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教育自信】创特色 铸品牌 江华教育再出发

2017-12-20 江华教育

    “江华教育必须以教学质量为核心,树立全面的、科学的质量观,加大改革与创新力度,全面实施体育、艺术、德育工作齐头并进的科学质量评价体系,创学校特色,打造品牌教育,才能走出江华教育的自信之路。”2016年,江华瑶族自治县教育局局长唐孝任连任后,提出江华品牌教育新的理念。

  近两年,该县以“美丽校园、幸福师生、理想教育”江华民族品质教育梦为主线,打造江华民族品质教育的理念, 坚持“一个目标”,突出质量第一要务和安全生产是第一责任“两个中心”, 推进“三个第一”,抓好“四声校园”,开展“五型六化”,落实“六大工程”, 强化“七大改革”,打出“1234567”“组合拳”,并提出教育要深耕精作,根植当地民族文化,按“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思想,建立适合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的具有优质性、均衡性、内涵性、特色性的校园文化和科学的教育理念体系,打造适合江华人民的民族品牌特色学校。

“校长第一”
锻造一把开启教育品牌的钥匙

  “创特色学校,打造江华民族教育品牌,校长是根本,是钥匙,是江华教育发展与前进的方向之舵。必须要实现从注重‘物’到注重‘人’的转变。”这是江华教育局局长唐孝任常说的一句话。

  为此,今年年初,江华教育局党委多次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特色学校创建和打造江华民族教育品牌工作,并提出“教育局要把校长放第一”“校长要把教师放第一”“教师要把学生放第一”的三个“第一”思想。三个“第一”,开启了学校走内涵式、品质化管理和创特色学校、打造江华品牌教育的道路,不断提升校长、教师、学生内驱力。

  “教育局引领校长走专家型、学者型道路,校长指导教师专业成长,老师把学生培育成快乐、自信、阳光的孩子。”唐孝任谈起三个“第一”坦言说:“校长是教育的掌舵人。创特色学校,打造江华教育品牌就得抓校长,把校长锻造成一把打开教育品牌的钥匙。也只有这样,才能推进特色学校创建和打造江华民族品牌教育。”

  抓“校长第一”唐孝任一刻没有松懈。

  “思之深,行之远。如此执着,如此坚持,三中定能走得更快、更高、更远。”

  “三个‘第一’就是在寻找教育的本质真谛,就是在寻找志同道合的事业伙伴。只要我们坚持下去,一定能成功。”

  “教育就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坚持下去,定能成功。”
   ……

  这些都是唐孝任给90多位局领导班子、教育局股室长、校长等撰写的工作日记批改时的批注。一周一次检查工作日记,并像批改学生作业一样进行批注,扎实推进引领校长走专家型、学者型校长道路。

  “让领导班子、股室长、校长们写工作日记,倒逼他们审视教育,思考教育,反思教育。”唐孝任谈起为什么要对工作日记进行“点睛式”“点拨式”批注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工作日记写什么,唐局长都给了我们方向。他要求我们校长每周都要反思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反思,真正强化学校管理,为打造教育品牌坚定了方向。”谈起工作日记,江华瑶族小学、水口中心小学校长刘志荣说。

  “每次撰写的工作日记,唐局长都给出了等级,不仅在全县校长微信群、教育局干部职工微信群等公布撰写的情况,并通过江华教育微信公众号将反思原文‘晒’出来,让全县人民都知道我们校长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每次撰写工作日记自然不敢怠慢。心里最深处想深想透了的反思,自然为校长在学校管理上指明了方向。通过‘晒’和不断给自己加压,提振江华教育自信,提高江华教育形象。”该县沱江镇五小校长黄兴华坦言。

  除领导班子、教育局股室长、校长等撰写的工作日记外,还硬性要求校长参与教研教改,推门听课,当老师们课堂教学的比赛评委。“校长当评委,对教师的公开课做专家点评,没有两把刷子是不行的,这就逼着我们校长去学,去钻。这样自然会促进教育品牌建设。”大圩镇第二小学校长何化桥深有体会。

