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大郑钢人文社科奖学金|陈以诺:社会学让我变得“平和而敏锐”

南大学工 南大育教 2024-05-03

全面发展,她的每一个选择都经过深思熟虑;步履不停,她的每一步都走得自信而坚定。谈吐自信、表达严谨,讲起学术来两眼放光,谈起生活来充满激情,这就是陈以诺。

01

敏锐地去感知,平和地去理解


“分流进社会学的时候我完全没有犹豫。”

 

比起命中注定或是日久生情,陈以诺和社会学更像是一种顺其自然的连接。高中时,她通过模拟联合国接触到了国际政治,便对政治学和社会学产生了兴趣。大一顺利进入社会科学试验班后,她在丰富多样的课程中领略了社科各个专业的风采,其中社会学新生导学课对她做出分流选择意义重大。课上,她不仅了解到社会学设置的课程以及各个老师的研究方向,而且老师们的研究还为她打开了一扇认识当下社会的窗,“如果去社会学院学习,可能会给我一种新的视角”。抱着对社会学知识和视角的渴望,她毫不犹豫地迈进了社会学的大门。

 

谈到印象深刻的专业核心课,陈以诺脱口而出的是张玉林老师的农村社会学。“一方面是老师会提供各种文献材料,学术论文、新闻调查、案例和数据等等,这些都会让我有种落在实处的感觉。”多样化的材料让理论在现实中有迹可循,落在实处才是社会学研究的魅力。另一方面,老师还会要求同学们就特定的专题进行汇报,汇报后会组织同学们进行点评和提问。“我是特别缺少提问和评论能力的。”她很坦然,“但这门课让我不得不每周看文献、想问题。一方面锻炼了我提问的能力,一方面也有了阅读文献的动力。”上完这门课,她“痛并快乐着”。

 

(农村社会学课堂汇报)


在专业学习上,用开放和包容来形容陈以诺最合适不过。她乐于尝试,勇于探索,对于研究的方向,并不会用各种条条框框限制自己,而是聚焦现实的经验现象,结合个人实际,反思生活经历,其大创选题、社会实践选题就来自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体悟。“其实领域也没有必要分那么清楚,毕竟不同的人对于事情的敏锐程度不同,聚焦这些经验现象,可能就会有更多的研究兴趣。”

 

通过专业学习与研究参与,她称社会学让自己变得“平和而敏锐”。“平和的话,是现在的我会更多考虑微观行为和事件背后的结构性原因,从而不被单一的理解‘遮蔽’。”社会学赋予了她观察世界新的视角,即跳出个人的思维,以系统、整体的思维去探索与思考。而在关于经验现实的课上,她又在多样信息中更敏锐地感知这个世界


 

除了本专业的学习,陈以诺还从个人兴趣出发选择英语专业的跨选课程,比如英美小说研究、语言学概论等。以英语修辞鉴赏与研究为例,课上老师会分析英国女王、奥巴马的演讲方法,如何对听众产生效果。她还将跨选课程与社会学的学习相结合,例如文学概论的结课论文她从20世纪早期美国南方的社会背景入手来分析威廉·福克纳的小说《我弥留之际》。“通过这样的方法也可以帮助我们从中国文学中理解中国社会。”学习中,她始终带着社会学的视角。



02

注重实践、突破自我

 

对陈以诺来说,实践是课堂的延伸,但她对理论并不“固执”。“我一开始就没有抱着‘理论一定能对应现实’的这种观点,所以我在刚开始拍纪录片的时候,或者是做实践的时候,就不会有理论被实践所冲击的感觉。”她认为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无论是经典的还是前沿的,都不能直接嵌套在现实经验中,它们只是提供了一些思维的模式或者框架来帮助我们来认识世界在导师的影响下,她还认识到研究应对接政策,对于现实问题,需要依靠带有政策意涵的研究去对应、去解决,这也是作为社会学学子的责任所在。

 

(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右一为陈以诺)

 

在原单位制住区的基层社会治理调研中,陈以诺深入自己成长的老街坊,与小时候的邻居们、社区领导和工作者交谈,探究单位转社区的实际困难。在乡村“云”科考中,她发觉面对乡镇干部的时候,自己虽然可以拿理论或者是文献武装自己,却还是会露怯。从乡镇干部那里她也了解到,虽然学者可以给出很精当的理论分析,但是这种分析却并不能转化到实际的政治实践中,成为提升效率、达成目标的好办法。她认为这是一种政治逻辑和治理逻辑的差异,“正因如此才需要更深入的调研来弥合。”在多次实践中,调研之于社会学的意义更加明晰

 

在采访过程中,陈以诺还经常提及生活中自己的内向性格,“害怕与人交往过多”。但在工作或实践中,她又像换了一个人,努力融入群体、和他人共情。大二的时候,她在特殊儿童发展中心进行志愿服务,陪伴自闭症儿童,帮助小朋友完成教具的制作,安抚小朋友。“我跟这种小朋友待在一起,会觉得我们俩在互相治愈,因为我全部注意力都投入在他们和正在完成的这个任务上面。”如果小朋友特别今天特别安静,或者是看起来特别开心,她都会觉得很幸福。除此之外,她还作为志愿者参加2022年南京大学陕西招生组线下工作,热情地向前来咨询的考生和家长介绍南大的文科类专业。


 

03

学会筛选和过滤生活


(社会学院2020级本科生,第一排左三)

 

社会学院团委学生副书记、社会学院2020级本科年级长、南京大学学生Oh Whale人声乐团社长、合唱团女高音声部长......陈以诺是个有着多重身份的“大忙人”。当被问及如何处理数量庞大的任务时,她自有妙招:筛选和过滤生活,即在开始前就筛掉不喜欢做的事情。不会因为别人说做什么好就选择做什么,对面临的各种机会她自有考量,喜欢和合适都是选择的重要维度。“剩下的都是我有兴趣或必须完成的事,关键是我有意愿完成。”她说,“时间挤挤总会有的”。

 

筛选的过程,试错是必不可少的。回顾已走过的大学时光,她感叹:试错的过程总是存在,但会让自己处于一个平衡状态放弃模联就是试错后的选择,准备的时间紧、压力大,对人的表达能力和技巧要求高,而她并不想输出未经深思熟虑的观点,于是果断选择了放弃。放弃后,她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业和生活中。

 

音乐,是陈以诺生活不可缺少的调味剂,也是她从小以来坚定喜欢的事情,“如果不唱歌,我的生活会失去平衡”。唱歌这件事本身让她感到很开心,而且在乐团里和大家配合着演唱,会有很奇妙的化学反应,让她觉得人和人被连接在了一起。每次遇到困难时,音乐就是最好的良药,她总是习惯性地打开李宗盛《既然青春留不住》的live,时不时跟唱几句,在音乐中汲取继续前行的动力。

 

(Oh Whale人声乐团五周年专场,右二)

 

(南京大学合唱团女高音声部合照,后排右二)

 

从平淡生活中找到快乐,从繁杂任务中筛选取舍,从实践中感悟真理在南大已有两年多,陈以诺在专业领域不断深耕的同时,做好学生工作,热心志愿公益,还坚持自己对唱歌的热爱,在校园的各大舞台上熠熠发光。对于未来,她充满期待,或成为社会学学者,或做一名学术翻译,又或是加入NGO(非政府组织)工作。无论走到哪里,她都将带着社会学所给予她的“平和而敏锐”的力量,步履不停,坚定前行。



图片|陈以诺

文编|郑紫仪 吴雨航

美编|刘子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