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给香港保险公司做 SAAS,一年 1000 万。

爱学习的刘思毅 群响刘老板 2023-01-24

点击下方👇“群响刘老板”关注公众号

和21万年轻创业宝宝一起成长、思考、迷惑、漫游,人生就是一场大型跑酷哈哈!



这是刘思毅的第1004篇原创
持续日更,做特懂流量的创业者

继续更新朋友在香港卖保险 SAAS 年入 1000 万的案例,第一个在香港看到的个体户宝宝逻辑,


很神奇的大陆项目舶来在香港生根发芽,并且拥有巨大门槛的项目。


这个巨大门槛不在于他有多好,而在于他过于垂直、过于狭窄、过于在地化。


一、


我这个朋友是港漂铁子,在香港港资企业打工 15 年,金融证券 IBD 保险高端理财什么经纪业务都做过,


最后跟着前老板创业,通过专注为香港小巴和的士提供保险解决方案,一年十几个亿港币的规模,成功参与了一个香港上市公司的创立诶。


所以积累了很多资源,是金融界客户,人生没有白走的路。


她跟我说,要从事金融行业,学了粤语,然后十多年生活在香港,和各路香港人打交道,也经历了香港最混乱撕裂的时期,很有意思。


然后在做金融业务的时候,发现香港保险行业存在一个 SAAS 的机会。



二、


香港保险行业非常发达,香港港币关联钉死美元,所以保单本身是一种比较稳健的资产,亚洲各国中产阶级人民酷爱买保险。


买保险就需要卖保险的人类了,香港为什么经常有很强的人去当经纪人,在大陆好像保险经纪人是一个低学历专属岗位,


但是在香港,保险经纪人赚钱,非常非常赚钱。


而且其实人脉平均质量越高,越赚钱,认识很多北大本科毕业来香港读书卖保险,原先觉得被忽悠,后来才发现人家毕业第一年年入 100 万好吗。。。


为什么呢,因为大部分的消费群体,不仅是购买人身保险的,还有很多很多理财的形式。


因为这样的保险多样性,香港保险机构有第三方中介,也有直营经纪人,友邦保险之类的直营经纪人有 5 万个以上,香港保险第三方中介公司,有 1000 家。


前者是代表公司,后者是代表客户,一个买方代表,一个卖方代表,买方代表有一个非常非常刚需业务场景 —— 对接各种保险公司接口,为客户查询资料、上保险、理赔。


这些东西,中介公司原先用人力来干,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错,


我朋友直接组织技术开发团队,开发了一套 RPA SAAS,一年 20 万,卖给这些公司,绝对降本提效。



三、


怎么起盘,在香港做这个事儿,需要三个东西。


第一个,对香港金融体系特别是保险行业业务流程的拆解和产品化,这个需要从业经验丰富的人,


然后有互联网思维,朋友之前在北京风投驱动的互联网公司打工,在之前做了十几年金融;


第二个,有产品研发团队资源,香港 IT 资源比较少,我朋友正好在北京呆过几年,有一些创业铁子;


第三个,一些冷启动的客户资源,只要能解决问题,且保持客户稳定用,这个就是一个滚雪球的过程。


目前,这个业务就跑了几年,已经是一个自运转的个体户业务。


为什么门槛高,是因为哪怕 1000 家全部用一个SAAS,也才 1000 * 20 = 2 个亿港币的年收入,市场太小,所以没有人竞争。


为什么项目很香,是因为只要用的好,迁移成本极高,所以说用户不断续费,且有品牌优势之后,就会不断有人上门来。


以上,一个 to B 在地的香港细分行业的SAAS 项目,切口方向很厉害,大陆早就有人在做,


但是大陆没有这么强的付费意识,以及保险行业没有这么成熟的业务流程。


谁还有类似的逻辑项目,请介绍分享一下么么~


- End -



最后送大家一个福利:

刘思毅 2022 年朋友圈精选 600 页 PDF


记录了我访谈了哪些有意思的案例,见了哪些牛逼的创业者,以及我自己平时在管理公司做私域和抖音以及个人成长上的所得和困惑


我让团队用 3 天的时间,分月份整理出了 600 页的 PDF,非常详细,有可读性,而且有收藏价值哈哈。

左右滑动查看刘思毅票圈精选目录和详情页


希望把这个 PDF 分享给各位宝宝们,我觉得对年轻的创业者会有帮助。我会一直和大家一起,用朋友圈的记录,服务大家,一起成长。


请加我个人微信号领取 ,有好友的直接私信即可,不要重复添加么么~


阅读相关文章,了解更多互联网生态:
黄牛骗钱的关键策略,没现货当套娃。
新加坡漫游,一次性见了 50 个创业铁子。
新加坡是个皮条国家,中国人不做业务全来喝茶。


另外铁子别忘了帮点个“在看”👇刘思毅需要你的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