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想不学就不学,父母这样做错到家了

2017-09-09 👉 爸妈内参


投稿邮箱:bamaneican@sina.com

语文教材古诗文大增,让谁慌了神

没有同情心的父母,养不出善良的孩子

熊孩子飞机闹事全家被美国驱除出境:孩子缺的教养,总有一天会狠狠报复在你身上


想让孩子把兴趣变成特长,父母在孩子不想学时就需要“逼”孩子一把,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孩子度过倦怠期,体会到激情过后坚持带来的深层次快乐。


作者:小确幸来一打(爸妈内参主笔)


 

我们这儿有给孩子过十二岁生日大宴宾客的习俗,叫做“圆锁”。

 

参加过几次孩子的“圆锁”宴,几乎每次都是在主持人的开场白和父母讲话后,“圆锁”宴就变成了小寿星的专场才艺展示。

 

钢琴、葫芦丝、笛子、舞蹈……孩子在这一天,几乎要把十八般武艺都展示出来,宾客们边欣赏边吃饭,为孩子的才艺和孩子父母的教育纷纷点赞。

 

上周末又参加了一个小女孩的“圆锁”宴,不同的是,小女孩上台说了几句话之后就下去了,直到宴席结束也没有才艺展示,很是意外。

 

后来听说,这个小女孩的父母对她特别疼爱,从小就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不要什么立马从眼前消失那种。

 

孩子4岁去学习舞蹈,一开始很有兴趣,没上了几节课就嫌压腿太疼,不想上了。


爸爸妈妈说:


现在不是提倡快乐教育吗,要尊重孩子,你不想学就不学了吧。

 

女孩五岁去学钢琴,家里花了好几万买了进口钢琴准备培养钢琴家,没想到女孩学了半年又没有兴趣了。

 

就这样,女孩从小到大尝试了很多个兴趣班,这样学半年,那样学几个月,最长的不超过一年。结果是,没有一样能坚持长期学下来。

 

孩子办十二岁生日宴,主持人问爸爸妈妈孩子要展示什么才艺,他们才发现,孩子什么都没学好,什么都不会。

 

有的父母口口声声要给孩子“爱和自由”,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说想学什么马上学,孩子说不想学了,就听之任之,马上不学了。这样表面看是尊重了孩子,其实是放纵了孩子的任性,会害了孩子。

 



兴趣有一个公式,兴趣=刚开始的激情+不断的刻意练习+突破瓶颈


别说是孩子,我们大人,有的人终其一生也没有找到真正热爱的事情。有的人美其名曰热爱这个热爱那个最后都半途而废。


都是因为只有刚开始的激情,却没能坚持到顺利度过倦怠期突破瓶颈。


孩子的学习,大多是基于兴趣开始。但经过一段时间后,都会出现懈怠期,出现厌学情绪,这时候,孩子就会说,我不想学了。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除了玩,没有什么事情他们真的能长期喜欢下去。

 

这个时候,父母的态度就很重要了。

 

如果父母溺爱孩子,怕孩子吃苦,就会打着“快乐教育”、“尊重孩子”的借口,放任孩子想不学就不学。

 

三岁时这样,八岁是这样,十八岁还是这样,最后孩子就会像那个“圆锁”宴上的小女孩,什么都浅尝辄止,什么都不会。

 

真正明智的家长,在这个时候懂得引导孩子走过倦怠期,让孩子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热爱和兴趣。

 

即使你的孩子再有天赋,短时间的学习后就放弃,这方面的天赋也将被埋没。

 

只有真的坚持一段时间后,你才能知道孩子在一件事情上到底有没有天赋。

 


 

在《妈妈是超人》第二季中,马雅舒带着女儿米雅去学跳舞。

 

舞蹈老师让小朋友们趴在垫子上,练习蛙式开跨,并帮助米雅纠正动作。

 

一开始还兴致盎然的米雅,在老师帮她纠正开跨动作时感到很疼,开始哭闹着不想学习了,几次试图跑到教室外面。

 

马雅舒隔着玻璃看到女儿的状态,脸上写满了担心。

 

可是她没有因为女儿的苦闹就妥协,带米雅回家。而是耐心询问了米雅为什么不想学习后,换上舞蹈服进入教室,陪着米雅一起上课。


米雅看到妈妈和自己一起做着各种有些疼又很美的动作,慢慢又开心起来,坚持上完了舞蹈课。

 

如果马雅舒只是一味地心疼孩子,米雅说不想学了,就尊重孩子的想法,带她回家。


那孩子就会觉得,我哭闹一下就可以不上课,下次还会故伎重演。几次下来,上舞蹈课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所以说,孩子说想学什么时,父母花钱花精力带孩子去学很容易。孩子没兴趣了不想学了,父母如何应对才是考验当爸爸妈妈的智慧。

 


 

孩子说不想学了,父母该怎么办呢。

 

1.孩子表示不想学习时,不要马上给出明确的回应

 

孩子有时候说不想学习,只是心里不舒服,或者一时的情绪,孩子忘记事情很快,也许到下次上课时就忘了。

 

在孩子说不想学了时,父母可以先表示知道了,但不要马上给出明确的回应。

 

孩子下次再提出时,再和他好好谈谈,给出自己的态度。也许孩子再也不提了,下节课又自己有兴趣了。

 

2.找到孩子不想学习的原因

 

有时候孩子说不喜欢,只是因为遇到了一点小困难,有了畏难情绪。


有时候是因为想玩,怕学习耽误了他玩耍的时间,有时候就是单纯的惰性使然。

 

父母要尽可能地找到原因,再寻找应对办法。

 

3.对孩子的学习给予充分的关注和陪伴

 

孩子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定时定点,风雨无阻,确实不轻松。这就更需要父母的关注和陪伴。

 

尽量抽时间亲自送孩子去学习,告诉孩子他上课期间你就在那里等着他。


在生活中,多表现出对孩子学习成果的极大关注,多和孩子说鼓励的话,引导孩子把他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其他家庭成员和老师同学。

 

这样做,有利于增强孩子的兴趣和自信,让他更愿意继续学下去。

 

总之,当孩子说不想学了时,父母说:“你不开心咱就不学了,不管怎样,开心最重要。”


这样对孩子的任性听之任之,是对孩子最大的不负责任。

 

想让孩子把兴趣变成特长,父母在孩子不想学时就需要“逼”孩子一把,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孩子度过倦怠期,体会到激情过后坚持带来的深层次快乐。

 

蔡康永说: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为人父母,在孩子不懂自律需要他律的年纪,别帮孩子做错误的决定。


作者简介:小确幸来一打,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签约作者,媒体人,出版社书评人,写走心的有温度的文字。简书@小确幸来一打,微博@小确幸来一打。本文首发爸妈内参(ID:shenduwenhua),转载请加微信:fushuzhuoluo

原创不易,随心打赏

 赞赏 


👉中国最需要的教育不是孩子,而是家长,尤其是爸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