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钱林谈家教】这些行为可能会破坏孩子的探究欲望,千万不能做哦

2015-03-19 陈钱林 人民教育


新朋友点击标题下方的“人民教育”关注我们,老朋友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民小编说

“探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可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探究能力可真是问题多多啊。

1、“培养孩子的探究能力,是不是必须从高大上的任务着手?”

2、“我家孩子整天着迷于玩泥土,我觉得一点意义都没有!”

3、“孩子做的时候犯了很明显的错误,我该不该帮他指出来?”

4、“孩子只喜欢观察动物,很少观察植物,家长要不要引导孩子考虑探究课题的全面性?”

……


陈钱林,家有一对龙凤胎,儿子杲杲14岁考上中科大少年班,女儿杳杳16岁入读南方科技大学首届教改实验班。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子女,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学校校长陈钱林有很多的良方妙计呢。


误区一:“宝贝,应该是这样的……”当孩子有疑问时,急于告诉孩子答案


陈氏法则:当孩子有疑问时,我一般都会叫他们先想想看




杳与杲两三岁前的提问,我总是以他们能理解的方式给予解答。稍大些,当孩子有疑问时,我一般都会叫他们先想想看。当孩子的想法接近真相,我就给予表扬;当孩子的猜想离题万里,或者令人发笑,我一般也不会马上纠正,而是引导他们再想想,鼓励探究。


我在瑞安的家一层是商铺,我们的楼梯入口都设计在商铺的二层。我家在七单元,南面有个出口,依次过去是八单元、九单元,九单元北面也有个出口。孩子们5岁时的一天,对我说“知道地球是圆的了”,理由是,从七单元进去,九单元出来,在一层商铺转了个圈,又可到了七单元,“这不就是一个圆吗?”我被弄笑了,但马上给予表扬。


对5岁的孩子来说,能观察地形,并能与“地球是圆的”结合起来,是难能可贵的。好几次,我陪孩子们在一楼转圈,“研究”这个“圆”的原理。


孩子探究的价值,并不在于得到什么知识,重要的激发兴趣与培养能力。许多时候,孩子的探究看上去似乎没有一点儿意义,但不一定没有价值。


孩子们幼儿期喜欢玩硬币。家里的存钱罐里有很多硬币,他们喜欢研究硬币上的制造年份,发现1997年制的最多,常说这些硬币比自己小三岁。孩子喜欢玩,我都支持,平时有硬币常会给他们玩。几年下来,积累了很多的硬币。


读初中后,孩子们好像不喜欢玩硬币了,仿佛这个事也了结了。想不到的是,杲杲读高中学了统计学知识后,再次研究起硬币来,居然得到结论:分析一个国家一个时期的硬币,可分判断这个国家那段时期的经济规律。


误区二:“不要碰,太脏了!”以脏、危险、效率低等名义,阻止孩子探究世界


陈氏法则:里总会有需要淘汰的东西,破闹钟、旧洗衣机等,为什么不给孩子“玩”呢


孩子们动手最多的是摆筷子,其次是摆积木。积木是富于创造性的游戏,本身就是一项探究活动。此外,拼图玩具也较大程度上满足了孩子们探究的欲望。杲杲十分喜欢拼图玩具,有一个由几百块图片组成的拼图,要花两三天时间才能完成,他都乐此不疲。杳杳则更喜欢做纸飞机、纸椅子之类的手工。杳杳读小学时,曾花好几个星期的时间,做了一张玩具类的小木桌子。


家里总会有需要淘汰的东西,或破闹钟,或旧洗衣机,或旧桌椅。这些东西说扔就扔了,太可惜。为什么不用于孩子的教育?反正坏了,正好给孩子探究


孩子们很喜欢拆装东西,刚开始只会拆不去装。好在我父亲住在我家,孩子们拆了的东西,我父亲都可以装起来。慢慢地,孩子们对一些物件拆后也会装。每年夏天,我父亲都会把家里的电风扇拆开清洗。孩子们对此很感兴趣,与爷爷一起拆了装,装了拆,这些都是令孩子们兴奋不已的探究活动。


误区三:“你这样做不对!”孩子在研究中出现了错误,父母马上指出来


陈氏法则:孩子喜欢什么就让他们研究什么,也不要在乎是否找到标准答案


对未知世界的探究,要基于孩子的兴趣。杳与杲从小探究最多的是天文类、动物类课题。孩子们很喜欢天文知识,看了许多相关书籍。为了表示支持,我专门给他们买了望远镜。1998年,我家搬到瑞安城关,买房时特地选择了有露天阳台的房子,以便于观察天象。每当报道关于日食、月食、流星的新闻,孩子们总是兴奋不已。有一年天文奇观,因瑞安天气不好无法观测,我们便专程赶到上海,可惜上海天公也不作美,让孩子们略感遗憾。


