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怀念我的父亲阎明复——一个向光亮而生的人

目 录
  • 阎兰:怀念我的父亲阎明复

  • 陶斯亮:阎明复,一个向光亮而生的人!

  • 邓榕:悼念明复

怀念我的父亲阎明复作者:阎兰

2023年7月3日上午10点19分爸爸平静地走了,为他波澜跌宕的一生画上了句号。我们家人在最后的时刻陪在他身边。我对爸爸说:你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来世我们还做父女。


阎明复与妻子和女儿

我写了一本书《阎家老店》,我把其中的一章摘出献给我心目中永远的英雄:我的父亲!


有人说,世界上的爱都是为了重逢,唯独父母与孩子的爱,是为了分别。的确,孩子们长大了就远走高飞了,忙学习,忙工作,忙自己的小家。常常就会把父母忘在脑后了,想想很惭愧,很自责。


父母的爱是无私奉献。小时候,爸爸对我的爱是冰淇淋甜蜜融化。当时他的工作非常忙,很少在家,每次见到我对我都是溺爱有加,百依百顺。我是独生女,我家是慈父严母。爸爸从来没有对我动过气或者动过一个指头,反而是我常常“欺负”爸爸,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比如妈妈不让我多吃冰棍儿,我就让爸爸带我上街逛西单,从南头一直走到北头,吃完一根再买一根,还要换不同的种类,“红豆冰棍”,“奶油鸳鸯冰棍儿”,“紫雪糕”,一路走一路吃,特别的高兴。


“文革”刚刚开始,他在单位被隔离审查,但是周日可以回家一天来奶奶家看我。我记得每个周日爸爸要回来之前,我总是走出国务院宿舍到公共汽车站旁边等待爸爸。看一辆车接着一辆车的停下,紧张地盯着下车的人,生怕漏过了爸爸。望眼欲穿,焦急地等待着,盼望着爸爸能从一辆公共汽车上下来。一旦见到爸爸的身影,我高兴的心情无法言喻,总是飞奔过去抱住他,生怕他会消失。爸爸利用很少的甚至仅有的探视家人的时间,教我骑自行车,手把手地教。在奶奶的院子里一圈一圈地转,非常有耐心和方法。所以在爸爸的传教下,我的自行车骑得非常棒,还可以做出各种姿势,坐在后座上骑,站着骑。这是我儿时仅有的欢乐时光。


但是在我儿时的记忆中与爸爸在一起的时间少而又少,直到有一天,我在路边汽车站等爸爸,一直到天黑还未见爸爸的身影,我的心提到嗓子眼。一种极端的恐惧和不详的预感紧紧地抓住了我。回家后,爸爸打电话到奶奶家告诉我,他恐怕这段时间回不来了,要我听奶奶的话。就这样,我们一别就是七年半。他被关在秦城监狱里,独牢中度过了一生最宝贵的年华,从36岁到43岁。


记得爸爸被抓之后,妈妈又被隔离审查,之后下放到农村,我一个人孤零零的在北京。我从心里最最羡慕的就是看到街上的孩子,一手拉着爸爸,一手拉着妈妈一起逛街的情形,我从心底里羡慕他们能在一起的幸福啊。我做梦都盼着有一天能拉着爸爸妈妈的手,一起在街上走。多么奢侈的梦想呀!这就是一个十岁小女孩的心愿!


1975年,爸爸从监狱里放出来了,我们一家人终于团圆了,活着就好!爸爸在秦城监狱最后两年差点被逼疯了,受尽了非人的待遇,回来后身体刚刚恢复,就给了我一个大惊喜。一天早上他四点多就起床,坐着公共汽车到城里排队,排了三四个小时,给我买了一架手风琴。哇,我的最爱!当爸爸把手风琴拿回来给我时,我高兴地跳起来了给了爸爸一个大拥抱。后来爸爸说,是妈妈告诉他,我最想要一个手风琴,当时年轻人非常时髦的就是拉手风琴。爸爸一出监狱领了一大笔补发的工资,第一件事就是给我买了一架手风琴,我真是喜出望外。他是想补偿七年半我们父女失去的爱。

