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捣碎的香料|来自公主团的故事

蒋佩蓉 2020-09-04


写在前面


《佩蓉的妈妈经》在2012年5月出版的时候,一些妈妈看过书以后,通过网络找到了我,表示有兴趣参加我在书中提到的美国妈妈公主团那样的聚会。不久,北京的妈妈公主团成立了,就一直在我家聚会。其它城市也建立了妈妈公主团,但是因为我无法亲自参加当地的聚会,其它城市的妈妈公主团都陆续停止了。只有北京的妈妈公主团还跟我一直保持联系。我离开北京以后,仍然继续在妈妈公主团的微信群里跟公主们互动和交流,然后每三个月会跟大家一起视频。直到现在也是这样。

 

妈妈公主团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一直坚持固定的线下聚会,每一组不超过6-8个人(要是超过了就分组)。因此有一段时间曾经有3-6组在我家聚会。一直到现在,我还是坚持这种小型、定期相聚、委身、透明敞开分享,以及彼此接纳、鼓励和信任的小型团体风格。

 

在中国的时候,我发现这是万分困难的事,因为大家都觉得不做大就没成就感,不热闹就没意思。也有不少朋友要求来“参观”聚会,参加一两次聚会,来“体验” 一下“氛围”。但是我一直坚持妈妈公主团不是展览会,没有什么“货品”要展示给任何人,也没有任何需要证明或证实给人看的东西。我们只是一群愿意相互取暖、彼此造就和鼓励的平凡妈妈们。我们有幸在这一段做全职妈妈的路途上,非常有缘而又碰巧在同一个城市里面,就走在了一起。妈妈公主团没有任何录取标准,我们有时间和精力的时候就开放妈妈团,以便容纳新妈妈的加入,没有时间精力的时候就暂时封闭,加深彼此之间的信任和敞开。我们没有任何门槛,也不坚持一定要有什么信仰才能加入这个团队。其实我们也不是多么的特别,只是我们愿意保持小型的风格,长期的彼此陪伴,一起学习成长。


6年过去了,我发现妈妈公主们都渐渐有了自己的社会服务——有的回归职场、有的开始服务社会、有的在职妈妈一直坚持跟我们聚会,一起成长、服务身边的妈妈们 。每个故事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故事都很让人感动和鼓舞人心。刚认识的时候,我是她们的妈妈导师。现在她们也愿意分享她们的故事,成为有类似经历的年轻妈妈们的妈妈导师。每周五,我这个公众号的特辑将会分享一个不同的妈妈公主的故事。有共鸣的妈妈可以在文章后面留言给我或作者,可以提问或寻求帮忙(留言也可以不精选,保护你的隐私)。有些妈妈公主已经有了自己的公众号,定期在上面分享自己的经验。要是你发现文章对你有帮助,也欢迎关注她们的公众号。妈妈公主们的故事分享没有特别的顺序,只是根据她们名字的第一个字母的顺序排列。–—

 

Amanda 是妈妈公主团中最早的一位之一。从她的身上,我看见了好大的变化,也很为她感到骄傲。她克服了原生家庭带给她的很多痛苦,也从一个对周围人要求严厉,评价苛刻,对自己要求更高的人,转变到今天的平和、沉稳、智慧、感恩、勇于对付自己的软弱,以及不断积极成长的妈妈导师。她带领的几个微信感恩操练群和属灵操练群都给群里的妈妈们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转变。当然,转变最大的就是 Amanda  公主本人。


她的故事带给我希望——无论你的原生家庭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痛苦和挑战,只要你愿意成长,你还是能活出一个充满“馨香”的人生,而你的痛苦将会 成为你的香料!



