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激情,灵魂的良药

蒋佩蓉 蒋佩蓉 2020-09-04



快要从家里这个巢起飞的林凯安


写在前面

我们夫妇离开中国已经将近6年了。离开的时候,我们老三凯安才刚从小学毕业,还不知道前面的路是什么。凯安跟哥哥们不同,因为他从小就喜欢陶艺,并且还投入戏剧表演。我们到西雅图寻找高中的时候,凯安通过搜索学校官网上的戏剧视频来评估学校的剧团是否是他想要参与的,从这一点来决定他想要去哪一所学校。也可以说,除了考虑为千上班的距离,我们选择学校的标准是根据孩子的兴趣,而不是学校的升学率。这是因为我深知激情胜过才智,而我们需要帮助孩子的是,在他感兴趣的领域寻找有激情的老师。


凯安一到学校后就通过了试演,并且得到了学校好多年以来,第一个新生扮演主角的机会,之后他也在持续不断地活跃参与戏剧活动。所以,我们都没有想到凯安的人生方向后来会有所转折。他在9年级的暑假去上美术夏校时,遇到了一个对电脑动漫极富激情的导师。这位导师是电影《蜘蛛侠》中的一个主要美术指导,他也深深地影响了凯安的人生方向。接下来的两个暑假,凯安都是在这个美术学院度过的。他不但提升了自己的美术技巧,更是坚定了未来想要进入电脑动漫领域的计划。也因为这位导师的影响,他终于在今年顶着让戏剧老师失望的压力,放弃了他热爱的戏剧。人生真的不是一条直线,它的曲折真是没有人能预料到的。


上周,凯安又做了另外一个我们大家都意想不到的决定。当时,他已同时拿了两所美术学院的奖学金。第一所是电脑动漫排名全球第一/第二名的瑞林艺术设计学院(因不同排行榜而不同),第二所是比较传统的芝加哥美术学院。我们一家人都在祷告中寻求上帝,因为对于我们做父母的来说,对凯安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大学里的这四年中找到最亲密的属灵伙伴。虽然两所学校凯安都去参观了,但是他在芝加哥美院见到的第一个人是一位来自堪萨斯城的导游。接下来,凯安跟他有了一个超级神奇的对话,同时也发现了这位导游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并且是校园团契的主力之一,他也邀请凯安加入他的团契,要是凯安决定去那里上学的话。除了这个启示以外,上帝还给了凯安好几个明显的启示。其实,对于我们做父母的来讲,这一个“巧合”已经是上帝对我们一家人祷告的回应了。因此,凯安决定今年秋天要去芝加哥美院上大学。我们相信上帝的道路高过我们的道路,这个信念也是我们做所有决定的标准。我们很兴奋地想要看到上帝要如何引领凯安的大学生活,相信跟随神脚步的凯安以后将会看见更多奇妙的事情。


最近,我跟好几个家长聊起“激情”这个话题,又去回顾了一些我以前写的关于激情的文章。我想借着这个机会再次分享下面这篇文章。我想,凯安对美术的兴趣是从幼儿园时期去小区里的曙光美术班开始的,并且绝对脱离不了姚老师的影响。谢谢你们,曙光美术班的王老师和陶艺课的姚老师!没有你们对美术教育的激情感染凯安,在他心里播下美术兴趣的种子,凯安身上的美术天赋就没有可能在今天冒芽成长。很多国内的家长觉得国内没有充满激情的老师,但这不是我的经验。我想只要我们有寻找的眼睛,就肯定能够找到。我也希望我们为孩子们选择兴趣班的标准,不是为了考级来申请大学或“加分",而是为了让他们被有激情的人“感染”而终身受益。


下面文章里凯安写的《相信你的手》,也是凯安用来申请大学的一部分自我介绍文章。看来姚老师给凯安的不仅是陶艺教育,而是更重要的让他受益终身的人生功课。


下面的图片是凯安最近送给二哥凯恩的生日礼物,也是纪念三兄弟紧密的友谊的原创作品。凯安说二哥给他的人生带来激励,大哥给他带来的是影响力,因此他才能有今天的创造力(蓝色+红色=紫色)。


我写的另外一篇有关激情的文章是:《激情从哪里来?