1956年,阎明复陪同毛泽东接见外宾


打倒四人帮以后,我上了大学,爸爸开始在大百科工作。我住校,所以仅仅周末回家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相聚的时间很少。有一次在家里复习考试,我跟爸爸说口译考试我很紧张。爸爸作为一名有经验的老翻译,告诉我:你一进考场就应该记住你什么都会,而且要想到你是最棒的!一定不用慌。爸爸的告诫果然很管用,从此,口译考试我再也不紧张了。爸爸培养鼓励了我的自信心。


之后的日子里,我一直很忙上大学,出国留学,回来工作,成小家生儿子,一直都在奔忙,就是回国工作以后,也都一直在忙碌。我,爸爸,妈妈都在拼命工作找回丢失的十年。与爸爸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他经常到处出差,我从他朋友们的回忆录中才得知爸爸全身心地从事慈善事业,忘我地工作!


直到他退休以后,我才真正了解感受到爸爸对我的爱。爸爸因为身体不好,所以住在三亚休息。每当我过年过节要去三亚看他的时候,他常常提前好几天就高兴得不得了,一定要亲自来飞机场接我。2017年春节前我决定携我们一家去三亚看我爸爸。但是之前非常不巧,他摔了一跤,脸上还青一块紫一块,眼睛充血,但他一定坚持坐着轮椅到飞机场来接我,我一出飞机场就看见他坐在轮椅里向我招手,他那喜出望外的神色,让我非常的感动,赶快跑上去和他拥抱。我们从飞机场直奔餐厅吃中午饭,那天我们一起照相,爸爸笑得特别灿烂。他总是问我工作如何?他特别喜欢听我讲我做的事,每每鼓励我一定要为国家做贡献。我发现老爸退休之后越来越变成我的粉丝了。他从来不许我骄傲,但他却从不掩饰我是他的骄傲。


去三亚看爸爸的时候,他非常喜欢聊聊过去的事情,我就陪他聊中苏关系,“文革”十年,以及他熟悉的人熟悉的事。他聊得非常高兴,对过去的事情记得非常清楚。但每次去看他,我临走的前几天,他的情绪就开始低落,心事重重,一言不发,呆呆地坐着,总是那样地依依不舍。这次我要走前,摸着他的手轻轻地,问他爸爸你想什么呢?他说:“我什么都没想”。但停顿一会儿后,他突然大声地一字一句地说“我和你在一起很快乐”,我一把抱住老爸,强忍着泪水说“我也特别高兴”。我深深地感到老爸那种对女儿的深情的爱。他紧紧地拉住我的手,似乎生怕一松开我就飞了。每次都坚持送我到机场,一直等待我进了检查关口,我每次回头向他招手告别时,望着他那苍老的身躯,泪水充满眼眶。


我小的时候,爸爸是我最爱的“冰淇淋”,爱到融化,长大以后,爸爸是我的良师益友,我步入不惑之年后,爸爸反倒成了我的粉丝。他经常在亲朋好友面前夸我,我成了爸爸的骄傲,但对爸爸的夸奖我的确自愧不如呀!

许许多多的朋友,不管是认识不认识的都告诉我,他们非常尊敬我父亲,因为他为人善良,正直无私,具有人格魅力,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骄傲,等等。对我来说,他就是一个善良的慈父。我想,台湾慈济会证严法师送他的那个“真”字来形容我的父亲最为贴切:真心,真诚,真实,真情,真性,真善。

阎明复,一个向光亮而生的人!作者:陶斯亮

解放战争期间,在辽吉省委大院里住着三家人,一家是省主席阎宝航夫妇,还有他们的女儿阎明光,小儿子阎(明复)大哥;另一家是省副主席朱其文及他的两个儿子朱育理、朱育诚及女儿朱丽;第三家就是我家,省委书记陶铸——我父亲,杨叔叔和我(母亲在前线)。


原本省主席是朱其文,阎宝航来了后朱让位给了阎。省委大院里有人议论:怎么能让一个民主党派来当正职?父亲陶铸和朱其文都知道阎宝航的地下党员身份,但那时还不能公开。陶铸在大会上说:“阎宝航是党外布尔什维克,革命性坚定,是组织上信任的人,以后谁也不许私底下再议论阎主席!”


