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冲刺备考,这些干货请高三老师们查收!

点击关注我们哦


高考的脚步越来越近

作为领航学子们备考的高三教师

既要凝心聚智

做好学科知识方面的“硬件”准备

也要充分考虑

学生心理调节方面的“软件”支持


如何更好地助力高考生冲刺备考?

怎样做好规划科学复习?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为老师们准备了各学科考前“秘籍”

快来查收!



语文


1、语文高考之“高”


(一)育人导向:坚持立德树人,推进五育并举。

(二)考查指向:彰显核心价值,考查关键能力。

(三)试卷结构:结构稳定,守正兼顾创新。

(四)三种文化: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语文高考之“时”


一)以时事热点为主要情境,体现时代特色。

(二)关联新课标、新教材,考教融合新时代。

(三)贴近考生学习生活实际,引导考生学以致用、用有所成。


3、高考语文之“思”


(一)思维本位,注重思维考查各有侧重

1.现代文阅读I重点考查“理性思维”:追求清晰条理。

2.现代文阅读Ⅱ考查“感性思维、形象思维”:追求感悟与理解。

3.古文考查“历史思维”:古代人情事理之关系与关联。

4.古诗考查“共情思维”:读懂古人深层内心世界。

5.语用题考查“关联思维”:小语境的内在逻辑。

6.写作题考查“思辨力”:需要知其然+言其然+析其所以然+析其所以必然+明其何以然。


(二)运用“整体思维”进行思考与答题

1.对整个文本整体关照下思考具体的问题。

2.思考答案和问题之间的逻辑完整性。


数学


1.制定复习计划

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到每一天的计划。


2.增强学生信心

要以饱满的情绪,高昂的热情点燃学生,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


3.抓牢基础知识

要回归基础、回归教材,再现知识脉络和基本的数学方法。


4.强化重点题型

要对重点题型进行重点复习,舍得花时间和下功夫,使学生熟练掌握重点题型的解题的思路和技巧。


5.重视答题规范

要引导学生重视答题规范,为学生详细解读高考评分细则。


6.研究高考真题

要精选各地模拟试题,深度研究近几年的高考真题。


英文


1.明确课标导向

务必关注在新课标能力立意、素养导向下的新高考变化趋势。同时更应关注理解、分析、比较、推断、概括等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逻辑性、批判性与创新性的基础上,助力写作能力提升


2.研读高考真题

务必研读高考真题,分析核心素养在高考题目中的考查形式。带领学生解析高考真题,理清词句知识,研读试卷语篇结构、命题方式、题型特点等。


3.精选模拟考题

我们号召教师跳入题海,学生跳出题海。优选精选各地模拟考题,减少机械刷题,刷而不改、改而不讲、讲而无评等无效做法。


4.回归基础知识

三轮复习阶段切不可带领学生一味追求大题难题。应该回归基础,先保证学生拿全、拿准高考试卷中的基础分


5.强化考试技巧

应该对高考题型进行分项目答题技巧指导。告知学生不同高考题型的命题意图、考查重点及解决方案等。有的放矢地带领学生进行理性训练,明智选择。


6.关注个性指导

因材施教,分层落实。例如在作文训练上,面批面改一篇作文的效果甚至好于整体反馈五篇。教师应该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因人而异,个性辅导。考前点拨不求大而全,但求专而精。多些人文关怀,效果会更好。


日语


1.守正笃实,稳中求胜

针对高考考查内容和试卷结构稳定的特点,夯实课标词汇、相关词组和语法。做到守正笃实,稳中求胜。


2.优选资料,精准备考

研究历年高考真题,结合学情,优选复习资料和模拟考题,精准备考。减少机械刷题,不用怪题 、超标题、超学情题。充分利用有限资源,一题多用,注重听说读写综合训练


3.优化讲评,强化策略

逢练必讲必评,优化讲评方式。讲评教学应以典型试题为案例,引导学生在分析评价活动中提升能力,杜绝题题讲、泛泛讲、只讲不评等无效方式。写作讲评要以激励为主,坚持“多就少改”,不求全责备。每次讲评有侧重点,促成学生可达成的提档进阶。建立科学思维、强化解题策略。分题型进行解题技巧训练,明确各题型命题意图,考查重点,解决方案。