有一次我带凯安去上他的陶艺课,姚老师(凯安陶艺课的老师)过来说要跟我单独聊聊。我本来以为是要商量上课的时间,因为凯安在寒假期间催着我给姚老师打了很多次电话希望能快点上课,我心里很不好意思。没想到其实是她写了一篇文章要和我分享。

 

读完后,我非常感动,经姚老师同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她的文章。

 

姚老师说凯安很令她感动。但在凯安学习陶艺的过程中,他甚至我们全家都受益多多。制作陶艺是凯安调整自己情绪的心灵良药。我想,如果上“兴趣班”或练习一种技能,到最后无法让这个“兴趣”或“技能”帮助我们解压或医治灵魂,而只是让人“获奖”或“登台”,那么等到奖状腐烂了,舞台的灯光消失了,我们的灵魂里还剩下什么……

 

激情比才智更重要,因为激情不仅能够给人动力,还能医治人的心灵。在让孩子奔跑于各个“兴趣班”的过程中,如果有幸遇到了有激情的老师,能够感染孩子的老师,一定要抓住这个大好机会让孩子继续被感染。我们家长追求的不应是别人给孩子或自己的掌声和认可,而是孩子的灵魂因为他的兴趣而丰盈,性格更富有毅力。这就是全世界最大的奖赏了。



执着的凯安——我的学生

春节刚过,凯安的妈妈已经打过两次电话寻问凯安的陶艺课什么时候开始,我知道凯安的手“痒”了,他想念他的泥巴了,因为课程编排的原因,凯安还要等上一周才能开始。作为老师,面对如此热爱陶艺的学生,有很多的感慨,要写些什么给我的学生凯安了。

 

一开始定的题目是《我的学生——执着的凯安》,但回想起凯安陶艺课的点点滴滴后,我把它改了过来,他,是凯安,是执着的凯安。

 

初见凯安,是在他二年级的时候,他来参加我的陶艺兴趣班。文静清澈的小男孩,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告诉我,他叫林凯安,从美国来。

 

特别注意到他,不是因为他的作品,而是他的韧劲,耐性,规矩。当时他是插班,班里的学生都有了相当的基础,所以他在这个班里作品表现不突出。当时我对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要求是:好作品,大家评定认可,留下来,上釉色烧制;不满意的,自己亲手揉掉回泥。很多同学一开始接受不了自己毁掉作品这一关,现在想起当时的我,真不知该怎么评价好。其实我知道每个孩子用心创作,真实表达的作品都是好的,可偏偏愿意他们更好;也知道他们还能够更好,更愿意看到他们超越自己后的兴奋和喜悦,那时候我的内心比他们还要激动。有的同学能够接受大家意见,无怨无悔地从新来;有的同学能够勉强接受;还有的不能接受,甚至因此退出了。凯安却欣然接受,并且还要对给他作品提出意见的我和同学们说:“谢谢!”一次、两次、三次……他毫无怨言地毁掉自己的作品。

 

那个学期下来,我们大家都知道,凯安没有一件作品留下来。后来我们师生在一起经常提起这事,同学们很佩服他的不懈,他自己倒觉得没什么,要努力努力再努力。而作为我,每每想起来都很心疼,心疼这个7岁的男孩,每次兴高采烈的来上课,全神贯注地投入创作,再义无反顾地揉掉自己的作品,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个学期。经常埋怨自己的“轴”,对学生的作品干嘛那么苛刻呢,鼓励肯定孩子的表现,更是促进他发展的好方式。自己当时真的就转不过“弯儿”来,但,我碰上了比我更“轴”的学生——林凯安。

 

特别清楚的记得那个学期末,学生们就要放假了,凯安特地跑到我的教室跟我说:“姚老师,下学期见,我还要参加陶艺班”。

 

我对这个白净的小男孩,刮目相看了。

 

接下来,凯安的作品发生了质的变化:作品设计意图,表达方式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表现,得到师生更多的肯定和好评。每当点评他作品的优点时,他都会非常认真的说“姚老师曾经说……有一次某某同学就是这样做的,我改进了一下……”让我们吃惊的是他几乎记住了老师在课堂上曾经讲过的所有话,记住了所有同学作品中的优点,并把这一切都在自己的作品中时刻体会着,完善着,再创造着……

 

当做老师的人,看到自己的言行,思想,理念,深刻地感染着自己的学生,并被他不折不扣的落实贯彻发扬时,职业幸福感油然升起,是满足,更是激励。

 

凯安有目共睹的进步,作品表达的随心所欲,巧妙的创意思维,形式美法则有意识的运用等等,给我和同学们更多的心灵的感动与惊喜。同时他从容自信的创作状态,让他越来越享受与泥在一起的时光,越来越享受与老师同学一起讨论赏析讲评作品的乐趣。而这份从容自信,也加速了他在其它各个科目学习中的进步,经常听到他真诚自豪的对我说:“姚老师,我整个人都在进步呢!”