因为父辈的这份交情,维系了我与阎大哥、朱育理、朱育诚兄弟间的友谊。我们几人中阎大哥最年长,所以我们都尊称他为大哥。本来就是世交,后来我又成为阎大哥的部下,我们还住在同一个大院里,他常来探望我妈妈。正因为我得以近距离多角度地观察这位大哥,才能写出这篇文章来。

 一 

阎大哥有着一个极不平凡的家庭,父亲是大名鼎鼎的谍报传奇——阎宝航,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乃至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均做出了无人能及的贡献。这位深受宋美龄青睐的基督徒、英国爱丁堡大学的毕业生、风度翩翩的国民党新生活运动总干事,在周恩来的信念和魅力的感召下,义无反顾地改为信仰共产主义,并成为杰出的红色谍报英雄,就因为他深信,在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拯救积弱的国家和苦难的人民。

一部热播大剧《英雄无名》揭秘了阎宝航伟大的谍海生涯。


阎大哥以第一名成绩从“俄专”毕业后,为苏联专家做七年翻译无一句翻错,被称为当时俄文口语翻译的奇才,因而得以调进中南海,担任毛主席等中央领导首席俄文翻译,还成为中南海孩子们最喜欢的“小阎叔叔”。然而文革中他被打成“苏修特务”,在秦城监狱一关就是七年半。出狱的时候甚至失去说话功能。邓榕心疼地说:“那么英俊的一张脸都睡歪了!”这是由于长期只许面朝外一个睡姿造成的。

1957年阎明复(右二)随毛主席出访苏联。


平反后,胡乔木调阎大哥去“大百科全书”任副总编,后又被彭真要去当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1986年,中央要物色一位新统战部长,时任政治局委员的杨尚昆推荐阎大哥,他说“小阎在秦城没有说过一句假话!”就这样阎大哥出任了中央统战战部长。很快他又升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和全国政协副主席,成为中国政坛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阎大哥以他独特的主政方式、极强的服务意识、非典型的官员形象、真诚热情的个人魅力,获得了民主党派、知识分子,以及地方统战部部长们众口一词的好评。

 二 

1991年,阎大哥被分配到民政部当副部长。从副国级到副部级,被贬了好几级,但他没有一点负面情绪,而是欢天喜地地去了民政部。见他又一番的豪情万丈,老秘书王健民既心痛又气恼地说“又犯过去那个德性了!” 我也不以为然:“服从组织分配就得了呗!至于那么高兴吗?”有一位大哥干脆说“明复真傻,给个副部长也当?!”逢此阎大哥每每都会诚恳地说:“毕竟受党那么多年的教育嘛!”在我母亲眼里,耀邦和阎明复是党内最天真的两个人,她对阎大哥的坦荡很是赞赏,说“这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阎大哥主动去拜访时任民政部长的崔乃夫,恳切地说:“我来民政部绝不拆台而是补台,是安定因素绝不是不安定因素。”上班没几天他就完全进入了角色,一张口就是“我们那儿!”还说“原来以为让我出来是象征性的,不会重用的,现在看不是这样的,还是真让干,给压担子,我分管了……部门”,他数了足有十个单位。一说起自己现在的一摊事,他总是眉飞色舞地告诉我们他分工管残疾人和智障人,精神病院,养老院,弃婴院,荣军院,三项康复(白内障,小儿麻痹,聋哑),所辖5200万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共2亿多人。“过去在统战部,都是为民主党派、党外人士服务,现在在民政部为残疾人服务,都是一样的服务”还说“来到民政部后才真正接触到了底层的民众,才了解了社会。”


阎大哥对天底下受苦受难之人有种本能的感情,他见不得穷苦人,见不得弱势群体。到民政部后,阎大哥的天性就流露得更加淋漓尽致。每到孤儿院、福利院或贫困地区,他常常情不自禁地流泪,掏出身上所有的钱,甚至摘下手表去救济人家。我就亲眼见过多次。


