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成绩不好,是因为父母还不懂这些事 | 爸妈精选

2016-07-06 点此訂閱👉 爸妈内参

主播:迷路的九尾狐,出品:爸妈内参(shenduwenhua)


作者:呼呼猫妈(爸妈内参作者)


爸妈内参的新栏目「兰妈问答」颇受好评,宝爸宝妈依旧可以在文章底部给我们留言,写下你们的困惑和不解,会由兰妈给大家答疑解惑。北北会为你们整理出来,你们的问题会出现在第二条哦!


最近,我家冉宝厌学了。

 

本来冉宝对珠算是相当感兴趣的,可惜学到最后越来越难。冉宝在屡算屡错之后,终于一行鼻涕一行泪地向我宣告:不!学!了!

 

为了让冉宝从珠算上找回自信,我决定帮她彻底学会珠算。


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才能真正在心底上迈过这道坎,不留下挫败的阴影。

 

在给孩子辅导的过程中,我神奇地发现:孩子的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我自身的修正。


当我修正了对教育的误解、对孩子的误解、对学习的误解之后,当下僵持不前的辅导反而有了进展,冉宝也有了实质的进步。

 

1
提高成绩,从来都不是老师一个人的事


一开始,我是很反感给孩子做课后辅导的。我一直认为,老师教不会学生是他们的工作失误,凭什么让家长帮忙善后?毕竟学费也是交得足足的。

 

还是冉宝姥姥想得通透,一句话就点醒了我:管他谁的责任谁的任务,反正孩子是你的,一旦有个差池,吃亏的还不是咱孩子,心疼的还不是你。

 

想想自己的心态也确实有问题,仗着花点钱就想省了操心,还得白落一个优秀的孩子,这就跟没啥本事还非要挑个活儿少钱多离家近的工作一样,想得真是美啊!

 

一旦想通了,我就开始对冉宝的功课上心了。想来老师们也不容易,一个人教三十来个孩子,哪能全部兼顾。

 

孩子们也总有良莠之分,有学会的自然就有学不会的。老师为家长上心,督促家长回家辅导孩子,也算非常负责任了。

 

如果把教育孩子当成一个项目来看的话,家长就是项目经理,老师就是完成这个项目的工程师,孩子的优劣就是这个项目的成果。

 

虽然干活儿的是老师,但家长才是把控项目进展的主要责任人,也是承担项目成果的第一人。项目砸了,老师自然脸上无光,但家长才是最该检讨的人,也是最终承担责任的人。

 

2
明明自己是个普通人,就别要求孩子能基因突变成天才


我在辅导冉宝时经常被她的表现打脸:不应该秒懂吗?怎么反射弧比树懒还长!不应该一点就透吗?怎么脑袋比石灰墙还厚?不应该入耳不忘吗?怎么我都快成复读机了,她还一字不进?

 

那时的心情真是无比失望,真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父母眼里出神童。可惜,一失恋,才发现西施是东施;一辅导,才发现神童是庸儿。

 

每个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当发现孩子只是个普通人时就怒不可遏地嫌弃孩子笨。可是,明明自己就是个平凡人,却偏偏要求孩子是个天才,也太不把遗传学当回事儿了。

 

教育的一大悲剧就是,非要拿适合极个别天才的要求和方法去对待绝大部分的普通人。每个家长都理所应当地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是那少数的一个,更是加剧了悲剧的基调。

 

作为家长,最应该做的就是先摘掉对孩子的美化镜。真实地看待孩子,合理地评价孩子,不盲目高估,不过分期待。

 

家长把看待孩子的眼光放平,心态才能平和。心态平和后,家长就不会急躁,不会患得患失。当家长淡然了,孩子才能定住方向不迷失。

 

家长把期待孩子的标准定准,孩子才能从虚高的期待中解脱。他们不用再担心让你失望,不用再费力讨你欢心,所有的力量和时间都可以用来脚踏实地做真实的自己。

 

让每个孩子都变成最好的自己,而不是优秀的别人,这才是最好的教育。

 

3
“笨孩子”不代表完蛋了,而代表需要更多练习


刚辅导冉宝功课时,她的差劲表现就像一根刺,把我对她未来的美好憧憬一个个全都刺破了。什么清华北大,能不能考上大学都成了问题。

 

我泄气极了,一下子从天堂跌入地狱,于是一咬牙就带着冉宝多做了几道题。

 

反正已经沦落到了最差的境地,我能做的也只有接受现实,然后和她一起努力,把“大差”变成“小差”。

 

当生活已经足够糟糕时,让它变得别那么糟糕就成了最有意义的事。

 

就是因为多做了几道题,我发现冉宝居然记住了破十的方法。原来,即使笨如牛也不是“完蛋了”,那不过意味着要比聪明的孩子多练习几次而已。

 

此后,我帮冉宝调整了辅导节奏,每次辅导只学一个知识点,然后多做几组重复的习题进行巩固。

 

没有笨孩子,只有需要多多练习的孩子。找好孩子对应的“练习指数”,孩子练到位了,自然就能学会了。


4
明白“为什么做作业“比“做作业”更重要


给冉宝辅导时,我发现她特别能应付,写完就完,不想重写。

 

她认为写作业的目的就是把作业写完。无论自己写的还是家长帮着写的,只要作业纸上的空白处都填满,作业就算完成了。她才不管自己会不会,写完作业就算交差。

 

壶盖没打开,再多的水都注不进去。在教孩子之前,把他的心打开尤为重要。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学,他才能学得进去。

 

我更正了她对做作业的误解,告诉她完成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学会。写完了还不会,作业就没写完。

 

为了巩固和实践这样的理念,我跟她一起制定了完成课后辅导作业的规则:如果第一行的题目都做对了,就不再继续做第二行了,因为已经掌握了。如果全部都写完还有错题,那么就要再多做一道题,直到全做对为止。

 

做作业,写完不重要,会写才重要。它并不是一份差事,而是卡尺和教练。作为卡尺,它帮孩子了解自己是否学会。作为教练,它帮孩子通过练习慢慢掌握知识。

 

5
方法不对,再怎么教都是白费


最初给冉宝辅导时,经常费力不讨好。我讲得口干舌燥,她该不会的还是不会。

 

就在我即将炸毛的时候,冉宝悠悠地问了一句:什么叫“破十”?

