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历史总是相似的:从日本金融看中国理财

2017-04-23 韦小宝 伟绩财富

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伟绩财富",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会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研究钱
导语:

我们国内金融圈这几年引以为创新的什么通道业务、理财产品、信托刚兑、四处藏不良,委外投资、甚至联合“救市”,都是人家二十多年前玩剩下的。历史是如此的相似,也不知道,那些当年的日本银行证券精英们看到天朝这些所谓的创新时会作何感想。

温馨提示:文章很长,请用心阅读

从日本金融看中国理财



中国、日本,一衣带水,却又水火不容。近些年,关于日本的研究、言论多来自于民间,这个国家曾经在经济上比肩美国,如今却又正经历正痛苦的“失去的二十年”。


岛国是个与我们乍一看很像的地方,琢磨一下,似乎又不太像,相遇错身后,回过头来仔细回味,还是觉得“极像”,每隔几年都有一次岛国热,比东京热还热,但是,大部分讨论只是用遥远与冰冷的数据,盲人摸象居多,然而经济金融是个复杂系统,此中联系盘根错节,没有摸清线索,切中要害,必不可能深入,没有亲身体验,又无法浅出。


我们国内金融圈这几年引以为创新的什么通道业务、理财产品、信托刚兑、四处藏不良,委外投资、甚至联合“救市”,都是人家二十多年前玩剩下的。而今年去产能轮到国内金融圈了,该醒醒了,banker和trader们,你们知道你们的薪水是日本同行的多少倍嘛,3-5倍! 


如果你问日本人,日本有中国类似的理财产品吗?日本人会告诉你,这个真没有。打开日本三大银行(东京三菱UFJ银行,瑞穗银行,三井住友银行)网站,你会看到面向个人销售的投资产品主要有几类。


①日元·外汇投资

②投资信托(基金产品)

③外国债券·国内债券·股票(银行作为中介代销券商产品)

④终身保险·养老保险

⑤退休金管理

⑥定期存款加投资信托组合

⑦量身定制类投资组合

⑧散户投资免税优惠(NISA)等。NISA是日本在2014年1月实施的小额投资非课税制度,每年投资到股票或基金的投资额在100万日元(约6万人民币)以内的投资所得收益及分红5年内不用纳税。日本个人金融资产约16.14万亿美元,其中一半是银行存款,安倍政府希望NISA能促使这部分个人储蓄转向投资。

当你打开因为飞单被传涉案金额高达30亿元人民币的CMSB银行的网页,在个人金融项下进入理财页面,就会看到琳琅满目的各种理财产品。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日本没有理财产品呢?有人曾经问过日本投资银行的一个年轻漂亮的银行业女分析师,她的回答是日本提供不了那么牛逼的高收益低风险产品。我心里默想,这还算高收益,你见过陆金所吗?你见过P2P吗?其实日本真有P2P,不过上点儿规模的只有5-6家,2016年市场规模也就24亿人民币,这还不够CMSB银行一笔飞单赔的,跟天朝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让我先简单梳理下天朝的理财市场现状。商业银行业务分为表内和表外,表内就是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业务,表外主要包括担保承兑业务,代理投融资业务,中介服务业务等。理财业务属于比较奇葩的,既可以表内又可以表外,特别是表外业务占比70%,其负债端吸收的资金是信托计划,资管计划等代理投融资通道的主要资金来源,这也是我们俗称的通道业务或者委外投资。理财规模目前达到30万亿人民币规模,其中约5万亿投了非标,12万亿进了债券市场。炒股的朋友肯定知道,大量上市公司也纷纷购买理财,理财产品是个人和机构都认可的比较安全的投资渠道。理财产品的安全性就在于它的刚性兑付,刚性兑付从理财诞生起就一直存在。判断理财是表内还是表外,表面的依据是合同是否保本,但非保本产品到期违约后,银行一旦刚性兑付,其实质就被视为保本理财。更通俗的讲,凡是银行发行的,我们坚决认为是保本的,凡是不刚性兑付的,我们都坚决让它刚兑。概括起来,中国式理财的特点就是保本,刚性兑付,走表外通道。


国内理财讲到这里,年轻的日本人估计已经被搞晕了,但是上点年纪的日本人其实知道,日本在疯狂的时候,也干过刚性兑付和代理投融资这事儿。先说说刚兑,1980年代后期,随着日本地产价格,股市不断上涨,日本券商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厉害,为了提高营业收入,面对客户(法人为主)开发了一种叫做营业特金的业务。


