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1年1月2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博众精工 | 成功过会却主动撤回注册申请,苹果成上市障碍?

南方 格隆汇探雷区 2021-01-26

作者 | 南方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4月24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博众精工"发行注册程序终止通知书,公告称博众精工和华泰联合证券主动要求撤回注册申请文件,证监会因此对其终止发行注册程序。


注册发行是上市的最后一步,早在2019年10月30日,博众精工就已经通过了上市委审核,令人意外的是博众精工选择临门一脚主动撤回材料。


为啥撤材料,公司并没有说明,但就科创板终止审核的情况来看,选择主动撤回注册申请的公司比监管部门终止审核的公司数量要多得多。


根据某投行人士的说法,如果企业本身存在一些瑕疵,被交易所发现并审核终止,会导致公司留下一笔黑历史,主动撤回肯定比被否决对企业的伤害更小一些,而且再申报不受6个月的时间限制,可以较快的重新来战。


此次撤回,博众精工并没有提及具体原因,难道真是因为受苹果大客户的拖累?



01
主营业务介绍



博众精工主要从事自动化设备、生产线及治具和零部件等产品的研产销。其中,自动化设备是公司主要收入及毛利来源,这类设备是用于下游客户产品的组装、检测等环节,具有定制化特点,治具和零部件收入占比及毛利占比均只有20%左右,这类产品也是根据客户需求,实现特定功能,自主研发,并配套生产销售。



公司下游客户以消费电子行业的居多,消费电子类客户贡献的收入分别为96.44%、93.38%、85.44%和89.98%,是公司的核心收入来源。


消费电子行业有个特点是,加工工艺精细、技术要求高、更新速度快,如果公司的技术迭代没法跟上,可能会直接影响公司的业绩。


比如公司的主要客户"苹果公司",其生产的各类消费电子产品每隔一段时期均需要进行更新、升级换代,新产品推出时,除了使用新的芯片、软件等技术外,还会采用新的设计、工艺和物理特性(如防水防尘),相应的就会对博众这样的设备供应商提出组装、检测等方面的技术迭代需求。


简而言之,公司的市场需求直接与苹果更新换代挂钩,而产品非标特点,决定公司必须靠不断提升技术来锁定客户。


从人员占比、研发投入和专利数量(1131项专利,其中包含744项发明专利)来看,博众精工的研发能力还不错。




02
苹果产业链依赖



但,大客户似乎是公司的软肋。因为公司的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公司的客户结构出现了跟消费电子企业一样的高集中度: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81.44%、83.72%、74.35%、77.12%。



一般而言,客户集中度高的风险在于"当公司的产品竞争力不足时,很可能因为下游客户的采购调整导致公司出现较大的经营风险",但其他可比公司也是平均50%以上的客户集中度,这点跟行业竞争格局有很大关系,属于行业通病,不会是公司此次的上市阻碍。


但跟消费电子企业客户中有苹果、华为、VIVO等多个手机厂商不同,博众的客户结构"苹果标签"很鲜明:除了2016年,公司有家关联方客户"香港博众",2018年新增的蔚来汽车,其他各期前五大客户中,不是苹果公司本身,就是苹果的代工厂(富士康、和硕、纬创、广达),以及苹果产业链公司(立讯精密)。



近3年,"苹果产业链"公司贡献的收入合计占公司的八成左右。公司对苹果产业链的销售,包括三种途径,一种是直接向苹果公司销售、一种是向苹果的代工厂销售(如富士康),另外一种是向苹果产业链公司进行销售(如立讯精密)。



客户集中度高是行业通病,不算大风险,但公司绑定在某个大客户上就会存在较大经营风险:


1、苹果损则俱损

苹果公司只要削减固定资产投资,无论是苹果公司,还是代工厂,还是苹果产业链公司都会减少对公司的自动化设备采购需求,进而影响公司业绩;


2、大客户带来的连锁反应

无论是苹果,还是几家大代工厂和立讯精密,都是知名品牌客户,公司作为上游供应商,议价能力较弱,在下游不景气的时候,可能会面临向上游的成本压力传导,大客户的砍价,导致毛利下滑;


