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直击现场 | 南京大学2022年度本科生栋梁特等奖学金公开答辩会

南大党委学工部 南大育教 2024-05-03

南京大学“栋梁特等奖学金”是学校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激励广大学生勇做时代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经研究决定特别设立的,是南京大学设立的校级最高荣誉奖学金。



11月28日下午,在经过学生个人申请、院系审核推荐、学工部组织评委资格审查和预审等多个环节后,南京大学2022年度本科生栋梁特等奖学金公开答辩会在仙林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


来自各院系的18位候选人从思想道德、学术科研、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对自己近年来的综合表现进行了集中展示,吸引了众多师生前来观摩。


为保障答辩活动的公平、公正,现场采取选手陈述加评审提问的方式进行。


南大学工为您带来栋梁特等奖学金答辩现场实录,和您一起走进栋梁特等奖学金候选人的南大故事。



答辩语录



曾未希:未来,我希望带着南大人“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的使命和担当反哺家乡,继续挖掘、讲好祖国大地上激荡人心的故事,与家乡一起走向自立自强!


刘乘杰:我们的口号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芯片!


马杉池:我希望在仰望科学星空的同时,将知识与热爱抛回到人间。


崔晓涵: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我愿将这份火热力量传递到社会的每个角落。


朱逸晨:始于学业与科创,终于责任与奉献。我们生逢伟大时代,当立栋梁之志,争做栋梁之材!


张子键:栋梁并非天生出类拔萃之才,而源于不甘平凡进取之心,拓于心系国家担当之责。


盛天爽:未来在研究生阶段我将继续投身基础物理前沿研究,立志为中国科技自立自强而不懈奋斗!


周若瑶:今后,我将继续怀揣理想、磨练本领、坚守担当,立足中国大地,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


费佳伟:努力成为投身志愿、甘于奉献、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南大人。


王润育:尽心尽力地做好每一件事,为我在三年中带来了许多看得见的荣誉,但真正的收获和成长都在奖项背后的过程。


蔡亦鹏:积跬步扎根祖国丰壤,行千里奏响青春赞歌。


周榆杰:大气科学之大,在于其服务人民、服务人类之大格局,这要求大气学子以德为先,树立榜样。


陈文龙:为学须先立志。矢志报国何谓?每位南大学子都有自己的答案。


施宇:以诚朴之心,为励学之本;以敦行之至,做雄伟之南大人。


符朕皓: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沈韬:作为医学生,以科创推动临床进步,解决患者疾苦更是我们不可推卸的使命和责任。


曾森海:来时路,尽管风雨兼程,但回首望去,已然鲜花烂漫。


庄舟:立足中华传统文化,引领当代文明风尚,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答辩现场


曾未希 新闻传播学院2019级本科生


“做扎根大地的叙事者,做自立自强的传播人”是曾未希过去三年的注脚。


作为一名土家族学生,她生长于土家族和苗族双重文化的熏陶之中;得益于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与国家专项计划,她进入南大,以学为乐、至乐成学,学位学分绩连续三年位列专业第一。


她爱党爱国,身体力行。身为宣传委员,她做好支部活动组织等工作,扎实推进“两学一做”;身为班长与副书记,她推进“班团一体化”,强化思想引领,做好组织管理,获得了优秀学生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


她作为新传人,肩负起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迈出象牙塔, 她与团队成员走进家乡凤凰县的菖蒲塘村和十八洞村,观照农村改革之路上的变迁,讲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故事,最终夺得了“挑战杯”红色专项省赛一等奖。


她将时代使命与学术研究相结合。上下求索,左右采获,她探究健身视频策略使用与传播效果的差异,获得了基础学科论坛二等奖;主持省级“大创”研究理工科实验室知识生产机制,为实验室教学和科研建言献策;成为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访员,为建设具有代表性的老年数据库、制定社会保障政策贡献力量。


未来,她将会带着南大人“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的使命和担当反哺家乡,勇毅前行,自立自强,争做栋梁。





