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走进北大荒知青安养中心

走进北大荒知青安养中心作者:吴卫平

2023年8月8日,我以一名普通杭州知青的名义、走进“北大荒集团神经精神病防治院”(北大荒知青安养中心),受到了院党委副书记赵丽萍、院党委党群工作部主任兰博、知青科主任周瑞华、护士长林斌等同志的热忱欢迎;我还看望了在该院治疗和养病的、原香兰农场杭州知青徐福宝(男)、方晓元(女),并在一起进行座谈。

六七十年代,北大荒垦区共接收54万城市知识青年,七十年代末知青大返城后,有200余知青因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而被留在了北大荒。这部分人大多数与家人中断联系,无固定住所、无经济来源、无监护人。为了让患病知青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黑龙江农垦总局委在佳木斯市的原农垦总局精神病防治院内(即北大荒集团神经精神病防治院),新建一处集治疗、康复、安养于一体的“北大荒知青安养中心”。

知青安养中心是一幢6层楼房,面积10200平方米,总投资2947万元。病区有标准间病房、设治疗室、功能大厅、活动室、淋浴室、卫生间、餐厅、办公区等。2008年12月投入使用后,将患病知青集中于此新院区治疗安养。同时,把患有精神疾病的知青配偶及子女也纳入救治、救助范畴。


安养中心对患病知青除了进行药物治疗、物理诊疗、心理治疗等康复治疗外,还创造性的开设了社会适应性康复训练课,如定期组织部分患病知青外出、参观、购物、人际交往等。2010年组织12名患病知青乘飞机去上海参观“世博会”,组织部分患病知青前往北京参加《北大荒知青之歌》大型文艺演出,另有的安排去哈尔滨参观“北大荒博物馆”;2018年组织部分患病知青分别到北京、杭州、宁波、天津、哈尔滨等城市返乡探亲。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有效延缓了患病知青生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的衰退,十分有效的促使患病知青树立起积极配合治疗,认真参加常规训练等信心。


患病知青入院后,日常生活照料的费用开支由医院承担,医院规定:衣服和被褥每周清洗一次,每年更新一次;餐饮标准每天早晨一个鸡蛋,每两天一袋完达山牛奶,中餐一荤一素,晚餐一菜,主食有米饭、饺子、馒头、包子;每周为每名知青发放5元水果补贴,知青过生日为其购买生日蛋糕。

精神科护理工作琐碎而繁杂,难度体现在细微之处。精神疾病患者受疾病症状影响,行为异于常人,很多患者都没有家属陪护,有的患者意识不清,有的患者大小便和饮食都不能自理,有的患者不认为自己有病且不配合治疗,有的患者急性发病期经常突然对护理人员攻击。由于患者病情的特殊性,许多病人的自理能力较差,生活护理上,要帮助他们剪头发、剪指甲、刮胡子、洗澡等,甚至一些新入院患者、老年患者、伴随躯体疾病患者,没有生活自理能力,护士们还要给他们喂饭、翻身、换尿不湿等。所以,在精神科工作,护士需要练就一身生活技能。护士还要24小时的轮班值守看护、半小时巡视护理、高风险患者的评估护理、重点患者的密切观察、观察患者情感变化进行心理护理,知青安养中心的护士就是这样一群白衣天使,她们守护的是一群特殊的患者,他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一直坚持“1567”亲情服务理念,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给予知青病患以无微不至的全方位身心照护。这里的医护人员是一支甘于奉献、任劳任怨的医护队伍。 

赵丽萍副书记告诉我说,“我在医院工作近30年,无论是常规住院病人还是患病知青,我们都是24小时照护、朝夕相处,我们之间不仅仅是医患关系,我们已经成为朋友加亲人的关系。”


医护人员用细心、爱心、耐心、责任心关怀照顾着每一位患病知青,做到了病人的家人没能做到的事情。科主任周瑞华和护士长林斌说:我们的工作必须做的很细微,因为这关乎着患者本人的康复和健康,我们坚持和患者一路相伴、有爱同行,让患病知青在这儿重新获得一个温暖的家,让我们的爱心照亮他们康复路上的生命之光!


党群工作部兰博部长说:力争为精神疾病患者营造尊重、接纳的良好氛围,是中心护理人员不变的宗旨;“医者仁心“是北大荒集团神经精神病防治院为所有医护人员确立的工作目标;“病患至上、扶危救困”是我们从医理念和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相结合形成的“北大荒精神”。


赵丽萍副书记还深情的对我说:当年,你们一代老知青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从各大城市千里迢迢来到北大荒,为建设祖国的北疆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也是为承续一代人的努力付出,让我们每人献出一点关爱,为精神障碍患者加油,与精神障碍患者携手共进,共同推动社会的和谐进步。

