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交记忆 | 听李家忠大使讲述胡志明的一日三餐

杜辉煌 外交官说事儿 2022-07-19




人物简介 /profile   


李家忠,1936年生,天津人。自1956年起,先后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北京大学东语系和越南河内综合大学。1961年进入外交部工作,1994年3月至2000年7月,先后任驻老挝和驻越南大使。


在李家忠的外交生涯中,他曾四次被派到我国驻越南使馆工作,在那里度过了18个春秋,目睹了中越两国从蜜月到冷淡、从对抗走向正常的全过程,见证了两国老一辈同志加兄弟的情谊和新一代务实的作风。

越南大使邓明魁和李家忠

上世纪四十至六十年代,胡志明作为越南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始终保持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本色。他要求越南党员干部要做到“勤俭廉正、至公无私”,自己则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他没有妻室儿女,没有个人存款,没有属于个人产权的住房,就连每日三餐,也十分简单。

李家忠大使

据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胡志明的早餐经常是一碗粥、几块白薯,或一小片面包和一杯牛奶,有时也吃一碟糯米饭。两餐正餐基本上是每餐三菜一汤。三菜中是“两咸一淡”,“两咸”中一道是瘦肉、鸡肉或烤鱼,另一道是茄子沾鱼露、柠檬汁,有时加一点辣椒;“一淡”是一盘水煮蔬菜;“一汤”则根据时令的变化,有时是白菜汤,有时是酸豆角汤。三餐中间有时喝一杯牛奶。

有一年越南粮食歉收,百姓只得在米饭中掺进玉米,胡志明便提出在自己的米饭中也要掺进玉米,与百姓同甘共苦。胡志明要求炊事员掌握好饭菜的数量,争取做到每一次全部吃光,如有饭粒掉在饭桌上,他肯定会捡起来吃掉。饭后一般是吃一根香蕉,或一个橘子,有时也吃一个苹果。

一次,厨师特意做了一道“鸡蛋肉饼”给胡志明改善伙食,心想胡主席一定会多吃一些,但饭后发现这道菜原封不动地摆在桌上。厨师感到非常困惑,又不便当面询问,便托胡志明的秘书帮助了解个中缘由。事后秘书告诉厨师说,胡主席很喜欢吃“鸡蛋肉饼”,只因那份肉饼太大,吃不完剩下一半,别人不好处理,会造成浪费,所以只好不动筷子。


胡志明在河内的故居高脚屋

胡志明居住的高脚屋没有卫生间和餐厅,连自来水也没有,胡志明每天要三次步行到主席府内的平房餐厅就餐。从高脚屋到平房餐厅的距离约二百米,胡志明说,步行去用餐也是一种锻炼。遇有雨天,工作人员提出要把饭菜送到高脚屋来,胡志明不同意,他说:“这样虽自己不会淋雨,但工作人员会淋雨,你们是愿意让一个人辛苦,还是愿意让更多人辛苦?”

1964年11月,胡志明会见中国高检代表团(前排左三为张鼎丞,后排右一为李家忠)

有人认为应该让胡主席吃得更好一些,胡志明则说,他并非不知道有更好吃的东西,但要看什么时候:“在人民还很穷、多少百姓还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我们在首都河内怎能忍心吃得太好?”胡主席经常嘱咐厨师要精打细算,要保证营养和简朴,保证卫生,不多不少,每餐都吃光,不要剩下。

胡志明一日三餐,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他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本色与道德风范。1946年,身为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的胡志明,一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丝毫不贪图功名富贵,现在我担任国家主席,是因为接受了同胞们的托付,必须努力去做,就像一名战士奉国民之命奔赴前线一样。什么时候同胞们让我告退,我将十分高兴地告退。我只有一个愿望、最大的愿望,就是如何使我们的国家能完全独立,我国人民能获得完全自由,每个同胞都有饭吃,都有衣穿,都有学上。至于我自己,我将建造一间小屋,那里有青山绿水,可以钓鱼、种菜,终日同砍柴的老人和放牛的儿童结为朋友,与名利不发生任何关系。”这就是一个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end-

文章来源 / 金日君

图文 / 杜辉煌

阅读延伸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联系我们

倾听外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