这里要先讲下日本的一种信托形式,这种信托有点象定向资产管理计划,资金的运用方式和用途由委托人(投资者)特别指定,受托人(日本信托银行)只能根据委托人指定的用途运用信托财产。信托合同结束后,投资者选择拿钱的叫做特定金钱信托,不要钱选择拿股票或者债券等资产的叫做特定金钱外信托。当时,日本信托银行都在销售这类高额信托产品,最低认购额要求1亿日元(按照现在汇率是600万人民币)。投资者将资金存入信托银行后,信托银行依据自己的判断买卖股票,债券等进行分散投资。这种形式的好处在于,法人企业通过信托账户买入的股票,同自身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本来就持有的股票资产,可以做到分离管理,这样卖出信托账户的获利股票时,不影响自己资产负债表,起到一定合理避税的作用。因此在泡沫时代,这种信托成为企业财务投资的主要产品。


由于赶上大牛市,日本券商向客户保证,这种营业特金制度绝对赚钱。信托银行对客户也承诺保证收益率。特意说明一下,由于当时日本法律上保证收益率是违法的,所以这种方式并不会写入合同,通常的方式是双方私下约定,因此日本人把保证收益率叫做握り、中文的意思是握手,表示私下大家握过手了,双方都认可,突然我想到了中国的抽屉协议。


当时的保证收益率设定比银行1年期最低优惠贷款利率(1985年平均7.2%)高0.1%左右,企业客户认为证券公司和信托银行肯定会保证收益率(刚性兑付深入人心啊),所以非常买账,对营业特金和特定金钱信托进行了大量购买,社会资金被源源不断的投入股市。


这里有个小插曲。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美国道琼斯指数单日跌幅达到22.6%,受此影响,第二天日本股市开盘暴跌,日经指数收盘跌幅达到14.9%。当天日本大藏省(相当于中国的财政部+央行)紧急照会日本四大券商(野村,大和,日兴,山一),要求券商购买NTT的股票(相当于南北拆分前的中国电信,1989年曾是世界第一大市值),将日经平均指数维持在2万1000日元以上。为此,大藏省特别批准四大券商使用特金制度,募集资金救市。这节奏听起来怎么觉得和2015年的大A股市场越来越像呢。四大券商拿了圣旨后,把高收益加刚性兑付的营业特金发挥到了极致。1970年代,日本活期存款利率最高达到过3%,1985年活期存款是1.5%,广场协议后实行金融宽松,1986年活期利率降到0.26%,利率最高的邮政储蓄一年定期是1.68%,三年以上定期是4.01%,十年期长期国债利率是5.454%。营业特金的保证收益率接近8%,能不被大量抢购嘛。

当时的舆论认为,日本是集体主义国家,喜欢往一个方向努力,所以股市会很快恢复。大藏省的官僚也在非正式场合宣扬股票市场比外汇市场好控制多了。由此,所有人都相信无所不能的国家队大藏省绝对不会让股市下跌,大藏省绝对不会让投资者赔钱。保证收益率虽然违法,但是当时业界内大家都是默认的,刚性兑付和全权委托投资当时属于灰色地带,并不违法,加上大藏省的支持,券商更加肆无忌惮。很多企业法人还发行加杠杆的权证债(附认股权证公司债)进行认购,1985年时特金投资额不到9万亿日元,到了1989年干到40万亿日元(当时日本GDP的十分之一规模)。后面的结果大家都知道,真是应了谚语,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1991年日本证券业协会发表调查结果,88年9月到91年3月日本券商进行的刚性兑付共计787件,涉及金额2164亿日元,日本四大券商占了80%。日产汽车,川崎制铁,松下电器都进入前十大刚兑对象,可见当时刚性兑付席卷了日本制造业。而日本四大券商之一的百年老店山一证券因为特金损失过大,试图把损失表外化,后来演化为会计粉饰和隐藏损失,最终难逃破产的命运。

下面说说代理投融资,代理投融资业务在日语里叫做迂回融资,看过日剧半泽直树的同学对这个词应该不会陌生。中国玩的这种,银行理财→信托计划→地产·融资平台,或者银行理财→资管通道→信托计划→地产·融资平台的行为在日本就叫做迂回融资,并且属于非法融资行为。泡沫经济时代,日本银行曾大量使用过迂回融资,贷款给没有独立资金来源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租赁公司,信用卡公司,住宅金融专门公司等),通过它们投资房地产。根据原大藏省官员经济学家野口悠纪雄记载,1984年末银行对房地产贷款余额约20万亿日元,之后每年增加4~8万亿日元,到1990年5年间增加了约29万亿日元。同期,银行通过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就是使用迂回融资,5年间的累积贷款新增额为15万亿日元,总计向房地产贷款了44万亿日元,这差不多又是当时日本GDP的十分之一规模。后来大藏省(当时的大藏省大臣是桥本龙太郎)1990年所采取的房地产融资总量的控制措施不包括农林系列金融机构和住宅金融专门公司,因此农林系列的银行金库继续通过住宅金融专门公司贷款给房地产,导致后来住宅金融专门公司的不良债权进一步恶化。