在安养中心的会议室,我和杭州知青徐福宝、方晓元坐在一起谈心聊天,也了解了他们入院前后的情况。


徐福宝走进会议室那一刻,我几乎不敢相信:他是一位精神病患者?他满面笑容,红光满面,精神矍铄。还没有走到我跟前,就已经抬起双手,像是多年没有见到的老朋友重逢,他紧紧拉着我的手说:谢谢你!这么远,从杭州来看我。我心里热热的,顿时,眼睛湿润。

徐福宝是1969年4月14日下乡黑龙江省香兰农场,在处对象时所写的情书被公开,导致受刺激,逐渐患上精神分裂症。表现为失眠,外走、自笑,胡言乱语。 


1973年再次犯病,由单位送往佳木斯市精神病院就治,病情好转后返回杭州老家,曾入住杭州第七人民医院治疗,后因住院费的原因,被送回香兰农场。


回到单位后,单位定期给徐福宝发放生活费,并帮他办理了退休,在招待所吃住。1997年入住佳木斯安养中心,至今已长达26年。一位护士说:“记着自己刚上班的时候,徐福宝已经在院,高高的个子,经常静坐一处,不爱说话,护理配合还算可以。但是,他脾气不好,稍有不顺心就会发脾气,帮他剪指甲,整理卫生,也会惹他不高兴,他总觉着护士是嫌弃他,服务做的不到位。针对徐福宝的情况,护理员评估了患者的病情、习惯等,采取针对的护理措施。


2008年底,经检查,徐福宝属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冠心病高血压三级(很高危组),需要特殊护理。发病期间,徐福宝小便淋漓经常淋湿裤子,大便经常擦不干净,蹭到衣裤上、被褥上。护士需要经常给他换洗衣物被褥,徐福宝却认为护士是多管闲事,常常有抵触情绪,和护士对着干。徐福宝自从脑梗后走路不稳,需要护士搀扶走动,但是,他我行我素,不要护士管,经常独自行走的很快,护士就一路跟在他后面小跑,生怕他摔倒。


精神科护理一般是遵医嘱督促患者服药,治疗性工作少一些,更多的是生活上的照顾。患者大多自知力差,自我表达能力弱,一些躯体疾病都是由护士在日常护理时发现,然后报告医生及时治疗。


2017年9月的一天,护士长林斌在科里值班,吃完午饭打扫卫生时,发现徐福宝蹲在卫生间门口,询问他有什么不舒服,他说没事,上厕所站起来猛一些,有一点头晕。林斌扶他起来回座位时,发现他走路不稳。护士长协助患者卧床休息,并测量生命体征,同时报告给科主任周瑞华。主任接到报告后立即联系ct室,科主任和护士长,用车推着患者去做脑部ct。ct检查结论是“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周瑞华主任急忙联系假日在休息的内科医生和内科主任。从患者出现症状到用救护车送内科病区,由专科医生对病人进行抗凝、溶栓等对症治疗后脱离了生命危险期,前后共70分钟。这也是脑梗死抢救的最宝贵的黄金时间。


徐福宝在脱离生命危险后,在综合院区内科病房进行治疗和康复护理,又遇到了难题。他不肯在内科病房过夜,说害怕,而且大喊大叫影响其他病人休息。周瑞华联系内科主任和医生,征得同意在输完液后接回自己精神病区。这样,每天派一名男护士负责陪护徐福宝,早上8时推着轮椅到楼下,然后背着他上救护车送综合院病区。每天来回护送去输液、背着上下救护车,背着上下楼。中心的护士轮班护理了15天,徐福宝病情稳定好转后回科室继续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的过程也并不顺利,由于一侧肢体偏瘫,病人对康复的信心不强,就觉着自己活着没意思,值班护士及时发现后,帮助做心理护理,并报告给主任。经过多次谈心后,徐福宝透露了一个愿望,想见见家人,听听乡音,吃吃乡味。

2018年5月9日晚上11点,徐福宝终于回到了杭州,安养中心帮助他终于实现了回家的愿望。徐福宝在火车上只能坐轮椅,连续40多个小时的旅程,护士一直监护着轮椅。到达杭州入住宾馆后,徐福宝显得很激动,不想睡觉,护士虽然很累,也只能一直陪伴着。

第二天来到徐福宝小妹的家里,房子在三层,没有电梯,护士背着他上楼。徐福宝和90多岁的老母亲见面,母子俩紧紧的拥抱在一起。儿子连声呼唤着“妈妈”,母亲抚摸着儿子的头,母子俩相拥,久久没有分开。安养中心的护士也在一旁泪水如注。他们打心里觉得:一路的辛苦付出,值了!


徐福宝回家后还实现一个愿望,在老父亲的坟前亲手点三炷香,磕上几个头。


徐福宝结束回家的旅程后,像是换了一个人,他不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康复治疗,个人生活逐步独立料理,还能帮助其他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我临离开知青安养中心会议室时,我握着徐福宝的手问:还想家吗?他回答说:我想杭州万寿亭菜场对面的那个家,可是,我希望住在这里,因为,这里就是我的家。他指着一旁的赵书记、兰博和周瑞华主任、林斌护士长,说:他们都是我的亲人!