除此之外,下游的资金占用也会导致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出现负数,进而举债经营,增加流动性风险。


2016年-2019年三季报,博众各期的收入规模保持25%以上的增长,归母净利润也可比肩主板上市公司水平,成长性较好,但业绩波动较大。



2018年,智能手机市场,苹果的份额受华为、Vivo的挤占,大幅降低了11%,苹果销售下滑,这也导致上游自动化设备供应商博众对苹果公司的销售在2018年出现下滑。2019年苹果公司自动化设备需求继续下滑,公司的经营利润受拖累,同比下降0.24%-14.22%。



除了业绩上的影响,公司的资产结构中呈现应收跟存货占比较高的特点,应收及存货占比在总资产的60%左右,2017年,因为苹果公司调整了支付货款的流程,回款跨年支付直接导致当年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为负数。



当期公司新增了大量银行借款,使得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成为近年最高,达62%。


虽然公司客户集中度高且对单一客户存在50%以上的依赖,具有一定的经营风险,但不一定是上市障碍,因为科创板IPO企业中,就有两家苹果供应链公司天准科技和华兴源创已上市,而且在可比公司中,"赛腾股份"在2014年-2017年9月,各期应用于苹果终端产品的收入占比在90%以上。



大客户病并不一定会妨碍上市。


探雷哥认为,博众精工的此次未上市的原因在于其他"瑕疵"。



03
多项税收瑕疵



博众公司的产品虽然并不直接出口美国,而是主要运往中国大陆保税区,根据税收优惠条例,公司这类业务也视同出口,各年公司的出口收入占比分别为78.19%、80.60%、59.20%和66.96%。属于典型的出口企业。


因此,公司也享受出口退税政策,出口退税与出口货物的海关申报也密切相关。


据招股说明书披露,2018年1月,公司因商品价格错误申报被成都综合保税区海关罚款9万元,虽然不构成重大违法,但仔细看这项处罚事项,是因为将公司商品总价从15万美元申报成103万美元,涉及货物价值607万所致。



因为出口产品适用"免抵退",免抵退的计算公式很复杂,此处只讲下大概原理:对于生产型出口企业计算出口退税额,不但与货物出口申报价格、出口退税率有关,还与企业当期留抵税额有关,出口退税的最大限额不但不能超过出口货物的当期进项税额,也不能超过当期留抵税额;在留抵税额一定的情况下,出口产品享受的退税优惠一般是根据货值和HS编码对应的出口退税率进行计算。会存在部分企业报高价格从而骗取退税,和低报进口价格少交进口税是一样的道理。


后来海关对于货物价格把关越来越严谨,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企业对申报价格进行改动实现偷骗漏税。


除此之外,公司还曾因自查补税、逾期未申报等事项在申报期(2016年-2018年)期间出现了税款补缴的情况,共计750元的处罚。



税收处罚金额虽小,但处罚背后涉及的业务实质也许更值得推敲。



04
境外关联方带来的会计差错



在第一轮问询中,交易所曾问及关联方香港博众与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情况。公司在问询函中澄清,公司与香港博众之间的往来不存在资本外逃、差价留存境外、推迟或提前确认收入的情形,而且交易价格公允,交易均已入账,货款均已收回。



但在最后披露的问询函中,香港博众的问题属于上市委会议意见落实函事项。


由上文可知,香港博众与公司的关联方交易只在2016年,之后便取消了与香港博众的关联方交易。


是2016年的关联方交易存在定价不公允之类的问题?NO……


通过翻阅问询函,探雷哥发现,是申报期以外的事项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


根据申报材料的相关规定,如果在招股说明书众出现了报告期外事项的会计差错更正,且更正累积净利润影响数未达到当年净利润的20%以上、累计净资产影响数未达到期末净资产的20%以上的。将会认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和内控缺失,而这种情况有可能是恶意隐瞒或舞弊行为导致的重大会计差错更正。


2016年以前,香港博众是由实控人控制,设立在香港的公司,用来承接海外苹果公司的订单,再由境内公司发货给苹果公司在境内的保税区代工厂,苹果公司再付货款给香港博众。



