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充电蓄能!我校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小跑”进入新学期

新闻中心 成都工业学院 2024-03-13

2月18日-22日,成都工业学院为期五天的第四期干部校本培训和2023年春季学期干部务虚会在宜宾校区召开,全体校领导及中层干部共计110余人参加。我校经过升本十年的发展,进入了建设“全国一流 四川引领”的应用型高校和建设“四川工业的行业大学”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学校利用开学前一周,围绕主责主业和发展目标,以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履职能力提升为着力点,创新学习形式、扎实推进学习效果,着力培养广大干部踔厉奋发、牢记使命,勇担重任的奋斗精神,用实际行动奋力推进学校“全国一流 四川引领”应用型高校和“四川工业的行业大学”的目标早日实现!

思想“跑”起来,行动“跑”起来,事业“跑”起来!一起来听听大家的学习感悟吧!






智能制造学院院长 黄晓燕

党的二十大明确了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学校“决定”也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四川的工业大学”“四川工业的行业大学”的奋斗目标和实施路径。我们将以学校“十四五”发展目标和中长期规划为基本遵循,主动担负起学院快速发展的主体责任,强化内涵建设,依托政产学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做大做强机械电子国家双一流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认证专业、成工富创智能制造省级现代产业学院、智能制造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等,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以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学校决定落到实处,交出满意答卷。






网络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  蔡方凯:

通过本次学习,进一步增强了凝心聚力、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决心。网络与通信工程学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四川省委及学校党委的决策部署,以党建为引领,贯彻落实工业兴省、制造强省战略,努力培养最了解应用场景的ICT人才,培养数字经济懂行人。通过政府主导、行业支持、园区落地、名校名企五方协同,以工程认证为抓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营造教师“愿教、乐教〞,学生“愿学、乐学〞的育人环境,稳步提高信息通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学校建设“全国一流 四川引领”的应用型高校贡献“网通力量”。






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 王小兰:

这几天的培训,形式新颖多样,内容丰富充实,我深受教育与鼓舞。尤其是学校即将出台的“决定”,将学校一张蓝图绘到底,不仅进一步明确了学校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方向,而且指明了学校的发展路径与方法。作为经管学院的院长,我将切实贯彻落实学校党委的决策部署,提高政治“三力”,主动谋划,敢于担当作为,切实担负起责任,和班子成员一起,以目标为导向,戮力同心,团结一致,带领经管学院师生守正创新,开放融合,切实加强学院内部治理体系与能力建设,推进以数智供应链产业学院为载体的专业群建设,提高教师能力与水平,推进有工业基因的一流经管学院建设 ,为学校“全国一流,四川引领”的应用型高校贡献经管力量。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 郑骊:

在二级学院加强党的领导,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工业强国、制造强国的战略部署与四川新型工业化建设规划落到具体工作中,就是要根据四川省工业现代化建设的产业布局,学校党委建设“四川工业的行业大学”的决定等指引的方向,在专业设置、专业调整、新工科教育、课程改革、师资培养、科技服务、人才培养等工作中守正创新。具体到我们学院工作来说,就是以审核评估、工程认证、申硕条件建设等工作为抓手,以省级一流专业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等为着力点,围绕绿色低碳,以智能化、综合化等为特色建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建设智能发电、分布式能源、多能互补等新型电力系统的应用型人才;围绕制造业数字化 、网络化、智能化,以智能检测、智能控制等为特色建设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专业,培养建设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型人才。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院长 颜文勇:

本次学习振奋人心,实现了转观念,换思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将积极应变四川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新要求,积极响应数字中国建设,勇担使命,主动谋发展,积极主动作为。将学院的专业与学校传统专业交叉融合,为专业转型升级和一流专业建设赋能。主动对接地方行业企业需求,将大数据与人工智技术融入学校传统优势学科,组建跨学院团队,搭平台,以创新驱动引领数字发展,为四川新型工业化赋能。学院要营造敢想敢干,创新创优氛围,为实现学校华丽“转段”,四川工业发展赋智。学院将用实际行动,为学校实现办“四川工业的行业大学”“全国一流 四川引领”的应用型高校团结奋斗。






汽车与交通学院副院长  王启宇:

四川省16个重点产业,汽车与交通学院的四个专业对应了其中的3项,汽车服务工程和车辆工程对应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对应航空与燃机产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对轨道交通。说明了学院的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是对标了四川工业行业的发展需求。后续将加强“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开展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的同时,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 王静:

