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交部大楼里的故事(一) | “官帽”大楼里不为人知的外交事儿

青峰石 外交官说事儿 2020-09-16


当人们路过首都的朝阳门立交桥时,一定会注意到位于桥东南部面朝西北方向的外交部大楼。

听说人们对这座大楼的评论多种多样,说什么的都有:有的说好,雄伟、壮观、气派,像个外交部的样子;有的说什么呀,怎么会建到这个破地方,“歪门斜道”喝西北风,建在长安大街才对;有的说造型像个官帽……这年头人们爱说、好说、敢说,北京的大楼被一个一个品头论足,顺口溜编得一套一套的。社会上的其他事情也是这样,顺口溜可多了。人们爱怎么说就让他们说吧,反正谁也没办法堵住大家的嘴,反正外交部大楼就这样了,搬也搬不走,拆了重建更不可能。




外交部可不是个一般的部,对外代表国家,它的办公大楼可不能随便建,为建这个大楼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此之前外交部在东四朝内大街路北225号办公,那个楼比现在的楼小得多。但下班时人们看到一二十辆外交部的班车,浩浩荡荡,鱼贯而出,高档美观,有专门的警察指挥,交通要中断好一阵,那架势好不气派。

那个时候社会上的豪华大轿车没几辆,特别是外国造的,恐怕只有外交部才能搞到那么多。

小轿车呢,一色奔驰。当时不讲透明度,加上外交的神秘性,大家对外交部的了解似乎就是它的大车小车而已。再往前推,外交部在前门东边东交民巷15号那个院子和东交民巷30号那座楼(现在叫华风宾馆、解放前是著名的六国饭店)里办公,有的电影还是在那儿拍的呢。



六国饭店


新中国外交部最初的办公地是在东单北大街路外交部街33号的院子里,第一任外交部长周恩来和第二任外交部长陈毅都曾在此办公。

中国人知道历史上有过使节却不知道欧洲人打什么时候开始起搞了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外交部这套玩意儿。鸦片战争的炮声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迫使中国人睁开眼睛看世界,才知道了这些新名词。



1861年,清政府设立了主管对外事务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但洋人认为总理衙门的名字不好,八国联军侵华后通过1901年的《辛丑条约》强迫清政府改成了“外务部”,民国初年又改称为“外交部”。后来,部址由东堂子胡同迁至石大人胡同(今外交部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虽然把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推翻了,但外交部办公地址仍设在老地方。

大名鼎鼎的元帅、副总理兼外长陈毅在学生时代还到过这里参加游行示威,抗议当年政府的腐败卖国,冲击过这个地方呢,没想到后来自己当了这个地方部的第二任部长。




这里的主楼是一座慈禧太后时期为接待德国王储而建的两层小楼,欧洲风格,造型别致。

1966年邢台地震时受到影响,成为危楼。周恩来总理知道这座楼是全北京中央政府办公楼中最老的两座楼之一,地震一过他就专门打电话问外交部的同志们有无危险。



不久外交部就搬走了,后来这座具有文物价值的小楼被拆掉,整个院子改建成外交部职工宿舍。周总理曾对决定拆掉这座小楼的外交部负责同志提出过批评。




本来外交部早就该新建办公大楼了,方案制定了一个又一个,模型做了一大屋子,却一次又一次地被周总理否定了,因为在周总理兼外长和不兼外长的长时间里,我国的财政少有宽裕年景,所以每一次周总理总是带头把自己主管的外交部大楼重建项目砍掉,将钱用于更需要的地方。

周总理走了,他老人家管不了啦,弄来弄去搞成了朝阳门立交桥旁这座外交部大楼的样子。




对现在这座外交部大楼的评论孰是孰非姑且不论,恐怕人们都想到大楼里面看一看。现在讲透明度,外交部的神秘感已开始打破,赞扬外交部搞得好也好,大骂外交部太软弱也好,老百姓关注外交,甚至要参与外交,自然想到外交部大楼里去看一看。

到底是外交部,带头搞开放日,尽管开放的日子不多,人们真想去大楼里看看也不难。但如果想知道大楼里面的人和他们整天都忙乎些什么,那可不太容易了,如果你硬去打听,小心公安、安全部门盯上你。不过我有办法,可以讲出不少外交部大楼里面的人和事,而且在讲的时候请公安、安全部门的人在一旁听着,一点儿麻烦都不会有的。怎么样?这办法好吧!国家机密除外,咱任嘛不沾。



外交部公众开放日


不过话得说回来,你知道大楼里有多少人?几千呐。不止这些,从这座大楼里派到国外大使馆、领事馆工作的还有几千人呐。离退休的不知道又有几多几许。说起来简直不知道该从谁说起为好,事情更是千头万绪,很难找到一个开端。




可能有人会给我出主意,说大家都知道天天见报,上电视的那些部长们和发言人们,他们的尊姓大名都是耳熟能详的,要说外交部大楼里的人和事自然就应该从他们说起,他们的工作、家庭、生活、趣闻,最好来点隐私什么的,只要新鲜大家肯定都爱听。

这下可将了我的军了,因为关于他们的事情我讲起来必须十分小心,到目前为止,我知道的同大家差不多,不过他们发表什么讲话了、搞什么外交了、到什么国家了、出席什么国际会议了、相貌如何、风度怎么样之类的。要说也不能指名道姓,可我又没有曹雪芹那种能耐,既能说出一大堆有趣的人和事来,又能把甄士隐写得活灵活现。

那还吹什么牛要讲外交部大楼里的故事?你别说,我还真想吹点牛,这是因为除部长们、发言人们之外,我对外交部大楼里的其他人和事还真了解的不少,所以敢于不揣冒昧。

而且,我要写的这些人有的是我所尊敬的革命老前辈,有的是我的铁杆朋友,写好写坏他们不计较,更不会把我告到法庭上。先别说,现在讲法治,大伙动不动就想打打官司,说起来这是好事,只是我既没钱又无时间,因此希望不要碰到连倒霉的曹雪芹都没有碰到过的麻烦。

嗨,有了,咱也不从现任的部长们说起,也不从几位发言人说起,外交部不是已故总理周恩来亲手创建的吗?咱就从周总理说起。





文字 | 《外交部大楼里的故事》(小说)

作者 | 青峰石   

编辑 | 小哈  图片 | 网络








联系我们




战略合作伙伴

别去电影院了——

让家变成你的私人影院 

Cine More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