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漫游周刊 第3期 | 因为我们有工具

工具探索者 全网漫游指南 2023-05-20

从印刷术到互联网,媒介作为人器官与意识的延伸,长久以来与人类互相塑造,共同进化。我们如何获取知识、协同工作、连接彼此,皆深受媒介影响。—《理解媒介》





人的延伸

麦克卢汉将媒介定义为人的延伸,这里的媒介(Media),是一种相当泛化的表达方式。

从定义来说,麦克卢汉将所有和人类进行交互的介质,不管其实体存在抑或信息媒介,都统一视作媒介,并将其视为人类身体和思想的延伸。

相较抽象且难以感知的媒介概念,工具也许是更直观也更具体的描述方式。

沿着人的延伸的这一定义,我们可以将工具拆分成两种类型:

  1. 思维加速器:辅助人进行思考和决策的思维工具,如方法论,思维模型和思考框架等

  2. 行动放大器:强化人的行动效率和作用范围的工具,如锄头,电力网络,汽车等

这两种工具的使用分别对应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两种概念:道与器。

💡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而上者

道是古代哲人所追求的知识的尽头,宇宙洪荒,万物至理,皆在其中。

而现代人语境下的道,更多是指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所逐渐习得的知识结构。

我们可以把一个专业从业者的知识结构进行更加细化的拆解:

💡 知识结构 = 通用知识 + 领域知识 + 具体经验 + 工具技能

通用知识即思维方式,学习技巧,沟通交流,人际关系等领域无关的知识,类似土壤

领域知识即特定行业和特定场景下的特定知识,如行业术语,产业生态,法律政策等知识,类似根茎

具体经验即指定领域下,针对特定事务的具体执行经验,如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类似枝干

工具技能即具体事务的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所有具体技能和具体工具,如协作技能和创作工具 notion,类似花叶和果实。

形而上的工具技能连接了形而下的器,成为所有行动的触发器。

形而下者

长久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并不屑于研究具体工具,他们总会把「君子不器」挂在嘴边,即使西方的坚船利炮已然叩开国门,也仍然在追求「中体西用」的体面。

如我们之前所说,文明史即工具史,人类的进步是由技术进步所直接推动的,而构建在技术之上的知识理论则是推动技术继续进步的驱动力,力学体系,热力学体系,电磁学体系和信息论体系的分别建立和完善,最终催生和加速了四次工业革命,并将人类带到了古人无法想象的高度。

在上述过程中,大部普通人在历史的洪流中都仅仅扮演者工具使用者的角色,但正是因为这一代代工具使用者的存在,才将天才的理论变成现实,才让伟大的工具发挥作用。

经过如此上千年的技术演进,在今日的世界,我们拥有着人类历史上最强大,最丰盛的工具库。

即使相比十年前,今日的工具使用者也能通过今日的人工智能,无代码和自动化工具,轻松完成前辈可能长达数年的工作量,这是工具的胜利,也是普通人的胜利。

新时代的联姻

数字时代的到来,正在让道和器的界限变得逐渐模糊,并最终融为一体。

而推动这一切的工具叫做软件,如你所见,软件正在吃掉世界。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习以为常的一切都正在网上重建:

一开始是以文本和指令的静态访问,此时的世界是朴素而美丽的;

再接着是以图片,音视频的动态交互,此时的世界是繁华而绚烂的;

最终则是以虚拟空间的方式去重新模拟,映射和重设,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上述过程中,在客观环境下存在的工具逐渐被指令和人工智能接管,而人类逐渐开始去创造,使用和消费用于发送上述指令的软件和服务。

随着模板的发明,任何以往被视若珍宝秘而不宣地方法论被创造者轻松地实体化,他可以无偿地分享这些模板来帮助其他人,也可以定价出售来获得收入。

在数字时代,工具和方法论最终融合,变成了软件或网站,通过互联网最终分享到全世界。

我们能在这里相遇,我们能在这里交流,我们能在这里创造。

正是因为我们有工具。



本周收录

漫游日报 1029丨设计师的万能百宝箱
漫游日报 1028丨嘀,元宇宙の新手体验卡
漫游日报 1027丨今天整点音乐听听叭
漫游日报 1026丨准备好提高你的英语了吗?
漫游日报 1025丨如何构建有效的知识管理库?
漫游日报 1024丨你或许该试试这些搜索工具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