此次培训会上,学校解读了《中共成都工业学院委员会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全国一流、四川引领”应用型高校建设的决定》,提出了我们要建设“四川工业的行业大学”的中长期目标,这为二级学院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又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学院将聚焦四川省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与化工等支柱产业领域,瞄准制造业智能化、高端化,钒钛,动力电池,绿色能源,双碳等新兴产业,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加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对标工程认证和新工科建设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应四川工业产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四川省工业兴省,制造强省做出贡献。






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 荀月凤:

本次培训是中层干部的“开学第一课”,培训主题鲜明,课程丰富,内容扎实,形式多样。本次培训对我们年轻干部而言,是一次思想的大解放、视野的大拓展,不仅对学校的战略部署有了更清晰深刻的领会,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工作实践中,把思想行动都统一到全面建设“全国一流 四川引领”的应用型高校、“四川工业的行业大学”的决心和信心!






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  游丽:

学校把全体中层干部带到宜宾校区培训5天,在实地感受宜宾校区建设发展的同时,通过干部素质能力摸底测试、书记述党建、“决定”解读与宣讲、专题讨论、聆听四川省经济与信息化厅敬茂明副厅长的专题讲座及宜宾市委曾令举副书记交流发言,干部们士气高涨,进一步坚定了推进学校办“四川工业的行业大学”的信心和决心。作为一名新干部,我将把今日所学转化为实际行动,内化于心,外诸于行,主动投身到学校事业发展中,以实际行动为学校建设“全国一流 四川引领”的应用型高校奉献自己微薄之力。






纪委办公室副主任 邓磊:

“突击考试摸实底,当头棒喝促自省”——成都工业学院在宜宾校区开展干部集中培训,以一场毫无征兆、突如其来的闭卷考试开始,考出了干部们理论素养、校史校情、业务能力的真实情况,考出了学员的“自知之明”,考出了学员的“学习自觉”。培训中,干部们认真听、积极谈、主动悟,政治素养提升、思想凝聚统一、干事激情激发。“龙马素有千里志,不待扬鞭自奋蹄”,全体参训干部已铆足干劲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篇章的成工故事积蓄力量。






学科建设与科技发展处副处长 刘平平:

通过学习“决定”,深刻领悟学校坚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对标“决定”要求,主动贯彻落实、真抓实干,谋划一系列成体系的举措,强化有组织的科研,做好政策供给,把科研工作有组织地推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一是要面向四川工业行业需求,围绕确立的学科方向,组织建设面向多学科的共享平台和服务行业产业领域的新型研究院,有组织地推动重点学科发展,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二是要突出需求导向,强化组织引领,建平台、组团队、育成果,构建应用型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研服务四川工业行业的整体实力。三是要出台科研管理制度、培育计划,优化科研评价激励机制,通过规范、引导实现有效政策供给,持续落实“三个大会”精神,激发教师活力,形成良好的科研生态。四是要抓住新一轮厅校共建的机遇,聚焦四川工业重大战略需求,推动建设基于政、企、校的协同科研创新平台和面向产业服务的智库平台,深度融入、服务四川新型工业化。






教务处副处长 廖益均:

作为一名新干部,这是我首次参加干部务虚会学习。通过这5天高强度学习,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头脑风暴。在学校领导对“决定”的详细解读后,我对党的二十大精神有了更深刻的领悟,对学校办学定位和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学校现全面进入“转段“关键时期,从应用型本科探索阶段到内涵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干部,我们要有主人翁意识,切实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作为教务处副处长,我肩负重担,在确保学校教学运行正常的基本前提下,更要构建“五育并举“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一名成工人,我必不用扬鞭自奋起,将以陈毅元帅为代表的红色基因、工业基因、应用型基因传承并发扬光大。






离退处副处长 朱蕾:

通过本次培训,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省委第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理解的更加透彻,对学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目标、任务更加明确,对四川省工业的发展前景、宜宾的工业布局更加明确。作为离退休工作处的干部,围绕学校的重点任务,着重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学校红色基因、工业基因、应用型基因和“成工精神”的凝练、挖掘和传承,助力培养学生“懂工业、爱工业、拼工业”;二是为宜宾校区“银发工程”做好推荐、选用、补充,让有能力、有精力、有热情的退休教师发挥在教学、科研方面的经验,对年青教师进行示范和培养教育,继续为学校的发展做贡献。



-END-

撰稿:张金凤

编辑:王昊宇

责任编辑:张金凤

审核:冯瑛、程迪

成都工业学院 党委宣传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