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元朝是不是中国王朝?以下是我的看法

2017-02-08 孙绿 地球知识局

(⊙_⊙)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号ID:diqiuzhishiju


本文为我局的第81篇观察文章,今天我们讲讲元朝的故事


昨天有一位读者在后台问我局怎么看待元朝,元朝是蒙古人的国家还是中国王朝,并且发给我一篇:骗局!中国历史根本不存在“元朝”。大家不必去找这篇来看,以免污了眼。该文就像很多同类一样,十万加,可见流毒之广。


虽然我局主要在写世界各地的内容,但也发现,一些基础知识尚存在混乱的争论,我局对此当有自己的声音,当仁不让,故有此文。


本人文字或不专业、或不精确,且作一思考随笔来看,另,本文重在交流思路,不在考辩,所以就少有资料数据之类了。一个人头脑有限,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交流。


以下是我的想法:


元朝的历史令人纠结,主要在于:中原亡于外族征服、全国被占领、外族并没有被彻底汉化、如今的蒙古国是外国等。


以至有的人就想能想出,“当今”的蒙古国“曾经”征服了全“中国”,而曾经的元朝也并非中国,这样一句话。


蒙古帝国是哪国?

蒙古帝国就是蒙古帝国,我们现在所指的国乃是民族国家,于蒙古帝国并不适用。蒙古、蒙古国、蒙古帝国、元朝、蒙古人这些是不能划等号的,如今的蒙古国如何能穿越回七百年前去征服中国?蒙古人曾经的政权,从部落发展为世界级帝国,之后又分裂,又纷纷被推翻,这里面有着很大的变化,“相关”并不是“等于”。


当时还并没有如今民族国家这一概念,中国王朝在战争下或许有夷夏之别,对内编户齐民,对外夷夏之别,而北方草原世界则是另一种组织方式,是以部落为单位的部落联盟,一个部落被打败,可能会改用胜利者的名号,所以游牧帝国的名字事实上是其核心势力的名字,但一旦新的最强者出现,其他部落可能纷纷易帜,纷纷改换名号,并且并不会很怀念曾经的“祖国”。而蒙古族则是近现代的产物,以前要看的是部落和家族


你们全都要向我纳贡!

草原之上都是我孛儿只斤氏的天下


这种统治关键在于对关键资源和军事力量的控制,其稳定性是无法与编户齐民、书同文、统一货币相比的,然而他的组织弹性更大,这是很适合草原世界的(因为地广人稀、持续流动、稳固的统治成本过高),虽然他可以将中国的、中亚的、波斯的能工巧匠和会计人才都集于帐下,但并不表示他真正建立了一个包容的帝国。随着境遇的变化,游牧帝国需要不断转换其政治形态。当他转型失败的时候,帝国可能会坍塌,可能会退缩回最简单的形态比如部落。


蒙古帝国极盛期,而今安在?


然而变动中的游牧国家,其属性要如何判断?看成吉思汗的出生户籍?看蒙古财政部雇佣了多少外国人?看帝国内哪个族群人口最多?我只能说,那个时代,就是那么一种状况,在皇权不下县的时代,以某些人的属性来判定全帝国属性,是不靠谱的。那是一个较为松散的时代,大熊猫还只是一种野物,而非“国”宝。


可见,同样是政治势力,额尔古纳河畔的一个部落、蒙古高原的领导者、欧亚蒙古帝国、元朝,是同一种政权么?是同一个层面的组织么?然而出于多快好省的目的,很多人都称其为国家


而将古代“国家”直接穿越到现代,并且在各种重叠混杂的范围(民族、语言、宗教、政权范围)中只选择对自己有利的那一个,那你需要有一个现实的动机,可能是巩固我们对国家的认同,也可能只是宣泄某种情绪。


献身说法:虽然我们的口号是让天主教征服全世界,但我们真正关心的乃是王室的收入!那些异族人,即使信了我教,也依然是顽固不化的野蛮之人。

献身说法:如果你们信了我们真主,就可以免去大量赋税,然而波斯人却总是认为自己很不同,非要搞出一个什叶派出来,毕竟,他们说波斯语,而不是阿拉伯语。


虽然如今的蒙古国位于蒙古高原的核心位置,然而这个核心就像我们的河南省一样,乃四战之地,实际主导他命运的乃是漠南、呼伦贝尔、贝加尔湖、阿尔泰山之前的角力,而成吉思汗所在的部落正是来自于呼伦贝尔(额尔古纳河流域)。

我国呼伦贝尔人民的子孙成吉思汗同志进入并统一蒙古国进而扩张为超级帝国(还包括自己的祖上母国),这显然是更神奇的说法。


这些地区如今几乎都在中俄手中。无论从人口还是地缘来看,与仅剩大戈壁和色楞格河的300万人口的蒙古国相比,北方草原民族的遗产,谁继承得更多些呢?


