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群书治要 | 让你生气的那个人是谁?

2018-03-31 居士亭

群书治要 | 专题



古镜今鉴 治国方略 复兴中华之宝典

修身齐家 和谐社会 实乃人人所必读


《群书治要》是在一万多种书籍里头,八万多卷,精挑细选,最后归到六十五种,那六十五种是精华。从这个精华里头,撷取修身、齐家、治国这些道理、方法,把它编成一本书,叫《群书治要》,五十万字。所以,这部书是精华里面的精华。

第五讲 发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上)

 

中国的文字确实是智慧的符号,除了表音、表意,每个字还有各自深刻的含义。我们看“怒”字,上面是个奴隶的奴,下面是一个心,这个字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发怒的时候,就是把自己的心变成了奴隶,你已经不能够掌控自己的情绪了,所以才会发怒。


有人说,都是谁让我很生气,有待商榷。为什么呢?因为从逻辑上说,没有一个人能够走进你的内心,是不是啊?那么请问,那一个让你生气的人是谁呢?是我们自己,不是别人。

   

有一篇文章叫《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写得非常好。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一个成熟的人,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快乐的钥匙。但我们却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交给别人来掌管。为什么是不知不觉呢?因为习惯成自然,我们已经习惯于用这种方式来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了。


比如,

一位女士抱怨说:“我活得很不快乐,因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了先生的手里。

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不听话,叫我很生气。”她把快乐的钥匙交在了孩子的手中。

婆婆说:“我的媳妇不孝顺,我可真命苦啊。”她把快乐的钥匙交在了媳妇的手中。

还有一个人说:“我很难过,因为老板总找我茬。”他把快乐的钥匙交在了老板的手里。

一位年轻人从文具店里走出来说:“那位老板服务态度恶劣,把我给气坏了。”他把快乐的钥匙交在了文具店老板的手里。


这些人都做了一个相同的决定,就是让别人来控制他自己的心情。


当我们允许别人掌控自己的情绪时,我们便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对现况无能为力,抱怨与愤怒成为我们唯一的选择。我们开始怪罪他人,并且传达着这样一个信息——我这样痛苦,都是你造成的,你要为我的痛苦负责。


一个成熟的人,能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他的情绪稳定,为自己负责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是一种享受,而不是压力


如果我们和情绪不好的人、喜欢抱怨的人在一起,我们会觉得很有压力。为什么呢?因为不知道为什么他就发火了,让旁边的人都很紧张。


那么诸位朋友,你们快乐的钥匙在哪里呢?是放在了别人的手上吗?那就赶快把它拿回来吧!

    

这篇文章提醒我们要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这篇文章也提醒我们,人的身体通过锻炼可以变得更健康,人的心灵也可以通过修养变得更加平和。

    

发怒影响身体健康


《黄帝内经》上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恐伤肾。”一个人经常发怒、脾气不好,会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征:第一,怒伤肝,这个人的肝上就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了。第二,中国人说“怒发冲冠”,一个人在发火、生气的时候,血气会往头顶涌,头顶会经常发热。那我们看,在非常燥热的地方,植物都不是很爱长。所以一个人经常发怒,血气经常往头顶涌,一个直接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是头发不太爱长。


当然中国又有一句话说,聪明绝顶。为什么聪明的人头发不爱长呢?我观察了一下,也有道理。因为这个聪明人,看别人做事都是笨手笨脚的,说这么简单的事你都做不好,他就容易着急、容易上火,结果怎么样呢?结果确实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了自己,让自己的头发都不太爱长了。可见怒对人的身体确有很大的损伤。


有人专门研究人的情绪、情感和健康之间的关系。他说:“恨、怨、恼、怒、烦,人生五毒丸,吃了半丸就生病,吃了一丸要你的命。”这也提醒我们,人身体不好,特别是五脏六腑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都是和恨、怨、恼、怒、烦这五种不良的情绪有关。所以怎么样呢?我们要转怒为恕。


这个“恕”字,上面是一个如,下面是一个心。这个字告诉我们什么叫恕?就是要做到如其心。如谁的心呢?如对方的存心,能够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你就能够做到转怒为恕了。孔老夫子的弟子子贡来请教他,说有没有一个字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呀?