刘乘杰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级本科生


过去三年的大学生活里,他坚韧顽强,奋勇前行。


在学业科研方面,他刻苦钻研,砥砺向前。推免综合学分绩4.62,位列推免综合排名专业第一,斩获多项奖学金;与团队在“互联网+”的舞台上展现南大模拟集成电路与人工智能学科有机结合的风采,斩获全国金奖;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得南大当年唯一国奖;依托大创项目,实现毫米波雷达结合人工智能系统对葡萄糖水溶液进行浓度检测;相关成果发表高质量SCI期刊一作论文


在实践生活中,他展示自己的多面人生。他担任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党支部组织委员,奉献集体,反哺于党组织;担任朋导,引领同学,返回母校,走进家乡,他用力量温暖、带动周围的人。五育并举也是他的追求,学习软件知识,与团队共同设计VR FPS游戏;加入武术队,站在省运会赛场,成为一名功夫小子。


象牙塔之外,他将知识学以致用。他帮助苏州无双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进行芯片验证;为攻克模拟多级放大器芯片设计繁琐的难题,他提出新的设计方案,成果即将发表于业内旗舰期刊,相关技术受邀参与会议报告,两篇一作专利通过初审。凭借以上技术,他与同学开办的专攻于模拟芯片智能化自动设计公司也获得800万元融资意向


做芯片行业深耕人,奋勇前行破模拟芯片封锁线,为中国模拟芯片设计添砖加瓦——这是刘乘杰践行的理念,也是他对未来的期望。



马杉池 生命科学学院2019级本科生


行走于修身治学的路途中,马杉池在仰望科学星空的同时,将知识与热爱抛回到人间。


祖国至上,奋进引领是她的思想追求。她的思政类课程均分92.8分,获校优秀共青团员标兵等称号;曾任青年廉洁社办公室副部长,扬廉洁之清风;参与学院“红色记忆”口述史采访,赓续党的红色血脉。


科学至上,静心钻研是她的生活写照。三年学分绩稳居班级第一,曾获国家奖学金、省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在各类全国性英语竞赛中获2项特等奖、2项一等奖,持有英语三级笔译等证书。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生科人的生生不息,投身生物医药的创新实践。主持国家级大创项目,为获得新型药源分子、解决细菌耐药性问题提供新思路,结题论文获基础学科论坛一等奖;参与iGEM国际竞赛,聚焦哮喘二型炎症反应的靶向治疗,助团队斩获银牌。


生命至上,赤忱服务是她的奉献信念。她怀揣热忱之心,书写人道博爱奉献。注册为南京市红十字会志愿工作者,获市高校无偿成分献血促进奖;考核为国际救护员,参与首届全国大学生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展演;发挥专业技能特长,推进校园艾滋病防治工程。


人民至上,深入实践是她的责任体现。三项社会实践,累计志愿服务466.2小时,被评为校十佳志愿者……她坚信“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在公益志愿中点亮萤火之辉,以社会责任感发光发热。


在解码生命之光、追逐自然之美的旅途之中,马杉池在南大这片沃土之上守正创新,锐意进取,体现生科人的本色。



崔晓涵环境学院2019级本科生


“坚守初心使命,逐梦绿色未来”,这是崔晓涵成长故事的生动描述。


全面发展,根植先锋意识。她排名专业第一,曾获国家奖学金等荣誉。她创新思想引领,邀请同学们登上理论宣讲的舞台,策划组织微展示大赛,让建党精神得到亮丽呈现。她任职团副,获评省优秀学生干部、南京大学优秀共青团员标兵、团干标兵等荣誉;架起党团共建的桥梁,助力环境学院团委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


牢记环境人的初心使命,她立志用科创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主持大创项目,致力于解决臭氧污染问题,获得优秀结题,成果落地南通;走访三十余个乡镇开展实践调研,针对农村餐厨垃圾处理需要进行技术研发与推广,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在“互联网+”大赛中斩获全国金奖


热心志愿公益,她将火热力量传递到社会的每个角落。25项志愿服务、238.5个志愿时长,她作为朋辈导师,为先修营的200多名新生骨干答疑解惑;作为环境学子,走进多个志愿服务阵地积极开展环境科普教育,用行动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坚守初心使命,以专业知识服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逐梦绿色未来,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栋梁之才——这就是崔晓涵作为环院人的气魄风采