 

现在凯安快11岁了,在这4年里陶艺课伴随着他的成长,凯安用他的坚持,鞭策着我和周围的同学一起进步。凯安用他的执着鼓舞着我,让做老师的自己在课堂上总有与学生们心灵碰撞的激情。

 

每每看着凯安忘我的与泥亲密地交流时,总会想起罗恩菲尔的话:

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到达目标的方法,而不是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了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目标即达成。

 

执着的凯安用他成长的轨迹诠释着这句话,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艺术教育的力量和魅力。

 

祝福你,凯安!


 

凯安的陶艺日记

姚老师写完了文章送给凯安的时候,顺便要求了凯安写一点有关他学习陶艺过程的一些心得,跟周围陶艺室的同学们分享。当我看到凯安的文章时,就立刻想到了两个相关信息:

 

1. 最近北京四中的刘长铭校长分享了他这几年对大脑的研究,发现大脑分配给整个身体不同部分的比率很明显的偏于手,因为虽然手只占了全身的一小部分面积,但是给手的大脑细胞却占了所有器官的1/5。很明显的来说,动手能力对整个大脑的全面发展有大量的关系。很遗憾的是,国内的教育体系却忽略了动手的训练,过度偏于记忆力的训练,因此错过了童年刺激大脑全面成长的最佳时机。

 

2.麻省理工学院的校训是Mens Et Manus,就是“脑与手”的拉丁文。这个全世界培养最多的创新人物的学校之一为什么这么注重动手能力呢?因为多年的经验让教师们深深体会到,没有动手实验来证实的理论是空谈,容易走偏。钱学森博士也常常提到MIT这一点的独特文化,让他有深刻的印象。但是我们国内有多少重点学校注重通用课程呢?实验室的时间分配和自由程度也少的可怜。动手能力降低了,大脑也无法平衡的发展。我们的孩子成为了装下大量知识的数据库,却缺乏了这些知识需要实践来证明的经验,也因此到了创新阶段,缺乏动手和执行的能力。作为家长,我们要如何在这个方面的缺乏来做弥补呢?还是我们加重伤害,继续剥夺动手的机会,经过各种各样的课外班让孩子增加脑袋里装的知识量呢?

 

希望凯安下面的作文能够激励家长们坚持让孩子们无论如何,通过他喜欢的渠道来继续维持动手的空间。我们不一定期待着这种活动能够带来任何成果,但是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有一个平衡成长的人生,也添加了一份快乐的记忆。

 

相信你的手

我的名字叫林凯安。我爱陶艺,因为陶艺是我的兴趣。一开始,我对陶艺的知识一点都不懂。对我来说,我学陶艺的第一年也是我最有困难的一年,因为我每次做的作品都不及格。我还记得老师反复的说:“你作品揉的越多,将来做的作品成的就越多”。到了最后,我快绝望了,但是当二年级的最后一个陶艺课时,姚老师和我说:“你进步了很多”。那天吃午饭的时候,我想了一会儿,然后跑到了陶艺教室和姚老师说:“姚老师,下学期见,我还要参加陶艺班。”那时,姚老师的脸简直是笑容满目。她拍拍了我的头说:“好,明年见!”

 

过了一个漫长的暑假,我终于回到了学校。我等候了很久的陶艺课终于来到了。当我碰到泥的时候,我突然就有了想法,不亦悦乎的动手起来。揉啊,揉啊,揉到了下课。当我要准备毁掉我的作品的时候,姚老师跑过来说:“及格!这次作品可以留!”当时我以为我的耳朵发了毛病,听错了!我暂时呆住了。突然我开始跳起来,高兴的叫:“我成功了,我成功了!”过了几个星期,我发现姚老师的头脑一直在转,一直在想。有时候,她跟我说的概念,我一点都听不懂,有时候感觉我的头快要爆炸。我开始感觉姚老师越来越不像我的老师,但是越来感觉越像我的朋友,因为我们越来越了解对方的想法。

 

从陶艺中,我学到在过程中总可以获得出乎意料的惊喜。有一次,我的作品不及格,甚至让我有了一点情绪。但是当我要把作品砸了时,它变了。我的手开始自动的带领我。我相信了手会帮我完善作品。

 

我发现了泥和生活很相似。当生活不是很顺利时,不要放弃,不要焦虑。 把心平静下来,等一会儿就会有个更好的思路与创作。当你没有知觉到你的手在做什么的时候,你要有信心坚持下去。最后往往是一个美好的结果。


凯安跟妈妈的近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