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赴纽约——2003年伊拉克战争前的外交斗争(下)

唐家璇 外交官说事儿 2022-07-19

往期推荐




2003年伊拉克战争前的外交斗争(上)


2003年伊拉克战争前的外交斗争(中)





作者简介    


唐家璇 中国职业外交官。197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十六届中央委员。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外交部部长、驻日本国公使。


三赴纽约 战和相持

根据联合国的安排,2003年2月14日,联合国监核会与国际原子能机构负责人将再次向安理会提交对伊拉克的核查报告。

2月11日,法国总统希拉克就伊拉克问题与江泽民主席通电话。希拉克总统说,伊拉克局势正处于关键时刻,为争取更多安理会成员支持政治解决的努力,法国、德国、俄罗斯三国外长将在2月14日赴纽约出席安理会有关会议。希拉克总统强烈希望江主席同意派中国外长与会。



2003年2月13日晚抵达纽约,准备出席14日举行的联合国安理会伊拉克问题会议。这是我一个月内三赴纽约。图源:《劲风煦雨》


为继续体现中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建设性作用,支持避免战争的外交努力,中央决定派我与会。就这样,我在10天内再赴纽约,出席安理会伊拉克问题外长会。

2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举行公开会议,听取两机构负责人报告对伊拉克武器核查情况。这一次,两机构负责人向安理会提交的报告以介绍具体核查情况为主。

他们一方面表示,仍然没有发现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另一方面又说,还不能证明伊拉克确实没有这类武器。在关于伊拉克是否“实质性违反”联合国决议、是否需要继续核查、加强核查机制等关键问题上,两机构强调决定权在安理会。

针对两机构的报告,各国随后进行了发言。美国指责伊拉克未能对联合国的核查工作采取合作态度,也没有执行安理会1441号决议,称伊拉克仍在继续隐瞒、欺骗联合国,并再次表示,增加核查人员或延长核查时间已经没有任何作用,安理会应于近期采取行动。

英国、西班牙、保加利亚等国呼应美国的立场。英国称,和平解除伊拉克武装应该以武力为后盾。伊拉克则驳斥了美国的指责。

中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多数安理会成员在发言中重申,应在联合国框架内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认为前段核查已有进展,应继续进行,并加强核查机制;敦促伊方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2003年2月14日,出席联合国安理会关于伊拉克问题外长紧急会议,与德国副总理兼外长菲舍尔握手。图源:《劲风煦雨》


我在发言中对大多数成员的意见明确表示赞同,认为核查是有作用的,有必要继续进行下去。应该给予核查人员必要的时间,落实好第1441号决议,完成安理会赋予的使命。

我重点强调了政治解决、避免战争的主张。我说:“和平与发展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期待。作为安理会成员国,我们没有理由不为之付出最大的努力,采取一切措施尽力避免战争。只有沿着政治解决的方向走下去,我们才不会辜负国际社会对安理会的信任和期望。”

从这次会议的情况看,安理会成员主战、主和两派泾渭分明,各持己见。多数国家与美英立场大相径庭,反对在当时形势下对伊拉克动武。法国、德国等国更是公开与美国唱反调。美英短期内寻求安理会明确授权动武的难度很大。

四赴纽约 力争和平

两机构向安理会提交报告10天后,北京时间2003年2月25日凌晨,美英两国,这一次又加上西班牙,再次向安理会提交了新的决议草案。

虽然美国等国提交的新案文中没有明确授权动武的内容,但案文明确将伊拉克定性为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的国家,并决定根据 《联合国宪章》 第七章采取行动。

这样的案文一旦通过,也将会被视为美英获得了联合国的动武授权。美英方面虽然表示欢迎各方就案文提意见,但又强调不会做实质性改动。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法国、俄罗斯、德国在安理会散发了关于加强联合国对伊拉克武器核查的“联合备忘录”,并明确表示反对安理会通过任何新决议。安理会围绕伊拉克问题的较量进入摊牌阶段。

我们对美英搞新决议草案当然是不赞成的。为了尽最大努力给和平争取机会,江泽民主席、胡锦涛总书记分别出面做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领导人的工作,强调要继续加强核查,争取在联合国框架内政治解决,没有必要搞新决议。我们还强调要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战争对谁都没有好处。政治解决问题需要的时间可能长一点,但代价最小,也最符合各方利益。