一次阎大哥到甘肃临夏下乡,路上偶遇一位大脖子病(甲状腺肿)患者,他立即让部下送那位老乡去兰州手术治疗,一切费用由他全包。在孤儿院,他向演出节目的小孤儿们鞠躬,周围人员忙不迭地阻止:“不可不可!哪有爷爷给孙儿鞠躬的!”看到孤儿院里的胖厨师,他会莫名地愤怒,就因孩子们太瘦弱了……他不仅仅是动情,更是付诸行动。争取资源解决问题是他擅长的事情,比如在武汉儿童福利院,看到孩子们生活环境太差,立即打电话给台湾慈济会,要了两千万,并且现场办公,敲定配置工程,让在场所有人感动。


我曾见阎大哥讲述亲睹民众之疾苦,他眼圈红了,声音也哽咽了,说:“我们一定要为中国的穷人做事,能帮一个是一个,但是要真心实意地帮他们,保证募得的每一分钱都能用到他们身上。有些贫困地区的老百姓太苦了,有些地方你都不能想象,简直就是一百多年前的情况!”


张学良与阎宝航是老乡加老友,他曾说“没想到玉衡有这么一个有出息的儿子!”张学良的侄女张闾衡女士曾随阎大哥下去考察,回来后对我说:“不行,不行了!大哥见到穷人就止不住落泪,他掏钱我们也得掏啊!都掏得光光了!” 民政部老徐局长也向我抱怨:“这个明复啊,什么人都见,什么事都帮,他就说不出一个‘不’字来。特别有同情心,动不动就会流眼泪,掏光自已的钱包,昂贵的手表也会摘下来送给贫苦农民。”

无论是孤寡老人还是福利院的孩子,都是阎明复最深的牵挂。


1994年,在阎大哥一再坚持和亲手操办下,“中华慈善总会”成立了。世界各个著名慈善组织开始纷纷与中国合作,从此中国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慈善事业。说阎大哥是中国“现代慈善之父”一点也不过分。在1998年华东大水灾中,一开始慈善总会就筹到4.7亿元的捐款,远超过民政部和红会。阎大哥曾两次去湖北灾区,逢人就激情感谢,只要时间安排得开,不管捐大钱还是捐小物,他都热情接见。

1998年阎明复在慈善总会募款现场。


“中国特殊(弱智人)奥运会”能融入国际并引进中国,也是在阎大哥任上蓬勃发展的,它引导了全社会对中国1100万智障人士的关注和尊重。


说起“弱智”不禁让我莞尔,想起了一桩趣事。阎大哥调到民政部后,先后担任过很多职务,但都是副职,夫人克良佯装不屑。某天,阎大哥一回家就兴高采烈地对克良说:“这次我担任正的了!”


“什么机构?”克良问。


“中国特殊奥委会主席。”阎蛮得意。


“怎么个特殊?”克良又问。


“就是指弱智人”阎回答。


“嗯,挺适合你。”克良幽默地说。


克良大姐才貌双全,可惜后来得了与我父亲同样的绝症,手术后突发严重情况。抢救时,原六局小郝拉着我一起去医院,阎大哥悲痛得一直流泪。这次虽然抢救过来了,但生命之火如风中之烛,最终还是熄灭了。


虽然慈善总会是阎大哥一手创立的,但1994年他还在民政部副部长任上,他请退下的崔乃夫出任了第一届会长,五年后他才担任了第二届会长。2002年底阎大哥退职时,慈善总会共募到至少10亿元以上的善款。此外,总会还开展了多个誉满中国的项目,如“微笑列车”“烛光工程”等。阎大哥的挚友美籍华人王嘉先生,在阎任会长后才带着慈善项目进入中国。从1999年至今,“微笑列车”已为40万“唇腭裂”儿童做了手术治疗。


时任《公益日报》总编的刘佑平曾釆访阎大哥,他问道:“您当过毛主席的翻译,又当过统战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政部副部长,还做过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要您自己总结,您觉得一生中最满意的事是什么?”略思片刻,阎大哥深沉地回答:“我自己觉得这一生最有意义的是两件事:一是组织出版了中国的第一部‘大百科全书’,二是主导创办中华慈善总会,并在此工作了5年。这两件事,前者是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后者是救助困难群众。”


