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少奇为什么有一位俄罗斯孙子?

鹏陈万语 行游环宇 2023-10-12

广州新四军研究会合唱团成立于2009年6月(又名广州新四军后代合唱团),是广州新四军研究会属下的一支业余文艺团体,于2011年3月在广州市民政局注册。该合唱团现有团员150多人,平均年龄56岁,均为新四军和革命前辈的后代。
已回国定居的刘少奇长孙、俄罗斯籍退役航天专家、该合唱团团员刘维宁(俄文名阿廖沙)及其夫人冬妮娅同台献唱了俄罗斯歌曲《我们举杯》。歌曲采用了独特的双语演唱方式,刘维宁夫妇以俄语主唱,合唱团的伴唱与和声以中文演唱。


时间回到


2003年4月的一天,中国驻俄罗斯莫斯科大使馆内迎来了一名俄罗斯中年男子,只见他一脸从容地走向签证处,然后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掏出护照,对签证官说:我要办理前往中国的签证。

签证官打开他的护照看了看,护照姓名一栏上写着俄文名字:“阿列克谢·克里莫维奇·费多托夫”。

签证官好奇地问:你因何事要前往中国?
这名长得俊帅的中年男子用俄语说:“刘少奇是我爷爷,我这一次回中国,是为了回去探亲的。”
签证官有点吃惊,经过核实,确有其事。

那么

前国家主席的刘少奇,为何会有一个长相俄罗斯人的孙子呢?

这个故事,要从刘少奇的长子刘允斌说起······。

1923年,刘少奇与第2任妻子何葆贞在安源举行了婚礼,并于1925年生下了长子刘允斌。因为当时刘少奇工作地点不固定的缘故,经常“四海为家”,孩子带在身边不方便。因此,刘少奇将刘允斌送给当地一户矿工家庭抚养。

当时,刘少奇的六哥刘云庭也在安源,他知道此事后找到刘少奇,要求将年幼的刘允斌带回老家宁乡县炭子冲抚养。

刘允斌被带回炭子冲后寄养在刘少奇大哥家里,但是,刘家人对刘允斌这个“侄子辈”并不欢迎,也担心会受到刘少奇的牵连,被蒋介石“拉去砍头”。因此,并没有善待刘允斌。

刘允斌5岁那年,被刘家人逼迫着上山放牛,天黑之前不许回家,年幼的刘允斌只得靠喝山上的泉水,吃些野果充饥。

1938年,时年13岁的刘允斌接到六伯的通知,在延安的父亲刘少奇要接他去延安居住,还寄来了路费。在刘云庭的亲自护送下,刘允斌到达了延安和父亲团聚。

1939年9月,周恩来在去中央党校讲课时,不慎从马上摔了下来导致右臂骨折。中央决定安排他去苏联就医,刘少奇因为工作繁忙的缘故无暇照顾子女,请示随请周恩来将自己的长子刘允斌和长女刘爱琴一起送去苏联留学。

刘允斌到达苏联后不久就搬到了距离莫斯科300公里外的伊万诺沃市,并顺利的进入了由苏联国际革命战士救济会主办的国际儿童院就读,刘允斌刚适应苏联的生活后不久,苏德战争就正式爆发了。