捣碎的香料



人们都说“四十不惑”,可是早已过了四十岁的我,却不敢说自己真的已经“不惑”了,尤其在经历了少年时期原生家庭的许多阴影之后,重生的艰难犹如刮骨疗伤般疼痛。或许在周围朋友的眼中,我是一个有主见、精明果敢、责任心强、争强好胜、甚至有些骄傲的人。而在这个外壳下隐藏下的我,又是一个敏感、念旧、情感丰富、希望被看见的人。四十岁以前的我,一直活在内心的挣扎中。渐渐的,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似乎改变了,就连最亲近的朋友都说,你的棱角磨没了,变得更加柔和了。


我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教师家庭,父母都是小学老师,他们经介绍相识,一结婚就有了我。但由于工作忙碌,一个月后就把我送到了奶奶家抚养,直到我10岁。爷爷奶奶非常疼爱我,从来都是夸奖我乖巧、学习好、让人省心。记忆中和父母最甜蜜的时光就是放寒暑假时他们把我接回家,一个人抱着我的一只脚为我剪脚趾甲的情景;隐隐约约还记得妈妈到郊区的奶奶家来看我,因为表兄妹太多,就偷偷把我带出去,然后拿出买来的好吃的给我吃。可是这一切都伴随着我七岁那年妹妹的出生嘎然而止。


一开始本来生活在奶奶家的我没有任何感觉,直到五年级时父母为了让我在城里接受教育就为我办了转学到他们身边生活。爸爸是个很严厉的人,脾气急躁;妈妈身体不好、性格软弱又逆来顺受、很少表达自己;而那时3岁多的妹妹正是好玩的时候,长得漂亮又爱说爱笑,特别招人喜欢;我呢,是个倔强、不善言辞、其貌不扬的小姑娘。因此父母顺理成章地把更多的爱给了妹妹。从10岁到20岁的这段时光,曾被我认为是人生中最灰暗的阶段。


在奶奶家像小公主一样养尊处优的我,一下子变成了“灰姑娘”--- 做饭、洗衣、擦地、收拾厨房。。。几乎所有的家务活都要帮父母做。即使这样,却经常受到爸爸的斥责甚至谩骂。为了周末能看上一集喜欢看的电视剧,从早上开始就不停干活,可到了晚上终于可以坐下来看电视的时候,爸爸总会挡在电视前面吼道:不学习!就知道看电视!然后砰然把电视关上。要知道我的学习成绩一直非常好,总是在全班前三名,中考成绩更是重点学校的年级第一名可以考上北京四中。但似乎,只有在这个时候,爸爸才会在同事面前眉飞色舞地夸赞我一番。


而妹妹呢?10岁的她很少干活,一直跟父母同屋睡觉到十几岁。每次晚饭后,他们把饭碗一推,我去厨房洗碗,他们三个人下楼去遛弯,因而引得邻居窃窃私语:他家的大女儿不是亲生的吧?一次妈妈的学生家长来家里,看到我正围着围裙洗碗,就问:“徐老师,这是您家小保姆吧?”每天不绝于耳的是爸爸的呵斥“我怎么那么看不上你呢!”“蔫土匪!”;每次妹妹要我的东西我不给时,他们就会斥责我不懂事、不知道让着比自己小这么多的妹妹。就连学骑车,爸爸也总是挖苦讽刺地不停说我笨,而妹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在他眼中都是可爱得不得了。记忆中似乎没有跟父母有过心的交流,有时候想奶奶了,就蒙上被子痛哭一通,或者跟要好的同学念叨念叨我受到的不公平待遇。


日子像熬一样地数算着。终于我工作了,并且去了当时效益非常好的外贸公司,收入不菲,九几年就开始每年出国公差,不到30岁自己创业做公司、做外企驻京的首席代表、为家里添置了很多进口电器、买回不少国外衣物给他们。他们对我的态度也有所转变。那时的妈妈还在为20几岁的妹妹洗内衣、帮助她交保险、电话费,甚至在妈妈去世前还嘱咐我说:“等我过世了,好好安慰你妹妹!” 我心里难过极了,难道我就不是她的女儿吗?我就没有感情吗?我觉得在他们的心目中,自己只是为他们争得荣誉的一个工具而已。他们的爱,实在是有条件的。我不知道我生存的价值在哪儿,我只知道,我心底有一个痛,一个情绪的按钮,似乎永远不可以被触摸,那就是---公平!