 

原来我一直在鸡同鸭讲啊!用孩子听不懂的语言教孩子,孩子当然学不会。

 

后来我就把“破十”换成了“找好朋友”,这是她在幼儿园学珠算时一直用的词语。因为是熟悉的词,冉宝很快就学会了怎么计算破十的题目。

 

在计算那种比较难的题目时,冉宝经常头绪混乱无从下手。我帮她梳理解题方法,分成了三个小步骤,还给他做了解题示范,告诉她遇到难题就这么123地一步一步来。

 

可惜,翻来覆去地练习这三个步骤,她还是记不住。最后我给她编了一套顺口溜:

 

发现满了就去进,有五就进五,没五就进十,进完再把好朋友减。

发现不够就去借,有五就借五,没五就借十,借完再把好朋友加。

 

这两段顺口溜,把破五破十、满五满十都涵盖了。她觉得很有意思,而且读起来也算朗朗上口,很快就记住了。

 

方法比努力重要,当你选对了方法,孩子才能学得轻松进步大。

 

6
运用“学习轨迹”助孩子一臂之力


通过两天的辅导,冉宝基本上学会了加减法的全部要领,包括连续的进位借位。她的进步非常明显,从最开始的边问边算到完全独立计算出正确答案。

 

当我以为我和冉宝终于迈过珠算这道坎时,冉宝又狠狠打了我的脸。才过了一个星期,她就把我教的全部还给了我。局势一下子重回起点,仿佛上一个星期的时光和努力都消失了。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学习是存在“遗忘曲线”的。新学的知识会随着时间被遗忘,遗忘会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它的进程并不均匀,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一般在学习新事物20分钟后,记住的内容就只能剩下58%,一小时后剩下44%,1天后剩下34%,6天后仅剩28%,第15天就基本上全忘光了。

 

了解到这一点之后,我就接受了冉宝的“退步”,那不过是学习进程中的正常表现。

 

我按照遗忘曲线帮她调整了复习频率。每次学习都会在当天、转天、第4天、第7天和第15天帮她复习,基本上经过这几天的复习和巩固,冉宝就能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了。

 

7
孩子的世界,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


每次帮冉宝检查作业,我都习惯性地只挑出错的题,对正确的题完全无视。换句话说:我只给她挑毛病,那些做得好的地方一字不提。

 

每一次都是哪不好,每一次都是新要求,学习成了冉宝必须攀爬的阶梯,而且还是没有尽头的。


她学得又累又没有成就感,而铸造这座恐怖阶梯,让她又累又没有成就感的人就是她的亲妈。

 

后来,我改变了方法,着重说她做对的题,告诉她是因为注意了哪些知识点才做对了这道题。

 

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不仅认可了她的进步,还帮她一起复习了知识要领。冉宝得到了认可之后变得更加自信,也更愿意主动向我请教如何改正错题。她想做对更多的题,好得到更多的认可。

 

当你把眼光放到孩子不足的地方时,你对他说的话自然都是批评和要求。孩子听到的是挑剔,感受到的是挫败。她会变的消沉,对学习失去兴趣。

 

当你把眼光放到孩子的成长上时,你对他说的自然就是赞美和欣慰。孩子听到的是认可,感受到的是成就。她会变得更加努力,让自己进步更多

 

在孩子的世界,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只有成功才能唤醒被挫败感打压的兴趣,从而激发尝试的意愿。不断的尝试会提升自身的能力,最终带来新一轮的成功。


我始终认为,学习从来不是成绩好坏这么简单的事儿。它能塑造孩子处事的原则,是遇难则退还是勇往直前?它能历练孩子的思维逻辑,是灵活变通还是冥顽不灵?


它能让孩子学会自我激励和管理时间,还能让孩子积累自信,体会到努力的意义。智商、情商和逆赏,生活中需要用到的一切在“学习”这件事上都需要。

 

学习就是一个契机,你可以通过学习这件事,让孩子学会如何更好地活出自己的人生。成绩不是决定孩子人生的关键,爱生活、能生活、会生活才是。

 

作者简介:呼呼猫妈,富兰克林俱乐部签约作者。80后,来自哏儿都天津。虽然自己不调皮,却是一个调皮小妞的妈妈。喜欢写作,总觉得写作就像给旧时光拍照,能记录最美的过往,愿文字是生命的最好注解。简书@呼呼猫妈

 

👉想进爸妈内参育儿交流群的,请加北北微信:zwy04258455,备注:爸妈内参


👉中国最需要的教育不是孩子,而是家长,尤其是爸爸


👉爸妈内参每周一二 四五会为宝爸宝妈们推送三版文章,周六周日一条精彩,周三就让我们在学习之余放松放松啦!爸妈内参,每晚八点,与您相约!


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旗下原创品牌:90后爸爸妈妈的教育内参,专注0-8岁亲子阅读、育儿经验、亲子旅游和童书推荐。微博@爸妈内参,头条号@爸妈内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