孩子们也特别喜欢研究小动物。一段时间,他们迷上了养金鱼,坚持每天观察、做记录。一次,他们买了两条金鱼,其中有一条眼是瞎的。孩子们就研究眼瞎金鱼是如何吃食的?几天后,有了新的研究课题:眼瞎金鱼吃食时运动量大,说明锻炼身体多,会不会比眼不瞎的金鱼寿命长?后来,眼瞎金鱼果然多活了近一个月,孩子们兴奋极了,似乎有了重大科学发现。


曾有家长问我,孩子探究的课题要不要考虑全面性,如孩子研究动物,家长要不要引导孩子研究植物?孩子探究的结果出现差错怎么办?我觉得,没有必要考虑全面性,孩子喜欢什么就让他们研究什么,也不要在乎是否找到标准答案,以孩子的理解水平来探究就可。探究并不是以学知识为目的,而应该是激发兴趣、发展能力。


误区四:“咱们去找个大学的实验室吧!”给孩子寻找高大上的研究问题


陈氏法则:科普类电视、报纸都是学习探究的好素材


杳与杲从小爱看《地球探索》等书,这些书伴随他们度过了一段探索时光。孩子们阅读科普书籍时,并不满足于书中的分析,常常对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深入探究。记得孩子们曾对飞蝶事件追踪、海水的身世之谜等课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查找了大量的资料。


孩子们3岁后,我引导他们观看科普类电视节目。我提前从《电视周报》里选择适合孩子的动画节目、科普节目。2001年的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东方儿童”栏目播出的动画片《蓝猫淘气3000问》,孩子们特别着迷,看了足足一年。之后,孩子们常看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走进科学》节目,这个节目也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究活动。孩子们读中学后开始接触网站,我引导他们浏览科普网站。如中国科普网设有神秘宇宙、美丽极光、世界之最等栏目,图文并茂,还配有动画解说,很吸引人。


报纸上也常会有科普知识的报道,特别是环球时报,几乎每期都有一些科普的文章,这些都不时引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每当社会上有什么大事发生时,报纸上就会有相关的科普知识报道,这些具有情境因素的资料,相比平时的书籍更具有吸引力。如地震、航空飞船发射等,常常成为孩子们探究的好时机。


误区五:“研究了这么久,也没见研究出什么结果啊?”在孩子力不从心时,父母比孩子还急躁


陈氏法则:父母不妨给孩子们“打下手”,激发研究的热情


探究是个综合的学习过程,孩子开始探究时往往异想天开又期望过高,结果常常会力不从心且半途而废。如果家长能做孩子探究的帮手,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特别的亲情,更能激发孩子研究的热情。


孩子们做研究时碰到一些困难,常常会叫我帮忙,我也乐得给他们“打打下手”,捉一些蟑螂、苍蝇之类。我用手捉苍蝇的“水平”,常惹得孩子们羡慕。我一般少有干涉他们的研究进程,如果大人总是干涉孩子的研究,孩子大多是不喜欢的,最终想帮助还没机会呢。


孩子们研究之后会加以分析和总结,每当有“成果”时,我都会给予特别奖励。有时候,我也引导孩子将“研究成果”写成文章。


杳杳读小学六年级时研究洗洁精的毒性,她选择了不同品牌的洗洁精进行比较,并把蚂蚁、蟑螂、树叶放在洗洁精溶液里观察,最后得出“洗洁精对小动物有害,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有影响”、“选用颜色浅的洗洁精为好”等结论,后来写了篇像模像样的小论文。


(本文由张华杰编辑)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1001【新读刊】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什么是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标志
1002【微管理】李希贵的新年关注:当社会不再旁观,教育怎么办?
1003【微管理】中国的校长最缺什么
1004【微阅读】做不太像老师的老师,上不太像上课的课
1005【微调查】关于期末考核,班主任不得不说的话
1006【关注】女教师,请对自己好一点,因为会爱自己的教师最美丽
1007【关注】给校长松松绑,给校长扩扩权
1008【社会】俞敏洪:中国家长在爱孩子的同时,也在把孩子毁掉
1009【老班之道】向胡适的母亲学做班主任
1010【老班叙事】当教师为人父母后……
【陈钱林说家教】系列文章请回复“陈钱林”。


在本订阅号中直接回复文章名前对应的数字,可自动收取。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春游安全攻略”,可以安心带孩子们去春游啦!



人民教育微信


官方微信号:irenminjiaoyu
欢迎您给本账号回复改进建议。
人民教育校长群号:284035142。
人民教育用户群号:301126983。

期待您的加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