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上海防疫措施的若干建议

慕峰 太阳照常升起 2024-04-07

近几日,我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上海防疫真实情况及民众面临的具体问题,与上海各行各业、各层级的同学和朋友(其中包括参与防疫工作的朋友)做了比较充分的沟通,现将了解的情况和建议提出如下,供各方面参考。


一、上海民众对当前防疫措施的主要看法


1、尽管网络上有各种极端的声音,但我接触到的上海民众基本能够理解上海目前采取封控措施的原因,也即上海封控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疫情扩散到接种率更低、医疗资源更差的其他地区,造成疫情溢出的更大伤害。


2、尽管上海目前有各式各样的情绪爆发和尖锐批评,经过仔细了解后,上海民众对某些具体防疫措施和防疫效果表示不理解才是问题的关键,包括:


(1)不少住宅楼宇在多日阴性后,仍然出现阳性病例,推测原因:集体测核酸时感染,取快递感染。


(2)方舱收治人员绝大多数是无症状或轻症感染者,需要转医或转重症比例很低,方舱也没有特效药物,基本是在等待两次核酸阴性后即可出舱。但方舱目前占用过多医护资源,导致医院医护人员减少,影响其他急症救治。此外,部分老年人(包括一些没有接种疫苗的)在阳性后也不能第一时间送往医院,而是先送往方舱。


(3)对老年人、弱势群体的帮助和救治感到不够及时,真正需要急救时,120和其他应急措施跟不上,基层组织也无能为力。


(4)心理状态普遍较差,偶有极端情况发生,主要原因是从数据上没有看到拐点,而小区封控多日仍然会有阳性病例出现,这是一种煎熬状态。


(5)大多数年轻人担心的不是阳性,而是封控没有预期带来的焦虑感,以及如果自己或者家人阳性进而需要集中隔离所带来的不便利,因为许多家庭有老人、儿童需要成年人照顾。同时也担心在当前医疗资源条件下,真正需要第一时间救治的老年人得不到及时医护治疗。


二、对上海防疫措施调整的若干建议


在提出具体的建议前,我想有必要重申,上海当前的封控措施是必要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上海本地老年人疫苗接种率并不足够高(不到80%),以及上海之外更广阔地域范围内的中国老年人接种率更低,同时特效药物、医疗资源也极不均衡。因此全国范围坚持严防严控的目标是为防疫条件的提升争取更充足的时间。我们看到,最近各地老年人的接种率正在快速提升,许多地区和民众也有开始有意识的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做好未来应对疫情变化的准备。上海防疫措施调整的建议,是基于上述大背景,我认为也是上海大多数民众能够充分理解的,也即,上海防疫措施的调整并非放开或者躺平,而是根据上海当前疫情的现实情况,结合疫情不对外扩散这一前提,在上海当地做出的有针对性的调整。下述建议是综合大家的观点形成,其中包括身处一线的防疫人员和防疫专家,本意是为尽快控制上海疫情,恢复上海生产生活的正常。


1、重组医疗资源,集中优势兵力,减少次生灾害


(1)将集中核酸检测改为原则上抗原检测,并减少抗原检测次数。60周岁以下无基础疾病的无症状阳性感染者居家隔离。有症状抗原阳性感染者(由卫生系统明确症状标准)、有基础疾病抗原阳性感染者和60周岁以上抗原阳性感染者,收入方舱。也即,将方舱从无症状隔离中心改造为轻症救治中心和弱势群体(老年人+基础病人)救治中心,作为分级诊治的第一步。


(2)方舱仅保留少量医护人员,可高薪征召灵活就业人员或酒店服务人员维持方舱运转,这些人员本身可以是阳性无症状感染者。方舱保留的医护人员主要是分发药物、输液和判断是否转重症需要送医。从方舱减少出来的医护人员,全部归位补充各家医院,充实真正需要的救治力量。