历史是如此的相似,又是如此的不同。也不知道,那些当年的日本银行证券精英们看到中国的保本,刚性兑付,抽屉协议,通道业务,委外投资时会作何感想。

然而现日本的渡边太太都钟爱外汇交易!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3055pd21k&width=500&height=375&auto=0

从20世纪90年代起,日本国内长期执行超低利率甚至零利率政策,这一政策促使掌握家庭财政大权的主妇们从靠银行利息理财的方式转向炒汇。一些日本家庭不甘于国内微薄的利息收入,纷纷将资金投向海外金融市场赚取高额收益。以擅长外汇保证金交易著称的日本主妇投资者进入人们视野。她们占据当时了日本外汇保证金市场近1/3的成交量,在全球外汇市场上呼风唤雨。于是,人们以日本常用姓氏“渡边”给这一主妇投资群体命名,渡边太太成为日本主妇投资者的代名词。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012h62vff&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人均GDP超过美国,家庭财富暴涨,总额逾1500万亿日元。其中,超过55%为现金及银行存款,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可投资资产。

为刺激经济,从20世纪90年代起,日本国内长期执行超低利率甚至零利率政策,这一政策促使掌握家庭财政大权的主妇们从靠银行利息理财的方式转向炒汇。她们占据当时了日本外汇保证金市场近1/3的成交量,在全球外汇市场上呼风唤雨。于是,人们以日本常用姓氏“渡边”给这些投资外汇资产的日本人群体命名。由此“渡边太太”一战成名。


有想了解外汇市场的朋友,可在后台留言详细咨询。


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差距


01

经济实力方面存在巨大差距

虽然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但中国的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5倍,人口是日本的10倍多,反过来日本的人均GDP是中国的10倍。2010年,日本人均GDP是42150美元,而中国只有4260美元。日本在世界上的高收入国家中名列前茅,而中国仅排在第120位左右。


日本经济方面的巨大优势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工业制造、金融实力、技术优势。这是日本维护世界经济霸权的三大支柱。


1


强大的高端工业制造能力。

日本三菱综合研究所的中村裕彦先生说,日本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上的高端制造大国?因为日本没有多少资源,能源自给率不到20%,粮食自给率只有28%,要维持日本人的生存,满足能源和粮食的进口需要,就必须发展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制造业,这是日本的生存之道和生命线所在。日本正是以这种深刻认识和进取精神,牢牢占据世界制造业的高位。工业实力和强大的制造能力成为日本最重要的王牌。工业制造业的高度自动化,使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械设备和工业机器人制造大国。世界500强企业中,日本共有68家跨国企业上榜,仅次于美国而居世界第二位。日本产生了一大批世界知名公司和品牌,如丰田、三菱、日产、索尼、东芝、松下等,其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精益求精,享誉全球。在日本工作的中国教授告诉我们,日本产品很少有质量问题,更不可能有假冒伪劣,同样的产品各地价格也相差不多,顾客尽管放心购物。日本制造成为品牌、技术、质量的代名词。


2


强大的金融实力

日本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确立了世界金融帝国的地位,后来虽然受到泡沫经济破裂和金融危机的冲击,但金融实力依然强大。日本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2010年,日本的海外净资产总计为3.07万亿美元,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的55.8%。


3


强大的技术优势

永远保持技术领先优势,这是日本手中的核心王牌。日本提出“技术立国”战略,在研发领域始终保持世界至尊地位。日本的研发投入占全球研发投入总量的20%,而其人口只占全球的2%。日本的科研投入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4%,其中77%来自企业,而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平均水平只有2.3%。全球十大发明型企业中,有八家在日本。其专利发明集中在电子、机械、精细化工、纳米新材料、能源与环保等高科技行业。在可见的将来,日本的技术领先地位难以动摇。


02

日本处在现代化的领先地位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日本完善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发达的综合性立体交通体系。日本全国近1.28亿人,居住在面积只有37.78万平方公里的列岛上,而且还主要集中在本州岛上,但到处的交通都很通畅,包括东京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几乎看不到长时间堵车的现象。主要是因为,虽然日本汽车工业发达,居民家庭汽车拥有率很高,但大城市地下铁路、地上高架轻轨构成了一个立体交通网,到任何一个地方都很方便,人们出行首选的是轻轨和地铁(日本人都叫电车),很少有人会开车上班,甚至一些大公司的经理、政府的高官也都乘坐地铁。我们在东京的几天活动,充分体验到了地铁和轻轨的方便之处。日本人很为他们完善便捷、节能环保的基础设施自豪,并认为日本在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方面具有向其他国家出口的优势。