朱逸晨 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2020级本科生


从毓琇书院到现代工学院,两年多以来,朱逸晨格物致知,问道不倦,在大学的道路上向前探索。


笃思励学,踔厉奋发。他深植思想信念根基,以成为光电集成领域的先锋科学家为理想,在诸多高难度课程上取得满分或接近满分的成绩;在学业上的突出表现,使得他获得了国家奖学金、81物理奖学金、南京大学优秀学生标兵等荣誉。


攀高攻坚,上下求索。他加入李涛教授、祝世宁院士的课题组学习,负责国家级大创项目,参与全国光电设计大赛,他着眼于国家科技需求、人民健康需要,不断发挥科研报国为民的力量。


实干担当,守正创新。他先后担任毓琇书院团学联宣传部长、主席、朋辈导师、朋辈学业讲师等职务,实干为先,任内获评十佳学生会组织、十佳品牌项目等集体荣誉,五四”优秀共青团干部、南京大学优秀学生会骨干等个人荣誉。


躬身实践,知行合一。他参与集成电路与先进制造国际云科考项目并作结题汇报;参与南星梦想计划、青山同行云支教等志愿服务项目,获评优秀志愿者,也得到了家乡报纸的头条报道。


始于学业与科创,终于责任与奉献。朱逸晨将在接下来的探索之旅中,书写自己的答案。



张子键 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2019级本科生


从手持梦想约定卡走进南大,再到总学分绩排名第一,荣获国家奖学金、拔尖特等奖学金等荣誉,张子键用行动诠释了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南大精神。


在竞赛科创、探索天文的路上,他坚毅笃信。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提名、创意物理实验竞赛的一等奖等,是他锐意进取、持续创新的体现。负责了两项国家级大创项目、参与成立南大第一个本科生研发卫星团队,在国际同类纳卫星伽马暴探测项目中首次取得科学发现和论文发表,参与标定即将在下个月发射上天的南大首颗天格卫星“天宁星”,是他作为天文学子深耕专业的成绩。在与国家天文台赵刚研究员的合作中,他对银河系形成历史的研究做了详细梳理,并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第一作者文章,得到高度评价;在科研交流项目中,他巧妙分析解释了一类此前无法理解的类星体的成因,积极撰写研究文章。


在服务奉献、凝聚力量的途中,他步履不停。始于学习与科研,落于服务与责任,他在各方面争做表率,获得了省三好学生,优秀学生标兵等荣誉;推动朋辈互助,搭建网上学习论坛,他得到了老师同学们的高度认可;作为天文爱好者协会会长,他组织多场天文活动,科普天文知识,为他人答疑解惑;累计参与30余项志愿活动,成为社会实践优秀个人,担任学院球队主力,他用自身行动描绘多彩校园生活。


对张子键来说,曾经的“星空梦”正在与“科技强国梦”紧紧相连。他将继续秉持南大精神,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付出热忱与力量。 



盛天爽 物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


敢做善为、创新争先,这8个字是他大学生活的真实写照。


学位课程学分绩为4.72,推免课程学分绩为4.94,连续三年保持物理学专业排名第一名,连续两年获得基础学科专项奖学金特等奖,他自高中起对物理的热爱在大学三年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在扎根学业的基础上,他潜心科研、积极创新。大二时与同学远程合作完成了一篇论文并发表在核心期刊《大学物理大三时以第一作者再发核心期刊《大学物理》论文一篇,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后续一系列的研究,参加国内最高层次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获得一等奖;在今年暑期又作为第一完成人,带领团队参加每4年所举办一次的国内水平最高最具影响力的物理教学实验仪器评比活动,并获得一等奖,其作品是唯一一件由本科生所主导的作品;此外还担任一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主持人,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展现强大的学科能力和创新能力。


科研之外,他还担任物院新媒体文编一职,用文字服务同学,宣传新时代南大物院学生的优良精神风貌,累计的推送阅读量近7000次。同时,在物理学院义务开展朋辈讲堂辅导活动,组织朋辈自习室超20小时,帮助那些在物理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们,让他们点燃对物理学的热爱。在他看来,社会工作和课程学习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周若瑶 外国语学院2019级本科生


作为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周若瑶想要发挥个人所长,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


