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科金曲歌王温情喊话:妈妈不要情绪勒索】 专家:亲子都应「转向」倾听彼此 非让对方听命就範

梁敬彦 蒋佩蓉 2020-09-04



写在前面

在《佩蓉的妈妈经2》里面的第一章,同时也是智慧妈妈12商的第一课《空杯子倒不出任何东西,请妈妈们先照顾好自己》里面,我提出了一个有关我们如何容易陷入自怜,并且用自怜来操纵家人的概念。其实这种操纵在心理学里面被称为情绪勒索。


在2004年,著名心理学家 Susan Forward 创建了一个词叫做 emotional blackmail,或情绪勒索。它的定义就是一个人用情绪(愤怒或眼泪)来控制另一个人。被勒索的人会重复被迫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为了要维护TA 跟勒索者的关系,为了降低对方不高兴而给自己带来的焦虑,或者为了不被勒索者继续贬低。她用了英文字母的F. O. G.开头的词来总结这些勒索的技巧,那就是恐惧 (Fear),义务 (Obligation),和内疚 (Guilt)。恐惧的情绪勒索方式就是勒索者会用自己的怒气来威胁被勒索者,让TA对勒索者与自己的关系失去安全感,感觉要是自己不按照对方的要求去做,TA们之间的关系就会因此被断绝。或者勒索者的怒气就会让被勒索者感觉恐惧,因此会不计代价去满足对方的要求。义务的情绪勒索技巧通常会通过产生内疚感来进行。比如,一个母亲可能会说, “辛辛苦苦把你养大,你竟然这样回报我“ 这种反话来产生内疚感,让孩子感觉有义务要去按照母亲的要求去做一件自己不想做的事。


Susan Forward 对情绪勒索下了另外这个定义:“情绪勒索就是两个不安的人,用不恰当的方式互相取暖,却又各自让彼此受伤。” 


我们经常会意识到别人对自己的情绪勒索,但是最可怕的就是当我们开始用同样的方法来情绪勒索别人去做我们对TA要求的事的时候不知道如何改变。下面这篇文章有一些具体的建议,帮助我们能够把心转向彼此,用别的方法来沟通,建立以真爱为基础的亲密关系。


原文地址: 

https://www.ct.org.tw/1344767#ixzz5sUhukh00



拿到本届金曲奖最佳国语男歌手的 Leo 王,领奖时一席「不要再对我情绪勒索了,妈!」的发言引人省思(图片来源/金曲奖 FACEBOOK)


记者/作者:  梁敬彦 日期:2019-07-01

 

【记者梁敬彦台北报导】获得第30届金曲奖「最佳国语男歌手」的 Leo 王,在台上发表得奖感言时,自爆从台大社会系辍学,专心弄音乐後,让妈妈非常失望,变成他好像大学没毕业就非常不孝,接著他就在台上公开向妈妈喊话:「不要再这样情绪勒索了,妈!」接著,Leo王对妈妈说:「我爱妳!但我不一定听妳的话,不好意思,不要混为一谈」,这席孩子对母亲的告白,令人震撼。

 


父母听孩子心声而非要求听命就範


世新大学社会心理学系副教授兼系主任詹昭能老师受访表示,「情绪勒索」(Emotionalblackmail)是「一个人企图影响另一个人的选择及决定,但不是对话沟通,而是以权势威胁与操控,要对方屈从」,如果这位新科金曲歌王所描述的情形属实,就与先前引发台湾社会及舆论热议的电视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一样,在华人文化中,普遍存在孩子成年之前,所做的生涯规画,若与父母的期待相违背时,父母多半会软硬兼施地要孩子「听话就範」。也由於华人父母和孩子之间普遍是「上对下」的不对等权力关係,很多孩子就被迫做出「非己所愿(爱)」的决定。

 

詹昭能老师

 

詹老师提醒为人父母者,Leo王在台上对妈妈说的那句:「我爱妳!但我不一定听妳的话,不好意思,不要混为一谈」,这就是孩子感觉被父母情绪勒索时的两难,不听爸妈对自己(指孩子)生涯规画的安排和决定,并非孩子忤逆及不敬(爱)爸妈,而是希望爸妈可以尊重和倾听孩子的心声,而不是凡事都由「爸妈说了算」。

 