为什么阎大哥把“救助困难群众”作为他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两件事之一呢?我想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他自己认为的“党的多年培养和教育”,再一个原因,我认为是他的家庭教育。


大哲学家罗素在其名著《教育与美好生活》中特别着重提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阎明光大姐曾说“爱人如爱已”是阎家的家训,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阎宝航出身贫苦,早年在他的家乡辽宁海城办过“贫儿学校”,开慈善办学之先河。在陪都重庆时,阎公馆专门收容从东北来的抗日志士,小洋楼变成了骡马大店,人称“阎家老店”。阎宝航的子女也都继承父愿,在张学良的资助下,成立了“阎宝航社会公益基金会”,现已九十多岁高龄的明光大姐,至今仍奔波在慈善路上。这种“爱人如爱己”的训导,父母的潜移默化,加上与生俱来善良的天性,这就形成了阎大哥与我们这些革命后代有所不同的人生观。我们是在“阶级斗争天天讲,月月讲”的政治环境中长大的。那种“爱人如爱巳”的基督精神,与我们这些“正统”革命家庭的家训有点不一样。我想,这大概就是在官场上为什么阎大哥会那么与众不同的原因吧!

抗战前夕,阎宝航、高素桐‍夫妇与子女合影(中间最幼者是阎明复)。

 三 

阎大哥从慈善总会退下后,从头开始学电脑,用了十年时间,在与病魔的艰辛较量中,终于在84岁那年(2015年),为党和国家贡献了一部近100万字的《阎明复回忆录》。此书有巨大的文献价值,特别对“中苏关系的演变”提供了第一手的珍贵资料。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这样评价道:“此书是20年来不可多得,可遇不可求的原创好书。”


阎大哥对十年著书的艰辛也是一如既往的泰然。他在自序中写道“如今,我已80多岁,这几年免不了多有犯病,幸得家属津利、南南精心的照顾。每天坚持散步,游泳,感觉自己记忆力还算清晰,思想也不迟钝,一边回想往事,一边记录过程,使我获得饱满的情绪和积极的心态,去更客观地对待历史,更乐观地看待生活。精心收拾起过去的岁月,想来是很有意义的事。”

2015年6月25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阎明复回忆录》一书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


“鞠躬尽瘁”,阎大哥配用这个词!很多人都不知道,阎大哥在统战部五年,因无名原因高烧住院竟达66次,多么惊人的数字!他常常撕掉病休单,带着38~39度高烧坚持工作。人们只看到阎部长日益消瘦和苍白,但他那饱满的工作激情,怎会让人想到他是个病人呐?我是个医生,依我的判断,长期的牢狱生活损害了他的免疫系统,而统战部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环境很容易造或他免疫系统紊乱,从而引发反复无名高烧。最终他还是没能躲过自身免疫系疾病——重症肌无力,一种难治且可致死的顽疾。


那是2002年12月的一天,也是他退下来的当年,阎大哥被确诊患了“重症肌无力”。我去北京医院看望他,觉得他整个人都脱型了,眼睑下垂,眼球转动缓慢,吞咽障碍。由于咽喉部麻痹,说话得用鼻音,所以乌噜乌噜的,我忍不住笑了,他竟然也跟着呵呵大笑起来,依然乐观如初。

2012年,陶斯亮与先生理由探望阎明复。


从这年起阎大哥就失去了健康。18年来他一直在病中艰难生存,先看看他那惊心动魄又堪称奇迹的疾病史吧!