以德为本,坚定信仰,牢记使命。在她眼里,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坚定信仰牢记使命。作为中共预备党员,她曾参与团学骨干培训班,积极参加公益活动,获评校优秀共青团干部、校优秀共青团员、校优秀学生等称号。作为校学生国际组织发展协会主席团与团支部书记,帮助南大学子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作为校团委办公室中心主任、年级长、班长、朋辈导师,她发扬南大人的传承精神。


以学为要,勤学笃行,沟通世界。她成绩排名年级第二,专业本领扎实,曾获国家奖学金、郑钢人文社科奖学金等荣誉,荣获最顶级两项英语演讲类赛事全国一等奖,五次获得翻译赛事省一等奖,跨专业保研清华大学法律硕士。在“外语+国政+法学”的多元学术背景下,她负责一项国家级优秀大创项目,拥有两篇学术发表,不断思考中国青年的责任担当,传播中国智慧。放眼国际,她共参加过四次海外交换,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弘扬文化、开拓视野,努力在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上争做表率。


以行为知,心系祖国,胸怀天下。无论是主持人队、辩论队,还是舞蹈团,她在不同的舞台上展露风采。知行结合,她结合英语特长,连续三年坚持投身支教活动;胸怀天下,参与国内外社会实践;投身国际组织,获评长三角“荣昶学者”,入选长三角地区国际组织人才库,获评南大国际组织人才奖学金等。


作为南大人,周若瑶明德、励学、笃行,正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光彩。



费佳伟 软件学院2019级本科生


“传薪赓火 淬砺致臻”,费佳伟在南大踔厉奋发,力做栋梁之材。


始于植情。作为中共党员,他积极组织党团活动,入选“青马工程”研修班;发挥专业特长,他设计青年学习线路板块,引领南大新生寻根鼓楼,获评校优秀共青团干部标兵。筑牢思想根基,他是信仰如磐的南大人。


精于淬砺。他以励学敦行的校训勉励自己,在专业学习的路上奋起直追,获评国家奖学金、南京大学优秀学生等众多奖学金和荣誉。参与国家级大创项目、带领团队参加了“互联网+”、领航杯等众多赛事。砥砺前行之路,他是德才兼备的实干家


勇于赓火。从校学生会的部长,成长为院会的执行主席,他着眼于微,服务于实。打造十佳志愿项目、主持院会工作、组织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获评省优秀学生干部校优秀学生干部标兵。赓续报国之火,他是青年朋友的知心人。


笃于传薪。三年来,40余项志愿服务活动,近500小时志愿时长,云支教、疫情防控、本科招生、校庆活动、迎接新生等活动中都有他的身影。传承校训精神,他是奉献精神的弘扬者。


终于致臻,他臻于我将无我之境、做服务人民的奋斗者。在社会实践中,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带领团队获得省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称号;在基层一线中,他于南京、长春“两地四单位”开展实习实践,厚植本领,获评全国“返家乡”社会实践表扬学生、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费佳伟在扎根基层、甘于奉献的火热实践中,展现属于南大人的风采,书写青春报国的篇章。



王润育 法学院2019级本科生


“做兼具全球视野与家国情怀的南大涉外法律人”是王润育的矢志追求。


扎根学术、立足实践,她是学术与实务并重的涉外法律人:连续两年综合成绩位于学院前2%,获评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等20余项校级以上荣誉;代表学校多次参与国内外比赛,均刷新了南大本科生参赛的最好成绩;因在涉外法治领域中的优异表现,成为南大法学院首个被授予长三角地区“荣昶学者”荣誉称号的学子作为学生代表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南京和平论坛,并在全球最大的非营利性环保组织TNC实习期间,获全球前5 %的优秀考评。她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涉外法律人的风采。


热心公益、投身实际,她是道德与法律兼修的公益法律人:曾参与的千岛湖环保志愿项目获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银奖;曾参与上海复恩法援杯、加入“美丽中国”支教项目和法律公益平台;在多段与法律相关的实习中展现专业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坚定理想、勇担责任,她是理想与行动结合的南大法律人:作为年级中首批中共党员,不忘入党初心,先后三次参与社会实践、连续三年在南大本科招生办公室工作、两次参与南星梦想计划、被聘为2021届新生朋辈导师,个人获评省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优秀志愿者等多项荣誉。