我就像一个披着坚强外衣的小女孩,内心充满着对爱的渴望、希望被看见的需要;又像是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每天举着饭碗向周围的人乞讨一些所谓的肯定!就在这时,25岁的我遇到了现在的先生。他绝不是一个花言巧语的人,老成持重中偶尔会流露出一些冷幽默。最让我看重的,是他温柔的品格和柔软的心,而当时的我,心似乎已经刚硬的不能再刚硬了。怀揣对未来的憧憬我走进了婚姻。可是,婚后的生活却没有想象中那么甜美。先生是个固执又骄傲的人,正是因为他的不会花言巧语,我们之经常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论不休,没有人懂得退让。


事业上,从不服输的我却还走的顺风顺水,直到35岁生孩子那年。当时我负责着一家外企公司在北京的代表处,本来打算生完孩子就把孩子扔给父母看,自己继续回来工作。可事与愿违,由于孩子生病、老人身体状况等种种原因让我不得不放下一直热爱并收入不菲的工作,同时关闭了北京代表处。十年前的那一幕永远刻在我的记忆中。那天,我跟丹麦老板摊牌说,我不能继续工作了,因为要回家带孩子。他想了一会儿点点头说:好吧,那北京代表处就关掉吧!我们一起吃了最后一顿工作餐,聊的什么完全记不得了,只记得把他送回酒店后,我一个人、在灯火通明的三环路上开车往家走。眼泪不听使唤地流下来,甚至看不清前面的道路,直到放声大哭。脑子里乱糟糟的,唯一的想法就是:完了,我什么都没有了,我苦心经营了十几年的事业就此断送了,从此除了某某人的妻子、某某人的妈妈,我什么都不是了。。。委屈、抱怨、难过、伤心、五味杂陈。


说实话,我真的不适合在家做全职妈妈,我是那种没有目标和计划就生活不下去的人,没有事情做---我指的是有意义的事情---对我来说就像在浪费生命!而相夫教子、琢磨怎么做家务、看孩子在我看来真的不叫什么意义。如果说签订一份订单会让我有极大的成就感,如果说陪一堆老外吃饭能满足我极大的虚荣心,如果说一份可观的收入职位能给予我极大的安全感,那么,突然失去了一切的我就像是一个穷光蛋一样一文不值。更何况家里有位“爱挑剔”先生,有个每天要养育却不能取得立竿见影效果的婴儿,这些都让我的心见不到一丝丝光亮,抓狂得每天都在心里否定自己几千遍。


就这样纠结着、挣扎着开始了我的全职妈妈的生活。机缘巧合,在这个最低落的时候,我认识了佩蓉姐并加入了她创建的妈妈公主团。她毕业于美国名牌大学,却早早回归家庭抚养了3个现在都颇有成就的阳光大男孩。慢热的我,一开始甚至怀疑这世界上怎么会有无缘无故的爱?为什么每个月要无偿开放自己的家庭邀请不认识的人来家里?每次还都准备很多水果零食招待我们?为什么要敞开自己的糗事和大家分享?为什么在新手妈妈们有困惑的时候随时愿意聆听并给出一个又一个充满智慧的建议?我好奇又怀疑。直到有一天,佩蓉姐说了一句话:“我们所受的苦都不是白白受的,我们今天的苦难,要成为明天别人的祝福!”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


也是在她的带领下,我们在微信群里操练每天感恩10件事。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就这样坚持了半年多。我看问题的角度渐渐改变了,不再专注于那些负面的东西,而是盼望在负面的事件中找到光明。曾经的抓狂、比较、怨恨,似乎也离我越来越远。我更专注于自己的成长而不是埋怨丈夫的冷落、我更反省自己在育儿中的问题而不是劈头盖脸地批评孩子、我更搜寻自己能力的宝藏而不是怨天尤人地抱怨环境。。。


4年前我接触到6A亲子教育并考取了讲师证书,也开始在讲台上、小组中和身处困境的妈妈们分享我曾经的软弱,希望用我曾经失败的经验帮助到他人。我也不再纠结于全职或职场的一席一地,因为我越来越了解:“我们的心在哪里,我们的财宝也在那里。”在这个生命季节里,如果我们懂得帮助自己不断成长、懂得经营好自己的婚姻、懂得我们的工作是成就未来的一个有品格、敢担当的人,我们的“职业生涯”就是最有意义的。


 “磨碎的香料才能散发出香气来。”愿你我,都如香料般,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的愈浓烈。

 

Amanda

2018.5.2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