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石中英:发展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时代内涵和实践建议 | 关注

石中英 人民教育 2022-07-18


民小编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展素质教育”引发教育界关注,也为教育者提出了新的时代命题。为什么要发展素质教育,新时代发展素质教育具体应该怎么做?让我一起来看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石中英的分析。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论述,使得“素质教育”这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并进入党和国家政策文件的重要词汇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引发教育界高度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重新提出“发展素质教育”的主张?


这个时期提出“发展素质教育”与30多年前提的“实施素质教育”有哪些一脉相承的内容,又有哪些新的发展和要求?


在实践方面,如何按照党的十九大要求进一步发展素质教育?

这些问题都是当前教育领域需要系统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基于对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学习体会,结合我国当前教育实践的具体情况,试图就上述问题谈点个人观点,供教育界同行批评指正。


01

发展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为什么要提出发展素质教育?这是我们在理解这一教育重要论述时需要首先明晰的问题。从该论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出现的语境看,它是出现在下面一段话中:“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发展素质教育”在这段话中所处的位置来看,很清楚它是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之下的一项任务,但又是位于“推进教育公平”之前的一项任务,最终指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此来说,“发展素质教育”是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实践,在方向上也必须与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一致。


从习近平总书记党的十八大之后教育重要论述来看,发展素质教育的提出与他有关国民素质、青少年素质的重要论述密不可分。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始终高度重视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宏大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劳动者的知识和才能积累越多,创造能力就越大。提高包括广大劳动者在内的全民族文明素质,是民族发展的长远大计。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一个国家发展能否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越来越取决于国民素质特别是广大劳动者素质。” 在提高国民素质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心贫困地区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认为只有提高贫困地区劳动者的各方面素质,才能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最可靠的保证,防止贫困代际传递的现象。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提高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就业能力,努力阻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打开孩子们通过学习成长、青壮年通过多渠道就业改变命运的扎实通道,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指出:“素质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业之本。广大劳动群众要勤于学习,学文化、学科学、学技能、学各方面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练就过硬本领。”他勉励广大知识分子、劳动模范和青年代表要立足岗位学,向师傅学,向同事学,向书本学,向实践学,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造就闪光的人生。这些有关提高国民素质、劳动者素质的宏观论述,构成我们理解发展素质教育政策理念的重要思想基础。


在提高国民素质的总任务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青少年素质的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他通过到大中小学视察、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2018年3月改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有关教育问题的会议、给大中小学师生回信等多种方式,就新时代应该注重青少年哪些素质的培养以及如何提升青少年素质作出诸多重要论述,丰富并深化了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理解。2013年,他在同全国各族少年儿童代表共庆“六一”儿童节的讲话中提出,少年儿童从小就要“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长大后做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才。2014年“六一”儿童节前夕,他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考察时寄语广大少年儿童要有志气、勤学习、爱劳动、爱锻炼、有爱心,在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能够“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2014年、2018年他两次到北京大学考察,分别向广大青年提出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以及“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要求,勉励广大青年将个人理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清华大学视察时,勉励广大青年要爱国爱民,要锤炼品德,要勇于创新,要实学实干,在攀登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行胜于言,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从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青少年素质论述的视野来看,他对青少年素质的论述既是着眼于青少年个体的健康成长,更是着眼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高远的历史眼光和鲜明的未来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发展素质教育的思想与他对青少年素质的这些丰富论述密不可分。


02

努力把握发展素质教育的时代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提高国民素质、提升青少年素质的同时,也多次就新时代推进和发展素质教育发表过重要论述。


2013年,他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就指出:“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在这里,“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张已经表明习近平总书记对素质教育的态度:一是认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是提出要从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出发“推进”素质教育。


2016年教师节,他在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师生时更明确地提出:“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教育要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也是在这次考察中,他强调指出:“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要旗帜鲜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要遵循青少年成长特点和规律,扎实做好基础的文章。基础教育要树立强烈的人才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鼓励学校办出特色,鼓励教师教出风格。”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明确“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再次重申“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强调“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提出要旗帜鲜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培养学生“学用相长”“知行合一”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素质。这些重要论述实际上已经充分表明了新时代推进素质教育的思想基础、基本途径和关键素质。


在上述有关推进素质教育重要论述的基础上,2017年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发展素质教育”要求。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对教育的地位、作用、价值取向、发展战略、基本原则、培养目标、体制机制改革、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家庭、学校与社会协同育人等作出全面论述,明确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在这次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将全面发展教育的德智体美“四育”发展为德智体美劳“五育”,而且特别强调新时代教育工作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六个方面下功夫,提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弘扬劳动精神等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全面、深刻地回答了新时代发展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和具体内涵,是我们把握和理解新时代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根据。


基于上述习近平总书记对提升国民素质、青少年素质以及发展素质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我们尝试对发展素质教育的时代内涵作出以下概括:


第一,新时代提出发展素质教育,与20世纪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在根本任务和价值使命上是一致的,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特别是青少年素质,培养和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第二,因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新时代发展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有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从解决“应试教育”所产生的诸多问题转变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呈现出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和更加高远的价值追求。


第三,在全面发展教育所涉及的素质领域以及关键素质上有了新的发展和更加明确的要求,具体体现在对劳动素养、劳动教育的强调和“六个下功夫”上,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素质要求。