作为南大法学生,她感恩涉外法律人才实验班带给她的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未来,她将勇担时代使命,勇立时代潮头,以诚朴之本,做雄伟之事。



蔡亦鹏 匡亚明学院2020级本科生


作为答辩现场唯二的2020级本科生,在过去的两年,他不惧挑战、战胜自我,以经历作底气、以理想促前进。


他“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始终把自我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两年思政课均分91分,形策课均分95分,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南大归国留学青年学者的回信内容,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获得了央视新闻的报道;累计组织强化思想的交流活动数十次,在交流中进一步了磨砺自己的认识。


他扎根学业、砥砺奋进,又创新创业、不负韶华,在各项尝试中挑战自我:有38门以上科目的分数在90分以上,并且有多门课程的分数接近满分;加入现工院任鑫坤副教授课题组,以交叉学科的方式研究生物酶的人工定向进化技术;加入南京大学明雀“互联网+”创新创业团队,其项目荣获全国金奖,且获得大赛三大单项奖之一——“最佳创意奖”,是大赛高校主赛道本科生组唯一获此奖的项目


他的身影还出现在各类校园活动中,在服务与奉献中绽放青春之花:深耕团委办公室南青格庐建设,为建设一个有“四度”的组织群体贡献自身力量;参与举办各类活动,尽好岗位职责,多方面服务青年大众;带领部员帮助大活仓库焕新,首次实现了全物资的数据化与网格化,收获各方一致好评。


未来,他将以留学归国青年学者为榜样,响应国家对于基础学科人才、交叉学科人才的需要,坚定行走在探索交叉学科的应用之路上。 



周榆杰 大气科学学院2019级本科生


“大气青年,大有可为。”作为一名大气学子,过去三年,周榆杰在立德、励学、求实、奉献四个方面踏实作为、砥砺前行。


作为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他以德为先,树立榜样,思政课程平均分达94分,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奖学金、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积极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提高思想觉悟,通过学习、感悟、实践与服务,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强化使命担当。


学习成绩优异,连续三年成绩位列年级第一,三年必修课程学分绩达4.73,年级排名1/65;科研课题立足实际、勇攀前沿,聚焦去年7月的河南极端强降雨事件,助力解决实际问题;系统性地研究气候动力学的前沿课题,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做出贡献;获得逾10项学科竞赛省级及以上荣誉,包括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赛区一等奖等。


在学业和科研之外,他在社会中求实求知,在奉献中发光发热。连续两年以队长身份组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在2021年暑假“太湖水环境现状与治理专题调研”中,他获得优秀个人、优秀团队、优秀调研报告三项荣誉。他还担任了朋辈导师,为学弟学妹进行学习生活指导和科研入门辅导;担任学习委员,为学院低年级同学进行专业课程辅导与经验分享;担任校环境协会实践调研部部长,积极参加环保公益。


未来,他将以竺可桢、曾庆存等老一辈气象学家为榜样,以“为国、为民、为科学”为精神追求,继续学习钻研、全面发展,为国家与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陈文龙 商学院2019级本科生


对陈文龙来说,“矢志报国何谓?”这一问题的答案是:立足专业基础,逐梦经世济民


他与经济学的缘分开始于中学时的一次偶然邂逅,被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所著《中国改革三部曲》中锐意进取的“改开精神”深深震撼。进入大学以来,在成为合格预备党员的过程中,他坚持学思践悟,组织和参与20余场思想引领活动,更加坚定了强国之志。


经世济民,离不开扎实的专业基础。本科期间连续三年排名第一;在学术研究中取得优异成绩,在《南大经济评论》上发表独作论文,同时深入调研老龄化现状,参与撰写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专著,把文章写在祖国大地;学以致用,在各类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挑战杯全国一等奖、花旗杯全国冠军、美赛国际一等奖等国内外奖项;投身业界一线,6段国内外知名机构实习经历、11个实习课题项目,运用专业知识领略中国经济发展现实。


经世济民,也要从身边做起、实干奉献。他积极投身学生工作,担任商学院团委副书记、班长、朋辈导师等,在服务同学中尽心尽责,获评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南京大学新生优秀朋辈导师等荣誉,更是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获得江苏省先进班集体、江苏省千优活力团支部等荣誉。此外,他还参加了3段校级重点实践,深入调研医疗、乡村振兴、老龄化等重要社会问题,在10余项日常志愿服务中向社会传递南大温度和南大力量


