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识人烟 大藏于民——缙云县民间藏品系列鉴赏(第一期)

缙云播报
2024-08-25

老物件里,透露着时间赋予的人世沧桑;艺术品中,融汇着生活带来的千变万化;诸物有灵,别具匠心。

2024年,为了全面展示缙云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的民间藏品,充分发挥民间收藏资源价值,推进民间博物馆建设步伐,满足广大群众感受藏品魅力的文化需求,中共缙云县委宣传部组织开展民间藏品系列评选活动,经过藏家自主报名、专家实地寻访等阶段,一大批民间藏品、藏家和藏品馆进入终选,藏品包含各种门类,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上乘的审美价值;藏家故事妙趣横生,其中不乏执着与温情;更有一个个异彩纷呈的民间藏品馆,仿佛在铭刻时间,记录劳动人民的智慧。

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第一期:竹编系列

清代多层点心篮(食盒)

属于食器的一种,明清时期较为盛行,尤其为野外就餐所必需。膳房做好点心,会装入篮中,再给主人送餐,听上去和我们今天的外卖外包装功能类似,只是古人的更精致妥帖。

点心篮共有五层,提手为铜制,装好食物后可以上锁,保证“食品安全”。


清代竹编考篮

古代士子进科举考场的用具,装文房四宝等考试必需品以及一些干粮。清代科举考试的时间非常长,需要考三场,每一场三天,一共九天。不知道这个篮子的主人当年是否高中、实现了光宗耀祖的愿望?


民国竹编食盒

过去的吃货们的饭盒有多雅致?

古时的士绅名流,出门踏青或者参加诗社、文社活动,与至交好友把酒言欢,都常会准备一些肴食果品佐酒。竹制食盒耐磕碰且轻便,比硬木、瓷器等材质的食盒具有更“便携”的优势。


民国竹编针线篮、小箩筐

在旧社会,一家人的衣、裤、鞋、袜,所有的缝补工作都是家中的主妇承担,全部手工完成,一位普通女性的一生,也许就是起早贪黑、缝缝补补的一生。这两个小物就是盛放针头线脑的用具,左边的形似元宝,右边的天圆地方,虽然都是寻常生活物件,但都凝聚了老辈人的巧思。


民国竹编提篮

这种形制的提篮盛行于江浙一带,之所以漆成红色,是因为它是嫁妆中的一件,虽历经百年朱漆依然鲜亮——它比制造他们的人活得更长久,极致的手工,倾注了一个民间艺人的审美与匠心。


民国竹编手炉

它是旧时中国民间普遍使用的一种取暖工具,炉分两层:外层竹编控温隔热,内胆黄泥烧结可装炭火,可以拢进怀里、被中,所以缙云话也称“火笼”。手炉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汉唐宋元的发展期、明清的鼎盛期以及民国的衰落期三个阶段,可谓温暖了中国人数千年的寒冬。


民国竹编小簸箕(茶则)

《诗经·周南·卷耳》中有一句“采采卷耳,不盈顷筐”——这个“顷筐”,有人说就是簸箕,一种前低后高、方便撮取的器物,一般用来盛谷,后来文人雅士把它“缩小”,置于茶席间,用来当茶则、在烹茶之时量取茶叶用。



-END-



推荐阅读

☞  浙江省福彩“缙心护苗,守护成长”孤困儿童支持项目启动仪式暨“乐享童年,沐光而行”暑期夏令营开营仪式启动

☞  第9次受奖!缙云小伙赵海龙,好样的!

☞  热热热!应对夏季高温,这份消防安全“秘籍”快收好!

☞  【通知】停电通知(7月17日)



来源:中共缙云县委宣传部

编辑:徐肖晓

编审:虞萧逍

监制:刘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请告诉我们

邮箱:136198974@qq.com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缙云播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