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稳步、有序、持续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 卷首

范国睿 人民教育
2024-08-31

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系统深刻阐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讲话发表一年后的今天,关于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意义已成社会共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进入到教育强国建设的实施阶段。距离2035年实现教育强国目标还有10多年时间,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一幅波澜壮阔的奋进画卷正徐徐展开。但是,从教育强国建设重大决策的确立到规划、实施,再到目标达成,是一个极其艰辛的过程。


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拔尖创新人才的专业成长。建设教育强国,需要从受教育者立场出发,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不断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努力让教育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全体人民的全面发展。需要认真研究和尊重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营造自由、宽松、充满活力的教育环境,激发具有不同天赋和特长受教育者的学习激情、思维水平与创造力,因材施教,科学对待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识别与培养,试点和实验重点科技领域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在不同领域和方向上脱颖而出,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基础性、战略性人才支撑。


在系统规划与分步实施中,促进教育强国建设稳步、有序、持续进展。一是需要系统设计与规划、落实国家战略任务。在项目规划上,既要集中力量落实国家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战略,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建设科技强国和创新驱动的经济强国,更要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现代文明国家。二是完善教育与社会发展协调机制,跳出教育办教育,统筹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对标教育强国指标要求,将教育与国家、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前沿发展要求联系起来,既要面向科技创新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文明素养全面提升的战略需求,又要借助科技、经济、社会的积极力量,在协同推进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中支撑教育强国建设。三是因地制宜,结合区域改革发展具体情况,系统谋划、科学规划和设计本地区本单位的具体教育改革发展项目,服务国家战略,促进区域教育发展。四是坚定不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优先安排教育、在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在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创新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五是高水平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建设,以持续的制度创新处理教育发展改革中的“发展—治理”关系,加强教育的“制度性开放”,打破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单一性和内部系统封闭性,化解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矛盾与冲突,凝聚一切有利于教育强国建设的社会力量,激发教育系统内在活力;建立与完善教育强国建设的过程监测机制、动态调适机制、评估反馈机制,提高教育强国建设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等方面的综合效能。


在智能技术迭代发展中,探索教育强国建设的新赛道。智能技术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全面挑战着教育事业发展。教育强国建设,需要在以智能技术逐步重构教育体系进而走向数智教育生态的变革中达成既定战略目标与任务,为此,需要建设和迭代数字教育资源与数字学习平台,开发基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元宇宙、AIGC技术与虚拟数字人等智能技术的教育场景、智能学习支持与保障体系,赋能学习与教育,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24年第10期文章作者|范国睿责任编辑|施久铭
微信编辑|贾舒婷

推荐阅读

“医教共同体”打通干预梗阻、“文化舞台”舞出阳光自信……各地汇聚“心”力量,护航“心”成长 | 关注
胡艺馨等:突破教养过度困局,从校家社协同到改变孩子内心 | 封面主题
打造“1+1+N”服务体系、构建全员育心工作格局……各地交出守护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答卷 | 关注
甘肃兰州城关区:稳基线、抓主线、布长线,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 封面主题

欢迎订阅

①扫码订阅2024年《人民教育》杂志


②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民教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