从懵懂少年到立志某处的逐梦人,陈文龙的成长历程如是,每个南大人的成长历程亦如是。



施宇 工程管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


三年来,来自计算机与金融工程交叉实验班的施宇脚踏实地,砥砺进取,努力成为一名有志气、有能力、有骨气的时代栋梁


他信仰坚定,知行合一。曾担任工程管理学院团学联副主席,参与组织“学四史、迎国庆”定向越野、“印记初心、献礼百年”3D打印设计大赛等多场传统文化与党史教育活动,将党史教育与趣味文化活动相融合,让党史学习更加生动鲜活,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其中。个人也获评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团学干部标兵等荣誉


他砥志研思,博学强智。累计学分绩4.67,连续三学期排名专业第一;获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标兵等荣誉,并在学实杯学术论文竞赛、易方达人工智能创新竞赛等多个学科竞赛中取得冠亚军的成绩连续两年主持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并以专业知识实践科技报国,助力我国”新基建“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关心中国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项目获“花旗杯”金融创新竞赛全国总冠军及“花旗挑战”单项特别奖(ESG方向);以复合人才为努力方向,加强计算机科学与金融工程学科交叉领域的实践积累,在多个实践科研项目中取得优异成绩


他矢志明德,心系他人。投身团学工作,用心服务同学,任职期间帮助学院团委获评”五四红旗团委”,19级计金班获评“五四红旗团支部”;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和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助力校园文化建设。


最后,他更是在问答环节揭示了“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另一重要维度——加强体育锻炼以造就强健身体



沈韬 医学院2018级临床医学八年制


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领导型临床学家和医药科学家,沈韬认为自己始终在路上。


他立志成为“引领医疗示教的骨科医学家”,作为南京大学第九届生涯规划大赛决赛的唯二本科生以及最小参赛者获得了校级三等奖级及省赛本科生组特等奖。大学四年总学分绩4.56,以专业第一的成绩推免,共获得两次国家奖学金、一次杜厦奖学金、一次黄建良奖学金及两次校级优秀学生。


他在学生工作、志工服务等各个方面勇担重任。作为朋辈导师,特别令他自豪的是,在他所带的朋辈小组中,有1人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获得国家奖学金,1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多人获得人民奖学金参与指导医学院19级成功申报优良班风建设并获推省级先进班集体;参与指导并帮助职业规划大赛参赛者获得省赛本科生组特等奖。


作为医学生,他意识到以科创推动临床进步,解决患者疾苦是他们不可推卸的使命和责任。他在多项科研项目中担任项目负责人或核心成员,获得省级或国家级奖项,还围绕新冠肺炎中的代谢重编程这一可能机制,以第一作者发表SCI一篇并被多篇文章引用


为了做到临床、科研两手抓,他以苦作舟、砥砺前行。截至目前参与管床、换药拔管200余次,累积观摩手术50余台,作为助手上台10余次。同时熟练掌握各项实验技术,并正在独立开展课题研究一项。


当谈到对“医者仁心”的理解时,他认为“仁心”即治病救人的初心使命,只有不忘初心使命,才能走得更远更好。


符朕皓 信息管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


从淮河河畔到仙林梦川,三年来,符朕皓筑下了成为“与时代同向,与祖国同行”的金融学家的梦,也将从这里起航,继续逐梦。


作为中共党员,他曾先后担任团支书、院团委部等党团学生工作职务,组织党团建设相关活动超过10次,连续两年在“五四评优”中获评优秀共青团干部或共青团员;主动参与家乡防疫志愿工作,获评“淮滨县优秀志愿者”;担任新生朋辈导师,积极发展入党积极分子,获评“优秀新生朋辈导师”


在学业上他践行“勤以立身,交叉研学”的宗旨,综合学分绩排名前6%,大三学年排名前3%并从大一开始,坚持辅修金工第二专业。在科研上他以“深稽博考,潜精研思”为动力,大二参与双创及大创项目,大三加入香港城市大学网络挖掘实验室,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两篇文章,其中一篇投送至SCI一区


