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算计!蚂蚁金服被暂缓上市,马云或成最大赢家

余是以言之 律新观察 2021-04-04


从昨晚到现在,舆论场上有两个热点,爆热的那种。其一,是正在计票中的美国大选,各种大道和小道消息满天飞;其二,是马云和他实际控制的蚂蚁金服被监管约谈和被暂缓上市,甭管懂不懂金融,总归都能侃几句。

大洋彼岸的美国大选,胜负还在未定之天,就让子弹飞一会儿。作为和马老师一样不懂金融的外行人+吃瓜群众,今天咱们来唠唠马云摊上的这件大事。

对于蚂蚁金服的上市计划吃瘪,很多人不约而同会和10月24号那场上海滩的金融峰会联系起来。

一些人言之凿凿地表示,正是马云所逞的一时“口舌之快”,才招来有关部门的监管约谈,直接导致了蚂蚁金服上市受阻。

有些朋友甚至还会觉得马老师是个理想主义者,是个炮轰并希冀改变传统银行监管体制的悲情英雄,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对于这些“一厢情愿”的解读和观察,律新观察却觉得不能苟同。

马云是不是个理想主义者,我们不知道。但我们可以确定,他是一个商人,而且是一个非常精明的商人。

所以,我们觉得,这件事情,可能没有“大放厥词遭到反噬”那么简单。

在我们看来,关于这件事情,有两种解读可能更为靠谱一些。

其一,关于马老师在金融峰会上“大放厥词”这个事儿,马老师的出发点基本不太可能是出于激愤或者义愤,而很有可能是因为:

他在峰会前已经收到了政策收紧、监管发力(关于互联网小额贷款的新规)确切信息,又心有不甘,于是故意高调发声,意图接舆论的东风抢跑。

假如事实果真如此,那么精明的马老师显然大大低估了决策者的决心和定力。监管部门谋定而后动,没有被马老师的“高高的调子”所绑架,就此而言,应该给有关部门点个赞。


第二种解读则阴谋论的色彩更浓一些。

支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马老师的“大放厥词”,虽然有讨价还价的意味,但也对后果做了充分的预判。也就是说,无论是被约谈,还是被暂缓上市,这一切都在马团队此前的沙盘推演之中。

换句话说,这一切,是马老师主动为之,而且到目前为止,事情的发展也都还在马团队的算计之内。

这话怎么说?难道马云还希望被约谈被暂缓上市?

是的!你没看错,持这种观点的朋友的确觉得,这是马团队的一个“阳谋”。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可以看一下这次监管部门主动出手后马云和蚂蚁金服的得与失。

先说失的这一块,的确,股价短时间内会跳水,市值也出现了偶发性的蒸发,但这些对马团队来说,都是毛毛雨,因为,他们得到的更多!

得到了什么呢? 两个字:身份”!

通过这次与监管部门的“交手”,马云和蚂蚁金服得到了他们一直梦寐以求的东西:

  1. 监管部门对蚂蚁金服作为一家金融机构而非一家身份暧昧的“科技助贷机构”的身份认证。也就是说,蚂蚁金服以后可以光明正大地说自己是金融机构,在资本市场上搞风搞雨了。


  2. 通过这次监管,蚂蚁成功借力,可望一举甩开其他竞争对手。



    黄奇帆所披露的蚂蚁集团用30亿本金发放3000亿贷款这种“神话”,随着互联网小贷新规的发布,基本不会再发生。


    蚂蚁金服因为抢得了先机,钻得了空子,也就是一般所谓的“存量因素”,基本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顶多补个票也就完了。


    换句话说,新规的发布,在一定意义上是帮了蚂蚁金服,帮他们巩固了既得利益和互联网金融领域相对的垄断地位,而打击了拼多多、抖音等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后起之秀们。


这么一分析,你还觉得马云是任性和“大放厥词”吗?

人家明明是好算计!


就此而言,此次蚂蚁金服的约谈风波和暂缓上市,这一切的一切,最后的最后,最大的赢家,真有可能还是马云和蚂蚁金服。

不相信?就在今儿上午,蚂蚁集团已经放出风声,上市计划虽然暂时受阻,但最多半年,即可按照既定计划上市圈钱。


人家自己都这么乐观,作为一个每月要为花呗和借呗还款发愁的瓜众,你还替人家揪心个锤子啊?


欢迎添加主编微信:muxihuaibai

延伸阅读:

法大教授何兵:我那些有钱有权的同学, 现在都这下场!

悲情西北政法:“嫁给”陕西二十年,还没拿到博士点

实施在即!民法典这一“败笔”让人深深忧虑

中国政法大学书记简史(1952-2020)

中国政法校长简史(1952-202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