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孤独悲伤者,是业的主人

释行愿 法界行愿 2022-12-24

        一、孤独悲伤的人

     看到一幅图,是英文资料的提问,很有意思。英文提问是:

1、What do you see?你看到什么?
2、Where is this? 这是在哪里?
3、How does this person feel? 这个人感觉如何?
4、What has happened? 发生了什么?
Write a short story about this picture. Think about what you know you can see and then write what you can imagine from the evidence and what happens next.写一篇关于这张照片的小故事。想你知道,你能看到什么。然后,写下你能从证据中想象到什么,以及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于是,按其要求,根据图片资料,我写下了在云水僧涯三十二年的日子里,所看到的娑婆世界苦难众生,已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一个悲伤孤独者”的故事:
                A lonely man

A lonely man was sitting in a chair at a railway station, his head bowed sadly,thinking of his thoughts.

He was tried and hungry. He lost his job last week. He had no money to buy a train ticket to come back home.

His wife called him about that son was ill in hospital and he had to come back. But he lost his job and couldn’t go home.

He called his friends to borrow some money, but no one lent him because they had lost their jobs, too.


      译文:
     一个孤独的人,坐在火车站的一张椅子上,悲伤地低着头,想他的心事。他又累,又饿。他上星期,丢了工作。他没钱,买火车票回家。
     他的妻子打电话告诉他,他们的儿子生病住院了,他必须回来。但他失业了,没钱回家。
     他打电话向朋友们借钱,但没人借给他,因为他们也失业了。

   

       二、我们是自己业的主人

    看到这个孤独者,请问:“你感觉如何?”

     有人说:怎么这样啊,他好惨!
    有人说:他没钱,回家?让他打的士,叫Uba送,由家人付钱。
    说这话的人,是甜水里泡大的,不知社会底层的失业者,没钱流浪的苦。例如:在山区的矿工,离家千里迢迢,能打的士吗?而且,回城的车一星期三班。再说,其家人付得起远程的士钱吗?所谓“饱汉不知饿汉饥,饿汉不知饱汉苦。”
    曾经,在火车站遇到一个脏兮兮又臭烘烘的打工者,想买车票回家,但钱不够。他在我前面购票,因为钱不够售票员不给他车票。他只好站在售票口傍边等,一脸悲伤无奈,十分可怜。

      轮到我买票后,我问他:你还差多少钱?他说:三十元。于是,我替他付三十元给售票员,他高兴地拿着回家的车票,说:谢谢出家人,帮我!

     我问他:要坐多久车才到你家?
     他答:一天。
     于是,我再给他二十元钱,让他中途买东西吃。他一直开心地说:谢谢,出家人!

       其实,我坐车几乎不买东西吃,都自带干粮,因吃素不方便。而且,车站的东西超贵,浪费钱。不过,看到困难的人,忍不住帮忙,希望他少受饥饿之苦,能够安全、平安地回家,与家人团聚。

     在娑婆世界,一个人或一个族群不是独立存在的,人类不是独立存在于地球上,地球也不仅仅是人类的。地球上一切生命都有活着的权利,地球上的一切众生是命运共同体。以大乘佛教菩萨道救护众生的精神来看,慈悲为根本,你伤我痛,爱惜一切众生的生命,因而护生。
     在疫情席卷世界之下,例如图片中的孤独者,他失业,他的朋友们也一样失业;有人污染环境,大家一切遭殃,地球上的人类,彼此息息相关。阅读人类历史,一场场战争,生灵涂炭,多少生命,转瞬即逝。是的,人的苦来人自己。业是自己造的,果报要自己承受:
      我们是业的主人
      是自己业的继承人
      由自己的业而生
      是自己业的亲族
      自己的业支撑而活
      不论我们造何种业
      善的或恶的
      我们必将去承担  

            