第四,在如何“发展”素质教育上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和政策主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提出了“九个坚持”、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社会要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等,强调党委和政府在发展素质教育方面的主体责任,强调发展素质教育必须遵循我国教育的基本规律,将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作为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致力于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和构建家庭、社会、政府、企业、学校等协同育人的新体系等。由此看来,发展素质教育在新时代不再只是一种美好的理念,也不再只是教育界自身的责任,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教育系统性改革行动。


03

落实发展素质教育要求的几点实践建议


党的十九大提出发展素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政策举措,标志着30多年来极具中国特色的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迈入新阶段。随着发展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它也必将成为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基本路径。下面就基础教育阶段各级各类学校如何发展素质教育提几点意见建议。


第一,提高发展素质教育的政治站位和教育站位。如前所述,党的十九大提出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政治和教育要求相一致的,是为了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单单是站在学生个体发展立场、单纯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才艺的,更不是给“应试教育”补偏救弊或涂脂抹粉的。因此,各地各校在落实发展素质教育要求的过程中,一定要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高度和教育价值立场来理解这个任务的时代性、全局性和长期性,跳出分数本位、升学本位、学校本位、区域本位,着力拓展和提升青少年素质,为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打基础,牢牢把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正确价值方向和使命担当。


第二,精准把握发展素质教育的时代内涵。提高青少年素质、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是现代教育的永恒主题。但是,对青少年素质和国民素质的具体要求,不同的时代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体现不同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变迁和科技进步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国民素质和青少年素质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对一些反映时代要求的新的关键素质的论述,这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体系。比如,在谈到德育目标和任务时,习近平总书记除了强调爱党、爱祖国、爱人民外,特别强调“四个自信”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在谈到智育时,他除了强调刻苦学习、追求真理之外,更强调求知欲、好奇心、批判精神和跨学科知识视野的培养;在谈到体育时,他除了要求增强青少年体质体能外,还强调青少年的心理和人格健康,强调体育在形成良好意志品质方面的作用;在谈到美育时,他特别强调传承中华美育精神,希望通过民族的美育来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在谈到劳动教育时,他特别强调劳动精神的培养以及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等劳动价值观的塑造。因此,发展素质教育应当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为基础,精准把握新时代工业和科技革命、社会进步、国家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等对青少年素质的新要求。


第三,切实深化各级各类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教育评价是教育活动的指挥棒。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之所以会出现“五唯”等顽瘴痼疾,直接原因在于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制度。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提出的素质教育理念和政策,之所以迟迟不能落地,直接原因也在于没有建立起体现素质教育理念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因此,新时代发展素质教育必须以深化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构建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为突破口。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该方案在指导思想部分明确提出出台该方案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教育评价总体改革,“发展素质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推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各地各校在发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发展素质教育与推动本地本校教育评价改革同步实施,通过教育评价改革,引领教育的系统性变革,增强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活力,为新时代学生素质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第四,大力提升新时代教师队伍素质。发展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这句话在30多年前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同样适用。当时虽然实施素质教育的环境非常严峻,但是依然有许多优秀的教师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作为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展现了真正的教育者的价值情怀和责任担当。


发展素质教育一样离不开教师的主体作用。如果没有广大教师对发展素质教育意义和价值的认同,没有他们对教育教学规律和新时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尊重和遵循,没有他们在教育教学具体事务上的不断改革与创新,特别是如果没有他们自身思想意识的不断提升和师德师风的良好示范,学校的状况会一切照旧,发展素质教育的政策理念和要求最终只会停留在文件、口号和总结报告中,而不能真正惠及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因此,各地各校也应该将发展素质教育与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素质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具体的方向就是按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对广大教师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个引路人”(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以及“大先生”(注重塑造学生的品格、品行、品味)的要求来进行。


第五,努力构建发展素质教育的社会支持体系。从30多年实施素质教育的经验来看,单靠学校系统来实施是不可能最终完成任务的。一些地方不断出现家长、社会舆论甚至是政府有关部门联合起来倒逼学校放弃素质教育,全力以赴抓分数、抓升学的事件,以至于在相当程度上形成了“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怪现象。新时代发展素质教育,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发挥领导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和谋划,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发展素质教育的指示精神,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家庭、社会、企业、媒体等相关社会机构积极参与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新模式,走出传统的依靠学校系统单打独斗开展素质教育的旧模式,为发展素质教育、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体系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和广泛的社会支持。


第六,积极开展发展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素质教育实施30多年来,对于推动中国基础教育变革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不仅推动了基础教育的观念变革,而且也推动了基础教育的政策、制度和实践模式变革,这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但实事求是地说,在素质教育从提出到实施到上升为国家重大教育政策理念并加以宣传推广的过程中,研究不足——既包括理论研究不足也包括实践研究不足的问题始终存在,这反过来又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发展素质教育,一方面应该汲取之前实施素质教育的宝贵经验,如鼓励基层创新、注重典型引路、关注课堂变革,等等;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前车之鉴,在政策宣传和实施的同时,加强发展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尊重教育实践主体性的同时,尽力使发展素质教育的过程成为一种有专业支撑和引领的过程,一种可以不断矫正方向、聚焦核心问题和改进行动的过程。


(本文系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章来源|2021年第10期《人民教育》杂志
作者 | 石中英
责任编辑 | 任国平 宋佳欣
微信编辑|魏倩

推荐阅读


檀传宝:教育学书籍阅读的“三重门” | 荐读

从石库门到南湖畔  初心百年历久弥坚——习近平总书记到过的红色圣地之上海浙江篇

翟博:新时代发展素质教育的根本方向 | 特别关注

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 走好新时代“赶考”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解读与传承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