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叛逆怎么办?要学做理性的父母 | 家长慧

人民教育 2024-04-0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心渠活水 Author 王金娥


民小编说

常常会听到父母有这样的抱怨:“怎么小时候那么乖的孩子长大了却越来越不好管了。”这时,父母应摆正自己的心态,要认识到孩子的叛逆其实是思维能力正在提高的表现。但由于心理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孩子对自我的追求有时就会变成对父母的激烈反抗。面对孩子的叛逆,家长该怎么理智应对呢?一起来看这篇文章——


青春期的孩子生理上已发育成熟,而心理上却还不够成熟,既向往独立,又缺乏独立的资本。面对父母的安排,常常会说“不”,有些孩子即使表面顺从,心里也会想尽办法挣脱父母的羁绊。当孩子的所作所为与父母的期望不一致时,往往会引发激烈的亲子冲突。无论孩子犯了什么错,我们都应做有理性的父母。下面将从心理学的视角来谈谈这个问题。


控制情绪,避免激烈的冲突


在得知孩子闯了祸时,家长往往会出现激情状态,这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往往会出现“意识狭窄”现象,进而可能做出一些过激行为,导致不可收拾的后果。处于激情状态下,家长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自己的情绪。 


首先,深呼吸。告诉自己不要冲动,想说的话、想做的事情停 10 秒钟以后再去说、去做,因为激情持续的时间十分短暂,10 秒钟足够让我们从激情状态下解放出来,平复自己的情绪。


其次,转变认知。埃利克斯的情绪 ABC 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 A 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 C 的更直接原因。家长应以积极的视角来解读使人产生生气、厌恶等负面情绪的事件,调整自己的认知,或对情绪事件进行合理化。


适当放权,给孩子试错的机会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少走弯路,不要出错,健康成长、成才。当孩子做了错事,往往第一反应就是制止,若孩子不听话,往往会强迫。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认识不到自己行为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也认识不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反而会对父母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一旦遇到机会,还是想去验证自己的错误行为。 


有一个女孩非常爱美,留着长头发。升入初中后,学习压力增大,父母想让她把头发剪短,以节省时间去学习。孩子不同意,但是迫于家长的权威去了理发店。可是头发理了一半,孩子瞬间接受不了,不顾妈妈的反对,从理发店逃出,但还是被“押”回了理发店。事后,家长生气,孩子委屈,亲子关系降到冰点。 


遇到这种事情,父母应尊重孩子选择的权利,让她自己决定是否要继续留长发。孩子在体会到留长发的种种不便以及受到周围同学都是短发的影响后,很可能会主动去剪发。 


面对孩子的叛逆,家长应该适当放权,给其试错的机会,将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即使孩子真的错了,也可以获得经验,调整认知,为其以后作出正确选择打下基础。父母的适当放权,有助于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减少亲子冲突。



放下姿态,做孩子的朋友


朋友关系是平等的,朋友在你遇到问题、困难时给你建议,而不是替你作决定;在你犯错时,不是指责、批评你,而是倾听,和你一起探讨,总结教训;在你伤心时,不是抱怨你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而是对你的伤心感同身受,陪伴你、安慰你;在你获得成功时,肯定你、鼓励你。家长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应放低姿态,做孩子的朋友。不要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自己,孩子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说出自己的理由,和家长辩论。当家长从内心重新审视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时,心态会平和很多,孩子的叛逆行为也会有所收敛。


(一)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 


家长应该在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多关心他们,多给予孩子精神方面的关爱。家长不要总是忙于工作,一定要合理安排时间,多陪伴孩子。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不要让孩子感到孤独,感觉自己是生活在一个冷漠的家庭中。父母要为子女营造温馨有爱的家庭氛围,而且要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爱意。 


(二)父母要以理性的方式教育孩子 


父母要尊重孩子,理性对待孩子。当孩子取得成绩时,及时表扬,让孩子感到父母为他们感到高兴,感受到父母对其情感的关注;当孩子犯错误时,父母要避免打骂孩子,应以鼓励引导为主,避免用尖酸刻薄的言语对孩子进行情感的打击;当孩子付出努力但没有达到较好的效果时,父母应该肯定孩子的付出,陪伴他们一起找原因,找差距,而不是讽刺和打击。 


(三)对孩子教育要“严而有度”


幼年时期曾遭受过家庭暴力较重的学生,长大后更容易敏感;遭受过情感忽视较重的学生,其自律性水平较低。轻度的责罚,并不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及人格产生深远的影响,孩子也并不是不能惩罚、不能指责。在教育孩子时,我们应该严格要求,但是要“严而有度”。


(四)亲子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交流方式 


当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常缺少足够的时间以及耐心。许多家庭一直以来都没有建立起良好、有效的沟通方式,当子女在一些方面做得不尽如人意时,父母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容易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这非常不利于家庭形成温馨和谐的氛围,儿童也会因父母的忽视等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长此以往,可能会形成人格方面的一些障碍。因此,父母和子女之间要平等互爱,多通过平和的方式进行交流沟通。


(作者单位系安阳师范学院


文章来源|转自心渠活水公众号,原文刊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3年第31期,有删减文章作者|王金娥微信编辑|陶玉祥 实习编辑 贾舒婷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小学科学教育是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关键 | 关注
教育有三宝:体育、阅读与劳动 | 观点
加强规避体育活动风险的“稳定三角” | 大家讲安全
近八成未成年人通过短视频获取轻知识,视频时代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网络学习 | 关注

欢迎订阅

①扫码订阅2023年《人民教育》杂志


②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