孔老夫子说有,这个字就是“恕”,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别人犯错误的时候,我们就要扪心自问,自己是不是圣人?是不是完人?自己是不是一个错误都不犯了?仔细一想,自己还不是圣人,自己还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怎么能够要求别人一个错误都不犯呢?当别人犯错误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想一想,当我自己犯错误的时候,希望别人怎么对我呢?我们是不是希望别人能体谅我们的苦衷,考虑我们的处境,给我们一个改过的机会呢?


那么,当别人犯错误的时候,我们也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所以你看,这个怒字,棱棱角角分明得很。你把这个棱角磨得圆滑一点,就变成了“恕”。那么这个字确实是可以终身奉行的。

   

《弟子规》中有句话为,“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任何事情我们要加给别人之前,应首先扪心自问,我希不希望别人以这样的方式、态度来对我?如果我不希望别人这样对我,那我就不能够以这样的方式去对待别人。《大学》中也说:“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讲的就是恕道。


《孔子家语》中写到:“君子有三恕。”哪三恕呢?“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是说你对领导不能够侍奉得好,让领导满意,而你有属下,却希望他能够竭忠尽智,这就不是恕道了。“有亲不能孝,有子而求其报,非恕也。”你不能够孝敬父母亲,让父母安心满意,却希望儿女能够孝顺你,能够有报恩之心,这也不是恕道。“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顺,非恕也。”不能恭敬兄长,却希望弟弟妹妹能够顺从你、恭敬你,这也不是恕道。所以,要做到恕的话,确实是先要求自己,然后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这个“恕”写得也很有味道。“恕”,上面是一个“如”,下面是一个“心”,告诉我们,“如心”才叫“恕”。如谁的心?如对方的存心。你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你才能够转“怒”为“恕”。孔老夫子的弟子来请教他:“有没有一个字我可以终身奉行的?”孔老夫子说:“有,这一个字就是‘恕’。”意思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弟子规》上所说的“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我们不想别人怎么对待我们,我们就不能够以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如果我们从早到晚,每一言、每一行之前都能够想到这一句话,那我们的人际关系一定会有很大的提升。


什么叫“如心”呢?我们真如自性的心就叫“如心”。那么“如心”是什么样的心呢?是有一种同体的感受。意思是说,我不仅仅和自己是一体的,和他人是一体的,而且和万事万物都是一体的,这个心才叫“真如之心”。当你有了这种心,才能够生起同体的感受。什么叫“同体”呢?就是说,你看到别人很悲伤,你也会感觉到很悲伤;你看到别人很快乐,你也能够从心底感受到那种快乐。这就叫“同体”的感受。所以,“同体大悲”,就是说你和万事万物是一体的,他有伤痛你也会感觉到伤痛,这个心才叫“如心”。


现代人的这种同情心,就是和人感同身受的心,却越来越为物欲所蒙蔽,基本上都没有了。我们感受不到身边人的痛苦了。我们看到别人的苦痛,经常是麻木不仁,不能够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只有“同体”的感受有了,我们才能生起对别人无私无求的帮助之心。


古人有这样一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世间人每一天“朝九晚五”很忙碌,工作很辛苦。那是什么力量在推动着呢?


我们观察一下发现,不是名,就是利。如果没有名,没有利,这件事很多人就不去做了。不能否认的是,还有很多人不为名、不为利,也在辛辛苦苦地努力工作,那背后推动的力量又是什么?就是“如心”——这种“悲心”。


“同体”的感受能够把人家的痛苦看成自己的痛苦,这样的一种“悲心”才促使他为了大众的利益付出,无私无求,做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余莉开讲」第5期01


点击阅读全文,进入居士亭微店。

 了解 群书治要 系列书籍 详细信息 

   群书治要专栏 

全集 | 蔡礼旭老师《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建议收藏)

群书治要 | 无德厚财高位,必然招致灾祸

群书治要 | 你赚到的钱,未必都是你的

群书治要 | 许哲女士: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

群书治要 | 世上风水最好的地方,就在你心里

群书治要 | 希望预测人的前程,学会这点最有用

群书治要 | 走上坡路的人,总是比常人多一点智慧

群书治要 | 很多人不会当领导,带不好团队,为什么?

群书治要 | 读这本书,让你的人生少走许多弯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