        三、娑婆世界,苦的根源       
     娑婆世界的芸芸众生,各有各的苦,苦苦不相同。其实,生而为人谁没有感受过生命的痛苦?不论是穷人还是富人,不论是什么肤色,什么种族的人,人人都会感受到生命种种不同的苦,所谓“人人皆有苦,苦苦不相同”
     那么,苦从何来?苦的根源是什么?如何离苦?下面,摘抄笔者写的一篇文章《佛说苦圣谛,就是悲观与消极吗?你如何理解?》分享师友:
     苦是生命的本质,不是因为佛陀说人生是苦就是苦,不论佛陀说还是不说,苦都是存在于我们的生命当中。苦谛,梵语duḥkha-satya,巴利语dukkha-sacca,四圣谛之一,又称苦圣谛(梵duḥkhārya -satya ),指圣者如实审察三界有漏之苦果(有情及器世间),如三苦、五取蕴苦、八苦等。圣者观之,生起苦怖之心,由是知一切有漏之法皆为苦。
     当然,佛教不否认人生苦乐参半,有苦有乐。然而,乐可以分为:有染的乐与无染的乐。有染的乐是有漏的、有烦恼的乐,只有圣者证悟的涅槃才是真正无漏之乐。
     佛教对苦的反应,既不是悲观,也不是乐观,是如实的正观。通常人们对于苦有四种反应:
1、乐观主义思想的人:他们否定苦,浑浑噩噩的以苦为乐,不想对人生做真实的了解,他们属于非理智的乐观主义者。
2、悲观主义思想的人:屈挠于苦,被苦折磨而对人生是苦采取消极待命的态度,听天由命,不能积极的认识苦,超越苦。
3、以苦为由,残害身体作为解脱的邪见者:他们提倡苦是人生所需要,把苦合理化,掩饰苦,残害折磨身体,做无意义的种种苦行,以此来达到解脱苦痛的目的。
4、佛教否定以上三种邪见,主张认清苦、苦的根源,知苦、灭苦,趋向解脱。
     为什么佛教要说苦?这是佛陀慈悯众生的缘故。我们可以从《杂阿含经·大医王经》卷15.第三八九经中了解佛陀说苦的意趣: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法成就,名大医王者。所应王之具、王之分。何等为四?一者善知病;二者善知病源;三者善知病的对治;四者善知治病已(CBETA,T02,no.99,p.105,b10-12)。”
     这段经文大意就是:用大医王作比喻来说明佛陀因为如实知见苦、集、灭、道四圣谛,可以对世间之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等苦的根本进行对治,令苦根源究竟断除,与未来世永不复起。由此可知,佛教说苦是为如实知见生命的本质,帮助众生离苦得乐。

                 


        四、苦的含义

     什么是苦?苦,梵语duhkha 之意译,指逼迫身心苦恼之状态。苦与乐乃相对性之存在,若心向着如意之对象,则感受到乐;若心向着不如意之对象,则感受到苦。《清净论道》中说:苦具有嫌恶(du)与空虚(kham)二义,在身心有苦、乐、舍等三受之时,苦指身心所感之苦(广义),配列于五受、二十二根之苦,而可分为身感受之苦(狭义)与心感受之忧两类。“一切行皆苦”为佛教根本思想之一。
  