最早,于2002年患上不亚于癌症的“重症肌无力”,4年后居然治愈。


2006年发现“肝占位性病变(怀疑癌)”,后自行神奇消失。


2007年因发烧使用抗生素造成全血相降低,诊断为“MDS”(白血病前期),医生说只能生存1-2年,结果控制至今。


2013年突发大面积心肌梗死,医院通知家属准备后事,结果起死回生,连支架都没放。


2016年被护工失手摔得三窍出血,面目全非,面部多处骨折,他跟没事人似的,没有一句抱怨。


2018年初感染重度肺炎,恶化为“大白肺”,竟然奇迹好转。


2019年初,又发生“吸入性肺炎“(护工将酸奶误倒进他的气管里),且遇“血栓与大出血”的棘手难题,住进医院ICU抢救。


每一次都凶险无比,几乎必死无疑,但阎大哥保持着他一贯的达观和从容,对随时准备吞噬他生命的病魔毫无感应。他从来不提他的病,从来没有说过哪儿不舒服,相反,他整天都在寻找快乐,直到2018年还一直坚持游泳。而最让他开心的事就是吃。他病得那么重,一次竟能吃掉半斤三文鱼和一盘基围虾,可见疾病从不会影响到他那超好的胃口。对这种毫不在乎的病人,疾病奈他几何?


阎大哥的女儿南南说,父亲每次的康复秘诀在于“他对自己的病视而不见,总是关心别人。南方冰雪,四川地震,云南支教,救助早产儿……没他不惦记的。这次又全神关注战疫形势,时不时向护士询问消息,心中装满了大爱和小善。关心别人,自己的病倒好了。”

台湾最大慈善会王执行长贺阎大哥九十大寿的对联“德为世重,寿以人尊”,短短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大哥的一生。


在阎大哥最痛苦的时候,陈津利博士放弃事业,成为阎大哥忠实的后老伴。她无微不至、尽心尽力地照顾阎大哥,但命途多舛,这期间津利自已也两次患癌,但每次都受到阎大哥的感召,在病情稍稳定后又回到阎的身边,俩人相依为命,共同抵抗命运的残酷。


2020年年初,由于新冠肺炎,医院彻底隔离了阎大哥,不允许津利继续陪床,也不让阎大哥心爱的独生女儿南南来探望,这对阎大哥来说比病魔的打击还要致命,我担心他这一关怕是过不去了。国庆前夕,津利和阎兰终于获准去看望了大哥,大哥再次颠覆了我的认知!


津利在探视后发微信给我:“他的精神状态很好,看到他的气色好,眼睛发亮,还胖了一些,我们告他越来越年轻了,他笑了!我们与他沟通交流很好,替大家给他祝福,他还不断与我们说话,用眼神沟通,做手势,临走告别时紧紧地握着我们的手(当然也含泪光和渴望)!”


这真是我没想到的,于是问津利 “不管病成什么样,大哥的精神一直没有垮掉,我想不明白,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活下去?”


“什么力量支撑他?这似是人为什么活着的哲学命题,他从未亲口讲,他独自享受着对生命意义的领悟。不论躯体多磨难,他的精神一直扛着,让自己保持着和社会地认知,打破了精神科专家的‘消极’预后评估,他一直是那个不断打破各种预言的人。”津利如是说。


民政部一位同志在阎大哥八十寿辰上说了这样一段话:“向前八十年,这个世界上有了一个奇特的人。这个人出身名门,却充满了平民意识;这个人当过党和国家领导人,却没有丝毫官气;这个人坐了七年的牢,却对党忠心不改。这个人正直!善良!真诚得有些天真,慈悲得像个菩萨!”这个概括很到位。


但津利说的一段话更让我感动,她说:“明复是属于那种本能向往光明的人,哪怕,那束光只是从门缝中透出一线阳光,他也会拼命地朝那朿光一点点趋往。”


阎大哥是为光明而生的人,所以他光明磊落,如今已九十高龄的他,还将继续向光趋往,因为他就叫明复——周而复始的光明!


值此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之际,谨以此文献给这位最赤诚的老党员,并恭祝阎明复大哥九十诞辰!

陶斯亮

2020.10海南陵水

悼念明复作者:邓榕

1957年我们家搬到中南海后,我们就认识了明复。


那年我才7岁,按年龄我们应该叫明复叔叔,但是,按父辈算,他应该算是我们的大哥。简而言之,就叫明复吧。


在中南海时,明复在书记处翻译室工作,地点就在居仁堂。那是一个两层的西式小楼,曾是袁世凯登基的地方,该建筑在文革中惨遭拆除。闫明复,那时候大家都叫他小阎,高高的个子,开朗的性格,无论是领导还是住在中南海的孩子们都喜欢他。明复个子高,脚也大,有人开玩笑叫他“闫大脚”。他看见小孩儿们,常会说点儿俄文的玩笑让大家开心。在中南海里,我们经常会看见他骑着自行车上班下班。