  同时,每个季度开展校长论坛。所有校长通过校长论坛“现场说法”, 对自己学校的办学愿景、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学校校训等进行讨论交流。同时,针对各学校品牌创建、特色打造等方面适时、有针对性聘请专家同校长“集中论剑”,局长还 “点评授道”。最后,还要在江华教育微信平台“晒”出来。

  “校长们在‘现场说法’‘论剑’中,办学更自信了,办学思路更明晰了,这为打造教育品牌指明了方向。”涛圩中心小学校长高昌远谈到自己的收获时坦言道。

  “校长不一定是全能的,但我希望他们成为专家型、教育家型的校长。规定校长写反思、看教育专著、当教研课改的评委、论坛上‘论剑’都是让校长们倒逼自己,创新教育理念,创建品牌项目,打造特色品牌学校。” 唐孝任说。

  同时,为提升学校管理,推进学校教育品牌建设,该县教育局领导、机关各股室开展与学校“一对一”“一对多”联系工作。主要指导所联系学校结合本校实际,打破固有思维、着力提升管理水平、带好队伍,打造品牌学校、特色学校,开创工作新局面;通过每月至少一次深入所联系学校的课堂,进行随堂听课,以督促学校推进教学课题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打造学校品牌教育。

  笔者深深感觉到,局长如同一台孵化器带头拼命抓教育,抓教育品牌打造,校长们宛如一个正在孵化的蛋,在孵化器的驱动下破壳而出,自然会锻造成一把开启打造品牌教育之门的钥匙,江华的教育品牌自然会开花结果。

“学校特色”开启教育品牌之门

  “以诚信教育作为学校特色,按照不同年级开展不同的诚信教育。学校以‘创诚信校园、树诚信学风、做诚信学子’为校训,开展‘诚信书吧’‘诚信考试’‘讲诚信事,做诚信人’和每周‘晨训宣誓’等活动,丰富诚信教育的方式……”这是该县仙石完全小学校长伍梦玲在第二届校长论坛的发言。

  在这次校长论坛上,全县78所中小学校校长都提交了创办特色学校、打造品牌教育的方案,也开启了打造教育品牌之门。

  水口中学是江华涔天河扩建工程移民搬迁学校,2万多移民舍小家、为大家,搬迁了新家。“孩子们离开了故土,搬迁到了水口新镇,原来老水口已经成为历史。结合移民搬迁,创建‘移民文化’,学校将‘水口记忆、留住乡愁’建成校史馆,将之作为了学校特色文化打造。”该校校长邓冯春介绍。

  “要求学校结合实际和当地文化、地域、民俗等特色,一定要深入谋划学校创什么品牌,如何创建,如何进一步系统化。”唐孝任对学校特色有自己的看法:“特色,必须是独一无二的,不能照搬、照抄,更不能没有民族的、没有地方文化基础。”

  近年来,随着瑶族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不断受到重视,江华逐渐将瑶文化引入校园进行生态传承和作为特色校园文化打造。2016年初,江华县教育局局长唐孝任提出打造“朗朗的读书声、快乐的欢呼声、嘹亮的歌声、悠扬的琴声的“四声校园”和“六创联动”,明确了以创 “四声校园”有机结合的全面创建特色学校和打造教育品牌的思路。

  码市中学是江华县最偏远的学校之一。该校校长李荣胜谈到学校品牌时告诉笔者,学校着眼于地域实际、传统和建校以来师生凝炼形成的文化,以育人为本,实现充分发展、均衡发展,提炼出适合码市中学独特的教育思想,并对学校的管理、课程、活动、文化进行重建或再构,打造成办学理念与环境文化、管理文化、课程文化、活动文化、育人文化等相匹配的具有内涵、有特色的学校。并且构建现代化管理和社会、村(组)、家长参与管理的民主、公平、公开的学校,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一个有着广泛兴趣爱好的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结合学校区域及学生实际,构建学校的课程,突出课程文化,实现课程育人。