4.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冲刺阶段应注重回归教材,夯实基础。帮助学生梳理考点,扫除盲点。引导学生识别情境,解决真实问题。确保基础题不丢分,中档题多得分,难题能得分。


5.分层指导,因材施教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分层分类指导,实施“一生一策”因材施教,帮助学生逐一解决学习问题,力求每位学生都有提升。


6.写作教学,重中之重

师生共同研读写作评分标准和细则,帮助学生练好写作基本功,引导学生准确使用语法和词汇。

明确写作注意事项:价值观正确,规范书写、紧扣要点、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杜绝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物理


1.周密计划教学,详细到每一天

备课组合作,针对广东命题实际(基础性、普惠性),利用剩余几周时间,收缩考点,抓住主干。对于选择题,要简单明了,不设陷阱,多定性少定量。对于实验,兼顾开放性和设计性问题,减少陌生原理探究。对于计算题,第13题选取学生熟悉的模型,易入手;第14题补充具有分类讨论性的经典模型。考前带领学生做做高考题,感受高考题目的特点。


2.专项定时练习和套卷训练相结合

套卷模拟训练,难度适中,提高学生综合能力。限时作答,积累考试经验,总结答题得失细节和考试技巧。老师全批全改,集中针对讲解和一对一指导相结合,给学生反思和整理的时间。发现新问题与回顾原有错题相结合,错题清零,错题再做。增加学生面批的机会,发现学生个性化问题。


3.考前再进实验室,回归教材

熟悉课程标准中所有的学生实验。搜集与社会热点相关的题目,扩大学生的视野,降低学生对于创新题目的畏惧。强基保温,查缺补漏,带领学生回归教材。重视教材中的课后题、科学漫步、图片、演示实验等。教师要讲就讲到位,找准思维障碍,实现思维突破。


4.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要求学生课上跟着老师的节奏,而不是自己只是埋头刷题,或者颠倒生物钟。不猜高考题,考前十天不讲超过学生能力的难题。教师多关注与陪伴,给学生排疑解难,做好心理辅导工作,释放压力,笑迎高考!


化学


1.回归教材,落实主干知识

分类整理教材知识,针对核心概念和原理,通过判断题等形式引导学生对关键的字词句、易混淆的知识点加深理解,关注化学中“一般”与“特殊”的差异。关注高频考点,重视教材图表,加强图文转化能力。分类归纳教材实验类型,梳理基础实验知识、实验方法等,优化实验思维。


2.聚焦问题,减少思维定势

剖析数据,聚焦学科问题,分析原因寻找策略,强化知识关联。通过变式练习,力争从根源上突破思维障碍、解除思维误区。针对化学与STSE知识,关注时事热点,理论联系生活,提供精选的课余阅读材料,减少信息陌生度。


3.回归真题,引导规范有序

回归广东真题,透过真题,把握广东省试题难度、试题设问特点。以真题为切入点,示范信息提取方法,总结常见设问方式及解题策略,规范语言表述,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有序的思维方式和规范的表达方法。


4.精选练习,保持学生题感

精选难度适宜、具有一定模拟性质的套卷,让学生保持解题的感觉,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做题节奏,明确自身答题的得分点和增分点,减少非智力因素引起的不必要失分。通过讲解评分细则,帮助学生理清答题要点,强化答题技巧


5.关注学生,有效梳理情绪

学生才是这场“战斗”的主体,教师除需在复习方法方面予以科学指导外,还需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波动、情绪变化及状态调整,及时予以积极、正面的引导,确保学生以积极的情绪、良好的身心状态应对高考


生物


1.把握生物学高考的方向。以生物学过程为主线,以重要概念为核心,把握高考方向,减轻学生负担。


2.注重必备知识的运用。为必备知识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对必备知识进行理解和运用,以适应现行高考防止机械刷题的要求。

3.在分析实验题时,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始终围绕着做实验是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而不仅仅是把题目做出来。

4.归纳、对比和举例(创设情境),尤其是对重点生物学过程进行提炼以后一定要举例,也就是创设情境,让学生融会贯通。必备知识关键词法,比如重要生物学过程中,提炼出作为采分点的关键词,比如水盐调节。

