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者观点 | 沈桂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2022年召开的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深刻阐述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大会报告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这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顺利实现的坚强保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的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平发展等五个方面的本质要求和鲜明特色。这项前无古人的伟业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致力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探索总结的,是中华民族以自己的智慧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我国有1亿多少数民族同胞,大部分居住在西部边疆地区,2020年人口普查,内蒙古、新疆、西藏、宁夏、广西5个自治区和云南、贵州、青海三省的少数民族人口约有7700余万。推动西部民族地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各族同胞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采取了财政补贴、对口援助、精准扶贫、兴边富民、生态保护等多种措施,推动民族地区加快发展。2015年,民族八省区还有贫困人口1813万,占全国贫困人口的32.50%,贫困发生率是全国5.7%的两倍。经过7年多的集中脱贫攻坚,民族八省区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2021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根据党的二十大的战略部署,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民族地区要立足自身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边疆少数民族同胞要全面投身国家现代化各项事业,不断深化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这是新征程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使命。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就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保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

党的二十大部署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全面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任务。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体现,也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

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是新时代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动民族自治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民族事务法治化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在2019年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确立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把民族平等作为立国的根本原则之一,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族人民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获得了平等的政治权利、共同当家做了主人。”在2021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证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参与国家事务管理,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实施”。随着基层少数民族群众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各族同胞的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国家意识显著增强,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公民积极主动关心国家大事,越来越深入跟上依法治国的现代化步伐。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将“统一和自治”、“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实施;有序推进协商民主、全过程民主;有序扩大各族群众政治参与,进一步推动各族公民共同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能力和水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任务,也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任务。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是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在2014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2019年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在2021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主义指引下,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在深入挖掘各族先民维护团结统一的历史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近现代以来各族儿女投身中华民族革命解放与发展进步事业中体现出来的革命精神、团结精神、改革精神、奋斗精神、创造精神的宣传教育,指引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增强“五个认同”,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大团结,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在2021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在各族同胞内心深处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教育引导各民族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

总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想、一起干,万众一心向前进。



作者|沈桂萍,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研究员

来源|《中国统一战线》2023年第一期

编辑|王斯禹

审核|陈泽星

往期推荐




先进制造 | 重新平衡欧洲、俄罗斯和亚洲之间的全球能源(上)


先进制造 | 重新平衡欧洲、俄罗斯和亚洲之间的全球能源(下)


学者观点丨李林:在法治轨道上建设更加完备的国家制度体系


盛世豪主席在第三届中国国家制度研究高峰论坛上的致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