日本在城乡、区域发展方面已达到了比较均衡的状态。从南到北,沿途所见,各地区发展都很现代化。日本的农村一样能够享受现代化发展的成果,交通便利,服务设施比较完善,生活水平与城市差别不大。与此相对照,中国的城乡、区域之间还存在着很大差距。特别是中国还处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大规模流动的阶段,仅消化吸收这庞大的农村人口,最终达到城乡之间的相对均衡,恐怕就需要两三代人、几十年的时间,这就充分体现了中国与日本现代化的差距。


03

生态环保方面的突出成就

本虽然是一个地域狭小、自然灾害频发和多山的国家,但生态环保做得非常好。人们具有非常强烈的环保意识,每个人都自觉地保护环境。穿行在日本的城市之间,高速公路许多时候是在山洞和桥梁之间通过,所见山峦到处都是森林覆盖,一片郁郁葱葱。日本的森林覆盖率达到64%,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访问日本真正地感受到什么是整洁干净。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干净,这大概是我们中国人到日本的强烈感受。据介绍,日本是世界上垃圾分类管理最严格的国家,家家户户自觉对垃圾进行分类,按时定点收集,甚至街道上的垃圾筒也不多,人们出门都自觉地带着塑料袋,把准备扔的垃圾保存起来,放在有收垃圾的地方。在任何地方,都看不到乱扔垃圾和随地吐痰的现象,也没有如美国纽约地铁乱写乱画的问题。


日本更是十分强调节约的国家,全民具有强烈的节约意识。日本的饭菜都份量较少,刚好够一个人吃即可,即使是大家一起聚餐,所点食物也是够吃就好,不会出现吃不完浪费的现象。日本人认为,他们的资源和食物有限,虽然现在已经非常富裕,但视浪费为犯罪,良心上感到不安。对比中国人餐桌上的巨大浪费,真使我们感慨万千。这次东日本地震海啸和核辐射,造成电力普遍紧张,日本人更是感到了能源的紧缺,提倡和推行各行各业和全社会节能,办公室、家庭和许多公共场合都只开一半的灯,虽然没有强制,但人们都非常自觉地实行。日本一些企业都配备有能源管理师,负责落实节能标准。交通节能也是日本节能的一大领域,政府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国民自觉不开汽车,现在骑自行车在日本又流行起来,既节能,又减少污染,还可以锻炼身体,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日本是世界上节能减排做得最好的国家,其能源使用效率相当于中国的15倍之多。


04

最和谐有序的国家之一

日本社会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有序。交通人流都在无形中听从一个指挥,就是都遵守规则。在大城市的街道上很少能看到警察,各个路口只有红绿灯在指挥交通,绿灯亮时发出一种“啼嘟啼嘟”的声音,提醒盲人可以过马路。汽车和行人都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无论是市内还是市外的车流,看不到如中国常见的不断强行并线、超车、夹塞、甚至进入逆行道往前超车等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据说日本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很低,在世界上也是交通事故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从表面上就可以看到,日本是一个很守规则的社会。


在日本访问旅行,中国人经常会问,这里安全吗?东西会丢吗?在日本人的心目中这都是不成问题的问题。日本是世界上犯罪率最低的国家,安全根本不是问题。陪同我们的人说,他在日本生活二三十年,基本上没有碰到过丢东西的现象。中国人总是说,你帮我看着东西。可日本人不明白,东西你看它干嘛。在日本的机场、饭店、宾馆等各个地方,经常可以看到放着没人看的行李,旁边人来人往,并没有人觉得东西不安全。陪同的人告诉我们,在日本没有人家装防盗门,窗户上也没有防盗网,因为他们不担心会被盗。我们专门看了街上停放的自行车、摩托车,有些是上锁的,也有不少是不上锁的。这也印证了日本社会的安全。我们感到,在日本真使人有一种“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感觉。


05

国民素质

日本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几点特别突出:一是讲礼节。对人非常有礼貌,赴约非常守时。日本人的鞠躬世界闻名,商场、宾馆、饭店总可以看到服务人员对客人鞠躬致谢。在日本几乎看不到无礼的举动或粗鲁的行为举止。二是重信用。日本人诚实守信,在商业买卖中几乎不会发生欺诈行为,坑蒙拐骗的事情绝少发生。日本的企业也以讲究信用、产品质量精良著称于世。三是严格自律。日本人的口头禅是“不给他人添麻烦”,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并尽力做到尽善尽美。在日本看到街上的小汽车,都是擦得干干净净,每家每户每个商店门前也都是收拾得干干净净,这也是“不给别人添麻烦”的具体表现。



只研究钱和女人

韦小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