因为进入战时状态的原因,伊万诺沃的市民不得不开始靠领救济生活,当时在国际儿童院生活的刘允斌,每天只能分到半片面包以及几个蘸了盐的土豆就餐,但他没有任何怨言,还主动为苏联的前线战士献血,他也因此于不久后就任国际儿童院学生会负责人。
后来刘允斌以成绩优异考入了莫斯科钢铁学院冶炼专业,并正式加入了苏联共产党。
1945年,美国为了促使日本早日投降,往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这件事情给刘允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知道原子弹这样的武器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
1946年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简称莫斯科大学)物理系将开设核物理专业的消息传出后,刘允斌当即产生了学习核物理的想法。
但是当时苏联对于核物理专业把关极其严格,禁止苏联以外学生就读本专业,不过刘允斌并没有放弃,他于1946年顺利地考入了莫斯科大学化学系核放化专业就读,在大学期间他与自己的大学同学玛拉·费德托娃相恋,并坠入了爱河。
1950年,刘允斌决定与玛拉结婚。但是,他不知道父亲刘少奇会不会答应这门婚事。刘允斌只好带着玛拉一块回到中国,当刘少奇与他的第六任妻子王光美,见到阔别11年的刘允斌和未来的儿媳后,十分高兴,对他们两人的婚事满意,玛拉对中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刘允斌和玛拉回到苏联后继续学习,不久后举行了婚礼。
1952年,他们之间诞生了长女索尼娅,小名“苏苏”。三年后,玛拉又为刘允斌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为阿列克谢,昵称阿廖沙,小名“辽辽”。
阿廖沙出生后不久,刘允斌就正式获得了副博士学位,并前往莫斯科大学化学研究所担任高级研究员,妻子玛拉也顺利取得了莫斯科大学候补博士的学位,并在大学里担任教研室主任。
当刘允斌准备在苏联继续深造和生活时,收到了父亲刘少奇的来信。信中说,新中国急需留学生回来服务,想让他携带妻子儿女回中国。可是,当刘允斌试探妻子愿不愿意跟自己回中国时,玛拉却表示不愿意,因为年迈的父母需要人照顾。

刘允斌在做出艰难而痛苦的抉择,一边是国家的需要,而另一边却是离开家庭和子女。但,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子女的他,必须要有“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情怀,刘允斌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服从国家需要的人生选择。
当玛拉知道刘允斌决定按照父亲的指示,回中国为自己的祖国效力后,很伤心,她不想和心爱的丈夫离别。于是,告诉了亲朋好友,希望能劝说刘允斌留下来照顾家庭,做出最后的挽留。
据说,一位前苏联的官员知道刘允斌打算回国后,亲自出面劝他,但刘允斌心意已决,拒绝了所有人的劝说。
其实,刘允斌对苏联还是有感情的,毕竟在那里度过了人生最辉煌的18年光阴,心里早已把苏联当成了第二故乡。但是,刘允斌想,比起国家利益,自己的个人私利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他决定回国效力。

玛拉知道他的决心后,自知无法劝阻,对他说:“克林姆(刘允斌的爱称),你回去吧,以后你会后悔的。”

1957年10月,刘允斌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在第二机械工业部所属的中国原子能研究所工作。这一年,阿廖沙只有两岁。

刘允斌回到中国后,曾多次跟刘少奇的机要秘书提起过自己的妻子和儿女,并表示自己对他们十分愧疚。后来,刘允斌多次借着出差的机会去苏联看望妻子儿女,两个孩子“爸爸”的喊声,让刘允斌倍感心酸。
1958年中苏交恶后,刘允斌知道妻子和儿女因为自己的缘故,在苏联的生活一定会更加艰难。于是,主动帮玛拉母子在莫斯科买了一套房子,并经常将自己的工资转换成卢布寄给了玛拉。
1958年,玛拉带着子女前往中国住了10天,回国后不久就与刘允斌离了婚,阿廖沙此后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生父。
1960年11月,5岁的阿廖沙被母亲从房间里叫了出来,说有一位重要的亲戚要来,让他和自己一起去门外等候。
很快他们家的门口就来了一辆黑色汽车,从上面走下来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这位老人见到索尼娅和阿廖沙之后非常高兴,摸了摸索尼娅的头,亲吻了一下阿廖沙的脸。


这位老人不是别人,正是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的刘少奇。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正处困难时期,赫鲁晓夫却趁我国发生严重自然灾害之际,向我国施加压力,不但单方面撕毁了合同,撤走大量专家,还趁机逼我国还债。

1960年11月5日,刘少奇带领邓小平、彭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前往莫斯科出席八十一国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以及苏联“十月革命43周年庆典”,刘少奇这次访苏除了要维护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外,另一个重大任务就是缓和中苏之间的紧张关系。

在和赫鲁晓夫等人见完面后,刘少奇就在苏联官员的陪同下赶往前儿媳玛拉的住处,看望多年不见的孙子和孙女。
5岁的阿廖沙,对刘少奇这位来自异国他乡的爷爷没有一点印象,虽然妈妈让他叫刘少奇爷爷,但他却表现得不自然。虽然刘少奇慈祥的面容面对着两个小孩,但是阿廖沙还是十分的羞涩,不敢和他太过亲近。
直到刘少奇从车里拿出专门带给他和姐姐的玩具和糖果,阿廖沙才放下心防,和刘少奇爷爷亲近起来,而这也是阿廖沙对爷爷的最后印象。