     五、苦的种类
     苦有多种,主要有:
(一)二苦:自己身心之苦,称为内苦;受外界逼迫所产生之苦(如恶贼、天灾等)称为外苦。
(二)三苦,梵语tisro-duḥkhatāḥ:依苦之性质,分为苦苦、坏苦、行苦三种。
1、苦苦(梵duḥkha-duḥkhatā),有漏行蕴中,诸非可意之苦受法,逼恼身心之苦。
2、坏苦(梵vipariṇāma-duḥkhatā),诸可意之乐受法,生时为乐,坏时逼恼身心之苦。
3、行苦(梵saṃskāra-duḥkhatā),除可意非可意以外所余之舍受法,为众缘所造,难免生灭迁流,故圣者观见之,于身心皆感逼恼,故称为行苦。即见世间一切无常而感受其苦,一切有漏之行皆无常而生灭迁流,故皆为行苦所摄,则非可意之法有苦苦、行苦二种,可意之法则有坏苦、行苦二种(《俱舍论》卷二十二)。
      又印度古代六派哲学中之数论学派将世间诸苦分为三种:
1、依内苦(梵ādhyātmika-duḥkhatā ):由风热痰之不平等,故生病苦即身苦;又怨会、爱离、所求不得而生之心苦,属于依内苦。
2、依外苦(梵ādhibhautika -duḥkhatā ):由世人、禽兽毒蛇、山崩岸坼等所生之苦。
3、依天苦(梵ādhidaivika -duḥkhatā ):由寒热、风雨、雷霆等种种天之所为所生之苦。《金七十论》卷上。
(三)四苦:生苦(以有生,故有苦)、老苦、病苦、死苦四者。
(四)八苦:生老病死等四苦,再加上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八苦是众生轮回六道所受之八种苦果,为四谛中苦谛之主要内容:
1、生苦,有五种:
(1)受胎:谓识托母胎之时,在母腹中窄隘不净。
(2)种子:谓识托父母遗体,其识种子随母气息出入,不得自在。
(3)增长:谓在母腹中,经十月日,内热煎煮,身形渐成,住在生脏之下,熟脏之上,间夹如狱。
(4)出胎,初生下,有冷风、热风吹身及衣服等物触体,肌肤柔嫩,如被物刺。
(5)种类,谓人品有富贵贫贱,相貌有残缺妍丑等。
2、老苦,有二种:
(1)增长:谓从少至壮,从壮至衰,气力羸少,动止不宁。
(2)灭坏:谓盛去衰来,精神耗减,其命日促,渐至朽坏。
3、病苦,有二种:
(1)身病:谓四大不调,疾病交攻。如地大不调,举身沉重;风大不调,举身倔强;水大不调,举身胖肿;火大不调,举身蒸热。
(2)心病:谓心怀苦恼,忧切悲哀。
4、死苦,有二种:
(1)病死,因疾病寿尽而死。
(2)外缘:遇恶缘或遭水火等难而死。
5、爱别离苦:谓亲爱之人,乖违离散不得共处。
6、怨憎会苦:谓常所怨仇憎恶之人,本求远离,而反集聚。
7、求不得苦:谓世间一切事物,心所爱乐者,求之而不能得。
8、五阴盛苦:五阴,即色受想行识。阴,盖覆之义,谓能盖覆真性,不令显发。盛,炽盛、容受等义,谓前生老病死等众苦聚集,故称五阴盛苦
     以上资料,参考(《中阿含‧分别圣谛经》卷七、《大毗婆沙论》卷七十八、《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六)。又《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四,别出以下八苦:寒苦、热苦、饥苦、渴苦、不自在苦、自逼恼苦、他逼恼苦、一类威仪多时住苦。
(五)十八苦:老苦、死苦、忧苦、悲苦、苦苦、恼苦、大苦聚等七苦,再加上无明苦、行苦、识苦、名色苦、六入苦、触苦、受苦、爱苦、取苦、有苦、生苦等十一苦,合为十八苦。
(六)老、病、死等三种身苦,与贪、瞋、痴等三种心苦,可为佛教所立身心之苦的典型代表。其中,临命终时,其苦有如千百只刀割裂身子,称为风刀苦。此外,诸经论所举苦的分类甚多,如《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四即有百十苦之说。

             


       六、离苦解脱之道——四圣谛

     由上述苦的含义、苦的种类而知,苦是以生俱来的,从我们的肉体、精神到我们整个人生都是苦的呈现。佛教说苦,更多是指无常,因为人生的无常变化,所以,生命才时时感受到逼迫之苦。那么,一切众生苦痛的根源是什么呢?
     众生痛苦的根源,苦因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渴爱——自体爱,妄执有一个真实不变的我,以及种种欲爱和对人生的错误见解,即佛教批判的二种邪见:断见与常见。就是这些苦因,造成众生生命的种种苦痛。由于佛陀深知众生生命的苦痛,才慈悲教导众生离苦解脱之道——四圣谛

      苦谛,梵语duḥkha-satya,巴利语dukkha-sacca。四圣谛之一,又称苦圣谛(梵duḥkhārya -satya ),指圣者如实审察三界有漏之苦果(有情及器世间),如三苦、五取蕴苦、八苦等。圣者观之,生起苦怖之心,由是知一切有漏之法皆为苦。

     四圣谛中的谛,梵语satya,巴利语sacca,审实不虚之义。四圣谛指苦、集、灭、道四种正确无误之真理。此四者皆真实不虚,故称四谛、四真谛;又此四者为圣者所知见,故称四圣谛。四谛大体上乃佛教用以解释宇宙现象的十二缘起说之归纳,为原始佛教教义之大纲,乃释尊最初之说法。四谛依次称为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圣谛,或苦圣谛、苦习谛、苦灭谛、苦灭道圣谛,或苦谛、苦集谛、苦尽谛、苦出要谛,或苦圣谛、集圣谛、真圣谛、道圣谛。其中,苦与集表示迷妄世界之果与因,而灭与道表示证悟世界之果与因;即世间有漏之果为苦谛,世间有漏之因为集谛,出世无漏之果为灭谛,出世无漏之因为道谛。

