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家好,这是我导师的简介!你的简介准备怎么写?

2017-12-07 学术之路 学术之路

今天,咱们聊一个超级无聊的话题,无聊到你看到就想在文末评论几句。这是一个关于自卑,关于被遗忘权的话题。据悉今年的年度法治人物陈昶屹曾经审理过一起关于被遗忘权的案件,说的是某校知名教授起诉某搜索公司删除某检索关键词,这样日后该教授的名字将不会再跟某培训机构的名字同时出现,这起案件被认为是我国首例“被遗忘权案”。由这起案件说开来,我们可以发现现实中很多人都有某段不想被他人所知的经历,然后我们就会有意避开公开谈论某事情。这件事情对于我们平常小百姓来说感觉没啥,例如很多人在后台咨询或者猜测我们公众号运营主编的个人出身问题,可谓脑洞大开。但是我们主编不回复也没人能把我们怎样?大家也就是问问,得不到答复就各自回家该干嘛就干嘛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在网上有很多关于某某教授本科或者研究生哪个学校毕业的帖子,可谓是阅读量超高,反正比本文的阅读量高几千倍。


而翻阅很多教授的个人简历,我们发现不少人的简历是这样写的:某某某,某某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硕士、博士。然后大家就开始充分利用度年的检索功能开始人肉搜索了,当然会有部分可以查阅到,但是大部分是无法查到的。可谓是费时费力还没有结果,真沮丧。当然部分人就开始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进行各种问,大家也在朋友圈中热议,可是好像这样做也是没啥用。那么我们如果去检索到这些基本信息呢?此处无法告知,因为这是教你怎么进行人肉搜索,违法哦!


回归到问题本身,我们发现在这场关于某某出身的检索中,隐藏的是大家对于自己的一种勉励,很多时候我们发现自己的出身不好,然后就想着找个榜样去模仿。其实这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例如很多人现在准备考博,那么考博院校的要求是什么?我们查找的很重要的一块就是去查阅往届考生的基本情况,然后自己就开始了各种检索,院校出身,发表的论文情况等等都是我们参考的依据。如果自己比这人优秀,似乎我们也能够考上;如果差距太大 ,那么我们很可能就选择放弃了。


关于这个问题你怎样看?欢迎互动交流!温馨提示:此处可能会牵涉到部分教师的隐私权,那么隐私权的边界在哪里呢?如果让你在下面写一条个人简介,你又将会怎么写呢?下面小编先把主编的个人简介给放在这里,也许模仿是最好的选择。


赵广开,男,河南开封人,1990年生。华水法学专业,(此处省略若干字,欲解密请点击这里是广告时间,欢迎选购!支持)刑法学硕士,研究生学历。学术之路运营主编。

致即将参加国考、省考、博士生考试的你

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2017年会综述(深度长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