阿廖沙再也没有见过那位“坐黑色汽车的老爷爷”。由于中苏两国关系恶化,阿廖沙家房子外面出现了大量的克格勃,玛拉知道这是苏联官方在监视自己。
为了避免孩子受到影响,她决定带着孩子躲回老家去,当阿廖沙到了上学的年龄时,玛拉决定让阿廖沙跟自己姓,阿廖沙从此正式改名为“阿列克谢·克里莫维奇·费多托夫”。
而阿廖沙自己也为了避免麻烦,从没有跟外人提起过自己的祖父和父亲的真实身份,学校要求填写家庭成员时,他也从没有在家属栏填写过刘少奇和刘允斌的名字。
阿廖沙一家因此过上了平静的生活,没有人来打搅他们。而阿廖沙也没有辜负母亲的良苦用心,凭借着从父亲那里继承的聪明的头脑,顺利的考上了莫斯科航空学院。
1979年,刚毕业不久的阿廖沙就被分配到了苏联国家航天指挥中心,从事国防尖端科技研究,后来还成为了该指挥中心的高级工程师,手下有一支多达70余人的团队。
而打破这一份宁静生活的,是阿廖沙的姑姑刘爱琴。
1987年,阿廖沙家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那位客人自称是阿廖沙的亲姑姑刘爱琴的同学,这位客人告诉阿廖沙,刘爱琴和刘少奇的遗孀王光美一直没有忘记他和索尼娅,这些年一直在打听他们的踪迹,自己这次登门拜访,就是为了帮助刘爱琴、王光美与他们取得联系。

阿廖沙从客人的嘴里了解到了父亲的一点信息。
刘允斌和玛拉离婚后,一门心思投入了工作中,1962年被调到了内蒙古郊区的202厂,进行热核材料的研究工作,不久后与研究所的研究员李妙秀完婚。
后来因为一些“特殊年代的特殊原因”,刘允斌悄无声息的离开家门,然后在家属区西北方向的路轨上躺了下去,当第2天早晨李妙秀醒来,发现丈夫不见后开始寻找时,才知道刘允斌已经永远的离开人世了。
当阿廖沙从客人的嘴里知道父亲已经逝世的消息后,不愿意相信这一现实,虽然他对父亲并没有深刻的记忆,但是毕竟是血脉相连的亲人。突然间得知自己的亲生父亲已经离开这个世界20年了,阿廖沙不禁感到一阵心酸,猛然间萌生了去父亲故土看看的想法。

1988年,阿廖沙的姐姐索尼娅嫁给了一名美国人,并前往美国定居,他的外公外婆则于1989年相继逝世,1990年母亲因罹患心脏病与世长辞后,在俄罗斯倍感孤单的阿廖沙,对于住在中国的许多亲人倍感思念,因此更加坚定了去中国看一看的念头。
1998年年初,王光美在接受《刘少奇》纪录片制作组采访时,得知他们将去俄罗斯采访,于是请工作人员帮忙给阿廖沙带句话,希望他和姐姐能回家看一看。
与此同时,因为1998年是刘少奇诞辰100周年的缘故,我国有关部门也专门向阿廖沙发出了邀请,请他回中国参加“刘少奇诞辰100周年筹委会”纪念活动。
但是,这一封邀请函还没能送到阿廖沙的手里,就被俄罗斯的有关部门给扣留了,因为阿廖沙职业敏感的缘故,按照保密规定是严禁出国的,他想要出国的话也必须得等到退役三年后,才能获得批准。
阿廖沙知道此事后非常不满,他认为有关部门此举侵犯了自己的通信自由权,多次提出申诉,可是他的申诉函无人搭理。但这一切并不能阻挡阿廖沙回中国的决心,因此阿廖沙做出了提前退役的决定。