     据《中阿含‧分别圣谛经》卷七、《大毗婆沙论》卷七十七、《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七等所说四谛之义:
(一)苦谛(梵duhkha -satya ),苦,泛指逼迫身心苦恼之状态。审实世间事物,不论有情、非情悉皆为苦;亦即对人生及环境所作之价值判断,认为世俗之一切,本质皆苦。苦谛即关于生死实是苦之真谛。
(二)集谛(梵samudaya-satya ),集,招聚之义。审实一切烦恼惑业,实能招集三界生死苦果。集谛即关于世间人生诸苦之生起及其根源之真谛。
(三)灭谛(梵nirodha -satya ),灭,即寂灭;审实断除苦之根本─欲爱,则得苦灭,可入于涅槃之境界。灭谛即关于灭尽苦、集之真谛。
(四)道谛(梵mārga -satya ),道,能通之义。审实灭苦之道,乃正见、正思惟等八正道,若依此而修行,则可超脱苦、集二谛,达到寂静涅盘之境。道谛,即关于八正道之真谛。当我们对四圣谛有了深刻的了解后,我们对自己生命中的苦痛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知道自己的病源在什么地方,如何依照佛陀的教导去解除烦恼,观察自己的心念。只有对生命的苦如实的了知,找到苦的根源,并对症下药,老实服药,才能要药到病除。
     由上论述,可知苦是生命的本质,佛教对苦的反应,既不是悲观,也不是乐观,是如实的正观。佛教否定盲目乐观、悲观等邪见思想,如实的对人生进行观察。佛陀从不以乐园欺骗、蒙骗众生,也不以罪恶来恫吓众生,只是引导众生知苦、灭苦,趋向解脱,导向涅槃。最后,愿一切众生,平安吉祥!

          行愿 2021、10、30


点击查看 :★ 专 栏 文 集 推 荐 ★

恭迎十方佛菩萨诞

《佛经导读》专辑: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佛门礼仪》

【看见佛陀在人间】

《人间佛教护教集》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专辑

《佛学论文集》

《印度佛教思想史》专辑1

闽院人的标志·菩萨道的精神《首届闽院校友会巡礼》专辑

天涯云水僧:活着2020

《云水天涯行脚僧》

                       回  向  偈

            愿以此功德,导向诸漏尽。

            愿以此功德,为证涅槃缘。

            愿以此功德,回向诸有情。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安乐国。 



————————————————

                

版权所有,请尊重知识产权。欢迎转载,未经作者同意,不得更改,违者必究!   

点击查看,2021年文章

佛门礼仪:居家供香诵经修持

天鹅演圣歌,群鸟吉祥乐

《法华经·普门品》导读:色身三昧化阎浮,普门示现度群迷

《法华经》导读:佛子菩萨行,成佛妙莲華

《法华经》:衣里明珠,无价之宝

芳草翠绿,落英缤纷,般若法味,扫荡迷情

杀人者被人杀,恼人者被人恼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纪念弘一大师

识破宗教谎言十大准则:谁在说真话?谁在欺骗?——《卡拉玛经》导读

《沙门果经》导读:出家修行截断生死轮回,入于圣流直证沙门道果

报国土恩:佛陀教我们爱国报恩

【恭迎燃灯古佛圣诞】燃千佛慧灯,导众生离苦

【千古译师】鸠摩罗什法师:但采莲花,勿取臭泥

春来花开,柔美的草,蓝色的河

恭迎月光菩萨诞:中秋佳节,天心月圆

闽南老菜脯“黑萝卜干”的味道

【云水僧记】在佛号中,微笑着往生

老师、法师、善知识,节日快乐!

纪念六祖惠能大师: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地藏经》导读:人死亡命终后之救拔

恭迎 “千部论师·八宗共祖” 龙树菩萨诞

茴香饺子:秋与春,北与南

柠檬树的忧伤

识破宗教谎言十大准则:谁在说真话?谁在欺骗?

《佛说善生经》导读:身口意离四恶礼六方,构建真善美福乐人生

有生必有死,意外死亡,往生何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