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餐桌归于餐桌,书房归于书房

2017-07-29 👉 爸妈内参

投稿邮箱:bamaneican@sina.com

再难,也要陪孩子度过这段时间

“儿童性侵”不会因为你的无视而停止

爸爸为了我,和十几年的老友闹翻了


作者:何麦子(爸妈内参主笔)

 


周末带儿子去朋友王静家吃饭。


看着她变魔术似的从厨房端出来一堆好吃的,红烧肉、清蒸鲈鱼、虎皮辣椒、麻婆豆腐、香菇菜心、凉拌莲藕……


儿子无比羡慕地对我说:“妈妈,静阿姨好厉害呀,会做这么多好吃的。”

 

“是啊,做静阿姨的孩子一定很幸福……”我感叹道。


一旁的王静却叹口气,说:“哎,你小军哥哥可不觉得幸福啊,说来也怪,别人都爱吃我做的菜,可小军每次不管做什么好吃的,都只吃一点,你看他瘦的……”

 

这时小军刚好从外边回来,一进门就嚷着:“妈妈,我饿死啦,今天跑了好远呢。”


洗完手就狼吞虎咽开餐了。


不一会儿,王静问小军:“你的水杯呢,我煮了绿豆水,给你晾一些,晚点喝。”


“啊,我好像把水杯忘在书店了……”小军有些着急,“要不,我下午再去找找。”

 

“怎么又忘了,这个月刚买的水杯呢,你这粗心的毛病总也改不了……”于是王静从“昨天晚上做错的数学题”到“去年弄丢的自行车”开启数落模式,主题为“你就是粗心”。


我看到小军低着头,筷子也停了下来,拉拉王静说:“孩子正饿着呢,先吃饭吧,水杯在书店,一般人也不会拿走的,下午再去拿就是了。”

 

后来,小军又心不在焉地扒拉了几口饭,便说吃饱了离开餐桌,王静生气地说:“做这么多菜,也不好好吃,你们班同学就你瘦……”

 

一顿饭自然吃得不怎么愉快,回家的路上儿子悄悄跟我说:


妈妈,王静阿姨那么爱批评人,做的饭再好吃也吃不下啊。

 


 

回到家,还是没忍住给王静打了一个电话。


作为多年的好友,我了解王静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好人。这些年,为了照顾家庭,她在厨艺上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对于儿子,各个方面也是尽心尽力。然而,教育孩子如果只靠蛮力,不讲技巧,只能是事倍功半。

 

餐桌是吃饭的地方,用餐时间理应是一个家最轻松温暖的时刻,一家人享用美食,分享一天当中有趣的事情,在愉快的氛围中享受食物的味道和家人的温情。


久而久之,这种愉悦的伴随情绪便会储存在我们的记忆中,看到餐桌,便激起这种愉快的情绪体验。

 

然而,许多家长总是忍不住把餐桌变成批斗场,从某次考试的成绩,到孩子的交友情况;从孩子的一个坏习惯,到没写完的作业……


好好的用餐时间,变成批斗大会。殊不知,这些批评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害处多多。

 

经常在餐桌上被父母批评的孩子,基本上很难爱吃饭,试想满耳充斥着各种批评指责之声,是你也很难有胃口享受美食吧?即便吃进去,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等各种胃肠道疾病。


甚至,过多的批评,会让这种负面情绪内化到孩子的内在体验中,把餐桌和吃饭与这种不愉快的情绪联结在一起,造成厌食。


 

我做初中老师的妹妹给我提起她们班上的另一个孩子,由于经常完不成作业,被请家长。

 

家长表示每晚都是尽早收拾完陪伴孩子写作业,孩子却总是磨磨蹭蹭、尽力拖延,甚至隐瞒作业量,故意少说一些。

 

后来经过与孩子的深入沟通,了解到,家长陪伴孩子做作业的过程中经常批评孩子:“这道题很简单,你又做错了。”“你怎么这么笨。”“你写这么慢,几点能写完”……


次数多了,孩子一到书房就紧张,写作业时也很难专心致志。

 

由于家长高强度的批评,让孩子形成一进书房就紧张的条件反射,写作业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紧张情绪,难以集中注意力,甚至对做作业产生排斥心理,不惜隐瞒作业。

 

情绪对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不容小窥,不止孩子如此,甚至大人也常常不自知地被情绪牵着走。

 

看过这样一个案例:


妻子因为丈夫经常晚归而颇有怨言。


经了解得知,妻子习惯在睡前和丈夫讲各种负面琐事:儿子考试不理想,父母身体又不舒服了,单位可能要裁员。


有时候,两人意见不一致,还会吵上一架,然后背对背睡去。


丈夫因此倍感压力,为了躲避与妻子的睡前交谈,便经常找各种借口晚归,等妻子入睡后再回家。 


 

家是温暖的港湾,是我们疲惫生活中最后的栖息之地,能够让我们短暂歇息,汲取力量,更好地面对工作、生活和学习。

 

卧室是亲密和放松的地方,餐桌是吃饭和交流的空间,而书房的记忆应该是讲故事的快乐和学习的热情。


当家的每一项功能都能伴随着特有的愉快情绪体验,被发挥到最佳的效果,那么家便会成为每个家庭成员的依恋。

 

可以试着在客厅的某个角落设置一个小小的“惩戒岛”,当孩子犯错时,在“惩戒岛”上认真地和他沟通,讲明白事情的利害,也别忘了认真听听他的声音。


也可以给予一些小小的惩罚,改正时也别忘了及时给予鼓励。

 

不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随意地批评孩子,尊重他的自尊心,也请保留他愉快地用餐,专注地写作业的权利。


让那种愉悦和专注滋养他的生命,并沉淀为他关于家的美好记忆。

 

如果他拥有这些,便可以更好地接受“惩戒岛”上的教育,尊重你的意见,从而更好地去提升自己。

 

让餐桌归于餐桌,让书房归于书房,让批评归于批评,给你的孩子一个可以愉快吃饭、愉快学习的环境,他会成为一个更宽容的人,也能愉快地接受你的批评和建议。


让家成为一个温暖的所在和力量之源,给我们以美好的情绪记忆,让我们有力量更好前行。

作者介绍:何麦子,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专栏作者,根扎大地,向着阳光生长的麦子。愿余生充满爱、温暖、坚韧和力量,用文字温暖自己,也温暖你。本文首发爸妈内参(ID:shenduwenhua),转载请加微信:fushuzhuoluo

原创不易,随心打赏

 赞赏 


👉中国最需要的教育不是孩子,而是家长,尤其是爸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