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待家暴“零容忍”!保护孩子免受家暴,老师应该这样做 | 支招

刘俐宏 人民教育 2024-04-05


民小编说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以未成年人保护为专题发布了反家庭暴力典型案例,引导家长“依法带娃”。家暴不是“家务事”,反对家庭暴力是每个家庭乃至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对待家暴必须“零容忍”。作为老师,如何引导孩子和家长远离家暴?怎样引导经历过家暴的孩子走出阴影?一起来看这篇文章——


家,本应是每个孩子温暖的栖息地,但家暴却让这个本该温馨的港湾掀起风浪,蒙上乌云。家暴不仅会给孩子造成身体上的伤害,也可能导致心灵创伤。老师是除了父母以外跟孩子接触时间最久的人,作为老师,如何保护孩子远离家暴?


细心关注,及时发现家暴情况


帮助未成年人远离家庭暴力,尽早发现是基础。老师是发现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的关键人员。在平时与家长接触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出孩子的父母是否具有暴力倾向?控制欲是不是特别强?对待孩子的态度是否理智?是否能管理好情绪?还要特别警惕家长“以爱之名”对孩子进行的控制。同时,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细心关注,观察孩子的身体是否有受外伤的情况?情绪不稳的状态会持续多久?其实,如果孩子确实受到家暴,在和同学的交往中以及日常作文中都会透露出蛛丝马迹。老师一旦发现类似情况,一定要及时找孩子询问情况,了解事由。如发现疑似受到侵害的情况,经反复核实后,老师上报学校,学校第一时间向公安、民政、教育等相关部门报告。


专业援助,法官进校普及家暴


为有效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和维权能力,可以借助专业力量普及家暴知识。学校联动法治副校长,开展“反家暴维权讲堂”,法官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传授法律知识。向同学们普及家暴的含义、形式等内容,介绍家暴带来的危害,并结合相关法律条文,对典型案例进行解析,让学生们深刻了解到抵制家暴的重要意义,提高辨别并抵制家暴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教育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校家社协同,开展反家暴亲子沙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任何行为都可能对孩子产生一生的影响。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家长开放日开展“让爱永驻我家”亲子沙龙活动,邀请社区义工参与,在活动中达成共识:家暴不是“家务事”,反对家庭暴力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让亲子共读《反家暴知识宣传手册》,在寓教于乐中加深每一个家庭对《反家庭暴力法》中相关知识的理解。还可以邀请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师分析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让每一位家长明白父母对子女的暴力甚至可能产生传递效应,并提供家庭教育援助渠道,引导家长远离家庭暴力。社区义工可以围绕家暴者应受的惩罚、“人身安全保护令”等方面内容,开展反家暴知识问答。最后,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写下“让爱永驻我家”的宣言,增强家庭幸福感,促进家庭和睦。


主题班会,教导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班主任可以不定期召开《向家庭暴力说:NO!》《我不要做沉默的羔羊》《遇到家庭暴力,我会这样做》等主题班会,让孩子明白如果遇到家庭暴力该如何应对、如何使自己受到的伤害降到最低、遭到家暴时求助渠道有哪些。未成年人保护是每位老师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主题班会,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还可以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利用班集体的正能量为孩子赋能。


及时干预,引导孩子走出家暴阴影


经历了家庭暴力的孩子感受不到家庭温暖,轻则容易感到孤独、恐惧,重则可能产生压抑、焦虑或自卑的心理,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和生活。老师应该用爱的陪伴作为干预措施的第一步,倾听孩子吐露的心声,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情绪被关心、被照顾。同时要及时家访,持续跟进了解家暴情况是否清零。更要主动对接学校的心理辅导师,请心理辅导师为孩子制定一对一个案辅导,掌握每次辅导后的情况,便于后续跟进。也可以鼓励孩子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团体辅导活动,积极参与亲子活动,增进家长和孩子的感情,助力情感的共融。


为孩子点亮快乐童年,需要一个温暖的家。有爱的家庭氛围是最好的教育,愿每一个家庭没有暴力,没有孩子的哭声和眼泪,让我们一起用爱呵护快乐童年,用爱温暖幸福家庭。


(作者单位系重庆市巴蜀小学校
文章作者|刘俐宏微信编辑|陶玉祥 实习编辑 贾舒婷

推荐阅读

如何选择朋友才能实现共同成长?这份交友指南请查收 | 干货
从“枫桥经验”探究教育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的路径 | 关注
习近平在第十个国家宪法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
山东日照:筑牢“家校社网”四大“心育”主阵地 | 支招

欢迎订阅

①扫码订阅2023年《人民教育》杂志


②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