方晓元不善言谈,坐在那里脸露笑容,如果有福,她是一位慈祥的奶奶。她问我:你是杭州来的。我点点头说:我也是知青在富锦插队,这次回富锦看看老乡。他带着羡慕的眼光顿顿头。


1969年4月,方晓元到香兰农场。也许是性格的原因,碰见烦事生闷气、想不通。时而久之,不幸患有精神分裂症。以后,又患糖尿病,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病,脑梗塞。


2015年2月,方晓元因多疑,行为反常,与家人发生争执,家人无法护理将其送入神经精神病防治院治疗。入院时,方晓元称自己血糖低,要多吃饭,吃甜食,喝饮料,不满足其想法就骂人,对同室病友和护理人员都持敌对态度。


方晓元入院时血糖值高达18.7mmol/L,绝对不能吃甜食。病人其他基础病也不少,血糖控制不好很危险。吃饭时护士定量看护他进食,她一生气就将饭泼往护士身上泼,而护士不但不生气,而是先询问患者烫到没有,同时又将饭菜重新打好,一边耐心疏导她的情绪,一边哄着她把饭吃完,再去整理自己的衣物。护士含着泪委屈的说:方晓元饭前已经服用了降糖药,如果不能按时吃饭就会导致低血糖,所以必须监护她把饭吃完。护士还说:我们精神科的护理人员受这点委屈不算什么。平常在工作中经常会被病人责骂和吐口水,甚至会受到暴力攻击。


在全科医护的精心护理下,方晓元开始好转,并于2016年4月被家人接出院。出院后不久因自行停药,导致病情再次复发,她的家人商量后将其送到杭州医院治疗。但是,方晓元坚决要求回到佳木斯农垦医院,(现北大荒神经精神病防治院)并称“把我送回去,那是我家,我要回去安度晚年了”。于是,方晓元再度到安养中心住院治疗。


2018年8月16日,方晓元因左髌骨骨折,送医院外科院区进行手术治疗,因家属不在本地居住,医护就成了家人。周瑞华主任联系办理入院,在手术告知书上签字,手术时,门口等候的都是院区的护理人员。


手术后,担心方晓元营养不良,糖尿病患者的切口愈合差,主任,护士长轮流在自己家为患者熬制骨头汤,然后带来医院给病人增加营养。周瑞华对大家说:只要她能快点好,我们大家都忙一点也是应该的。


手术后的病人需要每天翻身、扣背、洗漱,大小便也由护士帮助料理。方晓元躺在床上有三个月时间,没有发生压疮,肺炎等并发症。外科病区医生来查房,看见病人躺在清净整洁的床铺,个人卫生三短六洁都很到位,病人创伤愈合,受伤左髌骨恢复迅速,也由衷感叹:你们的医护工作比家人做的更好!


三个月的康复期中,每天上午和下午各两次、每次半小时;患者心情好时会配合康复,在医护的精心照顾下,方晓元已能正常行走。但由于糖尿病引起的听力,视力下降,方晓元的日常生活,都是在护士陪护下进行,从清晨起床,到搀扶入厕,帮助料理个人卫生;吃饭、喂药,都由护士帮助用完。


安养中心为入住病人每月一次的复查身体时,发现方晓元肾功能各项指标异常,周瑞华主任赶紧请综合内科医生前来会诊,又联系车辆和派护士送她去透析治疗,并全程陪护和悉心照顾。方晓元的病情很快得到有效控。


与徐福宝相比,方晓元不太喜欢说话,我把一捧鲜花送给她,她还是笑眯眯的说:谢谢你!我问她想家了没有,她说“医院就是我的第二个家,你们就是我的家人”。

在“知青安养中心”走访的时间不长,但是,我深深地感受到浓厚的“家”的氛围,无论是院领导,还是医护工作人员,都把“知青安养中心”当成了自己的家,也把知青病人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我想,这些因病遗留在北大荒的知青是不幸的,但是,他们还是幸运的,因为,在北大荒,他们又有了一个新的温暖的家。

作者简介

吴卫平 男 1952年出生,杭州铁路中学67届初中毕业,1969年3月9日去黑龙江省富锦县兴隆公社胜利村插队,1973年回杭。曾经在企业、学校工作,1987年后调入政府部门工作至退休。杭州大学中文系汉语语言专业毕业,爱好文学写作,自1983 年起,在全国报刊杂志上发表文学作品。

北大荒知青精神病院(上)凤凰台《冷暖人生》

北大荒知青精神病院(下)凤凰台《冷暖人生》

文章由作者提供本公众号发布


精选文章推荐

北大荒精神残疾知青的断裂人生

一辈子留守在黑龙江的“知青病人”

知青往事回忆、上山下乡岁月

留守知青、返城知青人生经历

征 稿

童年回忆、青春往事、上山下乡、知青岁月、知青历史、返城生活、人生经历、光阴故事、老年生活……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和老照片
投稿邮箱:jianzi103@163.com



点击 关注老知青家园、阅读往期文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