2003年4月,阿廖沙从有关部门那里得到通知,他可以离开俄罗斯了。兴奋万分的阿廖沙赶紧前往中国驻俄罗斯莫斯科大使馆办理签证,当阿廖沙告诉签证官自己是刘少奇的亲孙子后,对方惊讶的表情让阿廖沙终生难忘。
在确认了阿廖沙不是在开玩笑后,签证官拿着他的护照走到了里面的房间,过了一段时间后才出来,然后对阿廖沙说道:“先生,我们已经核实过了您的身份了,中国欢迎你。”

在妥善办理了签证后,阿廖沙迅速带着妻子冬妮娅飞到了北京,并见到了刘少奇的遗孀王光美。虽然阿廖沙并不是王光美的亲孙子,但是王光美见到阿廖沙夫妇后还是十分的激动,召集了刘少奇家族所有能来的亲戚聚会,欢迎这位流落在异国他乡的孙子的到来。

在和亲戚的会面过程中,阿廖沙见到了自己的姑姑刘爱琴,阿廖沙知道,如果没有刘爱琴不辞辛苦地寻找,自己是不可能和亲人团聚的,因此郑重的对刘爱琴道了谢,但刘爱琴却摆了摆手告诉他,自己这么做完全是为了纪念哥哥刘允斌,这一切都是自己应该做的。
在王光美家住了几天后,王光美告诉阿廖沙,自己有心让他“认祖归宗”,阿廖沙听后十分激动,当即表示同意,王光美赞许地点了点头,而有过留俄(苏)的刘爱琴见状说道:“既然要认祖归宗的话,就先取个中文名字吧,就叫‘刘维宁’,如何?”
就这样,阿廖沙正式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中文名字——刘维宁。

(刘维宁)阿廖沙

2003年4月15日,阿廖沙在姑父沃保田、姑姑刘爱琴的陪同下去了一趟刘少奇的老家,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镇炭子冲村。

阿廖沙虽然在俄罗斯学习过汉语,但是并不精通,因此在炭子冲村参观刘少奇故居时,阿廖沙总是需要刘爱琴帮自己翻译,当他得知自己的父亲刘允斌也曾经在这里住了10多年后,情不自禁的红了眼眶。

虽然阿廖沙是第一次来到父亲的家乡,但是他对见到的一切都感到十分的亲切,之后他还按照当地的习俗,前往自己的曾祖父、曾祖母的坟前,为他们献花。

在“认祖归宗”后,阿廖沙准备和自己的姑姑、姑父一起游览更多的中国城市。在离开湖南前,刘少奇故居博物馆的馆长送给了阿廖沙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块印有刘少奇头像的手表,阿廖沙对这块手表十分重视,郑重的收下了这份礼物。
这次中国之旅给阿廖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以后,他开始经常性的在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往返。

阿廖沙考虑到如今的俄罗斯人对于中国一点也不了解,作为一名中俄混血儿,自己有义务让更多的俄罗斯人了解中国、认识中国,因此决心要做一名“中俄友谊大使”,促进中俄两国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为了学好汉语,更好的在中国和人们交流,阿廖沙拜托朋友编了一本《成语、歇后语、谚语汉俄词典》,以此来增进自己的文化水平,与此同时,他还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十分感兴趣,曾专门花费大力气进行学习,但是因为年龄问题,“学起来比较困难”。

而阿廖沙为中俄友谊做出的贡献也得到了官方的肯定,他与大量致力于中俄友谊的同志创建的俄罗斯亚洲工业企业家联合会得到了俄罗斯政府的支持,并经常性的举办一些重要活动,不但成功地协调俄罗斯与中国之间项目的实现,还顺利地促进了亚洲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如今的阿廖沙已经顺利的获得了“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因为工作的关系,他一半时间居住在广州,一半时间居住在俄罗斯,而他的一对子女也顺利的长大成才,女儿大学毕业后嫁给了乌克兰的一个演员,而他的儿子也顺利的考入了俄罗斯莫斯科航空学院,成为了他的“校友”。


阿廖沙在中国时喜欢吃面条,而不太喜欢喝牛奶,他的汉语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成为了一名“中国通”。
阿廖沙曾经给自己“最亲爱的奶奶王光美”写信说,他的根永远在中国,他永远是刘氏家族的一员。

资料来源:环球人物




往期内容



华人在海外建立的十个国家

中国十大国家公园

耶路撒冷为何会成为“圣城”

中国人不能不知道的十个历史事件

中国四大佛教圣地


点个在看再走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