5.注重生活中的实例,在实际上课和复习过程中,重点运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素材。比如农业生产中的浇水、施肥、轮作等;人类疾病的原理;各种病毒(新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碳平衡碳中和等。


政治


1.知识的回归与重构

梳理基础知识。结合高频考点、易错易混、重点问题等内容,引导学生重温教材,解决遗忘、混淆、不严密、不规范等问题。

重构知识体系。以时政热点问题为中心向外辐射,增强热点问题和学科知识的关联,理顺思路,学会面对不同情境随时调动知识,从容地解决问题。


2.热点的梳理与整合

加强时政梳理重点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社评选出来的国内十大新闻,《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主流媒体的重点报道、社论。

构建考试情境。根据整理的时政热点,按高考主观题的考查要求,精心构建情境、设计问题,进行针对性训练。


3.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规范答题技巧。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都有答题的一般要求,要做到驾轻就熟、运用自如。当然,不同的试题也有不同的解答要求,也要能够因题而异、灵活应变。

提升关键能力。按照“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探究与建构、反思与评价”五种能力要求,强化训练,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真题的演练与变通

重做高考真题。建议把2021年广东省适应性考试试题和选择性考试试题、全国卷试题按模块分类进行演练,或精选重组形成套题进行训练,把握各模块的命题特点及答题要求。同时,参考借鉴“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

加工改造利用。对部分高考真题,可以通过营造不同的情境、设置不同的问题、不同的转换考查的模块等方式进行变通改造,做到融会贯通。


5.情绪的调节与疏导

鼓励赏识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及时赞美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满怀信心地迎接高考。

调节疏导情绪。及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变化,帮助学生减压,适时克服消极情绪,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


历史


1.调整备考节奏,通过限时训练、仿真训练等调整学生备考状态,对学生评价以鼓励为主,提振学生备考信心。


2.回归主干知识,对照新旧课标内容梳理核心概念,增强学生对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的理解,以及对历史的整体把握,梳理学科的基本知识体系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3.聚焦高考真题,提高学生的史料(尤其是古代历史文献)的解读和辨析能力,完整、准确地解读材料内容并提取有效信息,并在答案中将所学的相关知识迁移过来。


4.加强读写训练,引导学生分要素归纳题目信息,按题目要求将材料转化为答案,进行分角度、分层次、分要点的结构化呈现,改善卷面书写质量。


5.开展分层分类辅导。从学生实际出发,分层学习,分类辅导,因材施教,开发各层各类学生的潜能,学优生要关注非选择题(特别是开放性试题)的作答质量,中等层次的学生要强化在新情境中灵活运用主干知识,边缘生要重点突破知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术科生要梳理重点知识并指导考试技巧。


地理


问题解决即素养  专家思维是核心


1.激励学生保持思维灵活、视角多元,随时准备突破固有的思维局限。


2.帮助学生将必备主干知识结构化,并在丰富多样的真实情境下灵活运用知识(明了知识的适应条件)结合实例运用跨学科常识和生活经验。梳理易混易错点、薄弱点和盲点,及时补漏与矫正。

3.提升学生的地理问题解决能力。所有地理问题的解决都需要:①明确目标要求;②理解和提炼有效信息(已知条件);③调动和运用学科知识;④建立(上述)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⑤进行严谨的逻辑推理;⑥用学科语言规范表述结论。切忌生搬硬套答题模板。


4.特别需要加强“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组合的训练地理综合思维必须考虑区域位置、区域格局和时空尺度;“区域认知”需要考虑本区域并联想周边较大范围的海陆格局、地形格局和大气环流格局(隐性)。聚焦典型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人文地理的区域产业发展两大主题进行提升。

5.引导考生关心时事政策、关注国家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倡导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三尺讲台育桃李

坚守岗位共筑梦

最后阶段

科学指导复习方法

提振学生备考信心

让我们一起为考生加油打气!

来源:深圳教育

往期推荐

☞ 2022年深圳义务教育招生报名即将启动


☞ 你好,光明 | 光明教育一周要闻


☞ 进度89%!光明高中园三所高中可实现课程互选、活动互融、师资共享


☞ 光明区召开2022年“三考”工作协调会议


☞ 高中“一键通” | 首选光高的十大理由 ,你心动了吗?!


☞ 高考生请注意!这些考前提示很重要!


欢迎关注光明教育


正风提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