但詹老师也提醒为人子女者,「情绪勒索」不单是发生在父母对子女,同样也会发生在子女对父母,他也遇过有的孩子仗恃著父母对孩子的爱与包容,凡事以「只要我喜欢,有什麽不可以」的态度随性而行,无论父母讲什麽就是刻意唱反调,所以,情绪勒索就是「不够了解、也不想了解对方的心声、想望与需求,只是要对方来满足『我』的期待」,但却往往忽略了,其实你对於对方的期待,已经超乎了对方所能承受及负荷的,而这往往也埋下亲子之间衝突与不和睦的引爆点。

 

那麽如何避免亲子之间出现「情绪勒索」呢?詹老师引用「父亲的心转向儿女,儿女的心转向父亲」(玛拉基书四章6节)提醒,父(母)亲和儿女都要「转向」的重要性,这有赖亲子都要彼此同理和倾听。

 

詹老师说,绝大多数孩子从青春期开始,人格特质以及对於生涯规画所热爱及有兴趣发展的目标,就会渐渐展露出来,就像一个孩子喜欢运动、音乐及艺术,都会经过一段时间的蕴酿及表现,绝对不会是突然「冒出来」的。上帝造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父母亲对孩子的期待「未必是最适合孩子的」,当亲子对於生涯规画有不同的「异」见时,父母亲可以放下对孩子「我是对的,你是错的」的权威,愿意把孩子当成是独立的个体跟他们谈,就能减少孩子认为被父母「情绪勒索」的衝突发生机率。

 


情绪勒索源自沟通障碍

 

詹老师的建议是,每个亲子之间的「异」见与衝突,後面都各有「不愿放下的坚持」,像是孩子不愿意照著父母亲的期待及所安排的路走,父母要耐心跟孩子说「我的考量和出发点是什麽?照我的方式去做,对你将来人生的益处是什麽?」而孩子也要跟父母清楚阐明「我为何要走自己的路?」「我的梦想是什麽?如何落实?」让父母放心孩子会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任後,放手让孩子去闯,让孩子知道,爸妈永远是孩子追求梦想的支持者及代祷守望者。

 

台湾彩虹爱家生命教育协会秘书长陈进隆受访时表示,与其说亲子之间会有「情绪勒索」,他认为是「缺乏良性沟通」。为人父母者会因为担忧孩子(所做的)选择,对孩子未来的生存发展不见得是最有利的,基於对孩子的爱与期待,也希望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如人脉)可以帮助孩子少走冤枉路,所以会在孩子提出「走自己的路」的生涯规划及想法时,父母因为自己过去的成长经验,或是将自己一些「未完成的梦想」投射到孩子身上,而对孩子的意见和想法产生失落感,但孩子对什麽有兴趣,以及会跟父母讨论自己的重大决定,都不会是突然的,所以他认为「亲子建立常态性的沟通氛围」是很关键的。

 


父母是孩子的管家要做引导者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孩子不是父母的所有物,父母只是管家」陈进隆提醒,即使孩子提出的生涯规划听起来是天马行空、不切实际,父母仍要让孩子感受到「我是被尊重的」,而回归到圣经教导,上帝对每个人都有祂独特的计画,亲子间多一些对话及理解,可以减少很多因为误解造成的不信任。

 

陈进隆秘书长

 

「每个家长在跟孩子谈生涯的抉择时,都要学习尊重孩子和适时放手的功课。」「父母要做引导者,而非决定者。」陈进隆说,这裏的放手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在亲子充分地讨论及沟通,并且跟孩子分析过一切的利弊得失後,把最後的选择及决定权交给孩子,而非以父母的权柄「帮孩子做决定」,这是全然的信任。

 

「任何的抉择,都要出於爱和尊重」陈进隆说,父母对孩子当然会有「期待」和「想法」,身为叁个孩子父亲的他也是如此,有时站在他的理性面和经验,未必觉得孩子所做的决定是最有利的,但诚如他前面所说的,他了解孩子是神所造的独立个体,在亲子以尊重的前提下沟通後,只要孩子所做的决定,不是偏离圣经教导的,他不会越厨代庖帮孩子做决定,也不会要孩子服从他父亲的权柄「照我的方式去做」,最後他要提醒的是,当亲子愿意沟通建立互信的关係时,「情绪勒索」的发生机率就会降到最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