(3)由卫生部分根据掌握的数据,告知民众无症状感染者通常转阴的时间,居家隔离的抗原阳性无症状感染者在抗原转阴后,需进行核酸检测确认(核酸检测次数可以研究确定)。


(4)统计近期出现的急症病例情况,全面开通互联网问疹,对于非新冠其他急症,卫生系统应当提供可以缓就医的药物治疗方案,并保障这部分药物能够及时发放到社区病人手中。以此减少急症带来的医护压力,将医护资源用在真正必需的救治上。慢性基础病的药物发放应当更加及时。


(5)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前提下,将急救通道留给真正需要的急症患者,隔离病房和普通病房分别能够救助哪些患者,或者在无法确定患者是否阳性感染者的情况下如何紧急救治,应当有明确标准,以尽力、充分救治为原则。


(6)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手段,开通针对封控城市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专区,由各地医护人员提供支持。


(7)医护人员在当前状况下肩负巨大责任、承担巨大风险、家庭做出巨大牺牲,应当明确特别防疫措施期间的高额津贴,相关资金来源可以考虑向核酸试剂企业和疫苗企业征收特别税,如果这些企业能够主动捐赠当然更好。


2、严控感染源,维持物流畅通


(1)对上海市内物流人员进行严格管理,提供具有严格防疫标准的居所。当前上海市内感染增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物流人员阳性导致。一方面是因为物流人员集中居住,防疫条件差;另一方面存在部分物流人员上报虚假信息的情况。对上海市内物流人员,如发现检测信息造假,各平台应当予以清理,形成制度。对于阳性物流人员,在核酸检测两次阴性后(这也是离开方舱的标准),可以再次上岗。由于采取居家隔离措施,多余出来的隔离居所可以提供给物流人员临时居住。只有保障了物流人员送货时不是感染者,楼宇的感染机率才会下降。


(2)防止上海疫情外溢,同时要保证上海物流畅通。可以考虑在当前上海特殊防疫时期采取深港物流机制,即在上海市内设置物流集散点,市外物流车辆在集散点卸货但司机不下车,卸货后即驶离上海,从而避免凡进上海市的物流人员必须隔离的情况。具体举措可以参照深港物流机制尽快完善。如仍然有担忧,可考虑在上海市与其他城市交界处设立若干缓冲集散点,外地物流车辆只行驶到缓冲集散点,司机下车不进入上海,再由缓冲集散点司机驶入上海,卸货完全由上海市内人员完成。缓冲集散点的人员仅在缓冲集散点和上海集散点两点之间工作,加强他们的核酸检测。但这会导致人车分离的情况,因此需要强化消毒和车辆、人员引导。做这些事,关键是要花钱,需要多地政府与企业共同制定措施。


(3)减少不必要的上海人员外出,适时放开上海市内的区域内外出。除必要外,近期仍然应当尽可能减少上海人员的外出,降低疫情外溢的风险。但可根据封控管理要求逐步放开市内区域内部,释放人们的精神压力。


3、形成精确数据,指导未来工作


上海当前的许多防疫数据仍是不清晰的。应当分年龄段、分既往病史情况、分疫苗接种率,结合救治情况和次生灾害情况来整理更加详细的数据。上海此次疫情的精确数据,对于指导中国未来防疫工作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花费巨大代价才取得的,切不可浪费。


4、对民众的建议


上海民众权利意识强,但时值特殊防疫时期,将网络舆论过多用在讨论一些空洞的原则和概念问题上,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即便上海改变具体的防疫措施,仍然必须从整个国家这个大盘的角度去思考,尤其要反思上海这场疫情的代价是否值得。上海的防疫措施即便调整,也不代表其他地区的防疫措施可做同步调整。从各国、各地区的数据看,在疫苗接种率、医疗资源准备不充分时放开,代价是非常巨大的。全国范围来看,仍然需要坚持严防严控,为未来争取足够时间。


上述收集的信息和提出的建议,虽有相关依据,但肯定不够成熟,仅供各方参考。


以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