纽约时间2003年3月7日上午9点半,我在一个多月内第四次来到联合国总部大楼,看着楼前随风飘扬的联合国会员国国旗和浅蓝色的联合国旗帜,一种复杂的心情油然而生。

那天的外长会,15个安理会成员中有11个国家派外长与会。阿盟外长代表团也调整日程,赶赴纽约同各方会晤。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列席了会议。由此可见,各方都认为这次会议十分关键和重要。

两机构负责人在会上再次通报了武器核查的最新进展情况。这次通报基本上以事实陈述为主,没有做出任何结论。两机构负责人通报情况后,各国与会代表开始发言。“主战”和“主和”两派仍然阵线分明。




我在发言一开始就强调,4个月前,安理会本着团结、合作的精神,在这里一致通过了1441号决议,充分体现了安理会关于销毁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决心,也如实反映了国际社会希望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的意愿,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欢迎和广泛支持。

我接着说,切实落实安理会有关决议,全面、彻底地销毁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艰巨任务。从两机构的报告看,1441号决议的执行情况总体上是好的,是有进展、有成效的。核查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也说明核查是十分必要的。我们相信,只要朝着政治解决的方向走下去,销毁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我强调,当前形势下,我们既需要决心和勇气,更需要耐心和智慧。安理会尤其需要保持团结和合作,维护安理会的权威地位。

我在会上清楚地表明了中方立场。我说:“我们要求安理会继续对两机构的核查工作予以有力的指导和支持,继续核查,弄清问题,直至其完成1441号决议的授权。同时,中方也敦促伊拉克政府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与核查人员的实质性合作,为政治解决问题创造必要条件。”

我最后表示,从对历史负责的角度出发,从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中国政府强烈呼吁安理会切实负起责任,竭尽全力避免战争,坚持不懈地实现政治解决。




公开会后,安理会又在当天举行了内部磋商。美国、英国、西班牙阐述了对决议草案的修改意见,称为体现灵活,愿给伊拉克10天的时间。如果10天后安理会仍然不能够得出伊拉克提供了全面、及时、积极、无条件合作的结论,就应该自动判定伊拉克错过了最后的机会。

美英等国将17日定为最后期限,实质是向伊拉克发出了最后通牒。这次会议是各方在摊牌前的最后一轮试探和摸底,会上、会下的较量都很激烈。

情况表明,美国如果要推动安理会通过它起草的决议草案,仍有较大困难。那次在纽约我只逗留了不到14个小时,会议结束后立即启程回国,因为行前中央领导曾指示我“快去快回”。

在回国的航班上,我们抓紧时间对会议情况做了分析和总结。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各方摊牌已近,战争不可避免。一到北京,我就直接去中南海向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汇报了会议情况,也汇报了我们的分析和结论。事后证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为中央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战火虽起 正义仍在

在反复向各方施压仍得不到安理会多数成员支持的情况下,美国、英国、西班牙三国首脑于3月16日在葡萄牙的亚速尔群岛就伊拉克问题进行紧急磋商。会后发表了联合声明。

三国在联合声明中重申,安理会1441号决议给予了伊拉克最后机会,但伊拉克没有能够与联合国充分合作,已经“实质性违反”决议,对伊拉克动武是必然的选择。但表示三国仍将进行“最后的外交努力”。

3月18日,美英等国宣布不再寻求安理会表决其决议草案。当晚,布什总统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向伊拉克发出最后通牒,限令萨达姆及其子在48小时内离开伊拉克。3月20日,布什再次对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美国“对伊拉克早期军事行动已经开始”。伊拉克战争终于打响了。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燃起战火。新华社发


在伊拉克战争打响前的这几个月里,虽然美英等国向安理会施加了强大压力,但安理会最终顶住压力,没有给美英等国对伊拉克动武开绿灯,坚守住了道义和公理。

当天,中国外交部就此发表声明,对美英等国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拉克发动军事行动表示严重关切,重申应在联合国框架内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要求伊拉克政府全面、切实执行安理会有关决议,同时尊重伊拉克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认为1441号决议仍然是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的重要基础。声明还强烈呼吁有关国家停止军事行动,重新回到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的正确道路上来。

回顾这段历史,我感到欣慰的是,在对伊拉克“战与和”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是一贯的、坚决的、鲜明的,始终坚持原则,维护和平,反对战争,在关键时刻为争取百分之一的和平希望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孰是孰非,伊拉克的现实已经做出了结论。




-End-

文字 | 《湘潮》 

作者 | 唐家璇

图片 | 除标注外来源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小哈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外交书屋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了解详情


倾听外交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大图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