  也正是这样,码市中学形成了“火烧龙狮”学校特色文化。同时,各班结合学校特色课程创 “一班一特色”班级文化。

  “通过构建多元多样的校本课程,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促进学生快乐健康成长。”李荣胜说。

  目前,各学校按照规划方案分步实施,并不断提炼,力争在3至5年里将学校建设成特色学校,打造成品牌学校。

  大圩镇是长鼓之乡,逢年过节有舞龙、武术表演的习俗。大圩镇第二小学是高寒山区易地搬迁学校,该校充分利用“国家级长鼓舞传承人”赵明华的儿子赵旺生资源,将长鼓舞引进校园,并将原生态长鼓舞改编成师生能跳的长鼓操,组建了教师长鼓舞队,让赵旺生每天教师生跳长鼓舞。大圩镇第一小学结合当地有瑶族舞龙、瑶族武术等习俗,将瑶族武术改编成武术操,让学生在大课间上做武术操,以传承“龙的精神”争做“龙的传人”。

  “结合地域特色,创学校特色,才能走得更远、更高。同时,通过以赛促训的方式,全面推进了学校特色的创建。”大圩镇一小校长韦明会介绍。

  大圩中学发挥学校舞龙教师的资源优势和当地原生态的舞龙、龙灯文化,将舞龙、龙灯文化作为学校特色文化开展,聘请原生态龙灯扎制艺人到学校指导学学生做龙灯、舞龙灯。该校把舞龙、龙灯作为学校特色进行全力打造,让每一位孩子在传承瑶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快乐学习。

  “为打造特色文化,县民族宗教文化旅游局还将大圩中学挂牌为全县民间文化传承基地,还参加了全县盘王节斗龙比赛、舞龙表演,并获了奖,成了打造品牌教育的突破口。”大圩中学校长唐拥军兴奋地说。

  上游完全小学结合“上伍堡”平地瑶节日里有打木棒球、压枷的习俗。通过提炼,该校将这两项项目引进校园,大课间全校孩子打木棒球,进行压枷活动。“活动已经开展了四年,虽然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但仍然做得不够,下阶段要进一步将瑶族元素融入到文化中,让活动更有观赏性,完善木棒球、压枷的校本教材,形成特色文化体系,将特色做大做强,加快打造教育品牌。”该校校长任吉春自信地说。

  涛圩中心小学把当地的民间文化瑶族山歌、瑶族织锦、竹竿舞引进校园,作为学校特色文化已经开展了四年。该校校长高昌远介绍,下一步将提炼瑶族山歌的精髓,充实《瑶族山歌》校本教材,聘请瑶族织锦民族艺人培训教师,全面在班上开展瑶族织锦活动课,编写《瑶族织锦织法》校本教材;在大课间竹竿舞方面,根据不同年级,创新竹竿舞跳法,形成低年级基础,高年级花样式跳法,全力在原来基础上创新思想,提升学校特色品位,以达到瑶文化育人的品牌。

  同时,将在近四年内,该县将重点打造40所国家级、省级、市级足球特色学校,组建30支校园足球队伍参加县以上级别足球联赛,吸引2000名以上青少年学生参加各类校园足球培训和竞赛活动。

  上游完全小学、涛圩中心小学、大圩中学、码市中学等近40所中小学已经定位学校特色项目,还聘请了长鼓舞艺人、梧州歌歌王和火烧龙狮艺人等瑶族文化传承人,手把手教孩子们学习瑶文化,实现特色教育真正在校园落地生根。

  “当前,江华教育正处于由量到质的转变阶段,打造品牌教育、品牌学校、特色学校,让教育回归本质和真谛,根植民族和地方、地域文化,提升民族教育的品质,一定能加快实现实现‘美丽校园、幸福师生、理想教育’江华民族品质教育梦。”唐孝任信心十足地告诉笔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