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公司发货至保税区代工厂的订单有一部分没确认收入,也没收取货款,而是被香港博众截留了。


公司解释因为这个事,接订单和收款都不是自己主导,所以出现了疏漏。


2011年至2014年间,苹果公司下达的订单与境内公司承接的订单产生了8882万美元的差异,其中有5785万美元订单利润留存在香港博众体内。



2015年之后,公司为减少这类关联交易,才重新设立了境内子公司承接海外业务。


在前次问询中,公司给出的回复是不存在差价留存境外、推迟或提前确认收入的情形,而且交易价格公允,交易均已入账,货款均已收回。显然是"撒谎"。


对于这种境外关联交易,探雷哥建议关注几点:


1、交易定价是否公允,和其他非关联方定价比一比,看是卖贵了还是卖便宜了?
2、关联方企业是实控人控制的企业,关联方截留了部分利润和货款,是不是实控人侵占资金的行为?
3、因为关联方是一家香港公司,香港设立公司的好处是节税,公司把部分利润留存在香港,是不是为了避税?


不管是漏记,还是故意为之,看招股说明书是没法窥见其业务实质,但这项交易反正是留下了不小的瑕疵:


1、2016年以前少计了利润,少交了税费:此次需要追溯确认以前年度收入1.14亿,并补缴相应的增值税1940万、附加税233万、企业所得税1677万;
2、香港公司或存涉税风险:如果香港税局不认可这部分收入作为离案贸易收入,香港博众将要补缴税款。


而这项税款补缴产生了滞纳金大概有3439万,直接影响了2019年当期损益,这笔金额相当于2018年利润的11%。



05
几个没解释清的疑点



1、高于同行的毛利率

申报期内,在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在不断下滑,而公司的毛利率在2017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且比同行可比公司平均高出3%-8%。



而且在存货结构中,发出商品就占了6-7成。发出商品在审计事项中属于值得警惕的一项科目,公司可以通过发出商品实现少结转成本高估利润,剩下的,盘点对不上的一般都会往这个项目挤,函证难度大,也没法盘点。



2、配套产品比主要设备毛利率更高

在产品构成中,作为自动化设备配套的"治具及零配件"的毛利率反而比自动化装配设备毛利率要高,而且毛利率差距在逐年扩大。



公司解释称,治具及配件毛利率大幅高于自动化装配设备主要是因为配件定制化特点,以及订单相对零散。



在可比公司赛腾股份分产品的毛利率中,各年夹治具毛利率均要低于自动化设备。


对于该项区别,公司解释是二者的治具类产品在工艺难度、技术水平及定价策略上存在较大差异。



从赛腾股份2019年年报可知,无论是夹治具还是自动化设备都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毛利率有所下滑,而且夹治具的毛利率始终是低于自动化设备。



在问询回复中,公司又提到因为订单采购量大,能实现批量生产,且管控到位,能有效降低成本,所以毛利率较高。



等于是一会说订单分散导致公司有较高的毛利率,一会说订单量较大,批量生产导致毛利率较高。


被发现前后矛盾后,公司又强行解释,批量性的角度是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



3、配套产品比主要设备卖的更好

2018年,因为苹果公司的iPhone产品销售不佳。博众向苹果公司的直接销售额下滑了7%,占比从64%下降至47%,但公司对苹果代工厂的销售却从上年的4亿,增加至6.1亿,同比增加53%。


公司向苹果公司销售的是自动化设备,向苹果公司代工厂销售的是上述毛利率较高的治具及配件。



公司解释称,因为2018年的主力产品不是大换代产品,在生产工艺方面,原有设备就能满足其生产需求,所以自动化设备销售数量下降,而另一方面,因为苹果公司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设备升级改造需求大,设备的夹治具、配件需求有了大幅提升,所以,对代工厂的销售金额有了大幅增长。


无论是设备升级改造,还是新增设备投资,都是跟最终产品销量有关,治具、配件更换频率更高可以理解,但二者分别是呈现不同方向的增长:一个下滑,一个大幅度上升。



06
结束语



上述问题就留给博众精工下回再战IPO时去解释吧~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