望能到北京,见一见毛主席,但这样的机会可遇不可求。

1964年,毛主席与徐学惠亲切握手

让徐学惠想不到的是,机会真的来了。


1964年6月,共青团全国第九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徐学惠作为云南省的青年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


大会开幕式前夜,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了出席大会的20多名青年代表,23岁的徐学惠就在其中,这是多么大的幸运!


当毛主席步入接见厅时,全场沸腾了,青年们热烈鼓掌,毛主席和20多名青年代表一一握手,徐学惠无疑是最幸运的那一个。


徐学惠清楚地记得那一刻,毛主席用温暖的大手握着自己光秃秃的前臂,脸上露出和蔼可亲的微笑,目光中充满着关切。


那一刻,徐学惠激动不已,露出了活泼开朗的笑容,那笑容是发自内心的笑容,是充满幸福的笑容……


站在一旁的摄影记者拍下了这个难忘的瞬间。


握过手后,毛主席和朱老总坐在沙发上,20多名青年自发围在毛主席的两侧和背后,毛主席和大家亲切交谈,好一幅温馨和谐的画面!


这个时候,站在毛主席左手前方的徐学惠再度引起毛主席的注意。


毛主席早就知道徐学惠的英勇事迹,他看到徐学惠光秃秃的前臂,微微仰起头,关切地询问:“断手还痛吧?”


徐学惠弯下腰,摇摇头对毛主席说:“不痛了!”


毛主席又问:“自己的生活怎么办?”


徐学惠响亮地回答:“我自己学会照顾自己,也有人帮我,还给我装了假手呢!”


毛主席还是不放心,他怜爱地看着学惠,脸上甚至还有一丝担忧,问道:“假手用得惯吗?”


徐学惠笑着说:“请毛主席放心,我生活完全能自理,还能写字呢!”


咔嚓!旁边的摄影记者捕捉到这个瞬间,留下了一张宝贵的照片。

1964年,朱德委员长与徐学惠亲切交谈

照片中,屈膝蹲在毛主席跟前的女孩,名字叫张韧,她是当时共青团安徽省委的代表,跟邢燕子一样,也是当时著名的女知青。


因为距离毛主席和徐学惠最近,张韧真切听到了毛主席和徐学惠对话的全过程,后来摄影记者将照片寄给了张韧,我们才知道了这段故事。


接下来,朱德委员长也向徐学惠表达了亲切慰问,并和她进行了交谈。


随后的大会上,周总理更是亲自把一束鲜花献给徐学惠,徐学惠佩戴着一双假手,接过总理的鲜花,露出了无比灿烂的笑容。


可以说,1964年6月是徐学惠一生最难忘的日子,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委员长对她的关怀让她备受鼓舞,对未来的日子充满了憧憬。


1966年2月,在党组织的关怀下,徐学惠结婚了。


婚后第一年,徐学惠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1971年,徐学惠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作为普通人的她生活幸福而美满。

1964年,周总理向徐学惠献花

得到毛主席的接见和鼓励,徐学惠的干劲更足了,她逐渐走上了更高的领导岗位。


尽管后来她的人生起伏不定,有辉煌也有低谷,但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徐学惠都始终铭记着毛主席的教诲,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她在人民心目中仍然是那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女英雄。


1985年,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下,徐学惠重新回到昆明百货大楼工作,这一年她已经44岁,从此淡出了公众视野。


1988年,徐学惠突然收到一封来自苏联的信。


原来,从70年代后期开始,徐学惠和远在苏联的干妈斯达烈诺娃失去了联系,斯达烈诺娃一直在寻找她,但徐学惠直到1988年才收到这封信,令她悲喜交加,这段跨越国界的母女情谊才重新恢复。


这一年,斯达烈诺娃已经78岁高龄,她希望徐学惠及其丈夫能够一起到苏联看望她,徐学惠也很想满足干妈人生最后的愿望。

1960年,徐学惠使用假手写的字

遗憾的是,受当时国际形势影响,徐学惠的申请一直未获批准。


1993年9月,苏联早已解体,中俄也恢复开关,徐学惠的申请终获批,她和丈夫随中俄开关以来的第一个旅行团来到俄罗斯,见到了阔别33年的干妈,也给这段感人至深的跨国友谊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从此以后,徐学惠的名字销声匿迹了。


2009年9月1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等多部门联合发起"60位为解放云南作出突出贡献人物和6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云南人物"评选。


120名英模人物中,一个名字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徐学惠。这个名字把人们的记忆重新拉回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也让徐学惠的英勇事迹再一次回到公众视野之中。


在昆明市一套三居室里,记者见到了曾经如雷贯耳的女英雄徐学惠。

徐学惠(左二)与家人和记者的合影

风风雨雨几十年,当年的女英雄早已不复昔日的青春。


将近70岁的她精神矍铄,体格健朗,没有双手的胳膊毫不避讳地裸露在外,残肢上的伤痕依然显眼,似乎在提醒大家,她曾是一个勇斗6名歹徒的女英雄。


一提起毛主席,徐学惠的眼角湿润了。


多少年过去了,徐学惠永远忘不了毛主席对自己的亲切关怀,因为谁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毛主席老人家为了国家和百姓大众,献出了一切,什么都没给自己留下,这就是几代人都缅怀他老人家的缘故吧!


最后,徐学惠送给记者一句话,似乎就是她一生的写照:

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沉浮不记,荣辱不惊。

参考资料腾冲新闻网《建党百年·星火腾冲》之《巾帼英雄徐学惠》;云南卫视《追梦70年·记忆》之《感动云南:女英雄徐学惠》;《解放日报》之《我当面听毛主席说(作者张韧)》;云南省德宏州史志办《巾帼英雄徐学惠》;《时代风采》之《共和国不会忘记——女英雄的风雨人生》
《英勇的徐学惠》1966年版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全国劳动模范徐学惠接受采访

来源:今日头条“罗敷媚”、连环画收藏鉴赏
欢迎知青朋友来稿,投稿邮箱jianzi103@163.com

推荐阅读

精选知青青春回忆文章(422篇)

精选后知青时代文章(252篇)

精选知青关注文章(335篇)

精选知青影视、纪录片(200余部)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 老知青家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