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人帮”最后的结局


1976年10月6日 粉碎“四人帮”

“四人帮”最后的结局

2005年12月23日,最后一位“四人帮”成员姚文元因糖尿病逝世,终年74岁。他的去世,标志着一代人的记忆从此落下了帷幕。


那么,除了姚文元之外,其他三位“四人帮”成员的人生结局究竟如何?他们又是各自如何安排身后事的?

江青

首先来说位列“四人帮”之首的江青:江青原名李云鹤,在抵达陕北延安,与毛主席结为夫妻之前,李云鹤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电影明星,艺名“蓝苹”。在来到陕北之后,李云鹤为自己取名为“江青”,意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1938年,在康生的介绍下,此前在毛主席身边担任秘书的江青和毛主席正式结为夫妻,陪伴在毛主席左右。然而,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特殊历史时期的到来,江青的野心逐渐膨胀,并且从此踏上了一条脱离人民,脱离群众,逆历史潮流而行的不归路。

1976年9月,毛主席因病逝世后,江青等人加紧了自己的阴谋行动,而华国锋、叶剑英等对江青四人帮的抓捕法网,也悄然张开。在1976年10月怀仁堂行动的前夕,爱慕虚荣的江青竟然还在让有着“红墙摄影师”之称的杜修贤在景山公园为自己摆拍摘苹果的情景,并且振振有词地说自己这才是“贴近群众”。


1976年10月江青被捕的当晚,她面露愠色,以“上厕所”为借口想要脱身,但还是被8341部队的警卫员带上了车,接受隔离审查。1983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判处江青有期徒刑,从此之后江青的后半生只能在监牢里度过。

监狱内漫长难熬的时光,让江青萌生出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在自行了断之前,江青见到了看望自己的女儿李讷,并且和她说出了自己的三个愿望:其一,逝世后和毛主席合葬;其二,如果与毛主席无法合葬,就将自己的骨灰迁至山东诸城,落叶归根;其三,江青为女儿李讷留下了一笔文物书画作为“遗产”,江青表示希望女儿李讷能够妥善保管。


然而,在江青于1991年5月去世后,她身后的愿望一个也没有实现:与毛主席合葬无异于天方夜谭,而将江青骨灰迁至诸城县也遭到了当地人民的反对。无奈之下,江青的女儿李讷只好在江青火化后,将她的骨灰盒安放在家中。直到李讷为江青在北京城郊的福田公墓找到了一块墓地,才将江青安葬下来。在墓碑之上,李讷为江青镌刻的是她最初的名字:李云鹤,以防止后世之人的辨认。

江青墓

接下来再来说说王洪文,王洪文出生于1935年吉林长春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彼时的东北三省已经全境沦陷,处于日本扶持“伪满洲国”的统治之下,王洪文一家从此过上了漫长的亡国奴生活。由于王洪文家境贫寒,因此王洪文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从小就给地主家养猪维持生计。


1948年底东北全境解放后,王洪文的家中才分到一块地,从此翻身做了主人。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王洪文毅然报名参军,成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队伍中的一支通信兵。


1953年抗美援朝结束后,王洪文从朝鲜战争返回南京,通过自学和部队深造,取得了初中文凭,后在上海的纺织厂内长期担任工作。

王洪文

在进入特殊的历史时期后,贫农出身,阅历丰富的王洪文受到了江青等人的赏识,在一系列的突发变故中,王洪文一跃成为了上海地区的最高领导人。然而,王洪文虽然实践阅历有余,但是文化经验不足,治理一个偌大的上海市属实勉强。1971年林彪殒命蒙古温都尔汗后,王洪文奉命被中央从上海调往北京,审查林彪一案,一度成为了党内仅次于毛主席、周恩来二人的领导人。


然而,王洪文自始至终对自己骤登高位的境遇惴惴不安,但面对着江青的控制他又毫无办法,于是只好以钓鱼、打猎为乐,在抵达北京之后几乎从不参与政务。1976年9月毛主席因病逝世后,王洪文预感到自己的末日即将来临,多次写信向妻子恳求离婚,并且让秘书给妻子捎话:“这是为了你和孩子好,俗话说宁可跟着要饭的娘,也绝不跟着当官的爹!”

1976年10月,王洪文在怀仁堂被8341部队的警卫员拘捕归案。在接受审判的过程中,王洪文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1981年1月,王洪文正式被判处无期徒刑。


1985年,在监狱进行例行身体检查的过程中,王洪文被确证患有肝癌晚期,后经批准被转往医院接受治疗。1992年,王洪文因肝癌久治不愈因病逝世,终年56岁。


王洪文在因病逝世后,王家人决定暂时不将王洪文的骨灰安葬,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是担心王洪文的墓地会遭到人为破坏;其二具王洪文之女王亚萍所说,虽然她深知自己的父亲是不可饶恕的人民公敌,但他毕竟对自己有过养育之恩,将王洪文的骨灰放在家中,只要看见了骨灰盒,便宛如看见父亲一般。因此,王洪文的骨灰时至今日也没有被安葬。