在竞赛实习方面,他曾获得过美赛国际特等奖提名、基础学科论坛三等奖、本科生创新论坛三等奖等多项竞赛荣誉;参与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计划,经过IBM课程培训与项目实践,取得了“区块链从业者”的资格证书;综合运用本专业知识及辅修专业视角,先后于东吴证券、中量投私募基金公司从事过两段与投资研究相关的实习。


感恩过去,不忘来路他连续3年参与南星梦想计划,为家乡学子带去宝贵的信息资源,并3次获评优秀志愿者;组建淮高学子联合宣讲团,力图让更多家乡学子走出小镇、走向未来;参与校级社会实践项目,对话政府机关,积极为家乡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曾森海 化学化工学院2019级本科生


一场特殊形式的答辩,曾森海隔着大屏幕回顾了他的三年时光,未负光阴韶华,未忘来时初心。


三年来,他练就一身真本领:排名专业第一,实验类课程均考评优秀,连续两年入选化学拔尖计划,曾获国家奖学金、基础学科专项奖学金特等奖等荣誉;组建团队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竞赛,从全国410所高校、908支队伍中脱颖而出,取得了总决赛一等奖的好成绩;在全国化学类顶级学科竞赛中为校争光,相关成果已被大学化学杂志接收,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也计划在《综合化学实验课程》中增设该实验。竞赛之外,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科普论文,向大众普及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手段和治疗方法,用专业知识讲好化学故事;积极参与学术科创,作为项目第三参与人,参加江苏省“挑战杯”选拔赛黑科技专项赛并获二等奖


三年来,他坚持传递正能量:累计志愿服务683小时,获十佳志愿者等十余项志愿服务表彰;服务社会需求,积极投身校内外抗疫工作,累计应急献血三千四百毫升;发挥专业特长,多次参与化学科普活动;连续两年担任雨花斑斓工作坊副主任,累计服务超500名家庭困难同学;作为年级学习委员,积极组织学业帮扶等活动,助力化院2019级获评省级先进班集体


奔赴未来,他仍将继续练就真本领、传递正能量。



庄舟 文学院2019级本科生


青春逐梦正当时,奋楫扬帆再出发。远在奥地利交换的庄舟从自身具有浓厚中华传统文化意蕴的名字出发,向大家阐述一艘“远行之舟”的青春旅途。


远行之舟,扬理想信念之帆。在校期间,她思政类课程均分91分,多次协助院党支部组织生活会的开设、分享、新闻撰写与材料制作。先后参加李克强总理赴南京大学调研接见、中央宣讲团成员李小鹏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江苏宣讲会、C9高校学生会工作交流论坛;参加南京大学第二十四次学代会,参与筹办第二十五次学代会;获评江苏省三好学生、校优秀共青团员标兵、校优秀共青团干部、校优秀学生会骨干等近20项荣誉奖项。


以学为本,以行践知。进入文院以来,她的学分绩排名始终保持于前5%;获得基础学科论坛二等奖、文学院 520 报告会团体一等奖等5项论文奖项,长江苏友奖学金等4项奖学金、外研社全国英语阅读大赛校一等奖,并在《宿迁日报》发表时评文章一篇;四次参加社会实践,获评“优秀见习大学生”,在文创设计和故事IP领域探索广阔天地;多次参与校际交换,热爱文明交汇,倾听世界声音,传播中华文化。


以舟为桥,引领担当。她担任校学生会部门部长、文学院团委宣传与新媒体中心本硕唯一执行主任、校团委文体部部长、文学院第一届拔尖班的朋辈导师、南京市博物馆讲解员,在不同的岗位上勇担引领、联系、服务青年学子的摆渡人。


不畏风雨,踏浪而行。远行之舟正驶向更宽阔的人生海域。



凝砥志之力,成栋梁之材。18位候选人的精彩展示,让我们看到了属于国家栋梁的风采,感受到身边榜样的力量。一代代南大人将铭记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校训精神,淬炼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信念底色,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在人生的舞台上放飞青春梦想。


栋梁特等奖学金答辩结果在报送学校相关部门审核后予以公示。


摄影 |  姜铭宇、袁野、邹贝尔

文编 | 吴雨航、邱子涵

美编 | 刘子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