蒙古并不止一块草原,也不只是一片戈壁


关于元朝的汉化程度,元朝政权内部始终存在汉化与拒绝汉化两股力量,并且往往在政权过渡时期发生内斗,这也与游牧民族的兄终弟及传统(汉族则长子继承)相纠缠。元朝在汉化的道路上时而前进时而后退,最终的结果是被逐出中原。如果只能接受非此即彼,而且是永恒的、祖宗决定子孙的非此即彼,那也无话可说。


蒙古帝国的历史意义

蒙古帝国是欧亚大陆上游牧民族的最后一次大扩张,中华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短期受到重创,中亚文明的农业基础遭到极大破坏,突厥民族加速西进,而欧洲文明得以幸存,窃以为这是宏观层面世界历史的真正转折点。铁木真如同亚历山大、穆罕默德、李世民一样,是改变世界的强大人物。


蒙古帝国对中西亚的影响较中国更大


对于中原王朝来说,蒙古帝国以及其后的元朝将农业世界与更加遥远而干旱的游牧世界相连接,在前现代的技术条件下,将两个规模巨大又风格迥异的世界连接在一起,只有帝国的统治方式可以达成。元帝国在某种程度上建立了一种新的范例,人们发现,在东亚世界,政权的边界可以冲向长城以外,可以囊括东北、西藏、整个内外蒙古。西周、秦、元是三个建立全新范例的时代。(并不意味着范例就是好的进步的)


不得不说,这是个不稳定并且困难的政治范例,在古代,一个单纯的农业国家恐怕是办不到的(比如明朝),而清朝再次重建了这一范例,并且更加成功,在这方面,来自东北的渔猎民族(混合经济)相较游牧民族更有管理经验。


这或许是一个早熟的不佳的范例,他无益于科技的进展,但却需要更加复杂的政治制度和统治技巧。元与清这样的前现代超大帝国,都依赖于部族军事力量的支持,以及竭尽所能的统治技巧上的发展。


不断扩展


这里确实存在谁征服谁、谁统治谁的问题,进而有些人将这说成是民族之间的战争。然而一个群体之内,一个超大群体之内,可曾少过阶层的压迫?少过派别的争斗?宗教、语言、肤色、血统都是我们可以找到的标签,今日的标签并不适用于昨日(因为能指和所指在古今是不同的),而什么标签又适用于今日呢?


在世世代代的融合之后,曾经的西周贵族、关陇贵族、八旗子弟,如今又在哪里,无不融合于多民族的中华文明之中,而中原这一概念的地域范围也不断扩大。


然而在新的全球化时代,竞争异常激烈,中国在东亚的体量即使无可置疑,但仍可能因为科技落后、社会组织落后而挨打,甚至有亡国灭种之危机。


这个民族国家时代无异于一个新战国时代,需要一个坚固的外壳一致对外,现代民族国家要将其民族感灌注到每一个人脑中,哪怕是存在偏见和谬误也在所不惜。而这个进程仍没有完全完成,东亚湿润地区与周边干燥地区的深度整合仍在进行中。


在这段历史的每一个瞬间,不同人群的想法可能差异巨大,但我们要清楚,祖先已经死去,而人是会变的。


历史的意义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么?如果历史的存在形态是文字是信息,那当然,这信息是死的,他除了任人打扮还有什么其他可能呢。只有那些我们“认为”真实和永恒的东西,才是真实和永恒的,这本身却是个悖论。


正是出于对现实的焦虑,对自身身份、认同、自信心的焦虑,我们过于需要历史,甚至饥不择食,甚至多快好省,甚至众多恶劣行为也穿上历史和传统的合法性,并败坏这合法性,榨干我们的信任,激发我们新一轮的焦虑,并浪费(消费)更多的心力在其中。


学习历史最好的方式可能是观察身边的事物,这是第一手材料,区别在于,其背后的意义需要自己去思考,而不是书中高度概括后的那些历史信息中的优胜者,毕竟,我们自己恐怕并不是优胜者。


如果中国古人为后代留下了什么真正的文明遗产,那或许是:分析能力、独立意志、协作能力、克制与忍让、与万物同在的感受与审美。而那种种成果,是先辈的作品,当代人亦有当代人的作为,识鱼而不识渔,乃舍本逐末。


END


扩展阅读


我局更多观察文章,戳这里:

以色列地缘格局 | 以色列的战争宿命

朝鲜半岛格局 | 没有人真的想要统一

巴西地缘格局 | 巴西为什么不能成为世界强国?

中越历史中的这些常识,你全都知道么?

环太平洋 | 曾经暴富的资源岛国是如何坐吃山空的?


下期预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