张春桥

号称四人帮当中“笔杆子”和“狗头军师”的张春桥,其身后的结局也令人唏嘘不已。张春桥出生于1917年山东巨野的一户官宦家庭,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系统教育,年少时期的张春桥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35年,张春桥加入由鲁迅等作家发起的“左翼作家联盟”,正式踏上革命道路。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张春桥与当时无数心想革命的青年学生奔赴革命胜地延安,憧憬革命的张春桥留在了延安的陕北公学,进行学习深造。毕业后的张春桥先后在《晋察冀日报》、《石门日报》等我党报刊内工作,在我党领导的新闻舆论工作中崭露头角。新中国成立后,张春桥担任《解放日报》社的总编辑,并且组织了对胡风文学思想的一系列批判,因为文采飞扬故而受到了毛主席的赏识。


1966年,张春桥大肆宣扬姚文元所写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从此揭开了特殊历史时期的帷幕。在此期间,担任舆论工作的张春桥大肆散布左倾思潮舆论,竭力遏制人民群众的声音,使当时我党的新闻工作事业蒙受了不小的损失,但张春桥却因此飞黄腾达,在党内的地位愈发显赫。

正所谓“人贵在有自知之明”,对自己还算有清醒认识的张春桥曾多次向身边的人坦言:“没有一块革命根据地是我开创的,没有一次起义运动是我发起的。”张春桥的倒行逆施,让当时备受压抑的人民群众道路以目,而张春桥本人也为此惴惴不安。1976年9月毛主席病逝后,张春桥收到了人民群众的警告信,信笺上赫然写着“纳粹德国宣传部部长戈培尔收”,让张春桥更是从此寝食难安。


1976年10月,张春桥在北京怀仁堂被8341部队的警卫员逮捕,他是四人帮成员当中第一个落入法网的人。在此之后,张春桥被迫接受隔离审查,在对张春桥进行审判的过程中,他全程一言不发。1983年,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判处张春桥无期徒刑。2005年4月21日,张春桥因癌症病逝,终年88岁。

张春桥在因病逝世后,家人将其遗体火化,并且安葬了起来。然而,时至今日,张春桥一家人都没有向外界透露出张春桥墓地的具体所在之处。因此,张春桥的墓地究竟在哪里,时至今日依然是一个谜团。


“四人帮”成员当中的最后一位,便是和张春桥一样同为“笔杆子”出身的姚文元。1931年,姚文元出生于浙江诸暨的一户书香门第家庭,姚文元的父亲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翻译家姚蓬子,和中国近代的另一位著名文学批评家胡风是挚友。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姚文元从小便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浓厚兴趣。1948年,姚文元正式入党,1949年参加中国作协的工作,正式踏上文学创作道路。

姚文元

在踏上文学创作之路后,姚文元因1955年著有《分清是非,划清界限》一文,参加对胡风的批判,而受到了“四人帮”当中另一位成员张春桥的赏识。然而,由于姚文元之父姚篷子身为胡风故友的身份,姚文元也因此受到牵连。不过事发不久,“大义灭亲”的姚文元就再度复出,成为了当时中国新闻舆论工作界的显赫人物。


1966年,姚文元凭借《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揭开了特殊历史时期的帷幕。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姚文元和张春桥二人身为“四人帮”的笔杆子,把持国家舆论,以笔为刀,迫害了大批曾经有功于国家和人民的仁人志士,使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一度遭受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1976年9月,毛主席因病逝世后,姚文元深感自己的末日即将来临。在一次晚饭上,姚文元忽然和自己的女儿提到了“死”,这让少不更事的女儿非常害怕,姚文元却泰然自若地说:“孩子,每个人都会死的,爸爸也不例外。爸爸只是希望如果有一天爸爸不在了,你不要难过。”


后来果如姚文元所料,在1976年10月怀仁堂会议期间,姚文元被8341部队的警卫员当场逮捕,姚文元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走吧”,随后便受隔离审查。1981年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判处姚文元20年有期徒刑。


1996年10月5日,服刑期满的姚文元正式出狱,是四人帮成员当中唯一一名活着走出监狱的人。晚年的姚文元,深刻认识到了自己年轻时所犯下的错误,以著书立说为生,撰写了长达42万字的回忆录。2005年12月23日,姚文元因糖尿病离世,终年74岁。


或许是对曾经伤害过的人怀有愧疚之心,姚文元的家人们为姚文元立下了一块没有姚文元本人名字的墓碑,将姚文元与其妻金英合葬在一起,在墓碑的后面则镌刻有姚文元生前所著的一首诗词《蝶恋花》。

姚文元之墓 

纵观每一位四人帮成员的结局,无一不令人唏嘘感叹。倘若他们能够坚定信仰,贴近人民,也不至于落得被后世唾弃,结局凄凉的如此下场。而他们的结局,何尝不是警醒今天世人的警钟?


视频来源:国际在线  文章来源时空


精选文章推荐

历史事件、人物传记、社会纪实

点击 关注老知青家园、阅读往期文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