那时我们家老爷子负责党的对外关系,后来负责和苏联的两党论战。明复是翻译组长,是俄语高翻,所以无论在国内还是出国访问,都经常在我们老爷子身边。老爷子非常喜欢明复。

1956年9月中共八大召开,毛泽东会见南共代表团团长維塞林諾夫,阎明复第一次给毛泽东当翻译


六十年代初,明复的夫人吴克良是中联部的高级翻译,精通英语、法语和意大利语。暑假期间,我妈妈请克良老师来辅导珊珊、妞妞和我几个女孩的英文。克良老师带着女儿南南住在了北戴河我们家。克良老师个子高高的,非常漂亮。她穿的衣服好多都是洋气的短裙套装,有白色的,有蓝色的,有柠檬黄的,美极了。南南那时候才四五岁,可小可乖了。


我们老爷子老太太和全家都超级喜欢她。记得有一次,我们家吃饭,和平常一样,老爷子和我妈妈带着全家人在饭桌旁坐下。老爷子环视了一圈,问:“小南南怎么没来?”克良老师说:“南南犯错误了,我让她在屋里想一想。”老爷子笑着用四川话说了一句:“军阀主义!”听了老爷子的话,我们笑着马上去把小南南解救了出来。几十年过去了,这个场面仍然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文革前,明复和克良老师,一对神仙眷侣,郎才女貌,还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南南,真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幸福家庭。


文革中,明复被关在秦城监狱长达8年的时间。克良老师下放干校,南南也随妈妈去了干校。文革刚刚结束时,我们听说明复从监狱放了出来,赶忙去看他。那是在中联部一个筒子楼宿舍,我们见到了明复一家人。南南长大了,长高了。克良老师布衣素服,明显经历了很多沧桑。明复坐在床边上,人瘦了,目光迟滞,脸还是歪的。克良老师对我们说,明复在监狱里,晚上只能朝着门口睡觉,关了这么长的时间,脸睡歪了,还不会说话了。十年的沧桑巨变,十年的艰辛,大家能再相见,能重逢,已是不幸中的万幸。

明复身体恢复后,在《大百科全书》工作,领导编辑了中国第一部大百科全书。老爷子应明复之请,还为百科全书题了字。其后,彭真委员长调明复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当副秘书长。恰恰好,我在研究室工作,当了他的部下。80年代,是建设法制国家和健全民主制度的一个火热的年代。能身临其时,并能在明复这样优秀的领导下工作,实乃人生幸事。

《英雄无名》揭秘了阎明复父亲阎宝航伟大的谍海生涯。阎宝航文革中死在秦城监狱


后来由我们老爷子亲点,明复担任统战部部长并到书记处工作。那时,克良老师在宋庆龄基金会工作,南南在瑞士跟倪大法官学习。南南放假回来时我们都要抽时间一起聚聚。


再后来,明复任中华慈善总会任会长,兼任中国特别奥运会会长。他要我们大家一起为特奥会工作,他说:“特奥会就是特别。别的奥运会枪一响,大家往前跑。特奥会枪一响,大家往后跑!”说完哈哈大笑!

邓小平的女儿邓榕

90年代初,我在找老爷子的历史资料,恰好俄罗斯历史档案开放。我请明复带人去俄罗斯帮助看档案,他欣然前往。那次找回来好多20年代的历史档案资料,甚为可贵。明复还接受我的采访,给我讲述60年代中苏关系,讲述我们家老爷子的故事。去年,我找到了采访明复的这几个小时的珍贵录音,并送给了南南。


认识明复、克良老师、南南这一家人,能和他们成为至交,成为亲人,是我一生的幸运。大家说,明复是一个单纯的人。是的,他是一个单纯的人,是一个透明的人,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


他走了,是去和克良老师幸福团聚。

愿明复一路走好!

来源:凤凰网、中国慈善家


精选文章推荐

阎明复:“文革”让我家破人亡

历史事件、人物传记、社会纪实

点击 关注老知青家园、阅读往期文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